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三季辩题|辩论的意义

奇葩说第三季 admin 2年前 (2023-01-20) 220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奇葩说第三季辩题|辩论的意义

辩论赛之所以有节目效果,恰恰是因为这种辩论采用了不够严谨、不够专业的批判方法。

···························

不太看辩论节目,昨天因偶然,完整地看了期《奇葩说》。有感而发。

我经常说,至少一半以上的辩论赛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辩论赛考验人的反应能力和煽动能力,而拥有这两种能力的人未必擅长讲道理,擅长讲道理的人未必有这两种能力。

当然这个问题是次要的,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辩论赛的辩题本身就是无意义的。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涉及实证性事实判断。例如“枪支合法化是否有利于公民人身安全?” 辩论双方往往是根据私人的日常观察和所见所闻去阐述自己的个人体会而已。这是关于个人日常经验的交流会,而不是辩论。更客观的答案,要依靠实证性调查研究的结果,所以,假设参辩的一方开局就拿出实证性研究结果脱口秀,那么另一方就没什么可辩了,game over。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社会科学家奇葩说第三季辩题,实证问题是不可能在辩论场上得到解决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辩题本身有歧义。例如昨天《奇葩说》的辩题“应当做单身妈妈吗?”这个题目可以有两种解读:是婚姻不美满的母亲是否应当选择离婚自己带孩子?还是奉行不结婚主义的女人选择从头到尾自己生养孩子?还有其他歧义不再多说。辩手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选择一种对己方有利的解读奇葩说第三季辩题|辩论的意义,然后自说自话。

③概念定义不清晰。例如一个经典辩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什么是“人性”?什么是“本善”?什么是“本恶”?熟悉这个问题的学术史的学者会知道,这些概念存在太多不同的定义方式。但辩手不懂得这些专业分析,仍然是双方都分别挑选对己方有利的那种定义方式,自说自话。

当然,有些参加辩论赛的人的确看到了这些问题脱口秀演员,从而使辩论上述到哲学批判的层次,例如昨天《奇葩说》中蔡康永的点评。但从学术角度来讲,他的第一条论证就存在严重的错误。

简言之,从哲学辩论的专业要求看来,大多数辩论不符合要求。尽管少数人有哲学批判能力,但因为不专业而具有误导性。

你也许会说脱口秀演员,公众辩论节目不是专业哲学辩论。上述要求太高了。

的确,假设正反双方一开局就澄清了各种歧义,假设各方一开局就意识到概念定义的多样性,再假设一旦涉及实证性事实判断,双方就援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那么辩论节目就不存在了。

因为正方反方会一起说:

“啊?辩题本身有歧义啊,那么我们一起吐槽主办方吧!”

“啊?原来这不过是概念定义的分歧、不是真正的立场冲突啊,那么我们一起去梳理不同的定义方式吧,一起查词典也许更有帮助!”

“啊?这是实证判断,我们一起去搜实证研究文献吧!”

也就是说,一旦解决了上述三个问题,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辩论的了,大多数辩论赛就根本不可能办的起来。

辩论赛之所以有节目效果,恰恰是因为它在逻辑上的不严谨,采用了不够专业的批判方法。

虽然存在这么多问题,但也不可否认,好的辩论节目有时候也有利于培养观众的初级批判性思维。

相比严肃的哲学辩论奇葩说第三季辩题,人们更喜欢体验那种对于思辨浅尝辄止的娱乐效果。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