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奇葩说|奇葩说冠军陈铭被指“学术造假”“拆散婚姻”:做一个周全的辩手有多难?
陈铭不会想到,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回到大众的视野。
11月30日,陈铭发微博坦言,自己被“神秘的同事”用三年连续不断的“爆料”举报来造谣自己。
陈铭坦言,这位同事处心积虑地用了五轮的“攻势”来移花接木、诽谤营销。
经过这位“同事”的广撒网、群投稿、买营销,终于让陈铭及其家人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之后陈铭发文回应,面对那个神秘的同事三年来不断地造谣自己,自己念及一院同袍、殃及池鱼,一忍再忍。
但是面对所谓“同事”的步步紧逼,陈铭忍无可忍。
开始整理材料和卷宗,开始了长时间的“重拳出击”。
他说:“结辩,总要点时间嘛!”
一路走来,陈铭面临的争议不断,不是被黑,就是在被黑的路上。
也许时间需要这位最佳辩手的自白,来为自己的人生和经历结辩。
在综艺《说唱新世代》中,陈铭为斯威特等人解答问题时曾经说过一句话:
往下走,是人性的必然;
往下走,是所有舆论的必然。
当舆论开始重新裹挟在陈铭的身边,他不再退让和隐忍,开始了一个辩手的自白。
01.攀登型人格的蛰伏期
陈铭的母亲是一位护士,后来自学法律成为了一名专业律师。父亲做了38年的警察,年轻时以散打冠军的身份被招考进入公安系统。
在这样的环境,陈铭从小就养成了好学力行的习惯,他从小就有着不服输的性子,在心理学上,他曾坦言自己属于“攀登型人格”,乐趣就在于一直向上。
小时候,陈铭痴迷阅读,小时候做奥数题,手边偷放一本百科全书,父母过来检查作业时就马上把书藏起来,装出做题的样子。
4套硬壳的百科全书,几乎都被他翻烂。他从小就很怕站在峰顶,所以他从未敢停留。
他喜欢赛车,谈及一次赛车比赛的细节,他说自己迷恋这种输赢分明的感觉。
“如果差了0.5秒,那么没得说,就是输了。有本事你先到。”
这种胸有成竹又颇有安全感的表态,和他在辩论场上的状态如出一辙。
武大研究生院辩论队招新那天,微微下着点小雨,陈铭当时还有些不自信。但是十多分钟后,陈铭从楼上下来陈铭奇葩说|奇葩说冠军陈铭被指“学术造假”“拆散婚姻”:做一个周全的辩手有多难?,“过了,让我当队长。”
从那之后,辩论便开始成为了陈铭大学生活中的一角闪光时刻,并将最终融入他的生活。
每一场辩论,陈铭都做竭尽全力的准备。
那年10月,在武汉大学校园金秋辩论赛上,陈铭所代表的WTO院队跻身八强,成为当届黑马。赛事结束后陈铭奇葩说,陈铭成为武汉大学历史上首个入选校队的大一新生 。
多年之后的《奇葩说》采访中高庆一透露,如果其他辩手的准备有100分或者120分的话,陈铭最起码准备了500分,甚至会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陈铭在一场辩论中看起来毫无存在感,却在自己的辩论中逻辑缜密,而且句句直击人心,令人拍案叫绝。
无论是辩场还是生活中,陈铭都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始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并一直攀登。
“我不是天赋型的,我就是勤能补拙。”陈铭毫不犹豫地承认。
他的自我攀登还没有结束。
02.“爱神”“鸡汤王”:标签化下的双刃剑
2013年,陈铭参加了《超级演说家》,一篇题为《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的演讲,让他就此成名。
但陈铭不会想到,自此之后, “爱神”“鸡汤王”的称号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伴随着他。
“只要人生中有捷径,那捷径很快就会成为唯一的路”;
“区分,让自己的爱才显得珍贵”;
“无穷就容易放肆,而一旦加个期限,你就会学会克制”;
“连物质世界都是概率,人情更是不可捉摸的烟云。”
这些“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话语,有段时间使得他无论说什么,都会被观众以为在“呼唤爱”“撒鸡汤”。
但他不排斥,甚至会感谢这些标签,让观众在短时间记住了他。
“呼唤爱不意味着油腻脱口秀演员,不论形式如何,最终抵达人心深处的,只有真心。”
马薇薇在自己的书中说:“经常挖苦他鸡汤王,可是这个世界啊,却因为他这样的人,才让我看到一点点希望。”
但是单单凭借“呼唤爱”是不足以赢得票数的。
转折出现在一道辩题“没钱要不要生孩子”。
辩论时,他引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观点“未完成的愿望之魔咒”来作为支撑点。
如果要了孩子,那么他小时候的物质生活就会很贫乏。那么很大概率,这个孩子终其一生追求的便是物质财富。
“这太悲哀了,我们不想。做父母的也不想。”
那次的节目之后,很多人在微博私信和评论,请教他这个观点是出自哪一本心理学书籍。
他开始意识到,大家会因为相信他的话,并对知识本身感兴趣。
“作为老师,这是值得高兴的。”
后来,他越来越多地用某个理论或知识作为辩题的切入点或落点,范围很广,有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
