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二季海选|《奇葩说》海选面试“潜规则”:为什么女团艺人晋级,北大学霸被淘汰?
1、SAT(相当于美国高考)成绩前百分之三
2、拿到世界第一哲学系匹兹堡大学的offer
3、拿到100多万奖学金
介绍完标签,从导师们的表情中,明显可以看到对小雨产生了兴趣。很快,刘擎就提问:怎么会想到去申请哲学系呢?
小雨的回答很坦率:我觉得哲学很反叛,学这个是件很朋克的事儿,还有就是哲学一直在推倒之前的观点,不相信权威。
随后导师们的发问,基本都是围绕小雨所说的三个头衔展开。而小雨也展示了一个00后的锐利,坦诚,率性而为,整个过程饶有趣味。
比如她选择了给她100万奖学金的学校,没有去匹兹堡大学,只是因为年初家里发生变故,破产没钱了。
在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爱玩,她以慈善的方式办了个扔鞋比赛。之后申请大学的时候,她把这件事写了进去,这个独特的活动在面试时打动了校方。
最后,陈小雨获得晋级。
另一个标签鲜明的选手是李佳洁。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面试,她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一个标签:我是个徘徊在娱乐圈底层的3768线的小艺人,我是女团艺人。
面试开始,她就先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标签:女团OG。显然,接下来的交流,也基本是围绕她的艺人身份展开。
整体而言,陈小雨和李佳洁两人,都是因为给自己贴了鲜明标签,因此引发了导师们的兴趣。职场面试中,我们同样也可以采取贴标签的方法,加深面试官对你的印象。
贴标签不是难事,只要平时注意观察总结,就可以提炼出来。
但贴标签引发面试官兴趣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围绕你的标签,你是否有足够生动鲜活的事例做支撑。如果没有,你的标签意义就不大,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比如我们在职场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面试官提问: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人?
多数人可能会回答:乐观、稳重、开朗、活泼等等。
这些也算标签,说这些没错,但问题是类似这种形容词标签太多,基本上你找来10个人,至少有3个都会说自己开朗。
所以在你说完这些形容词后,面试官可能并不感冒,他真正关注的,是你有什么明确具体的事例,支撑你的标签。
如果你的事例不够鲜活,不能证明你的标签,或者你自己也没表达清楚,那么很可能就是你自己也不怎么认可这个标签,面试官也很难感兴趣和记住。
故事越鲜活,越能证明你的标签。比如当导师们询问陈小雨、李佳洁标签的时候,两人讲的故事就很有意思,这也是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我们平时的生活,既可以深层挖掘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观照,找到自己身上属性鲜明的标签,以及可以支撑这些标签的鲜活事例。
这样无论是在面试中,还是平时的社交媒介上,我们都可以通过标签快速建立人设,让别人迅速记住你,降低对你的认知成本。
启动共情力,打动面试官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也会问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比如会问你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热点怎么看?问题一般都比较偏生活、个人思考方向。
面试官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软性层面的东西,对求职者有更立体的了解。
聊这些话题时,多数情况下自然回答就OK。但如果你聊的内容奇葩说第二季海选,可以让面试官产生共鸣,你的印象就会增分不少。这时候就需要你启动强大的共情能力,打动面试官。
什么叫共情力?官方说法指:
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脱口秀大会,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你是否有同理心,是否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内心真实感受。
这次海选,梁秋阳的共情力就不错。
作为参加过上季奇葩说的老奇葩,导师们对梁秋阳并不陌生。如果面试时像新奇葩那样再贴标签,显然没有必要。对于老奇葩,导师们更看重的,是他们是否有新的认知和内容输出。
梁秋阳面试的时候,就讲了自己对辩论这件事的思考及成长。
梁秋阳提到,《奇葩说》给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就是曾经以为自己对说话这件事很了解,无非是内容、逻辑、观点、表达流不流畅,好不好听。
但是他在最近准备辩题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最重要其实不是你自己说的东西,而是你对面听的那个人,想要的那个情绪点是什么。
梁秋阳拆解了辩题“下班后拒绝临时加班,我做错了吗”。他拿到的持方是反方,就是“我没错,我该拒绝。”
梁秋阳说,如果是以往拿到这个辩题,他会有很多观点一瞬间冒出来,公司怎么治理,责任怎么划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等等。
