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在线|综艺观察 | 试论喜剧综艺节目中的声音意识构建 ——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例
前言
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专业课程《广播电视艺术前沿》期中作业
摘要
喜剧节目往往以演员的表演和视觉画面吸引观众,声音的作用时常被人忽视,但喜剧作为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类,始终是一种视听的综合艺术,声音在喜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最近几年喜剧类综艺节目扎堆出现,虽然丰富了国内的喜剧综艺市场,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逐渐同质化的节目内容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2021年爱奇艺与米未传媒联合制作的《一年一度戏剧大赛》挤入喜剧综艺的拥挤赛道,话题讨论度日渐攀升,成功出圈,成为了2021年喜剧竞演综艺中的现象级行业奇观,目前其第二季正在播出,节目中各个作品的叙事结构与表现手法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关于“声音”的部分却被疏忽过滤掉了,“声音”包括了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旁白解说、音响音效和音乐歌曲等形式,帮助喜剧表现其独特的幽默性,本文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例,分析声音造型在喜剧节目中的作用。
关键词:声音语言 音乐 音响 喜剧类综艺
在喜剧类综艺节目中,演员夸张滑稽的肢体动作是制造笑点的主要手段,但喜剧中声音的运用和剪辑是跟表演一样充满智慧的,它充当着必不可少甚至是同样制造笑料的重要角色,本文用声音文化研究分析《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如何通过声音传递笑点,进而产生一系列喜剧效果,探析喜剧综艺中声音造型的有效途径。
一、电视声音论
电视中的声音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是以技术手段来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声音本身能够表现情节,或许会交代得更多,有时画面还需借助声音,电视画面的屏幕虽小,但声音的空间是无限的。[1]在目前的电视创作阶段,要同时考虑声音与画面的配合,否则会出现二者相矛盾以至于无法有效地表达作品效果。[2]广播电视中的声音不仅是对白,更包括所有声源能够发出的声音,其力度变化可改变画面节奏,自然音响可增强画面真实性,声音空间的纵深变化可增加画面的运动感,由此可见,声音的作用是很多的。此外声音还具有一个特殊用法,那就是“无声”,准确有效的使用“无声”能够起到震慑人心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目前大多数电视综艺的录播时期,声音的创作更加讲求审美性、非线性的变化和声画结合的追求,随着技术、媒介和研究的发展,电视创作者对电视剧、电视综艺、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等电视类型的声音研究和追求达到了新的领域,创作者更加注重通过声音能够表达怎样的意义,与作品有何种深层的联系,体现了何种象征的功能等,在注重表情达意的基础上,提升了对声音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追求,更好的彰显了电视艺术[3]。
二、喜剧新力量
声音在喜剧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利用声画的关系、语言的碰撞和音乐音效等为喜剧增添幽默效果。在没有声音的无声电影时代,默剧喜剧大师卓别林只通过肢体语言制造笑料,通过视觉画面传递幽默,也是经典的喜剧方式,默剧喜剧一直发展至今,而到了有声影像的时代,随着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喜剧出现了不同形式,喜剧大师们也懂得如何将声音加入到喜剧中,声音成为了制造喜剧效果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听觉手段。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采用的“素描喜剧”()形式符合了新时代年轻人对喜剧的感知和偏好,如《人民日报》文化版对其的评价一般“面向时代、面向生活、面向大众,才能激发优质作品与正向价值的‘化学反应’,收获笑声和掌声,引发共情和共鸣”。