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和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完整版|有一场一年一度的盛宴,抚慰生活的坎坷
昨天晚上和朋友吃饭,聊起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以下简称二喜),今天就说一下饭桌上我的看法和观点,要提个醒,这篇文章会非常主观,并且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不一定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观点。
朋友是节目的工作人员,在整个二喜中,我们聊了很多次,而在这个过程中,他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觉得二喜好看么?我也说一下我的观点:好看少爷和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完整版,非常好看,是2022年,我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没有之一。哇,在节目完事儿,宣传、营销周期过了之后说这句话,真的是如释重负,毫无负担。喜欢的原因,因为篇幅关系,我就从两个点说,一个是整体的节目观感,另外一个是总决赛的节目点评。首先是节目观感,第二季和第一季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比赛,而是采用了小队竞争和混搭竞争。不再以团队进行比赛,我个人觉得是非常无奈且有话题的选择。如果要拿第一季和二喜比,能看得出节目组想去创新,但用力过猛,第一季大团队模式让共创这一主题深入人心,编剧了解演员,演员了解彼此,所以在第一季后期,几位会长才下不去手淘汰选手,马东老师说,要不然咱们不淘汰了,谁赢了就把以前淘汰的人拉回来。
是很温情,但你总不能在第二季也这样,这种方式适合让节目锦上添花,却不是一种赛制,他可以温暖人心,但他却不能成为一种规则,否则竞赛就没有意义了。总不能二喜上来就说,我们不淘汰人,谁赢了我们就保一个人。这自相矛盾嘛,对不对,观众是能安心看节目了,但……话题咋办?这真的很无奈。从制造话题的角度,更多的小队肯定要比三个大团队更有机会出热点,比如这一次少爷和我,小婉管乐,某某某,九口人,老师好,胖达人2他们制造出的热搜就够娱乐版块自媒体活好年底这俩月了。
甚至就连大家吐槽非常狠的混搭竞争,都维持了非常高的热度,从这一点讲,节目组无疑是成功的,只是观感上……实在是一言难尽。混搭的陌生感,再加上节目节奏太快,导致后面比赛的观感直线下降,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老带新那一期,也就是宋木子和蒋诗萌来救场的时刻才有所缓解。从我得到的信息来看,二喜也遇到了很多客观上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很多演员弹窗,助演档期无法协调等等,很多节目不得不临时改本子,录制也得加快节奏,否则谁也不知道下一场还能不能凑齐人录。每组选手要创作、要联排,时间紧任务重,相互之间要保持合作,还得保持竞争,握手之余还得有所保留,这就让后援团大放异彩,他们没有创作压力,也没有竞争压力,每个队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将包袱留给后援团们,这也是二喜最意外也是最让人感到惊喜的地方。为什么闫佩伦是最大的赢家,原因就在这里。
闫佩伦真的是一个bug,不光是节目组赛制出现的bug,他的能力也是bug级别的,啥题材他都行,从老中医许仙,到锦鲤,再到三叔,再到最后闫叔叔,你总能看出来他在不同人物之间的跳跃非常自然,但却总能保留自己的风格,让观众记住。那么大家在谁身上看到过这一点呢?对喽,黄渤。
黄渤老师的每一个角色,我们既能记住角色本身,也能记住这是黄渤演的,这对一个喜剧演员来说,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他们就像一块乐高,你扔到人堆儿里看,没长相也没个头儿,但就是少不了他,并且他还百搭,能在这个MOC里用,也能跑到另外的组合里顶一顶。这种“乐高”效应,也影响着这个二喜。比如拿冠军的某某某。 me the of love .在爱的记忆消失以前,请记住我。——《寻梦环游记》纵观某某某所有的作品,都像土豆、吕严说的那样,故事得完整,人物得有弧光,他就像一个电影里的某一个情节,单独拿出来让人捧腹,看完之后觉得前面应该发生过什么,后面应该得是这样发展的。比如在总决赛《再见老张》里,为什么如此感人,就连排斥笑中带泪的宁浩导演少爷和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完整版|有一场一年一度的盛宴,抚慰生活的坎坷,也含着泪叫好。能感动导演的,不光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成长,还有细节。比如是谁先发现左凌峰是老张的呢?是管乐的爸爸老藤,也是他最先说凌峰不行你来代一下子,这个时候张小婉还在管凌峰叫“孩子”,接着就是闫佩伦说凌峰你来代一下子,最后再慢慢到管乐,到张小婉一个人恍然大悟。
