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奇葩说第七季 admin 2年前 (2023-01-16) 99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版式:王威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12月24日,新一季《奇葩说》虽晚仍到,正式“开辩”。老粉丝因习惯而留守,新路人因好奇而窥探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但大家共同的关注点似乎都是:辩了七年,现象级综艺如何继续迭代?

此前一周,“千人奇葩捞”的全新海选模式作为“前传”,提前拉开了本季序幕,也对应了节目组从一开始就锚定的方向:大规模拓宽选手池,欢迎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奇葩”;引入新鲜血液,刺激新观点的撞击。

从目前的观众反馈来看,围绕着节目内容的讨论已“奇葩说式”地常规展开:有人开始“pick”或“diss”新辩手,有人争论辩题的现实意义——选择了这档综艺的人,往往不满足于观看节目的那一两个小时。

用常驻导师蔡康永的话来说:《奇葩说》是他录制过的综艺节目中,几乎唯一一个让他感觉到参加的人带给他的启发,远超过他输出的。

《奇葩说》能够持续让自身在综艺领域具备辨识度的杀手锏,也许并不一定全在于每季所输送的话题性选手,而是用“咄咄逼人”、“直逼神经”的唇枪舌战,将受众“强拉”入一场大型的思考盛宴,不自觉地体验了一种平日里难有的“思考爽感”。

或许为一档综艺加上这些“重量”是有些超纲,但选择了辩论这一由古希腊哲学家便开始采用的、用于获得“真知”的经典方法,《奇葩说》确实可以在客观上赢得这群思考型观众的“思考向观感”。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见识人类的丰富多彩”,很有必要

《奇葩说》在辩论赛道上的竞争对手少见,但任何“综N代”面临的困境,都逃不脱在坚守初衷的同时,完成越来越艰难的爬坡。

早在第五季播出前奇葩说第7季,马东给团队定下的KPI就是,能够“有第六季”;而从第七季的海选与第一期1V1阶段比赛来看,这种不变的生存欲望催生了从选手、导师,到辩题内容的又一轮翻新。

千人海选热闹开市,排队的选手感慨“放眼望去没有几个正常人”,有现场为导师演唱民歌版生日快乐歌的,有在舞台上吃起了方便面的,有穿着澡堂工作服就来了的……虽然是熟悉的初选场面,但因为“分母”的扩充,选出“奇葩中的奇葩”的几率也相应增加。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甚至,一些选手的奇葩程度超越了见多识广的导师们的认知,第一轮筛选官傅首尔对此的解释是,“我觉得放他们进来,让你们见识一下人类的丰富多彩,是有必要的”。

或许这才是《奇葩说》的世界:不拒绝任何存在,不因不喜欢就遮蔽双眼;一个不加遴选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全村唯一没嫁出去的妞”有些刺耳有些雷,但她不就是你流量平台上常刷到的自信开麦人?自称“状元是枷锁”的学霸刘纯懿,是不是你那位惯用凡尔赛体而不自知的朋友圈好友?

扩大选手池的做法,帮助完成了认知世界的第一步:消除鄙视链。存在即合理——虽不一定代表正义,但如果连瞥见TA的机会都没有,也许就会错过认识世界的一角。

正因如此,老奇葩们又一次地迎来了一群在年龄、职业、风格上更加具备差异性的新辩友,一个重归起点的全新舞台,一个亟待格式化的大脑内存。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从年龄层看,30+熟龄与18岁后青春期同登辩台。认为语言不分高低贵贱的“东北英语姐”是职场中年女性的代表,身为已婚父亲的山东硬汉刘老师则要来捍卫爱情在婚姻中的存在。而几位年仅18岁的选手虽仍处阅历积累阶段,但并不妨碍自我表达、先“怼”为敬。

在职业与社会圈层方面,被格子衬衫贴了标签的程序员,正努力接受并化解着外界的偏见;自嘲来自七八线的女团成员为导师科普饭圈文化;困在学术圈的女博士,把来参赛作为自己最后的倔强……

同样正在迭代更新的还有导师团。

新导师杨幂的官方介绍是:爱称“杨怼怼”,人狠话不少,人间小通透。她的确为节目带来了一波全新的空气和人气,也开启了金句模式,“所以你应该感谢每一个想骂你的人,他都是你草船借来的箭”,“你脚底下有阴影,只是因为你在面对着太阳”……

新导师刘擎与薛兆丰组成的“丰刘CP”开启了导师间相爱相杀的起点。在关于后面节目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他们在“导师开杠”环节的表现,句句犀利,丝毫不存在嘴下留情。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第一回合,“新鲜人”胜出

“1V1砍半赛”亮相的第一波辩题,上来就牢牢接住了地气:职场人的进退两难、为人父母的小心翼翼、情侣间的悲欢离合、现实与理想的鸿沟,依然是“开挖”的领域,依旧满足了观众“就是喜欢生活化议题”的需求。

不过,在这些看似周而复始的柴米油盐话题中,如何寻找突破点、辩出新意,是选手们面临的必答题。

从海选与第一场正式比赛整体来看,在更加挑剔的观众和导师面前,辩手的个人风格、辩论技巧与思考深度,都是“不新鲜,无机会”。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首先脱颖而出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人,会带来出最直接的共鸣。

比如沉浸式戏剧演员康菁菁在海选阶段,就贡献了与杨幂“切磋茶艺”的名场面。她提炼出的“茶艺”——“耸肩、皱鼻子、眯眼睛,笑出噗嗤感觉的少女笑”,只听语言描述不能领会的话语,通过她和杨幂一来一回的现场表演,观众就会立刻了然。

