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四季选手|为差评满满的《奇葩说》第四季说几句

奇葩说第四季 admin 2年前 (2023-02-11) 76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奇葩说第四季选手|为差评满满的《奇葩说》第四季说几句

3月31日,《奇葩说》第四季正式上线,高晓松缺席,何炅、张泉灵、罗振宇成为新加入的导师,和马东、蔡康永组成了“贤者club”,节目的赞助商不再是有范,而是“掏出来搞事情”的小米手机。首场辩论话题是“会不会选择做单身妈妈”。

颇令人意外的是,仅播出两期节目,《奇葩说》的评分就遭遇滑铁卢,为四季中最低分,且和前三季差距明显。

那么脱口秀演员,《奇葩说4》到底怎么了?带着疑惑我看了第一期节目。

开场的追悼会画风专门给矮大紧安排的,乍看还以为晓松老师驾鹤西去了,当然这是恶搞;用马东做喊麦很有意思,还是熟悉的魔性后期;接着访谈部分,何炅带头挖坑,一番互相吐槽后,辩论部分如期而至。看完后,我觉得并没有评论里说得那么差。选手风格依然鲜明,延续了节目在综艺感和深度上的平衡传统。

奇葩说第四季选手|为差评满满的《奇葩说》第四季说几句

拿到“会不会选择做单身妈妈”这个辩题后,反方一辩大王打头阵,预料之中的先离了会儿题,说自己连单身都不愿意,何况做单身妈妈,热了场子,接着举朋友为例走心,从玩笑自然过渡到动情;

正方一辩范湉湉把自己代入辩题里奇葩说第四季选手|为差评满满的《奇葩说》第四季说几句,呼吁时代在进步,女性抓不住爱情但能抓住亲情;

反方二辩刘楠走理性路线提出现实问题,从准生证,打疫苗,找工作来反驳毒鸡汤,强调了困难;

正方二辩董婧反驳她将“妈妈带孩子难”替换成了“单身妈妈带孩子难”,认为幸福的单亲家庭好过不幸福的健全家庭,董婧讲了许多自己妈妈的回忆吐槽大会,让人看到了单身妈妈坚强生活的积极一面,点出了是人们对单身妈妈的偏见让她们不敢勇敢争取属于自己的人生,有事实有分析有观点,十分精彩;

反方三辩如晶拿单身做文章,指出主动想单身的人性格不适合养孩子脱口秀大会,被动的单身的人是靠小孩证明自己;

正方三辩吴迪的特点则是思路清奇,看球和单身妈妈竟能联系到一起,亮点是用了康熙来了(孝庄)这个梗。

我觉得,选手的表现虽然不能说是四季中的上佳,但也算状态在线吧?

下面来看大家疯狂吐槽的导师表现方面。

张泉灵发问有婚姻就不是单身妈妈?对此康永哥的反击是重申辩题,不是做一个爱孩子的妈妈,而是即使可以不做,但偏要做,做了单身妈妈会耽误你;罗振宇赞美女性比男性高一个维度;马东的负责部分还是花样念广告。可以看出,增加了导师也让视角更多了。但缺陷是,每个人发言时间变短了。

徐静蕾确实存在感不高,不过嘉宾明星上《奇葩说》向来如此,比如第三季的赵薇也是全场几乎沉默。

那为什么观众都觉得《奇葩说》不好看呢?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1、现在的《奇葩说》已经回不到最初的时候了,它的走红是让它变得偏离了初衷许多,但请不要忽略,它依然是当下综艺中可看性最强的节目。

换个思路,如果《奇葩说》没红呢?我们还会看到第四季吗?不一定。

对一档节目要求高没有错,但如果我们只喜欢最初的那个节目,而这个节目因为种种原因回不到最初的样子了,就以一种气愤悲哀乃至不屑的态度去批判一番,在我看来,除了不满,还有苛责的成分在。

2、新加入的导师和选手引发了恋旧观众的反感。这就关系到你喜欢这个节目本身,还是喜欢它里面的某些人。我喜欢《奇葩说》的原因是它用一个争议话题作为切口,来剖析当今社会现状和观念;用思辨和再讨论,唤起人们对成见的打破和摒弃。

说实话,我也预料到了第四季会没那么好,但《奇葩说》毕竟回归了;我们批它,是为了让它改回我们想要它是的样子吗?我觉得不是。既然它必然会变,我们其实是想要它变成更好的样子。你不可能说:我不让你变。但你能说:你可以这样变。