现在,陈铭身上的标签越来越淡化陈铭奇葩说脱口秀演员,他现在更希冀将综艺作为一个捷径,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陈铭来说,他现在更希望能观众听完辩论之后,对知识有好奇,对公平更向往,理性建构更全面。
“这就够了。”他这样说。
03.站在第三方,才能旁观自己
陈铭清楚,现在的时代从来没有来之不易的成功。如果有,那也可能是昙花一现。所以他在很多时候都不会主观判断,而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待,包括生活和自己。
在《非正式会谈》中,陈铭作为秘书长在节目中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反智”的现象。
他说,这个世界99%的捷径是歧途,剩下的1%是绝路。
如果说人生有捷径,那么陈铭人生中唯一的捷径,就是愿意忍受寂寞,日复一日的打磨自己专长,用非常客观的思考来矫正自己的路线,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对陈铭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自己的知识架构和努力和冷静思辨未来的发展才是最真实和可靠的。
蛰伏之后,必获新生。
隔三差五,陈铭都会和妻子买书阅读,涉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量子力学和数学的领域。
在《奇葩说》第五季的一期节目中,陈铭与詹青云的“神仙片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那期节目中,辩题是“支不支持知识共享”,两人在一分钟内探讨的深入可能到了4个层面。
而且都直击要害。
当詹青云提到著名的“物理大厦论”时,陈铭的脑子里立刻闪现出下一句中的“只有两朵乌云飘在上面”,并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了“两朵乌云”,赢得了现场的一片欢呼。
这都来源于陈铭日常的知识储备和多年的辩论经验,以及他冷静的思辨能力。
《奇葩说》第五季揭晓,陈铭赢了。
“没想到,我没想到”这句话在陈铭的口中一直重复了很多遍。
高晓松起身祝贺“名副其实”蔡康永则鼓掌直言“实至名归”。这两个词,似乎完美概括了陈铭在第五季的表现,以及观众的心声。
马东说,陈铭不是最有特点的辩手,但属于没他不行的辩手,他能把节目水平固定在一个智识含量、逻辑含量都比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一个职业辩手的能力。”
陈铭值得。
从大一时青涩无比的青春少年,到现在经验丰富、知识框架完整的专业辩手,陈铭没有被路上的鲜花和赞誉迷住双眼。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凝练知识精华,不断矫正自己脚下的路线,成为自己心中的样子,才是陈铭最享受的一条路。
04.我只是周全的表达者
陈铭说,自己最终是个表达者,和其他奇葩不同,自己爱好周全,这是一个辩手的自白,也是一个人的世故。
傅首尔对陈铭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周全全”,他看到陈铭来回奔波于新老奇葩中交流,缓解氛围。
“他是那种油腻和圆润到让你忍不住喜欢的人。”傅首尔坦言。
对陈铭来说,照顾其他人是一个表达者要做的。他说这种周全已经习惯到了骨子里,要做一个周全的表达者。
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说过,有的人是享受,有的人是体验,但她就是生命的旁观者。
这句话让陈铭深有感触。所以他学着刻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试图以第三方的视角是旁观自己,旁观节目,旁观世界。然后用最直击人心的语言表达出来。
陈铭还在读书时,听当代哲学家邓晓芒的讲座。台下有人问他,你那么累,你写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人看得懂,全中国游走,你到底图什么?
邓晓芒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他希望自己做一点现代性的启蒙工作,因为中国大部分人还不具备这种现代性,理性、逻辑、规则、公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文明和前现代文明的分异。
做一个表达者,这就是陈铭参加《奇葩说》的初衷,也是他涉足许多综艺想达到的愿景。
但是,“周全”与“表达”有时候并不能兼得。
某些时候陈铭不得不破开这种周全,来守护自己最重要的那寸土地。
为了表达,他需要放弃所谓“周全”,来警醒所有人。
现在,陈铭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表达者,吐露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或许这也是现在的陈铭,最想说的一句话。
作者介绍:阿敏,白天12小时写报告论文、晚上熬夜码字的新新青年。
— THE END —
其他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