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第五季大张伟夺冠|脱口秀:“吐槽”过后还能走多远?
文字 | 高凡 潘潇雨 关雯静
排版 | 潘潇雨 关雯静
(本文指的是脱口秀中的站立喜剧。)
2018年,《吐槽大会》火了。
紧接着脱口秀作为一个热词被频繁提及。这个舶来之物,在中国市场里横冲直撞,不断吸引着观众的注意。
“吐槽”要搞笑还是要内涵?
《吐槽大会》以“吐槽”见长,《奇葩说》以“奇葩”见长,这乍一看都不是什么好词,但是它们却实实在在的火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吐得过瘾,说得痛快。而这也是脱口秀成为中国的网络综艺市场里一匹黑马的原因。
《中国有嘻哈》的爆红让中国嘻哈音乐一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吐槽大会,“暴躁95后”池子在节目上公然diss《中国有嘻哈》:“有的人天天说一句keep it real,但你们那就叫保持真实吗?第一天说我们都得死啊,第二天心里要充满爱,第三天有意见当面吼,第四天手拉手心连心夺冠了。我很喜欢欧阳靖,是因为他戴着面具上那个节目,也只有他一个人摘掉了面具。”
图为《脱口秀大会》池子diss《中国有嘻哈》
如今,年轻人的“佛性”似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考研、就业、买房几重压力之下,焦虑已然成为常态。
年轻人亟待“解压神器”的更新换代,于是脱口秀以它百变的姿态登场了:“脱口秀+访谈”,“脱口秀+辩论”……在这些快人快语和妙语连珠中,人们大呼“过瘾”,捧腹大笑时便迅速抛弃了生活的烦恼与苦闷。
脱口秀的核心在于精彩的段子,而段子的质量也影响观众的评价。对于脱口秀中不痛不痒的段子,观众或许只是抱着消闲的“吃瓜”心态一笑而过。
“明天太阳照样升起,看过的段子早已忘记”,但其中也不乏有些段子借玩笑之口感悟生活,让观众陷入思考,留下深刻印象。
脱口秀在娱乐综艺性的外壳之下,更是有着一颗追求主流的心。
《奇葩说》的辩题像是情感专家的秀场,从“单身是狗还是贵族”到“结婚要不要门当户对”,似乎每一个辩题都能直击年轻人情感中的矛盾点。
图为《奇葩说》海报,图源自网络
而《脱口秀大会》则更像是社会大剧场的缩影,几乎每期讨论的主题都聚焦于社会热点和舆论话题,从“这个标签我不背”到“以爱的名义绑架你”,从“北上广爱来不来”到“要幽默不要冷漠”,似乎都戳中了年轻人那些焦虑点。
选题固然追随主流,但是段子的内涵却欠佳,如今的段子不是从网上沿袭老一套的“笑点”就是用大家熟知的常识、名人轶事等作为铺垫。
以至于当问到我国脱口秀有什么优点时,有人回答:“怀旧,带你重温两年前的网络段子。” 这背后反映出的则是脱口秀的原创性亟待提升。
社会在快速前行,人们的思想也在更新换代,脱口秀不应再只是为了娱乐而造“梗”,或仍旧以“炒冷饭”的方式博得观众一笑,而是更应关注本身的质量与内涵。
放松“解压”却不能放松警惕
2017年,《脱口秀大会》登场了,据说是“《吐槽大会》赞助商剩下点钱”办了这个节目。作为《吐槽大会》姊妹版,它引入了对战机制,增加了素人选手,打破了常规。
由李诞和池子出任两队组长,带领几个脱口秀选手,以一个话题为核心脱口秀,双方邀请一位明星嘉宾助阵,完成PK,其中的不少话题直击现实,引发热议。
图为《脱口秀大会》海报,图源自网络
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逃离北上广”成了热门话题,人们开始向往“诗和远方”,而李诞用他亲身经历告诉观众,大草原的星空下不止是美,更多的是蚊子。
“就是时代发展得快才给了你慢的权利,你在城市里生活,田园才是牧歌,你在田园里生活,那就是你一生唯一的歌。”
思文也说:“大城市的城市设施也很便利,出门就可以遇到共享单车、共享雨伞,我觉得你回老家也不错,可以共享天伦之乐。”
在他们的自嘲中观众们感同身受,似乎找到了自己观点的影子。
“已婚妇女”思文在主题为《这个标签我不背》中一针见血的发言赢得了许多人的掌声:“女人结婚后,没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飞得累不累吐槽大会第五季大张伟夺冠,所有人见你都会问吐槽大会第五季大张伟夺冠|脱口秀:“吐槽”过后还能走多远?,蛋都不下你飞什么飞,我只能回答我母鸡啊!”幽默并引起共鸣的同时也正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尊重的渴望,对性别平等的呼唤。
图为思文在《脱口秀大会》
21世纪,自我意识在人们的观念中生根发芽,人们开始追求特立独行和我行我素吐槽大会第五季大张伟夺冠,于是“做自己”开始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代名词。
而在脱口秀领域里,无论是老一辈的“毒舌”金星还是新晋的“大美玲”姜思达,每一个都将“做自己”发挥到了极致。