[4]“素描喜剧”不同于传统的小品,其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内不断地升级效果,产生新笑点,也就是喜剧行话中的“上番”,节目中各个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融合了漫才、舞台剧、默剧、偶戏等[5],相比较于其他的喜剧类竞演综艺更加的包容。节目中的许多演员自身功底深厚,具有舞台剧、音乐剧、舞蹈、武术、戏曲等表演功底,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的惊喜,被观众戏称为“一年一度亮活大赛”。除了剧本的建构和演员的“声台形表”,节目中运用的声音是塑造一部成功的作品缺一不可的元素,《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不止使用音乐做气氛助推,更是将声音揉成了喜剧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在一些节目中没有声音的助力根本完成不了作品的诠释,也就产生不了相应的喜剧效果了,但声音的运用是讲求智慧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在线|综艺观察 | 试论喜剧综艺节目中的声音意识构建 ——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例,喜剧讲求节奏感,喜剧中声音的节奏一旦使用错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在线,没有卡上点,就无法引起笑料,甚至会出现表演失误。
三、《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声音建构
(一)声音语言的叙事功能
1、旁白画外音共创喜剧叙事结构
当声音介入到喜剧创作中,经过创作者的努力,视觉与听觉元素的良性互动关系开始在喜剧创作中呈现,最终成为“听觉”与“视觉”的“赋格”[6],如《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全民运动会》就将视听两者综合运用起来,其采用预期违背型“黑场剧”(Black Out)的方式,旨在给观众建立预期,又迅速地打破它。比如在该作品的第一个行为场景中,两位演员在互相进退博弈,观众会自然而然地解读为“击剑”,然而此时画外音说道“核酸互测”,观众恍然大悟,如此通过反转的形式制造出惊喜。当然这样的反转只凭观众的感悟是产生不出效果的,需要喜剧演员自己建构和解构,声音是推翻预期的一环,其不以舞台角色第三人露面,又以第三人视角出现,起到了“中间者”的角色,不喧宾夺主却又不可缺少,每当画外音解说出真相后,弹幕即实时表示与预期相违背。该作品将无实物的表演解构成另一种行为或场景,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所指”观念,而重新揭露这个“所指”的方式就是旁白。当然,对解构这样习惯性场景的旁白音是有一定要求的,游离于节目作品本身和节目外的观众之间,恰到好处地揭露“谜底”方为良策,旁白的提前或延迟都有可能将喜剧作品的节奏打乱,从而达不到幽默效果,甚至会出现舞台失误,例如在第二期作品中该团队依旧延续黑场剧,但在其中一处行为片段表演结束时,旁白却延迟出现,演员虽临场发挥拖长了表演,但对从事喜剧的专业人员或是对节奏把控较为敏感的观众会明显发觉这里的失误而影响了对整部作品的观感。
如果说第一期节目的画外音只是起到了解释说明和反转的作用,那么在第二期画外音本身也承担了喜剧表演,其采用故意拖长尾音或加入感情色彩的方式,实现了表演本身加旁白的双重喜剧效果。区别于第一期在一个层面的喜剧表达,第二期围绕“显摆”这一主题不断叠加短剧内容,尽可能地拓展发散这个词的维度,不断地上番,进一步打破创作者开场构建好的预设和规律。舞台上的演员承担表演的任务,而舞台外的旁白制造节奏或是引导舞台演员的节奏,帮助演员抛出和接住每一个“包袱”。
2、口音语调创造戏剧性“笑果”
台词技巧是喜剧中重要的使用手段,我国语言类节目中的相声、小品和脱口秀占比较多,语言幽默是中国喜剧常用的策略[7],进一步又可以划分为口音、修辞和方言等,语言的使用能够起到独特的听觉艺术效果,在很多的影视剧中特定的发音造就了独特的音色和音调,广东话、四川话、东北话等方言表述台词的形式取得了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效果,如《疯狂的石头》、《秋菊打官司》、《东北一家人》等,而语音、语调、语气的运用往往也是突出喜剧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的作品《戏精导航》中的女演员以不同的声线模仿经典影视剧中的人物角色,导航本就是依托车载的广播形式,不同的语音包是车载导航的选择性设置,演员通过转换声线模仿包租婆、紫薇等角色,用观众耳熟能详的台词结合路况播报制造笑料。作品《少爷与我》中管家一角用舞台剧的板正腔调叙述小说式的戏剧化语言,在严肃的语气中夹杂着少爷一角带有口音的名字,以押韵性台词“刘波儿刘海留疤”形成正经与诙谐的反差感,造成冲突的喜感。来源于日本,利用对比性的夸张语气制造笑料的形式被称为“漫才”——一人负责滑稽耍笨表达一些跳脱于现实情况的无厘头的话语,一人负责严肃找茬的角色,落脚于现实,吐槽另一角色的不合常理之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土豆吕严”的漫才组合创作的多个作品中就以极富戏剧张力的语气形成夸张的吐槽和平静的耍笨,在第一季出圈的作品《父亲的葬礼》中承担严肃找茬一角的吕严在经过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会面后,语气语调逐渐从平静和疑问转化为暴躁和妥协,其更像是以观众的角度倾吐出所有人的不解,以“正常人”的姿态脱离出不符实际的故事,其吐槽的语言随着剧情发展不断深化,强语气的渲染力也将观众情绪带到“笑果”的高潮。