但是到了后来,他发现,这些都是字面意义上的讨论,观众真正想听的,应该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就是这个选题背后的人内心的委屈。
比如一个特别普通的打工人,很久没有休过周末了,也没跟女朋友见面了。
他约了异地恋的女朋友准备看一场电影,但是老板工作的微信一条接一条,他顶住了没有回,第二天公司周一的例会,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骂他,然后他好委屈。
这个委屈不是那种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其实没有对错,老板也不针对他,别的同事也很辛苦的在加班,但他就是觉得很委屈。
梁秋阳觉得奇葩说第二季海选|《奇葩说》海选面试“潜规则”:为什么女团艺人晋级,北大学霸被淘汰?,这个委屈,是需要有人帮他们说出来的。这不是一个人的,是很多人都有的。
“如果有一群自诩会说话的人,他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帮他们把这个东西讲清楚,以及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而不仅仅是讲自己那个精致漂亮的观点。”
在梁秋阳看来,讨论的过程本身应该变得更重要,不仅仅是为辩题立论。而是应该接近古人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希望自己能在舞台上讲出更有价值的话,起到更有价值的贡献。
讲完对辩论的感想后,现场导师无一不被他的叙述所打动,用杨幂的话讲: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一个舒适的人出现。
梁秋阳之所以能打动现场导师,其实就是因为优秀的共情力。他在讲自己通过辩论体会到共情力重要性的同时,自己本身也在现场启动了共情力,触动了导师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共情力强的人,情商也很高,他们天生的疗愈和理解他人的特性,会使得很多人想要靠近。
多数情况下,他们会自动理解所有人的行为,通过分析不同行为背后的动机,找到合理的逻辑归因。且因为高度的敏感性,他们也能很快发觉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
我们在职场面试中,回答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时,其实就可以尝试启动共情力。
举个例子,我曾经参加过一场面试,那场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突然问我最喜欢哪部电影?我回答是《我不是药神》。
面试官就问为什么是这部电影,我就聊了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其实就是对小人物无奈辛酸的感同身受。
聊得过程中,我从电影说到现实,聊起我真实遇见的人和事,我切实感受到的在疾病前的无能为力。
末了,我注意到,面试官被打动了。那场面试,我的共情力是启动的。
那么如何提高共情力?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多保持对生活的观察,日积月累,共情力自然可以提高。
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共情不是盲目的共情,也要保持理性和适度,这样既可以让别人感到舒服,同时自己也能免受情绪变形的折磨。
不要抬杠,关注面试官真实需求
面试有时会遇到和面试官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人的想法各异,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意见相同。
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适当讨论,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让面试官理解即可。也可以岔开话题,寥寥几句带过,不做过度讨论。
但无论如何应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抬杠,不要抠字眼儿。海选中有一位选手就犯了这个错误。
刘纯懿,北大高考状元,一开始向导师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贴出了状元的标签。这种方法按照我们前面提到的,完全OK。毕竟一个名校的状元,并不多见。
说完这个标签后,按常理讲,应该针对标签展开更多讲述,但是刘纯懿没有。她把大篇幅的时间,用来解释对“内卷”这个词的理解。
如果把这个词语讲的有意思或者有深度,未尝不可。但是刘纯懿的讲述,浮于表面,光是这个词的意思,她就解释了半天,也没有什么新奇的见解。
现场导师明显对这个词的兴趣并不大。
当蔡康永打断刘纯懿,想让她讲讲关于自己高考状元的故事,她没说两句,就又绕回了“内卷”,说自己讨厌这个词语。
马东又直言:“纯懿我们不讨论内卷的概念,因为对这个概念再多的解释,都无助于我们了解你。所以纯懿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样就已经很直白的告诉刘纯懿,我们想了解你的故事,而不是内卷这个词。但刘纯懿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她的回答还是没有离开“内卷”:“我是个从小卷到大,但是不想再卷的人。”
刘擎教授见她很喜欢讨论这个词,就问:既然你不喜欢这个卷,但是你想过改变什么?
