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二季海选|折了许吉如、又损刘纯懿,《奇葩说》为何容不下清华北大的精英?
新一季《奇葩说》开播了,今年的海选与往年不同,一千名预备选手在正式参赛之前要通过两层筛选,一个是“门神”——由往年的老奇葩组成的初审考核,另一个是由导师团组成的复审,节目称其之为“千人奇葩捞”。
当“千人打捞”过程中,有一个选手让我印象深刻,她就是曾经的市级高考状元、如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刘纯懿。
传说中的Amy姐上台(就是打造“天王嫂”的那位),她说女生都很喜欢自己,有很多人是她的粉丝。
刘纯懿听到Amy姐的迷之自信坐不住了,她开宗明义指出:“你就是‘人贩子’,你现在的行为正在把女生作为商品打包售卖,你在物化他们,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差的社会价值导向。”
听到这样大胆的言论,是不是觉得她很能说、很敢说?
随后,刘纯懿又接连二三的diss了好几位选手,被节目称为“奇袭之王”。
上台前,工作人员问她:“想不想拿第一?”
刘纯懿淡淡地说:“不想拿第一,拿过太多次了,没有意思,想要试试怎么输?”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很好奇:这样一位霸气外露、气势汹汹的北大高材生,在导师筛选环节表现怎么样呢?
上台后,刘纯懿先是介绍了自己的身份——来自北京大学,随后谦卑地说自己是一名过气的高考状元。
在给自己加标签时,刘纯懿谈到了最近热门一个词——“内卷”,她强调说自己提到的内卷指的是平时被高校圈和打工人们每天挂在嘴边的那个内卷。
随后,她进一步解释说自己讨厌内卷,因为就算你考到了市高考状元,你的老师也会跟你说,再多考几分,你就会成为省高考状元。
看到刘纯懿在节目中侃侃而谈,我也想到了最近的一个热门词——“凡尔赛”。
马东听不下去了,他说:“解释再多内卷,无助于我们了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一个人吗?”
刘纯懿说自己是一个从小卷到大,不想再卷的人。
导师们表示希望刘纯懿能说点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她反驳到:“我觉得跟别人不一样是个伪命题。”
马东无奈地说:“我发现刘纯懿是个杠精。”
最后奇葩说第二季海选,马东总结说我们在滥用状元这个词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每次高考完了以后,就给很多人戴上了本身不属于他们的帽子,所以,建议刘纯懿丢掉高考状元的包袱、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
节目完整看完,不得不说,这是一出“高智商导师团”集体拆穿”北大凡尔赛女”的现场。
刘纯懿铩羽而归,让我想起了上一季的选手许吉如,这位清华出身、哈佛毕业、囊括众多比赛冠军的“天之娇女”,也曾在奇葩说的舞台上落败出局,比起刘纯懿,许吉如败的更惨,在所有导师团和辩手都看好的情况下,她从舞台上“落荒而逃”。
想到这儿,我不禁在思考:
为什么《奇葩说》的舞台容不下清华北大的高材生?
其一:名校出身的选手自带优越感
傅首尔评价刘纯懿:“她是很优秀的选手,但是她会有一些优越感。”
为什么同样哈佛出身的詹青云会成为众人心目中的雄辩女神?而许吉如不行呢?因为詹青云独霸全场的辩论靠得不是别的,而是她哈佛的求学经历以及深入听者灵魂和内心的思辨能力。
而许吉如、刘纯懿们,这些人站在台上,无一例外“炫耀”的是她们名校或精英出身的优越感,如果说许吉如带给人的是一种强势的辩论气场,那么刘春懿则是赤裸裸的拆台与攻击。
我想这不是辩论的最高境界,辩论的最高境界应是“让人服你”,这里说的“服”不是靠语言炫技来打压、逼退对方。
高手之间的博弈,永远是轻若行云流水般的对打。
为什么黄执中辩论和蔡康永的发言让我们听起来很受用,就是这个道理。
辩论是一种最高级的语言PK形式,而不是披着虚伪的“精英”外衣藐视一切、目空一切的高谈阔论。
其二:“草根雄辩”的舞台设定
比起刘纯懿,台上有一个18岁的高中生陈小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深刻,源于好感。
她上台也在谈所谓的名校出身,称自己被匹兹堡大学的哲学系录取,还拿了奖学金,但是却没上这个大学。
正当所有人都充满好奇时,陈小雨却开始自嘲,说以前家里很有钱,但是今年破产了吐槽大会,不得已才放弃了学习哲学的机会。
导师问她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被匹兹堡大学录取?
陈小雨说自己高中处在一个学习氛围比较压抑的地方,虽然成绩也很好,但是常常有一种无力感,为了改变内心的焦虑,她在学校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活动——“扔鞋子大赛”。
刚开始学校不同意,但是后来陈小雨联系了公益组织,说比赛用的鞋子可以捐赠给那些山区很费鞋的孩子,这才征得校方许可、顺利将想法付诸于实践。
得益于陈小雨的这一“创举”,后来的学弟学妹们也跟着举办了吃西瓜比赛,她觉得自己的经历很有意义。
很显然,陈小雨的故事打动了在座诸位导师的心,她顺利通过考核。
节目看到这里,我越来越有一种深刻的感觉:这是一个“群魔乱舞、草根雄辩”的舞台,这里:
没有完美,只有真实;
没有人设,只有故事;
喜欢道理,更喜欢打动人心。
从导师到选手,每个人都善于自嘲,更善于用一种“高级黑”去黑站在你对面的人,不管是对手还是朋友。所以,来这里的人,如果假装“正经”,你就输了。
其三:话语权的归属问题
接着“草根雄辩”,我们再来补充说明一下“话语权归属”的问题。
在我们一般人的心目中,针对某一事件的“话语权”通常掌握在专家、学者或一些精英的手中,但是奇葩说,常常有一些所谓的“伪专家”发表的一些不负责任、不得民心的言论,比如催生三胎,专家献高招建议高考加分50。
在《奇葩说》的舞台,观点的输赢、辩论的胜负不在那些正襟危坐的导师手里,而是掌握在手握投票器的现场数名观众手中,他们喜欢你,就给你投票,你的发言打动了他们,你就赢了。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那些名校出身的高材生如果放不下高考状元、清华北大出身的光环奇葩说第二季海选,站在台上不是靠接地气的观点奇葩说第二季海选|折了许吉如、又损刘纯懿,《奇葩说》为何容不下清华北大的精英?,而是靠归属于“精英群体”的优越感,那么,等待你的只能是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