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脱口秀开放麦|武大化学博士叨叨带团脱口秀
□ 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
周五晚上9时已过,开饭喜剧研究所里一场“蛮闪秀”刚刚结束,观众们哈哈笑着散场。而在门口,下一拨儿观众已排着长队,等待即将开场的即兴喜剧深夜秀。
2017年底,武汉大学化学博士叨叨和伙伴们成立开饭喜剧,武汉开始有了单口喜剧线下演出。经历过演员比观众还多的艰难时刻武汉脱口秀开放麦,他们已拥有多个专业场地,一周七天不间断演出,观众们排着长队来放下烦恼、开怀大笑。
■ 化学博士决定去讲脱口秀
10年前,因为黄西、《今晚80后脱口秀》等,脱口秀这一艺术形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5年前,叨叨正在武汉大学读化学博士,闲暇时沉浸于网络中的各种脱口秀节目,得知一档名为《未来吐槽王》的脱口秀选拔后,他决定去参加。
第一次站在海选舞台上,评委席里坐着程璐、思文,叨叨把大众对化学的刻板印象讲成段子。强烈的灯光下武汉脱口秀开放麦|武大化学博士叨叨带团脱口秀,他看不清观众的脸,却清晰地听到一阵阵笑声,越演越放松。结束半年后,叨叨仍念念不忘。“回武汉之后一直找,发现没人做这玩意儿,但我太想上台了,干脆自己弄。”
于是,三个在网络中偶遇的学生,组建了武汉首家以单口喜剧为主的喜剧俱乐部“开饭喜剧”,借用咖啡馆的一角,他们开始了每周一次的开放麦演出。在最艰难的时候,“演员少,水平也不高。最惨的时候,四五个演员吐槽大会,两个观众。一个半小时的演出,台上台下都煎熬”。不能停下来,只能硬撑着度过痛苦的成长期。
好在脱口秀演员,随着演员的逐渐成熟,也遇上《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的破圈。开饭喜剧越来越热,“2019年的时候,我们一场开放麦30多张票,十几秒就抢空了”。那阵子,叨叨和伙伴们天天“挨骂”,被吐槽饥饿营销。其实,直到现在,他们的开放麦门票都是“票价包含饮品”。
三周年时,开饭喜剧“激进”了一把,在平和打包厂成立了可容纳200余人的专业场地。“前几年攒下的钱全砸进去还不够,椅子是园区帮我们买的,装修费是延期付的。做一场演出赚一点钱,就还一点装修费;再赚一点,就买个舞台灯;跟蚂蚁搬家一样,观众每次来,剧场都不一样。”
好在,观众不介意场地是否豪华。“商演第一天,开了一场,200多张票一下就没了。又挨骂,赶紧加一场,又卖空了。”演出时,观众笑疯了,合作很久的摄影师笑到端不稳相机。叨叨心想,“成了”。四周年时,位于世贸广场的开饭喜剧研究所成立。
如今,叨叨已博士毕业,全职担任开饭喜剧主理人,保持着每周三四次登台,全年无休地出现在每一个演出现场。
■ 5分钟的表演需要两个月打磨
李诞曾反复表达过一个理念,“每个人都可以当5分钟的脱口秀演员”。5分钟,按正常的语速,只需要800字左右的文稿。但5分钟的脱口秀表演,却需要打磨两个月。
叨叨喜欢在碎片时间里创作,尤其是走路时。“还在读书的时候,我的创作时间就是在路上,从宿舍走到实验室,从实验室走到食堂,从食堂走到宿舍。一边走一边想,用录音或是语音输入形成初稿。”但从初稿到终稿,往往会在反复的调整中变得面目全非。
从文稿到舞台表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则是又一轮反复调整的开始。线下表演中,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不过半米,开放麦还会放在氛围更轻松、紧密的咖啡店等场地。观众爆笑、走神或是毫无反应,所有的反馈都近在眼前。
“冷场,是脱口秀演员职业生涯里的第一道坎,大部分人倒在了这道坎上,就再也不来了。”叨叨也曾遇到许多次冷场,他将之视为“错题本”,“根据观众的反馈去调整、修改你的段子,这就像读书时的错题本,当错题本由厚变薄,才说明你在接近成功”。
开饭喜剧的演员招募中,还有一项特殊的要求:“每次开放麦结束之后会有复盘会,建议留出完整的时间哦。”在俱乐部的演员培养中,除了内部看片会、读稿会、演员培训课等,叨叨会坐在每场开放麦演出的后排,记录表演中的问题。“每个演员我会记三条,例如哪些梗可以展开、站得太靠后、表演气场不够之类的。”在演出结束后武汉脱口秀开放麦,一起坐下来,互相提意见。
“大家常吐槽某个演员不好笑了,其实是演员需要成长的周期。”叨叨说道,“在国外,一个脱口秀演员从新人到能巡演,可能需要10年以上,很难做到一年上一个台阶。但国内市场快速发展,讲两三年已经算是‘老人’,观众的期待与演员的成长规律有差异,观众就会觉得,怎么一点进步都没有。”要在浪潮中不倒下,演员得保持生活、保持创作,不断更新自己。
■ “阿姨”演员走上脱口秀舞台
据腾讯视频《脱口秀营销白皮书》统计,线下脱口秀演出市场正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2018年,全国脱口秀俱乐部仅为个位数,2021年已达到179家。2021年全年,线下商业演出场次达1.85万场,票房收入超2.24亿元,观众达到220万人次。截至2022年5月,全国脱口秀俱乐部拥有演员1585位。
在开饭喜剧,已形成了包括十余位签约演员在内的演员梯队,开设了以新人为主的开放麦、主打武汉本土演员的蛮闪秀以及商演、即兴喜剧等不同类型的演出,“一周七天,全年无休”。
随着《脱口秀大会》等节目的破圈,走进剧场的演员、观众也越来越多样。最初的开饭喜剧,是三个学生的自娱自乐。5年过去,演员中“有老师、律师、销售、自媒体从业者、铁路工作人员,干啥的都有”。当年轻演员开讲被催婚的烦恼,一位“阿姨”演员则走上台去,分享自己“催女儿婚”的故事。叨叨说道:“我很想看到年龄层更丰富的演员出现,他们的视角真的很独特,是我们不了解的。”
同样地,观众也在发生着变化。看脱口秀已成为年轻观众解压甚至社交的方式,剧场里不乏十几个同事“团建”式的共同观演。连中老年人也被吸引了进来,叨叨分享道:“我曾经看到4位阿姨拿着丝巾在我们剧场门口拍照,很惊讶,没想到她们是来看演出的,笑得还特别开心。还有一次,一位刚满16岁可以进脱口秀现场的高中生,带上了自己的妈妈、姥姥,一家三代一起来。”
每当重要的演出结束,观众带着笑声散去,叨叨都习惯在舞台上再坐一会儿,看着空荡荡的场地放空。“那一刻,是很幸福的,有一种我又往前多走了一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