当荧幕上这类五颜六色的“奇葩”们逐渐占据主流时,人们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那个始终被束缚的“本我”的释放。
《奇葩说》录制的现场,姜思达公然宣布自己的“出柜”。而有关“整容”的话题,在屏幕上也不再缄口不言。
“做自己”的背后更多的是社会的逐渐开放,全球化的大门早已敞开,多元文化开始在我国落地生根,对“女权主义”的呼吁,对LGBT群体的认同,无一不彰显了社会文化开始变得包容与广泛。
图为《吐槽大会》庞博吐槽张雨绮
脱口秀以它包罗万象的观点巧妙地迎合了大众心理,人们在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将其进一步内化,最后奉为人生信条,那些“心灵鸡汤”式的观点也就成了“人生的明灯”,这是脱口秀无懈可击的心理战。
但是,奉为明灯的同时,也该问问自己它到底“明不明”。毕竟脱口秀的段子是“为了搞笑”,究竟是自嘲的玩笑还是消极的态度,还应对其加以辨别。
面对音乐人大张伟的抄袭,沈凌却说:“那些说大张伟老师音乐低俗的,你们亏心不亏心啊,要说低俗,那也是原唱低俗啊。”
我国的脱口秀发展尚未成熟,良莠不齐的观点一同流传,人们在大笑中便往往忽略了它的“非主流”,因而在用脱口秀放松解压的同时,也不能放松了对其输出价值的警惕。
突破界限?但得注意尺度
脱口秀容易广泛地唤起人们的共鸣,这源于它幽默通俗的表达形式。理解它的“梗”,只要听得懂中国话,甚至不需花费任何成本脱口秀,便能附和它的“笑点”。
这也区别于高雅文化的“耗时费力”,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诗词歌赋,总要有阅历与素养的沉淀,才配得上“懂”。
因此脱口秀从不会以象征阶层的符号出现在大众面前,它以“草根”、“亲民”的姿态向下层群众发出邀请时,仍不忘囊括上层文化的主流观点,实则打破了阶层的桎梏。
今年的《吐槽大会》邀请的嘉宾不只局限于演艺界,还跨界邀请了张继科、王楠和围棋冠军柯洁,嘉宾选取的多元化意味着吐槽的“社交”属性开始强化,也将那些我们极少关注的圈层拉回大众视野。
图为围棋冠军柯洁在《吐槽大会》
柯洁说他面对阿尔法狗时绝望的眼神,就像福原爱面对王楠时一模一样,“其实AI也很伤心,本来以为会遇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结果上来一看,我居然为了这种人,浪费了这么多电,人类不值得。”
他们通过吐槽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的同时,也为各自所代表的圈层发声。但也有观众认为风格从“吐槽”变成了“洗白”,“不如之前好看了”。
在乒乓球始终“封神”的中国,“输了才会有人关注”。而“最快拿下大满贯”的张继科在节目现场的吐槽与被吐槽,实则是通过节目的幽默调侃,引起观众对体育竞赛的关注,呼吁人们用平常心对待体育竞赛、理解包容体育运动员,不要执着于输赢。
图为张继科上《吐槽大会》
脱口秀以其特有的“无阶层”与“无圈层”,快速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在短短几年内,几档脱口秀节目快速爆红,但在政令不断紧锁的情势下,它的未来也似乎步履维艰。
《吐槽大会》在第一季就因为语言尺度过大而被勒令下架;《金星秀》也于2017年9月在连续推出132期节目后停播。语言尺度是脱口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吐槽大会》第一季时池子使用黄段子吐槽“雪姨”就曾被多方质疑,不尊重女性。主持人张绍刚曾在采访中说到脱口秀的本质是冒犯【1】,但有网友反驳这个观点,脱口秀的实质其实是调侃,做节目的同时也需要尊重人。
图为《吐槽大会》第一季池子调侃“雪姨”,图源自网络
不同于美国的直接式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化则更倾向于保守,人们往往喜欢委婉隐晦的表达方式,而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脱口秀,在其到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中国特有传统文化的制约。
脱口秀不仅仅是为了搞笑,更多的应是为了深度和内涵。像《吐槽大会》以明星这个公共群体为核心,将那些关于明星的黑点槽点摆到了台前进行互怼,达成一种戏剧化的冲突,从而带来搞笑的效果。但是观众往往会一笑而过,一哄而散。
而脱口秀的未来则更应是“内容为王”。只有在挖掘内涵与深刻的路上,我国的脱口秀才能走得更长久,否则槽点过后,除了笑声什么也没有留下。
【1】资料来自南方周末《张绍刚:脱口秀的核心就是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