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春晚主持人
01
36年前的除夕,夜色之中,200多名观众挤进了北京南礼士路的广播大院演播厅。在5台摄像机和橘子味汽水的陪伴下,他们即将见证并参与第一届央视春晚的诞生。
一切都是新鲜的。
比如春晚主持人。在此之前,央视只有播音员,他们的严肃脸谱显然与联欢晚会式的轻松不太相符。总导演黄一鹤想再现1962年那场“笑的晚会”——当时举国艰难,人民文化宫在春节前后举办了一场商业演出,请来侯宝林、马季等人演出,博民众一乐。
于是,黄一鹤为这年春晚安排了90分钟相声,还在演播大厅摆上四部热线电话,接受观众点播和参与有奖猜谜。
另一个创举则是请来四位演员兼任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
1983年第一届春晚主持人
这是综合考量并妥协的结果——马姜师徒擅长幽默,但太接地气可能撑不起场面,表演科班出身的王景愚便被请来镇场,至于刘晓庆,这位电影《小花》的女主角主要负责好看。
但刘晓庆有想法。
彩排见到黄一鹤的第一面,她就提出请求:想在晚会中给爸妈拜个早年。
后者很为难。此前数年间,电视被视为宣教手段,温情脉脉的个人表达并不适合这座国家电视台,但拜年举动又很契合春节联欢晚会的喜庆。
节目组专门开会讨论了此事,但一直没有结果。拍板重任最终落到时任广电部长吴冷西肩上。在视察春晚最后一次彩排情况时,他听完黄一鹤关于此事的汇报,略加思索后回答:
“你必须保证(刘晓庆)完全按准备的台词说,不要多说,也不能说错。”
刘晓庆没有让人失望。她如愿拜了年,也成为1983年央视春晚最亮眼的颜色——这位漂亮女主持的红色上衣很快风靡全国,被称为“晓庆衫”。
1983年主持春晚的刘晓庆
另一位主持人王景愚也大放异彩。
他是科班出身的喜剧演员,60年代就创作了哑剧《吃鸡》,在北京饭店演出时曾经逗乐周恩来和陈毅,但这部作品在“文革”期间被批判“笑里藏刀”、“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的代表”,让他吃过不少苦头。
黄一鹤看上了这部作品,但直到这届春晚开播的前一周,王景愚还没有同意演出《吃鸡》。
王景愚心有余悸,认为这样无主题的节目拿不上台面。马季姜昆师徒奉命找他做思想工作,他也没松口脱口秀演员,直到等来台长王枫的批示。
只有经历过动荡十年的人,才能理解其中心酸。
结果,《吃鸡》让人笑了脱口秀演员,也火了。春晚之后,王景愚走大街上会被称为“吃鸡的”。13年后,他去香港演出,台下有观众点名要求再看一遍《吃鸡》,王景愚问原因,后者问答:看到他的节目,就会想起那年全家在电视机前欢度除夕的快乐。
1983年春晚表演《吃鸡》的王景愚
回到1983年,这份快乐其实很稀缺——当年全国电视机保有量在3000万台左右,而装有电话的家庭不过300万户,有机会收看央视春晚,甚至拨打热线电话参与互动的观众,尚属少数。
这也意味着电话那头的声音更容易被听到。
那晚演出结束后,主持人马季在热线电话里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对方是首钢工人,因为工作耽误了看节目,希望马季补上。他如愿了。
这些随意中透着人情味的插曲,后来都成为人们怀念83年春晚的理由。2009年,《北京青年报》发起建国60周年百姓最喜爱春晚投票,它高票当选。
02
90年代,赵忠祥和倪萍在央视春晚度过了黄金十年。
从1990年开始,央视主持人拿回春晚阵地,演艺人士跨界主持,在节目串联间唠嗑、抖包袱的轻松场景不再。
1990年也成为央视春晚转变的拐点之年——它不再仅仅是一场让人欢笑的联欢晚会,而承担起更多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功能,变成一场盛宴。
赵忠祥见证了这些变化。
他独自主持了1990年春晚。除夕,零点将至,他已经在准备报时,导播间里传来消息:国家领导人要来现场。这是央视春晚历史上的首次,此前没有任何通知。好在一切顺利,零点过后,领导人在演播大厅发出拜年祝福:“让我们大家一起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安定团结,人民幸福。”
但一些变化由此开启。此前领导只是视察春晚节目,从那之后,把关领导的规格变高了,要求也变多了。主持人串词中,纯粹政治化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多。
1991年春晚,《新闻联播》两张“国脸”张宏民、李瑞英加入到主持人阵营。
同年加入的还有倪萍。
1991年担任春晚主持人的倪萍和赵忠祥
她是演员出身,拿过金鹰奖,又自带山东人的质朴亲切。在春晚舞台上,她不乏动情时刻。
1994年春晚春晚主持人,按照台本,她应该与奥运冠军王军霞互动时说“祖国为你骄傲,你是祖国的好儿女”,但她说不出口——她看过对方的脚,10个脚指甲盖全磨光了,只剩下红肉疙瘩。
