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崔娃|低俗脱口秀、调情舞、哀乐,最后都成了艺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不受欢迎的小地方电视台的爱好?每年,这些电视台都会不时地提供一些奇怪的新闻和信息。
比如这个小龙虾比赛:
神医妙手回春:
更重要的是,沙雕新闻,我不明白,但非常震惊:
近日,我还发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汪清县满河村电视台报道了当地举办的一动“木耳杯”在脱口秀比赛中,参赛者都是当地村民,观众也是村民。
在漫长的冬天,这些村民的副业其实是淘宝带货主播,依靠天生的口嗨天赋。
为了达到更好的直播效果,当地甚至邀请了著名脱口秀演员黄为当地农民主播培训。估计这个“木耳杯”比赛也是期末考试!
农民直播说脱口秀的原因主要是东北人“种族天赋。”
在东北神奇的土地上,人均资深段子手、十级造梗大师、国家不认证抖包袱专家。反正大家都说脱口秀就是电线杆上的暖壶——水平很高。
以脱口秀大会为例。本届冠军周奇墨、东北人、上届冠军王勉、东北人,而现在的脱口秀圈,东北人至少承包了一半:呼兰、东北人、王建国、东北人、李雪琴、东北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东北人成了脱口秀的天选之子?这可能从脱口秀的起源开始。
从底层到舞台
最初的脱口秀不是拿着麦克风在台上侃侃说话,而是起源于底层人的生活方式。
在18世纪的英格兰,一家工厂旁边的咖啡吧里挤满了工人,他们穿着工装,手上沾着油。下班后不回家,除了在咖啡吧擦免费报纸,主要是想和工人聊聊天,放松身心。
然后你会发现,每个月挣几英镑的人,喝几便士咖啡,谈论全欧洲几亿英镑的军费。
他们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吐槽万恶的资本家加时不加钱,埋葬衣冠楚楚的内阁大臣,一言以蔽之脱口秀,当时应该算是键盘侠了。
除了时事政治,男人都懂,还会讨论一些小媳妇长得帅,大姑娘长得帅的下三个话题。
这是脱口秀的雏形,也为欧美脱口秀讲政治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喷政治人物,讲色彩段子。
然而,脱口秀虽然起源于英国,但仍在美国发扬光大。随着一些英国人穿越海洋去淘金,这种生活方式也被带到了美国。
20世纪初,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这种流行的聊天形式被转移到了广播上。但一开始,节目只有一个主持人和一个专家,一个节目听两个人在那里输出,根本不脚踏实地。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这种形式的节目变成了谈话节目,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音译成脱口秀。
归根结底,脱口秀也只是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其实像鲁豫有约,康熙来了这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脱口秀。
我们现在说的脱口秀更接近另一种表演模式,就是一个人在舞台上讲笑话,叫stand up 喜剧单人站立。
我大胆揣测,最初脱口秀节目进入中国市场时没翻译好,然后就这么将错就错了叫了下去。
单人站立喜剧,或者站立喜剧,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式单口相声。而内容上也延续了咖啡吧里的经典内容,政治和颜色段子。
政治人物依然背负着被调侃揶揄的重要使命,就像当年川普是美国人民的欢乐源泉一样,颜色段子就不解释了,大伙儿是真的爱听。
但是后来脱口秀搬上银幕了,观众年龄段广了,总不能让电视机前的小朋友天天听颜色段子吧?
所以内容上有所收敛,颜色段子变成了搞笑段子;政治相关的内容没变,仍然变着法的怼总统。
这样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崔娃,脱口秀终于能登大雅之堂了,久而久之变成了一种表演形式,也带火了不少脱口秀演员。
比如有“脱口秀之王”之称的约翰尼·卡森和美国国民级脱口秀演员杰瑞·宋飞,如今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脱口秀演员是吉米、柯南和崔娃,而且崔娃还上过新闻联播。
在国内,脱口秀其实也经历了一个非常类似的过程,这里,不得不提东北。
在东北生活过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那里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如果说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话,那东北的十二月冬风,就似青龙偃月刀了!
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么冷,啥农活都干不了,10月份就开始猫冬,直到第二年4月才能开始务农。
在这长达半年,寒冷又没事干的农闲时间里,坐在炕上唠嗑这项活动,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榜上排名第二。至于第一,无非就是小两口关起门来探讨生命的大和谐。
不过,可别觉得唠嗑就是家长里短,道听途说,这也是一项很有技术含量的活动。毕竟,一整天的时间都要耗在里面,这磕得唠得有意思,得整些好笑的玩意儿啊!
