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延迟播出|和马东聊聊,为啥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马东回到了主场。
无论是《奇葩说》还是《乐队的夏天》,马东在节目中展现的,都是一个局促的形象:他在辩论和乐队两个领域都算“外行”,所以就算是节目的发起者,也要被辩手和乐手调侃。
在今晚首播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马东变得游刃有余:他请来黄渤、徐峥、于和伟和李诞做他的搭档,输出看法,做综艺效果,在整个场域里非常自如。
这档节目是米未今年的“重头戏”。手握《奇葩说》《乐队的夏天》两档知名综艺IP的米未,将原有的项目延后,集齐全公司之力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延迟播出,朝着新领域发起冲刺。
即使是有家学渊源的马东镇场,喜剧节目对于米未来说,依然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前几日,毒眸(ID:)专访了米未传媒创始人CEO马东,跟他聊了聊米未在制作这档综艺中经历的故事,和他对喜剧的看法。马东告诉毒眸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延迟播出|和马东聊聊,为啥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剧是米未一直想去做的事。
节目正式上线之前,马东和徐峥喝酒。像每一个站在幕后准备登台的演员一样,徐峥问马东,你觉得这个节目会好吗?
马东的回复是:“我觉得这一定会是一个好节目。至于能不能做成爆款,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按照牌理出牌,把输赢交给命运。如果这个节目观众看完之后产生了正向情绪,那它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米未的另一场冒险
2020年夏末,米未的所有合伙人开了一场关乎内容方向的重要会议。会议讨论的是一个A与B的选择:是继续做《乐队的夏天》,还是另起炉灶、换个新的方向。
两季“乐夏”的豆瓣评分都在7分以上,并且如同米未团队最开始期待的那样,观众们都知道了新裤子、五条人等乐队的名字。乐队被更多人看到,甚至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音乐节开始一票难求。
但到了第二季的中后期,团队已经开始犹豫:乐队是《乐队的夏天》的核心,而一个垂类题材节目连播几季就会面临的问题已经悄然浮现——他们没有信心,让下一季节目比前两季更好看。
与两年前米未初入乐队领域、“从零开始”的情况不同,“乐夏”现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综艺IP,一旦观众对于品牌拥有了市场认可度,那么之后的延展便相对容易。
“我们都知道这个节目继续做,哪怕不做乐队,做别的音乐类型,都是可以做的,市场认可度高,”马东直言,“但是惯性是思维的敌人,跳出惯性思维,是一个人和一个团队,最大的能力。”
这个曾经跳出《奇葩说》“惯性”,开启了《乐队的夏天》的团队,再次扭转了方向盘,驶向他们筹谋已久的赛道,喜剧综艺。
米未对于喜剧的兴趣由来已久,马东告诉毒眸,米未四年前找到金靖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公司做喜剧题材的未来。
这家公司的喜剧基因似乎很好理解:创始人马东是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之子,合伙人牟頔曾经是喜剧综艺《喜乐街》的总导演,旗下的签约艺人金靖,大学就与搭档刘胜瑛一起进入了即兴剧团,出道并一炮而红的首秀,是喜剧综艺《今夜百乐门》。
但当下喜剧综艺领域的现状,可以说困难重重。
喜剧并不是综艺领域的新品类,这条赛道曾经有过耀眼的成绩。早在2014年,以《笑傲江湖》为代表的近20档综艺的出现,让那一年被称作“喜剧节目元年”。2015年,《欢乐喜剧人》播出,收视率2.8%,豆瓣评分高达8.3,这档老牌喜剧节目已经成为了同类综艺里的“常青树”,直到今年年初,还播出了最新的第七季。
这意味着,米未面临的不再是一片新生的蓝海,而是一个足够拥挤、观众容易产生倦怠的赛道。团队要在观众的认知基础上,生产出新颖的内容。
创新需要打磨,团队的高浓度喜剧基因,也不代表创作过程就会一路顺遂。
在此之前,米未曾两度组建节目组,一次尝试是即兴喜剧,一次是情景喜剧,甚至一度从国外请来情景喜剧的老师为整个团队培训,声势浩大到两年前米未和爱奇艺谈乐夏这个节目时,对方起初还以为他们准备的是那档筹备之中的喜剧节目。但最终,两次筹备都在正式录制之前被叫停,项目组两度解散。
“内容的生长过程是顺向的,你会越想越对,但是走到一个地方,你得停下来看看,很多节目失败都是创作者嗨过头,陷入到自己的逻辑循环,等发现不对的时候,节目已经录完了,”马东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问自己,观众凭什么应该了解、应该喜欢这个?前面两次建组都是中间发现不对,然后我们就不做了。”
等到团队终于想通了,配合两年多的摸索和两次建组的经验,米未终于看到了节目路径的雏形,弄明白了方法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也终于拉开帷幕。
不要“角儿”,要共创
米未确定的第一件事,是不做“角儿”的节目。
看到冯巩的“我想死你了”就会鼓掌叫好,看完宋丹丹、蔡明、潘长江的小品就会去放炮,是观众和老牌喜剧明星,用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默契。“角儿”刚一登台,就会万众瞩目。