更多时候,她是朱军嘴里的央视春晚“定海神针”。
1999年,她生子,随后查出儿子患病,需要去美国治疗。接到春晚总导演刘铁民通知时,她眼泪直流,回答“我真的不能保证,在台上笑出来”。但接下任务后,从彩排到正式直播,连搭档赵忠祥都没有察觉出她的情绪异常,后者在知道真相后,唏嘘不已。
在央视春晚舞台上,主持人是永远情绪饱满的符号。
他们不仅要完成承上启下的报幕,参加诗歌朗诵、戏曲等表演,还要传达国家意识和精神。
赵忠祥倪萍的配合相得益彰,一个庄重大气,声音浑厚坚定,擅长唤醒家国情怀,一个纤细感性,娓娓道来抚慰人心,成为人们对90年代央视春晚的共同回忆。赵本山和宋丹丹曾经在小品里调侃“赵忠祥是我心中的偶像”、“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
2000年,赵忠祥和倪萍最后一次主持央视春晚。退休之后,赵忠祥一度开玩笑:春晚没了我和倪萍还有什么看头。
与两人一起成为历史的,还有央视春晚的黄金时代。
在电视为王的90年代,央视春晚几乎每年都能贡献出一两首全民传唱的金曲。那也是语言类节目的好时光:赵本山在1990年登场,自此开启春晚霸屏模式;赵丽蓉还在镜头前嬉笑怒骂,表演唐山味的;陈佩斯要等到1999年才与央视撕裂,告别春晚舞台。
03
铁打的春晚,流水的主持人。
2000年央视春晚创纪录地站上了20位主持人,但多数只是“一日游”。后来真正接替赵忠祥倪萍成为台柱的,只有朱军、周涛和董卿。
朱军和周涛都是老人,从1997年就开始主持央视春晚,但论人气和影响力,董卿显然是后来者居上了——今年春晚开播前,当董卿确定再次缺席,社交媒体上掀起过怀念之风;春晚直播后,刘谦穿帮视频在网上疯传,又有人感慨:“刘谦犹在,不见董卿”。
2005年除夕,董卿第一次站在了央视春晚的摄像机前。
2005年春晚主持人朱军、周涛、董卿和李咏
这位笑容甜美的上海姑娘已经北漂三年,接到春晚总导演朗昆电话通知时,正在家里打扫卫生的她高兴得忘记放下拖把,在房间里转起了圈圈。
22岁的央视春晚需要新面孔。朱军周涛等人擅长正襟危坐的宏大叙事,但在消费主义和娱乐精神兴起的新时代之下,更年轻更有活力的面孔显然是必需品。
董卿很快融入其中。
但央视从来不缺才貌俱佳的女主持,她在4年后才第一次“享受”被全民讨论的待遇。2009年央视春晚上,她配合刘谦完成一场魔术表演,被指当托耍弄观众。风波之中她保持了缄默,直到几年后才回应:“我为什么愿意当托,就是为了把最好的节目在大年三十呈现给观众”,“我知道它是假的,我也愿意把它当做真的,只要你看着高兴!”
相比当托,十年前的她更在意那场技术性失误:报幕时,她误将马东介绍为“马先生之子马季”。当时她全然不知,总导演朗昆不想影响她情绪,命令所有人不要告知。
那晚,董卿结束工作后黯然离场,缺席了庆功宴。
这是她在央视春晚上的第二次打击。她经历过2年前那场著名的“黑色三分钟”——几位主持人在零点报时前节奏大乱,串词、抢词、忘词状况频发,酿成播出事故。
说错话是春晚主持人的大忌。后来出任春晚总导演的冯小刚感慨过:“在春晚上主持人如果不够诙谐幽默,那是业务能力问题。如果说错了话,那是政治问题。”
不过,时间有时会改变人们对于是非功过的评判。
当董卿从央视春晚舞台中退下,人们怀念她的美丽与才情。而说起2009年那场春晚,没人会记住她的口误——事实上,那场捧红了刘谦、小沈阳的晚会,是至今为止央视春晚最后一次成功“造星”。
此后,一切归于平庸。
04
无功无过春晚主持人,这成为最近几年央视春晚的共同特点。
节目如此,主持人的表现亦是如此。没有朱军,没有董卿,新的台柱子们显然还需要时间积累人气。
2019年春晚播出后吐槽大会,李思思的荧光口红、朱迅的厚重双眼皮成为被网友吐槽的话题,除此之外,多数人甚至叫不全这届主持人的名字。
朱军曾经在自传《我的零点时刻》中感慨:
“说实话,对于主持人来说,春晚赋予的责任重大历史进程中的春晚主持人,但空间不大。站在台上,我们没有那么多自由发挥的余地,春晚主持人更像一支黏合剂,努力黏合节目之间的缝隙,这是一个精细活儿,要做到精确而不着痕迹。
如果真的要在这个舞台上寻找一个发挥的空间,也就是救场的那一刻。那是一块试金石,那一刻考验着主持人所有的职业功夫。多少年的积累,你有多深,你有多厚,你有多少定力,在那一瞬间肯定要爆发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来,这届春晚主持人完成了“黏合剂”工作,但也仅限于此。
当然,脱离节目内容去讨论春晚主持人成败显然是不科学的。回顾央视春晚的36年历史不难发现,所有当家花旦的背后都闪耀着几档经典节目,它们是春晚之光,打进了观众心里,也照亮了主持人前程。
所以啊,春晚台柱子的炼成不仅取决于个人功力,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