而这个顺序,也对应着人物和情节,管乐最后说她在考上大学的时候也看见她妈妈了,说明老藤也见到过自己的老伴儿,也明白凌峰的状态,而作为二婚家庭的闫叔叔,没准也在人生重要的时刻见过自己的老伴儿,在儿子婚礼这么重要的时刻,张小婉也会想起自己的“左凌峰”。我没有忘记你,在那些闪耀的日子里,我希望与你同在。这就像一个完整的乐高作品,每个演员都被某某某很好的融合到作品里,发挥着他们最完美的状态和作用,而当我们跳出来看整个作品的时候,就像看一个拼好的乐高,你会惊叹它的细节,也会在想,哎,它这个系列里还有其他几套,我一块买回来吧!和第一季的蒋龙张弛一样,他们的作品能够带着观众走脱口秀大会,并不像其他小队一样,推着你往前跑,其中的反例就是姐尽全力这一队,我倒不像很多朋友说的那样,不喜欢她们的作品,只是像黄渤老师说的那样,不好笑。
他是一个作品,但是他一直在告诉你,你该笑了昂,我设置这个情节是让你笑的,你该哭了啊,来,一二三哭!所有的情节和人物都在服务“笑”这个字,但某某某不是,在总决赛的时候他们说,在喜剧这件事儿上,他们是小学生。也能看得出他们并没有刻意寻找“笑”点,而是让情节和人物都在为“共鸣”服务,视频会议的敷衍潦草,宿舍好兄弟的emo,咱俩得傻der朋友可得在一起啊!都是我们身边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而同样讲述身边故事的姐尽全力,却困在“我得让这件事儿好笑”上,赶着观众往前跑,这种方式并不是没有作用,而是观众成长了,你放在几年前,上《欢乐喜剧人》没准行,但现在经过脱口秀、吐槽、漫才等等戏剧形式的轮番攻势下,观众的笑点更有层次了,单一的情节or人物推进剧情的时代,早就随着本山大叔的转身离去了。某某某能被观众认可,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的共鸣做的非常极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每一个作品都发光发热真的是太难了,你让我连续写《你身边有没有一个朋友》,我都能快速枯竭,很羡慕他们几个人。而最让我羡慕的是,他们的这种共鸣,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这种共鸣会变成一种创作灵感,这也是为什么台下的几位演员导演很多次提及了“这可以做成一个话剧,或者一部电影”的原因。在咱们生活中,但凡能激发你灵感的人或事,无一例外都成功了。某某某真的实至名归。
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一代宗师》玛丽苏就是文学作品鄙视链里最受歧视的那一层么?不见得,看我鑫仔给你来个乾坤大挪移。你们不是觉得玛丽苏上不了大雅之堂么?嘿,那你怎么还乐出眼泪了呢?不笑啊,那我再说一句刘波儿。很羡慕鑫仔的创作能力,和某某某不同,他更专注一个题材的多种运用,就像你给他一个萝卜,他既能做汤也能给红烧还能给你雕花儿,极致压榨题材的能力,很绝。当然,这也不可避免的带来故事无法圆上的问题,比如《德古拉和我》,最后的结尾非常……怎么说,突兀了。在蒋诗萌来助演的那一期《少爷和小姐》,那种尬既让人抠脚趾,却又欲罢不能,尤其是哲华一本正经的说出那一句“冷酸柠智取王世昌”,其效果不亚于闫佩伦那句“注意口音”。他们这一组,完全是个人才华与缘分的最佳体现,我是看到后面才知道鑫仔和哲华是临时组合,但真的是天衣无缝。
如果说我羡慕某某某的创作和表演能力,那么少爷和我这一组合,我是真的羡慕他们能够遇见彼此,真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神仙组合,什么叫祖师爷赏饭吃,那感觉不亚于郭德纲碰上了于谦,王皓遇见了史策,虾球遇见了刚步入社会的小妹妹。
那种组合的微妙感,来源于这是一次性的,他们因为这个节目组合在一起,今后是否能在一起继续创作,其实是不一定的,史策和王皓还能在电视剧里牵手出现,鑫仔哲华可以就真不一定了。少爷和我的设定的生命力,是不如情侣那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同时故事的局限性,也没有很好的将人物的生命力打开,变成星爷和达叔那种组合。它只存在于这个节目,这种惋惜,真的令人着迷。当一天掌声变少可还有人对我笑停下歌声和舞蹈我是否重要……假如你看见我 这样的我躲在个角落会闪躲 还是说 你更爱我——《我》苏运莹(翻)昨晚我们聊起小婉管乐说起一件事儿:你觉得咱们国内,能被称为喜剧之王的女演员有谁。答案倒是挺统一:吴君如、沈殿霞。接着我们又讨论一个问题,你觉得新生代能接她俩班的有谁?答案开始不统一了,从贾玲、张小斐,到马丽,还有被星爷选中的鄂博。我其实也没有一个答案,中国女喜剧演员——甚至说全球的喜剧演员都面临一个问题:转型难。他们好不容易从谐星转为喜剧演员,一身泥土未干,再想褪去喜剧两个字,难于上青天,能挣扎站起来,被大家认可的演员,真的是少之又少。大如金凯瑞、周星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被大众奖项认可,转型作品被吐槽,即便是葛优、黄渤两位老师,正剧作品的评分普遍低于喜剧作品。女喜剧演员就更加”吃亏“,本身被喜剧禁锢住,就很难摆脱观众心里的形象,而为了喜剧牺牲个人形象,就更难去树立偶像感了,即便是姚晨女士,你说你是能一下子想起来排山倒海的郭芙蓉呢?还是”我落红了,这破倒霉事也听你的?!“的翠平呢?而谁又能像姚晨女士一样幸运,可以遇上如此好的本子与同仁呢?你别说,小婉管乐两个人没准可以,因为她俩精力太旺盛了,太,旺,盛,了。
