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脱口秀节目|兔年春晚十大败笔
一、影视演员唱歌忙
这个诡异……
他们出现很诡异,
他们唱得很诡异,
尤其是把一首歌唱出四种风格,有点儿给恐怖片配音的失调感……
二、演员“返场”多
一个演员出现好几次,蜀中无人焉?
这样安排,导致晚会总体设计想开会:
开场出现一次脱口秀大会,相当于开幕式里的“隆重介绍”;
中间表演节目,相当于“重要讲话”;
结尾大合唱春晚脱口秀节目,相当于“闭幕合影”。
尤其是镜头时不时扫过一排正襟危坐的西装人……
三、和北京卫视人员重叠严重
小柯、大张伟、沈 腾、吴琼、马丽、艾伦、郎朗、常远、李光复、张若昀、吴彤、秦岚、赵丽颖、毛不易等人,同时在北京卫视春晚出现。
尤其是北京卫视先期录制,搞得像央视吃了残羹剩饭。作为身在北京的我,更是深受伤害:不看滚标,不知道是哪家在营业……
央视以丐帮少帮主自诩。
四、谐音梗太多
开场歌舞就是《花开种花家》,“种花家”谐音“中华家”,主持人还现场科普,在古代,“花”字与“华”字息息相关。
大张伟和张若昀演唱的《开饭!开FUN!》。
岳云鹏在相声《我的变、变、变》中现挂:前一个节目是谭维维,我胆大“望维”。
圆桌脱口秀《给我一分钟》里,徐志胜认为压岁钱太少,问:妈,今年这个钱压得这么“碎”呀?
徐志胜还调侃主持人撒贝宁:贝就是钱,撒贝就是撒钱。这个梗挺好,但被无知的央视玩坏了。
中国玩谐音梗可谓历史悠久,谐音梗甚至也是民俗的一部分,比如福倒(到)、花(着)生、大鸡(吉)大栗(利)等,但像央视这么落后时代乱玩的,近十年不是很多。
尤其是开场《种花家》春晚脱口秀节目,种花大约于10多年前出现于网络小说,代表中国,取自民间谚语“多种花,少种刺”,表明中华爱好和平、不主动挑衅。这次被央视“降维打击”,估计得喷出一口老血。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不希望大家把写谐音梗变成一个取巧的习惯。
李诞说:“沉迷于这种初级技巧对于提升演员和创作者本身的能力有害无利。”
五、外国节目太多
《一带繁花一路歌》意图是什么?
歌颂一带一路?
寓意文化相通?
那你让观众听好几个国家的民歌是啥意思?
你以为观众精通几国语言?
这种莫名其妙的文化耦合方式,还不如直接说中欧班列一万列来得痛快。
六、没有军队节目
这一点还不如北京卫视,还有个关于老兵的节目。
七、内卷严重
一个节目几分钟,一下子上来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人人来一句,风格层次不齐、水平层次不齐,如同生生把唐诗诵读搞成了三句半。演员皆大欢喜春晚脱口秀节目|兔年春晚十大败笔,观众一脸懵逼:是你们内部联欢吗?
八、恶搞盛行
除去谐音梗之外,恶搞现象频出。还有邓超和王二妮组合,一个像主持人说的“动若脱兔”,另一个总想起民歌范儿,不但没有强调反差和对比奇葩说,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还有歌曲《青春向太阳》,领唱的居然是爷爷辈的成龙。我不好批评成龙什么?估计成龙也不好批评杨是什么。毕竟人家是好心嘛。
还有,继续“大放光芒”的黄渤的衣服……
黄妈也被搞了。
九、不够“文化”
比如谭维维和南音的合作,“南音”这么明显的语言特征,不是翻译成普通话这么简单。而且,没有介绍“南音”,直接上来就演,观众又懵了:站在谭维维旁边灰衣人是干嘛滴?保镖吗?
赵文卓的武术表演环节,赵文卓表演了什么武术,我没看清,央视炫科技的本领我倒是看清了。那个时候,我的脑袋里只有一个成语:眼花缭乱。
我看着赵文卓在央视的特技里乱蹦乱跳,觉得他好可怜,像一个被拿来充当背景的小丑。
还有就是《我和爷爷踩高桥》,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这个节目到底想传递一个什么信息?灌输一种什么理念?它为什么会出现在央视春晚?希望大家有明白人告诉我。
在歌曲表演《我的家乡》环节,展示了很多地方乐器,对于很多观众而言,有点突如其来。这些乐器往往都有特定的、能够展示其特点的曲目,偶尔创新、偶尔客串都是可以的,但是这反映不出它的优质、发挥不了它的特长。尤其是在没有任何介绍的情况下,观众根本意识不到这种乐器出现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们丰富的地域艺术和民族艺术。
十、语言类节目让人无语言
问答题:小品《马上到》放到10年前,能不能演?放到省级卫视,会不会上?
预判题:全场唯一的相声,他们说了,我完全想不起来了。而且这个相声是代表所有曲艺行业的,他应该有更多的内容呈现,应该是说学逗唱的综合艺术。搞成这个鬼样子,估计郭德纲又得背个锅。
还有《小品初见照相馆》,这个,这个这个这个……
在圆桌脱口秀环节,赵晓卉没有什么新创作,邱瑞被吓尿了,何广智抖了几下机灵,徐志胜陷进了谐音梗的老套路。知道徐志胜的,能不知道谐音梗吗?
《上热搜了》,这个题材过于陈旧,而且早年就有类似作品,根本不算创新。
补充:今年春晚舞蹈不错,26年持续输出的吉林歌舞团,《碇步桥》《锦绣》,能够反映中国气象。
(图片均截取自央视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