作为我个人最喜欢的网络综艺,《奇葩说》总能不断地刷新我的三观(是褒义)。还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奇葩说》的那种又惊又喜的感觉,那种“辩论还能这样打”的意外感,那种“挖到宝了”的振奋感。我想可能很多人和我有类似的感觉,其实就某方面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算一个奇葩,平日小心翼翼地收敛着,总觉得让人看到这一面会尴尬。而《奇葩说》就让人有一种找到组织的归属感,有一种放肆有理、释放自我的奔放感。

再说说之前算是选第四季新选手的《奇葩大会》吧。刚开始看我很激动,哇是李开复啊,哇连李银河老师也来了。然后就失落了,原来他们只是来做个啊。其他名气还不大的新选手虽然各有各的奇葩点,不过个人认为有两个问题。

一是很多选手和老奇葩们之间沾亲带故。这就有点微妙。不知道是节目组在请人上遇到了困难所以求助于老奇葩,还是老奇葩力荐他们觉得非常适合上节目的亲友。当然,“关系户”不是原罪,只要他们表现精彩,有何不可?但是我总觉得现在要上《奇葩说》有点像阶级往上流动一样,通道在慢慢收紧,同样层次的选手,第一季来可以,第四季来就不够突出了,这个在《奇葩大会》的一场辩题里导师就提到过。

第二点是我比较担心的。因为出现了这样的选手:他们在为了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为了奇葩而奇葩。比如说像冉高鸣,他出场的时候,不仅发言被导师打断,观众也不太喜欢他,我看到弹幕里一片质疑他刻意模仿老奇葩风格的。冉高鸣没有进入第四季。在我看来,他让导师和观众不舒服的地方是,大家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出他在用力地、甚至过度地表演。

尽管在《奇葩大会》上做个DRAMA QUEEN也无可厚非,但“装”依然是这个节目里的大忌。你可以呼天抢地,你可以破口大骂,你可以娓娓道来,但你需要做到让人相信你是在自然流露的。要是你靠装,自己累,观众看得也累。

诚然,冉高鸣的表现有他个人的原因。比如曾经落选《奇葩说》进而错失成名良机,对当下自己生活的种种不满等。但我觉得在《奇葩说》上,语出惊人,惊死人都不难。可是后续呢?如果你无法持续不断地输出新的思路和观点,并让人觉得你言之有理,那么你就是一朵假的奇葩,从雷声大雨点小再到最后让人反感。

所以我很欣赏黄执中那样不疾不徐把利害悄无声息地就摆到你眼前的从容姿态,欣赏马薇薇在辩论陷入僵局时跳出来一语直戳要害的犀利表现,欣赏像颜如晶可以靠吃的打每一场辩论,像肖骁可以靠胡搅蛮缠来提供笑点。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奇葩说》这个节目最让我眼前一亮之处。所以你可能我同样我的看法,《奇葩说》初看是靠“奇葩”来吸粉,但最终是靠“说”来吸粉。有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想要有意义。

有个不成文的规律,系列作品似乎总是第一季口碑最好,第二季人气最高,第三季商业价值达到巅峰,接着便难免开始走下坡路。全世界最精明的文化商好莱坞的大片最常见的都是三部曲奇葩说第四季选手,这有其内在的道理。

《奇葩说》第三季后,观众进入审美疲劳期,创作团队也进入瓶颈期。一方面奇葩说第四季选手,我们需要新鲜感,所以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奇葩加入;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熟悉感,所以老奇葩还要接着战斗。如何稳中求进、兼顾二者?这无疑是个大难题。在这里希望《奇葩说》这个已经带给我们无数惊艳的节目再接着进步多少都显得我们太过贪心。把“不忘初心”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早已面目全非了,你自己都变了,何况节目呢?我们只是不想它变得太世俗、太聒噪、太欢腾,就像其他浮躁的综艺节目一样。

奇葩说第四季选手|为差评满满的《奇葩说》第四季说几句

三季追下来,我越来越感到做奇葩容易,做《奇葩说》难。前者只是个人的言论和表达自由,后者却要搭建一个包容、开放、大气的讨论平台。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辩题是辩不出结果的,世上最多的问题是无法用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解决的。然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奇葩说》的原因。当我们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何为真理——或许也不能这么说,真理永远是存在于时间的片段的(马东老师语),而能够永远留下的,是我们追求更美好世界的步伐和决心。

总之,《奇葩说4》还是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的,虽然这话从我这样一个粉丝嘴里说出来显得特别不能信,但讲真,你还能再国内找到一档比它更好的节目吗?这也是为何我依然坚定地挺它。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