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吐槽大会|《吐槽大会3》回归,它如何让吐槽成为一种年轻但不专属于年轻人的沟通方式?
作者 | 彭侃 刘翠翠
编辑 | 都欣
从“看似完美的人生赢家”王力宏,到“槽点满满的锦鲤”杨超越,由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吐槽大会》第三季,仅用前两期节目就建立起新一季的口碑。
2017年1月份《吐槽大会》的出现,对于中国喜剧脱口秀来说具备独特的意义。随着前两季节目的播出和社会语境的年轻化,大众对吐槽这一概念的认知早已发生了转变。走到第三季,这一喜剧脱口秀品牌也在诠释着“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的新定义。
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往往是基于对社会文化趋势的深刻洞察并做出了恰当的回应。从第一季走到第三季,《吐槽大会》之所以能热度不减,正是因为其顺应并推动了吐槽这种年轻的社会文化形态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和发扬光大。
在东方的传统观念里,人与人相处要讲究谦和礼让,要适当照顾各方的面子。“吐槽”这种当面拆穿别人的方式,在中国社会里曾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文化的流行,在年轻人群当中,吐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
在中国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形成了更有主见的价值观。这批年轻人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倾向于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吐槽和自嘲。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更助推了吐槽文化的盛行,例如各大视频网站都配备的弹幕功能实则是最佳的吐槽场所,让创造力爆棚的网友们肆意发挥着他们的吐槽才华,“吐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群中一种常用的“社交货币”。
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正是通过敏锐的洞察抓住了这一社会文化变革的趋势,联合推出了《吐槽大会》征服了大量年轻观众,而在第三季节目中,更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的口号,凸显出了节目的主张。
为了体现“年轻的沟通方式”,第三季《吐槽大会》也进行了一些节目形式上的创新。例如,舞美上,这一季的“并肩而坐”呈现出老友聚会的场景,弱化了对立感,并激发出主咖与其他嘉宾的实时有效互动。
节目还新增了“隔屏吐槽”环节,通过提前采访录制网友和明星好友对每期主咖的吐槽视频,并在节目现场播放,明星嘉宾给予回应,让场外的观众也能跟节目内容间产生沟通,实现了内外场的联动。评选当期talk king的权力从主咖转移至观众手中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
这些变化,让《吐槽大会》第三季更加强化了吐槽的社交属性第三季吐槽大会,让节目仿佛变成了一场明星、吐槽嘉宾和网友们都能参与的社交狂欢,从而奠定了节目的流行基础。
吐槽,正在突破圈层,成为流行
在三季节目中,通过明星的示范效应,通过引入新的圈层文化的代表,加入对社会议题的探讨,《吐槽大会》不断扩大着吐槽文化的“圈粉”范围,让其不再只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而成了突破圈层的流行文化现象。
纵观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参与《吐槽大会》的明星大咖,可以发现他们对吐槽这件事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现场状态也越来越放松。他们也越来越难敢于放下明星的光环,自我解嘲。例如,从上台时调侃自己不完美第三季吐槽大会|《吐槽大会3》回归,它如何让吐槽成为一种年轻但不专属于年轻人的沟通方式?,到当众脱鞋秀破洞袜,再到重现张学友表情包,王力宏真正放下偶像包袱展现出屏幕上从未有过的一面,超出了观众预期。
据说,明星们还会参与到段子的创作中,《吐槽大会》总编剧程璐表示,王力宏就一直在飞机上写段子,后续发到群里询问他们的意见,自己会担心段子是否好笑。
在明星的示范效应下,借助《吐槽大会》这几年的普及,大众对吐槽这一概念的认知早已发生了转变。“吐槽”不再是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不是一种带有强烈攻击性的行为,也不是单方的情绪宣泄,而是双向的良性交流。吐槽获得的大众接受度也在日益提高。
另一方面,《吐槽大会》也在不断做出突破圈层的努力。从第二季开始,除了认知度较高的娱乐圈明星,节目还邀请了郎朗、papi酱、国足队长冯潇霆等不同圈层的嘉宾,完成了多元化的探索。
第三季圈层的延展还在继续,每一场主咖和其他嘉宾的配置都涵盖了多重视角,从不同层面引发大众思考。例如我们看到了京剧表演家王珮瑜,指挥家金承志等出人意料的嘉宾。他们的出现,让人看到原来严肃文化也可以不那么沉重。而他们与其他演艺明星之间的碰撞,也让节目有了更多的看点。通过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吐槽大会》吸引了不同文化背景、年龄阶层的受众群体,推动着喜剧脱口秀在中国的普及与下沉。
《吐槽大会》也让人看到第三季吐槽大会,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态,便可以用吐槽这种方式与朋友、与这个世界产生有趣的沟通和互动。在节目的推动下,一种更加和谐轻松的社会语言环境正在形成。
吐槽背后的社会正能量传递
《吐槽大会》作为在时下年轻人中颇具影响力的喜剧脱口秀节目,除具备娱乐属性外,更注重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吐槽大会》只是一档通过话语狂欢让观众哈哈大笑的娱乐节目,恐怕不足以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但通过精巧的话题和内容设置,让《吐槽大会》成为了一档能够让人产生思考,能够帮助观众达成和自己、和生活和解的一档节目,这无疑使其社会价值获得了提升。
在当代社会的高压环境下,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对生活的无奈,历经让自己痛苦或尴尬的囧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如何化解生活中的压力,成为每个人都需要修炼的技能。而《吐槽大会》透过节目中明星们和吐槽嘉宾们的亲身示范,为观众们展现了“笑对生活”的勇气。
来到节目的嘉宾,不论是主咖还是吐槽嘉宾,吐槽彼此的同时也接受着彼此的吐槽。陶喆主动用“我回家做个PPT”结尾脱口秀,杨芸晴调侃自己介于“man与不man”之间,轻松地面对曾经的黑料。这些看似简单的言语,在引发爆笑的同时脱口秀演员,更透露出他们对于往事的云淡风轻,对于自身特质的积极接纳。一来一往之间,最终都达成了与自身的和解。
正如腾讯视频市场总监赵婧所说:“吐槽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吐槽,是和生活、和自己的一种和解”。第三季《吐槽大会》旨在让观众开始使用并乐于通过吐槽的方式与朋友进行沟通,这对于社会压力的纾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此外,《吐槽大会》还巧妙地在节目中融入了一些社会议题,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指挥家金承志在现场的吐槽和被吐槽,其背后对应的实则是京剧、古典音乐等高雅艺术的落寞,而通过节目的犀利调侃,反而能够引起观众对这些艺术家和艺术形式的关注。据说在节目播出后,有很多的网友专门去搜索相关的艺术作品。各界嘉宾们用别样的视角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的同时,也传递出为各自代表的文化圈层发声的正向诉求。
因此,吐槽看似是简单的“逞口舌之快”,其背后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人生需要揭穿,日子需要温暖。《吐槽大会》让观众能在节目嘉宾们的嬉笑怒骂间跟着释放出负能量,并借助节目中的观点,认真思考生活和文化话题,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正能量。这恐怕才是节目受到大众追捧最重要的缘由。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