(二)音乐歌曲的剧作功能
由于喜剧综艺节目制播周期短,在竞赛类喜剧综艺中更是要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多部作品,因此喜剧中的音乐元素相较于影视剧中围绕主题自制的音乐来说,虽然也有原创,但更多的是采用已发行的音乐或歌曲,购买版权使用于作品中,凭借作品的出圈反哺音乐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同时增加了节目的长尾效应。
1、音乐推动情节发展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作品《排练疯云》中讲述了兄弟三人报名参加喜剧大赛,然而受疫情影响只能用会议软件进行线上排练从而产生一系列网络问题导致的啼笑皆非的故事。该作品不仅利用软件APP的多种音效创造喜剧效果,其中音乐的运用也是助推作品在最后上到了第五番,故事发展到会议主持人的电脑崩坏,排练所用的背景音乐无法关闭,于是在一番调试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在线,设备的声音卡顿现象自然而然地产生节奏性极强的嘻哈音乐,随即演员表演说唱瞬间点燃了观众激情,嘻哈电子乐承上启下将兄弟三人被线上排练逼到崩溃的情绪引出来,接着自然过渡到表演结尾,借此推动情节发展道出疫情影响下剧场关闭、工作暂停的情况,最后三位演员“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互动,宣泄出被压抑的情感,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引发观众疫情下线上工作不便的共鸣。
另外,节目第一季第二期王皓与史策的作品《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中讲述的是简单的都市故事,但在交代他们俩人的爱情线时,作品并没有直接点明,而是适时响起了周慧敏的歌曲《自作多情》,由此在音乐的烘托下观众根据文本顺其自然地解读成了两个角色之间已暗生情愫,这是“非剧情声”创造出的魅力,这首音乐成为了表现人物关系转变的关键点。
2、音画搭配调动观众情绪
电视声音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与画面和叙事有着多层的关系,在喜剧中,声音也承担着调动观众感官情绪的功能,不仅能唤起观众的时空记忆,也使受众在观看时与故事、人物产生强烈共鸣[8]。节目中选曲颇为巧妙的当属第一季出圈的荧幕情侣“皓史成双”的王皓、史策,他们一系列作品中出色的配乐都为故事增色不少,在制造幽默的同时,恰逢其时的音乐让作品不仅停留在单一搞笑的层面,更提升了记忆点,延伸了作品的生命力,也让这对拍档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爱情六部曲”呼应完整。[9]在“皓史成双”决赛的作品《披星戴月的想你》中,王皓饰演患有失忆症的男友,在经过“女友”史策一系列唤起回忆的行为后,王皓依旧不相信情侣的身份,故事此时发展至高潮,在王皓拉开挂着他们结婚照的卧室门时,背景音乐即时响起《爱人错过》的前奏,极富韵律感的音乐瞬间击中观众情绪,而《爱人错过》的歌名又是“皓史成双”第四期的作品名,且第四期的作品中运用的是与决赛作品的同名歌曲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来自同一乐队的两首歌搭建起两部作品的桥梁交相呼应,“声音景观”的营造使两首歌曲成为重要的“听觉符号”,唤起观众对前五部作品的回忆与想象,将台前观众和屏幕前的观众汇聚在“声音标志”的感知中,从而将六部作品的空间联系在一起,甚至包括观众的心理空间。“爱情六部曲”在整个喜剧节目的设置中并不是事先预设好的,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关系,但在音乐上的细节处理却串联起了整季节目不同赛段中的故事切面,这些音乐显然成为了调动观众情绪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可见在某些情况下,声音比画面更会讲故事。
(三)音响音效的喜剧造型功能