用戏剧化的表现,带来额外感染力,表演式辩论,有潜力增加选手的个人辨识度。同时,从已露出的预告来看,康菁菁们可能会在之后的比赛中,打破表演只是表面化的设定,将舞台感染力变成助力阐述观点的杀手锏。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有这样将“异于常人”写在脸上,就有以蛰伏的生活智慧造出“反差感”的。在扩大化的选手池中,“非奇葩”最典型的代表群体是不断浮出水面的现实生活路人甲,用最熟悉的“打工人”微末心声,就能在擂台上打得出人意料。

程序员子寅挑战上季奇葩小黑,自嘲“向死而生”,却以黑马的姿态完成了第一场比赛的胜利。“初·辩论”的不占优势,被“真·吐槽”的底气打破。

在“厕所隔间听见同事讲自己坏话,要不要走出来”这个有强烈画面感的职场辩题中,子寅用一系列职场人都懂的情境描述,生动还原场景。比如,他主张不要为这些背后嚼舌头的人耽误了大好时光,花大把时间策划反击吐槽大会,万一人家“Q4离职怎么办”——好玩好笑,却是人间真实。

同时,他还适时借用“时代感黑话”,用颇具记忆点的语言,精准表达观点:“写字楼坑位紧俏,我不想占用公共资源”,“熵增,就是徒增烦恼”,“咱们一起干翻这个世界”……既落地、又有趣的观点和论证,为他的表现力加了分。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而令这个平台上的人们最有危机感的,莫过于一批刚刚成年的辩手,展现出超越他们年龄的见识度与思考力。

面对“男孩想穿裙子去幼儿园,爸妈要不要阻止”这个话题,19岁的袁奇奇穿着他自己设计的奇装异服、用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现身说法;他自己就是“不阻止”的成果本身,更可贵的是,他的坚定并非来自于年少的无知无畏,而来自于真诚、自信与骄傲,让人信服。

而反方,18岁的TK在阐述“要阻止”的立场时,没有停留在“孩子年龄小没有判断力”的表面认知,而是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方案:不是单纯地阻止孩子,而是要“聪明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预估风险和要承担的后果”,比如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穿着裙子。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辩手来说,能够从对孩子理性关爱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不让自由变得廉价”,是用实力“拍醒”了前浪,告诉他们:“00后”们正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长大。

“新鲜人”着实不可小看,而老奇葩们,这群很容易被自己套路的人,真的需要保持追赶。比如在第一场“1V1”中已代表老奇葩上场的陈铭和颜如晶,围绕“孩子的作业太多,要不要和老师理论”的辩题再度“世纪对决”,清晰的思路、出彩的语言表达依然水准在线。不过二人从立论到总结,仅围绕“尊重孩子的立场”和“有利于孩子发育”的观点展开,略显单薄、有待发散;风格上还是熟悉的传统“辩论会”风格,少了一些耳目一新。

回到辩论本质,为“非奇葩”而辩

来到了节目第七季的当下,同时值得创作者和受众思考的问题是:《奇葩说》究竟为了什么而辩?我们看《奇葩说》,到底在看些什么?

《奇葩说》给自己的定位是“一档轻松有趣、反映真实生活的节目”。

为生活中那些最值得讨论的话题,开辟一个专门的舞台;邀请一批参与辩论的平民“奇葩”——不是高不可攀的精英,不是远离现实的幻想家,只是擅长、并愿意用语言的形式,去表达所思所想的一群普通人;他们也许是格子间对面的同事,也许是楼下的邻居,也许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的那个每次都出来带气氛的“人来疯”。

他们在一来一回的辩论中所讨论的所有观点和事实,其实往往呼应了生活中那些“非奇葩”们的心声,也因此带来了“地摊哲学”的观感。

但,特别的是:在这种特殊的辩论氛围中,有些思路竟一下子就被打开,许多“头绪”有了被辩明的机会;我们会发现,有些观点和认知,在经过辩论的洗礼前,可能并不曾诞生。

这就是辩论的魅力所在,也是被古希腊先哲们早在公元前,就曾选用的接近思维真相的方式:比如,柏拉图在其著作《会饮》中,便记录了在一场宴会中,哲学家苏格拉底与喜剧作家、修辞学家等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通过对话的形式,碰撞灵感、获取认知的过程。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薛兆丰曾在“怼”刘擎的一段花絮中说:“哲学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其实这种说法也许“歪打正着”地切中了要害:对于哲学或其它学科来说,语言、辩论不失为一种探索的方式;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的观众最想看到的,并不一定是某个被节目热度光环加身的“明星辩手”,而是启发受众对于真实生活的思考、引发社会对于有价值话题的关注。

同时,理想化的辩论氛围的形成,又是全民性的。

未来各比赛阶段的“奇葩菜市场”,如果真正打乱了各种圈层限制,形成“大杂烩”,让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实现混搭和碰撞,也许能激发更多的意料之外;而辩论的意义,也会愈来愈超越语言的层面,借由思辨去形成更多元的社会讨论场。

我们已经可以在部分选手的身上,看到这种觉醒中的自觉——比如老奇葩梁秋阳在这次回归的海选中就有这样的新认知,“不再仅仅是为辩题立论,而是比较接近古人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THE END

黑白文娱X青年艺术家张鉴韬的跨界设计已上线,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使用。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欢迎朋友们把黑白设为星标,这样你的推送会更加醒目。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奇葩说第7季|《奇葩说》第七季的“地摊哲学”:为“非奇葩”而辩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