你要做谐星,就要像杨迪那样,点燃自己,烧的渣都不剩,你有不要脸的镜头,那你有那个精力持续燃烧么?你先别歇着,你要想成为喜剧演员,那还得拿出精力来创作,你还得有底子,最好是形体的底子,你得经得起没日没夜的赶剧组,你有那个精力么?就从《认真的嘎嘎们》开始,小婉管乐两个人的精力那真的是,李诞说她俩是神经病那真的是毫不夸张。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每次看到舞台上的她俩,就感觉看到了当年的吴君如老师,你明明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但总在笑声收尾的时候,带有那么一点苦涩,二就当你在为她感动的时候,她却大笑着说不是吧,我演的喜剧啊大哥,喂你居然能哭出来,你尊不尊重我啊!你继续捧腹大笑,她也和你一起把那些苦恼抛诸脑后。对嘛,一起笑嘛!而小婉管乐比吴君如老师幸运的是,她们有彼此,每当看到她俩像话痨一样叽叽喳喳,没完没了,在彼此的话缝之间穿梭时,我脑子里总能想起那句歌词:You are my , my only ,你就是我的阳光,我唯一的阳光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当天空乌云密布时是你使我快乐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亲爱的,你从来不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你 don’t take my away.请别带走我的阳光就像她们俩在对唱一样。某某某的作品会让你产生共鸣,拥有无限遐想的空间,少爷和我会让你开怀大笑,小婉管乐呢?当然也会捧腹大笑,尤其是《千年就一回》,我看了三四遍,但……最难得的,是她们所有作品,都会让我会心一笑,感叹生活的美好,那种小确幸的柔美与欣喜,跃然纸上,最后叹息一句,这俩孩子,多不容易呀。
她们也会害怕紧张,也会依赖彼此,也会担心观众的反应,但就像上面所说,她们也非常幸运,比前辈们幸运。与贾玲、张小斐不同,贾张组合起来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沈殿霞老师,你能看到她们的摸爬滚打,一定是不容易的,一定是要做出成绩的,也一定是会有成绩的。而吴君如老师,或者说小婉管乐,她们就像是开心果,会拍你肩膀说没关系啦,开心最重要啦。是呀,没关系,开心最重要啦。这句话就是我看二喜最大的感触,很多朋友说这一季不如上一季,我不这么认为,虽然第一季已经非常好看,如果说非让我找出一个我不喜欢第一季的点,那就是很多作品太端着,要把喜剧分出个阶层来,哎,我这个可是高级喜剧,你不笑就说明是你的问题。这也是我不再那么喜欢《脱口秀大会》的原因,你给笑太多定义了少爷和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完整版,还有脸说春晚就是教育人的,你在横加指责别人笑不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和春晚的区别不是那么大了呢?我反而喜欢李诞的态度,就是啥都能笑得出来,发自内心的哈哈大笑,这才对嘛,那我开心还不行了?那我看这个就乐,你说我low,凭啥啊,我就是笑点低,你笑点高就是进化的好么?
我听大棉袄和二棉裤能笑出眼泪,看Ross说 my best and my 的时候也能笑的不能自拔,这两者有什么高低贵贱么?就因为你看的是美剧奇葩说,我看的是东北大碴子,我就是村炮么?不见得吧。第二季完全没有这种顾虑。我有的时候会下意识的用创作者的眼光,去看这些作品,但在二喜的时候,我会刻意的摒弃这种行为,这种“优越感”太没必要了,我需要的只是开怀大笑,不是去审核这些作品。而在当下的时光里,能有一个节目想办法让我笑出来,已经难能可贵了,他值得我变成一个只会呵呵笑的“李诞”。什么是俗?什么是雅?没搞清楚。交响、芭蕾、昆曲,古代的就是雅吗?宫廷的就是高的吗?以年代判断价值,社会等级区分高下,那是文物观,不是艺术观。我就不说这本身就是庸俗了。——《私人订制》当然,这里面也有一种无奈,就像当年《欢乐喜剧人》一样,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喜剧人才的匮乏与断层,是无法用任何手段去”起死回生“的,喜剧需要演员最大程度的风险脱口秀,需要皮奥莱维奇,需要共创,需要鼓励。从第一季三狗他们创作上的犹豫和自我否定,到这一季宋木子一人就能撑起一个热搜来看,喜剧,似乎无路可走了。不过,一切还是未知,我还是会期待下一季,闫佩伦还会回来的不是么?张维伊、左凌峰、刘同还会在线下演出呢不是么?小婉管乐还在gaga乐呢不是么?生活,还在继续呢不是么?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喜剧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