结果刘纯懿说:我觉得改变的要点,是社会评判的标准,把别人都赶到一个赛道上,并不有利于培养多元的人。
接下来的对话,刘纯懿其实就已经陷入“为杠而杠”的怪圈了。我们看一下对话。
蔡康永:一个很怪异的地方就是,《奇葩说》这个舞台就是一个赛道。
刘纯懿:这里评价的标准就是多元。
蔡康永:但是站在你那个位置上,唯一的标准,就是要打动我们这几个人。显然“卷”这个东西并没有打动我们。
刘纯懿:但是我觉得打动这个点,它不是统一的标准。
几句对话可以感受到,刘纯懿没有认真思考答案,只是习惯性反驳导师们提出的问题。
马东又提出建议:我们最后来一点时间,你能不能通过介绍你自己,引起我们的兴趣,觉得你可以进到《奇葩说》里。
薛兆丰补充:对,你的兴趣,你的故事,你的经历,你想表达的东西,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刘纯懿还是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很快接着薛兆丰的话头说道:老师,我不得不说,我觉得跟别人不一样,是一个伪命题。
这种对话就属于明显的抬杠了。所以最后马东笑着调侃:我发现纯懿就是个杠精,就是在每一句话上面,挑战别人的问题,而不回答别人的问题。
复盘刘纯懿的面试表现,所犯的错误,一是纠缠于文字概念,二是无休止的抬杠,忽略了导师们真正想要了解的东西。
这种喜欢抬杠,喜欢追究文字上细枝末节的人,职场面试中同样存在。有的求职者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会试图用语言攻势来征服对方。
具体表现就是在面试时,不管面试官是否买账,没说上两三句话,就迫不及待地拉开架势,滔滔不绝,力求在“语机”上占上风,征服对方。
有时候面试官随口说了一个无伤大雅的词,他们也会揪着不放。抢话、插话、争辩,在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不合时宜、又往往与表达目的无关的回复,被统称为——抬杠。
你是来面试获得工作的,不是来打辩论争输赢的。
所以控制好自己的节奏,不要在细枝末节抬杠,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面试官真正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回答。
适当幽默,增加印象分
幽默的人在哪儿都受到欢迎,职场中同样如此。恰到好处的幽默在面试中,会增加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分,这是自信松弛的表现,容易拉近你和对方的距离。
小鹿是进入复试的第一位选手,她本身是一名脱口秀演员,所以她的开场,准备了一段幽默的脱口秀介绍。
她提到,因为自己做脱口秀演员多年了但是一直不红,为了让自己红,她爸爸天天在家喝女儿红。
她坦言,每次线下演出完后,她的观众都会对她说,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思文的影子,李雪琴的影子,杨笠的影子奇葩说第二季海选,这让她感到很苦恼,“我是块地板吗?”
她解释了自己来《奇葩说》的目的,因为听说《奇葩说》是很多脱口秀演员的噩梦,很多脱口秀演员都被钉在奇葩说的耻辱柱上。这次来,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或者和他们一起,被钉在《奇葩说》的耻辱柱上。
她又提到现在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就是好女不过百,也就是不超过一百斤。她很生气,要照这样说,从初二开始,她就是个坏女人了,而且越来越坏。
一段脱口秀下来,起承转合,笑点不断,包袱塞的恰到好处,现场的导师们笑的前俯后仰。
搞笑的不止小鹿,像东北英语姐,张踩铃,程璐等,很多人都是搞笑担当。
比如短视频达人张踩铃挺着肚子来参加面试,导师问她是否会受影响,张踩铃回答:没关系,我就是想让我的孩子,可以浸泡在充满逻辑与智慧的羊水里。
程璐聊到自己参加《奇葩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享《脱口秀大会》节目制作的成功经验,比如可以学王建国和李雪琴炒CP。
最终,这几个幽默细胞丰富的人都获得了导师们的通过。
在职场面试中,幽默感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体现一个人自信、才智和性格的最佳指标。
招聘专家约兰达·欧文斯在《怎样在与你的潜在雇主会面时得分》的书中就曾提到: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平衡好幽默和说明内容及例子的数量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看法,认为你是一名聪明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的具有团队精神的人。请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两句妙语。”
所以,适时表现出幽默感,既可以展示的你气质风度,也可以增加愉快轻松的氛围,让双方都能放松心情。特别是当你碰到难答的问题时,幽默也会让你化险为夷,体现出你的机智。
如果你的幽默,能让面试官看到工作以外的你,萌生一种“你很有趣,很厉害,我想和你一起共事”的想法,那么对于面试来说,绝对是增分的表现。
当然,幽默并非一定要在面试中展示,也需要根据面试的场合氛围,面试官的性格脾性等,如果面试官不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那么不识趣的盲目幽默,很可能适得其反。
结语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关于《奇葩说》海选的职场面试“潜规则”:
以上只是部分面试技巧,实际的职场面试,考验的层面更宽泛,我们还需平时多学习多积累。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的工作能力一定要过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职场人的内功,才是最根本的。
本期话题
你有关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吗?
你对哪个选手印象最深刻呢?
一起来留言区聊一聊呀!
本文转自公众号「馒头商学院」汇集来自阿里、腾讯、网易等公司大牛分享的营销、新媒体、运营、增长、产品以及职场成长干货。关注馒头商学院,与150W互联网人一起学习、成长。
– END –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小灶的文章,记得星标一下哦~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