大咖聚齐的喜剧节目早就出现过,在这些节目中,演员们会面临极大的压力。马东给毒眸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国民级的喜剧明星,去让他录一个户外真人秀节目,他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但如果是上台表演一段喜剧,他会闷3个月什么也不干,因为他觉得那是我的作品,会承担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喜剧行业也面临着缺人的困境,新一代喜剧人中,除开沈腾马丽贾玲等一众头部喜剧演员脱口秀演员,也陷入青黄不接。
在思考节目路径的过程中,米未也尝试去突破对喜剧明星的消耗。他们观察西方社会喜剧结构的搭建方式,去思考喜剧学校、《周六夜现场》等节目以及情景剧明星诞生的共通点。他们逐渐发现,“共创”是这些喜剧背后的生产方式。
“一个喜剧想要长久地生存下去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延迟播出,依赖单一的编剧,即使他是神仙也不行,神仙也会累死的,”马东告诉毒眸,“大家思维步调一致,明确一个方向,在‘yes,and’的哲学思维去建构自己的内容,这种共创的方式作为内容的创作核心才是对的。”
所以,米未在节目中选择的呈现形式也是“共创”。导演团队给自身的定位是“放大器”,他们选择一群有才华的“新新喜剧人”上台,并通过这个舞台,将他们的才华推向全国观众。
选手中有上了春晚的金靖、蒋诗萌,有上过《奇葩说》的小鹿,但大多数都是初次上综艺的新人,比如宗俊涛、史策、孙天宇……原本藏在幕后的编剧这次也走到台前,每一个作品表演结束,导师都会问到合作编剧,让观众席里的编剧,在镜头下谈谈创作的故事。
上过春晚的蒋诗萌
当然,舞台喜剧是表演和创作一体的艺术,像第一期节目中的《互联网体检》《三毛保卫战》等作品,编剧都坦言,这是和演员们一起“鼓捣”出来的节目。“有的演员极有天赋,上台非常精彩,但很难沉淀,在台上嗨完了下台就忘了,”马东说,“这个时候有人记下来,几个人一遍一遍淘洗,最终就成了作品。”
到了后期,导师也会加入这个创作的团队。据透露,黄渤经常来米未公司看排练,提着饮料和零食,在排练室里一泡就是一晚上。于和伟远在剧组拍戏,不方便来看彩排,就在短暂的休息时间,躲在洗手间,看完排练视频吐槽大会,给选手连发20多条60秒的长语音。
“只要有天赋的人,放在一起共同创作,就一定会很好笑。”马东笃定地告诉毒眸,共创是他们的底层方法论。
米未要做的另一件事,是突破以往喜剧节目中呈现的喜剧形式。
在毒眸往期文章中曾提到,大众在喜剧偏好和笑点上的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在当今的媒介环境里,这种差异被放大了,观众对于相声、小品、舞台喜剧等多元喜剧品类的口味不同,难以被归纳到同一审美和形式评判。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几乎没有对喜剧形式的限制,(素描喜剧)、漫才、小丑戏和音乐剧等新尝试,都平等地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在对喜剧作品的评判标准上,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角色站出来“一锤定音”。比赛的投票机制是一人一票,一票100分,就算是被请来现场坐镇的导师们,也和观众享有同等价值的一票,不能左右比赛的最终结果。
“我们做节目的核心是价值中立,你觉得不好笑就不投票,我觉得好笑就投票,”马东说,“笑是一件自然的、有价值的事情,所以让笑去决定输赢,而不是其他的方式,这件事情无比重要。”
喜剧,正向情绪价值
喜剧的内核到底是什么?
这是喜剧节目,乃至于喜剧创作本身,绕不开的母题。节目播出之前,节目组也曾经向五位导师提问:喜剧是什么?
身兼导演和演员双重身份的徐峥,认为喜剧是HAPPY ;出身上戏学院派的演员于和伟,回答喜剧是思考,并在节目里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说“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核”。
而分别操盘着两档喜剧节目的李诞和马东,给出了有些相似的答案:李诞认为喜剧是真诚,马东回答喜剧是镜子。这两个答案共同指向了一点,即喜剧是解构生活,观众从喜剧中看到自己的一瞬,才获得了喜剧的回甘。
被视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的《摩登时代》,观众看着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卓别林哈哈大笑,又看到了工业化飞速发展时代下对于小人物的压榨和摧残,用悲悯的底色托起所有荒诞搞怪的元素。
在马东看来,所谓的“喜剧都有悲剧的核”,不是说喜剧必须转化为悲剧就算好的喜剧:“有一个喜剧的核,整个戏里没有任何悲剧的东西,但是你看完了之后,会心生一丝悲凉,心生一丝感慨,你回甘的那一瞬间感受到的东西,叫作悲剧的核。”
他喜欢周星驰的电影,比如《功夫》,泼天狗血,大笑一通,“但最后一点的那一丝悲悯,是回甘。”
第一期节目中赢得全场最高票数的节目《三毛保卫战》,用诙谐的喜剧手法,描绘了“最后三根头发”努力让自己不脱落的经历,但背后代表的,是天天加班、压力过大的当代社畜群像。观众看着他们,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情感共鸣。
“观众要看到因为所以,情绪才会共鸣,你得让他看到,演员不知道哭过多少回,才有了台上这几分钟的表演,才形成了和观众的情感共鸣,”马东认为,“快乐是多巴胺产生的,但你被带动的情感共鸣,那个是内啡肽产生的,那个叫幸福。对我们来说一个综艺节目,或多或少是要让人有内啡肽的分泌,让人有幸福感,而不仅仅是当时那么一乐。”
正如在过去的无数个场合中,米未曾经反复提及的,创造正向情绪价值,是好内容的根本,也是米未始终想要在内容中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节目总预告片的最后,马东对着镜头总结陈词:“很多人说喜剧是治愈,是揭穿,是心理治疗,你哈哈大笑完了以后,那个瞬间突然在他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
“就那一刻,所有的喜剧,就都值得了。”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