久而久之,一代传一代,东北人的唠嗑技巧不断迭代,所向披靡。直到后来出现了在台上表演的“脱口秀”,东北人才发现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崔娃,好家伙,这脱口秀和唠嗑,不就差一个炕么!
它们都曾是“下里巴人”
其实很多艺术形式都来自于民间,比如探戈。一提到探戈,脑子里全是国标舞,阿根廷国粹,《闻香识女人》,这种高雅大气的词。
可实际上,当年探戈竟是水手和失足妇女用来调情的。
探戈起源于美洲中西部,19世纪,大量欧洲和移民涌入阿根廷脱口秀,但是移民来的太快,还没来记得找到投靠的地方,所以很多人被滞留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里,坐船来的移民就把码头附近的酒馆当成了集散地,在这里纵情声色、借酒浇愁。
人一多就乱,再加上码头常有水手进进出出,就更乱了,虽然称不上是贫民窟,但从人员构成来看确实不是啥高端地方。跳探戈的大部分是流浪汉,水手脱口秀大会,通缉犯和失足妇女。
而且跳探戈需要男女身体紧紧贴住,腿勾来勾去,所以当时一些保守“上流社会”非常反对,认为这太羞耻,太粗鄙了。
但探戈却被大洋彼岸,奔放热情的法国全盘接受了。毕竟人家文艺复兴也搞了,启蒙运动也安排了,还会嫌它过于开放?这个好!这舞激情澎湃啊,接着奏乐,接着舞。
于是,这种发源于阿根廷的舞蹈,在法国流行了起来,最后传入欧洲,成为了国标舞之一,被大众所接受。
除了探戈,布鲁斯这种音乐流派的形成更是草根到不行。布鲁斯又叫蓝调,英文叫blues,除了有蓝色的意思外,也可以翻译成忧郁悲伤。
所以最开始的布鲁斯也被翻译成悲歌,怨曲,反正怎么阴间怎么来。
布鲁斯的前身是一首古老的非洲民歌,这首民歌通常是死人,棺材从教堂里抬出来唱的,直率地说,这是悲伤和快乐。
后来,一些黑人被三角贸易卖给美国当奴隶,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他们每天都用这首老民歌来表达自己的沮丧。
后来,南北战争爆发,奴隶制被废除,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翻农奴唱歌,一定要唱点好听的;然而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崔娃|低俗脱口秀、调情舞、哀乐,最后都成了艺术,当你吃饱了,想着欲望,这种蓝调开始唱爱情。
当时,一些歌手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这种音乐,并在内容上增加了更多的主题,如自由和生活。然而,布鲁斯毕竟来自黑人,直到一个人出现,种族问题才让布鲁斯名——猫王。
猫王非常喜欢布鲁斯。在他的影响下,布鲁斯在美国遍地开花,成为主流。后来,布鲁斯融合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了更多的音乐流派,R&B、摇滚,甚至说唱都与布鲁斯有着深远的关系。
还有很多类似草根崛起的例子。例如,有一种音乐流派叫做“船工号子”,就来源于劳动人们干活时喊的口号;评书的“原型”是街头说书人,杂技的原型,是街头艺术。
说到这里,我还是挺感慨的。
说到艺术,我一直觉得无法实现,不吃烟花,但真正追溯到起源,我发现它们来自我们,无论生活多么普通。
乡下阿姨过年用的剪纸画,隔壁叔叔为侄子雕塑的小牛,街上吸引孩子的拉洋片……在我看来,这些沾染生活气息、脱胎于柴米油盐的创作,也可以称之为艺术、民间艺术。
艺术来自生产和生活,总是回归生产和生活。
在我开头提到的吉林满河村,45户100多人中,有35位淘宝主播,几乎每户都有。为了避免“内卷”,各家销售的产品也要错开。
比如在农村脱口秀中,入围决赛的选手中,有的在淘宝直播卖蜂蜜,有的卖辣白菜,有的卖当地大米。
真的没有货源,每天拿着手机在后院拍照“蹓跶鸡”——一个月就能卖几个。
正如当地书记所说,老人挣烟钱,宝妈挣化妆品。
过去在喝酒、吹牛、打麻将中度过的漫长冬天,现在还加了直播,正如当地主播叔叔所说,“想省个局,没人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