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小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下文简称《喜剧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这年头,完结时豆瓣评分还能上涨的综艺并不多,《喜剧大赛》豆瓣开分8分,完结后豆瓣评分提升了0.4分,目前定格在8.4分。虽然节目后半段的作品质量总体上有所下滑,但总的来说,《喜剧大赛》还是陪观众度过近3个月的愉快时光。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大合照
对《喜剧大赛》最大的褒扬,就是它“成了”,无论是对于喜剧这一艺术形态、对于观众还是对于喜剧行业时间都去哪了小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了!脱口秀大会,节目的成功都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喜剧大赛》并不是第一档聚焦于喜剧的综艺节目,事实上,2014年开始,综艺领域里就迎来了喜剧节目的井喷脱口秀演员,尤其是2015年开播的《欢乐喜剧人》,更是连播7季,2022年的第8季也在路上。这些喜剧综艺捧红了不少喜剧明星,国内也已经形成德云社、本山传媒、开心麻花和大碗娱乐等几大喜剧厂牌,甚至这些喜剧厂牌也开始有了各自的团综,像德云社的《德云斗笑社》、本山传媒的《象牙山爱逗团》、开心麻花的《麻花特开心》,等等。更不必说,喜剧里的新兴门类脱口秀,这几年有多火是可以体感得到的。
相形之下,《喜剧大赛》对喜剧的布局,就显得姗姗来迟。但它还是成功地拓宽了观众对于喜剧的认知——除了小品、相声、脱口秀以外,喜剧还可以有新的玩法。《喜剧大赛》虽然包括了素描喜剧、漫才、音乐剧、默剧、物件剧、陷阱喜剧等多种喜剧形式,但它主打的是“素描喜剧”,贴近现实,专注于一个游戏点并对其进行不断升级,这种时间短、节奏快、包袱多、笑点密的喜剧形态,更具“网感”,也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
素描喜剧
除了涉足新的喜剧领地,《喜剧大赛》也输出新的喜剧理念。与其说颠覆以往我们建立的种种喜剧理论,毋宁说,它在不断丰富着好的喜剧的内涵与外延。
整档节目下来,笔者个人最喜欢的《笑吧,皮奥莱维奇!》《台下十年功》《最后一课》《披星戴月的想你》《时间都去哪儿了》,完全符合我们传统对好的喜剧的判断,它们关注现实、言之有物、笑中带泪。
《笑吧,皮奥莱维奇!》
可与此同时,节目里也有《父亲的葬礼》《先生请出山》《三狗直播间》等“奇奇怪怪”“大洒狗血”的喜剧作品。它们可能很难在其他喜剧节目里出现,或者出现了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评委的高分,但在更年轻态的《喜剧大赛》上,它们收获了来自观众的一致好评。
“没心没肺,快乐加倍”,不见得是说喜剧不需要沉重的思考或升华的表达,而是说,喜剧也可以“返璞归真”,仅仅让观众发笑就行。
《父亲的葬礼》
对于观众来说,《喜剧大赛》的意义与《脱口秀大会》有点类似,都是以新的喜剧形态,反映年轻人的生存现状,折射出遽然变化的时代下年轻人的心理变化,触碰到年轻人的痛点与难点,同时也带来纾解、温暖和治愈。
譬如《三狗直播间》这类“没心没肺”的喜剧,给年轻观众带来很大的解压效果。这是一个解构的时代,很多年轻人身处压抑的工作机制中,迫切需要情绪的释放。这种直给式的、纯粹生理性刺激的喜剧,就带有一种破坏性效果时间都去哪了小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把理智、规则、秩序统统丢弃一旁,让观众暂时忘却现实烦恼。
再譬如大锁、孙天宇的几个作品,《偶像服务生》《时间都去哪儿了》《减肥帮往事》,则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仿佛偷窥了年轻人的生活。
《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些人不免担忧,这些简单粗暴、没心没肺的喜剧,会否把观众的审美给带偏了?会不会以后大家的喜剧审美,都是短视频式的,一刷而过,一笑而过,啥也没有留下?
这不是杞人忧天,就连马东自个也一度担忧,节目差点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
马东的担忧
但纵观整档节目,蒋龙、张弛组合的作品获得多次高分,而《最后一课》《台下十年功》《悟空》等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兼具。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是“不被接纳的热爱”,小人物对艺术有赤诚的热爱与执着的坚持,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热爱被碾压、尊严被无视,小人物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们温柔而坚定,捡起破碎的热爱以及被玷污的尊严时间都去哪了小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小心翼翼地呵护。
反差制造了笑点,笑声中却又带有泪花。这些作品是送给所有热爱者、坚守者高山流水般的奏鸣曲,仿佛在说着“你经历的一切,我懂”。
《台下十年功》
在外人看来“没心没肺”的年轻世代,内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不足与外人道的“热爱”?答案显而易见。甚至可以说,“没心没肺”只是掩饰,“爱而不得”“努力而不得”才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症候。《喜剧大赛》延续了早期春晚小品所具备的功能:对转型时代社会心理的关照。这是对观众的温柔抚慰。
对于喜剧行业来说,《喜剧大赛》则为诸多有才华、却缺少机会的喜剧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舞台,让他们发光发亮,被重新看见。因为《喜剧大赛》认识了蒋龙,笔者在观看《风起洛阳》《三生有幸遇上你》时,才尤其注意到蒋龙的演出。作为节目最出圈的选手之一,相信他接下来有更多的机会。
王皓、史策组成的“皓史成双”,实在太让观众入戏了,决赛当晚,他们已经收到了《二十不惑2》的影视邀约,观众有望继续在影视剧中嗑CP……
皓史成双,真的磕到了
更多的原本寂寂无闻的“小演员”脱口秀,至少有了姓名,有了更多的机会。
而以往的所有喜剧节目里,编剧从未像在《喜剧大赛》那样,得到如此的重视和地位,他们在台下观看演出,站起来与观众见面,颁奖典礼上有专属奖项。经由《喜剧大赛》,行业又发现了很多原本默默无闻的优秀喜剧编剧。
获得年度喜剧编剧的六兽
值得进一步省思的是,除了往影视领域输送人才外,一些关注度不那么高、机会不那么多的喜剧人,他们是否还有其他出路?《脱口秀大会》有丰富的线下演出,德云社、开心麻花等喜剧厂牌也有自己的剧院和稳定的演出,米未是否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喜剧厂牌?节目里反复提到的工作坊,是否可以发展成线下演出?
不只是影视界有“腰部演员”,喜剧圈也有严重的分化,也有许多“腰部演员”,让他们有出路,同时进一步培育喜剧的线下市场,或有助于喜剧形成良性的人才循环,让心怀热爱的喜剧人可以体面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