相比较于风格鲜明的语言和音乐,音响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塑造者,不论是在喜剧还是其他电视节目类型中,其出现的频率虽然不高,但音响的每一次表达都具有语言和音乐不可替代的作用,“音响比语声、音乐造型艺术更自由,而且也是最重要风格的铸造者”[10],它能够大量地体现环境氛围,以其立体的感染性为观众创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并且放大人的主观心理作用。如果说现在的喜剧创作可以舍去语言对白和音乐的话脱口秀,那么唯一不可舍去的是音效,目前国内的喜剧形式很少有广为接受的默剧,《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为“新喜剧”广泛接纳多种喜剧类型,包括第一季中王梓的默剧、武六七的小丑剧,而这两者的特点都是演员没有台词音乐,通过肢体进行表达,但可以运用各种口技与配音来帮助观众读懂演员的人设与情节,它们没有其他喜剧叙事策略的多样性,但借助音效的声音造型功能,依旧可以传达物质生活的各个范畴包括喜剧效果,声音造型兼有从视觉幻象到声音形象之间多种艺术形态的造型特征[11]。
在前文提到的节目第二季的作品《排练疯云》可以说极致地运用了音响造型功能,在线上排练的背景下,会议软件和网络速度的不稳定造成回声、啸叫、卡顿、延迟对话等现实情况,但该作品用演员台词替代后期制作的回声和啸叫声,舞台音效只添加了上线、掉线等机器声音来展现电脑的机械感和营造线上开会环境,纯人声模仿加上舞台音效真实荒诞地重塑了线上排练的搞笑情形。如当两位演员在同频率对话,另一位演员仍在回复十秒前的问题,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接着三位演员同时不发声,舞台上出现“无声”脱口秀演员,在短暂的声音空白后,第三位演员道出“原来是我有延迟啊”,喜剧效果随即产生,引发“无声胜有声”的力量,非即时性的对话与错位是喜剧中常用的技法,有时喜剧中的“无声”空白会带来比“有声”更好的幽默效果。
四、结语
声音是电视节目中重要的表情达意的手段,喜剧虽然主要以舞台画面和演员出色的表演创造效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声音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故事发展,为幽默锦上添花,将效果渲染到极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类型和内容制作上以先锋创新的态度为观众带来笑点惊喜的同时,也为当前的喜剧发展形势打开新的突破口,在关注和剖析节目中优秀作品的叙事方法时,不能将声音的贡献摒弃,语言对白是基建、音乐歌曲是装饰、音响音效是材料,它们共同搭建起喜剧中的声音大厦,与画面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声音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创作轨迹逐渐清晰起来,对探索喜剧的构建或是其他影视综电视节目的艺术创作都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春雨.电视中的声音[J].当代电视,1988(10):24-26.DOI:10.16531/ki.1000-8977.1988.10.013.
[2]沈雁.试论电视剧的声音制作[J].电视文艺,1984(09):73-77+80.
[3]姜燕.被隐匿的听觉文化场:中国电视剧声音艺术研究[J].中国文艺评论,2016(11):54-61.DOI:10.19324/ki..2016.11.011.
[4]湃客:新周刊.魏言.《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寻找幽默的一万种可能[EB/OL].(2022-01-07)[2022-10-26].
[5]李梓琳.喜剧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探析——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为例[J].视听,2022(05):65-67.DOI:10.19395/ki.1674-246x.2022.05.014.
[6]姜燕.城市中的声音与影视创作[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11):72-76.
[7]李明月.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叙事策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8.
[8]姜燕.景观中的声音意象与空间流动——以新世纪中国内地喜剧风格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2016(11):157-160.
[9]田冉.喜剧类综艺节目的“出新”与“初心”探析——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破圈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6):169-171.
[10]魏南江.影视声音造型艺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11]苗青.电视剧声音创作中的造型意识——电视剧《军中最后一个马帮》声音创作谈[J].现代电视技术,2004(0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