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漫才组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逆市出圈,年轻人心中的“新喜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今年,暂停了《乐队的夏天》,在行业沉浸多年、本身就带着喜剧基因的米未传媒,终于如愿以偿的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走进了喜剧综艺的赛道,并且在首播后迅速拿下了爱奇艺综艺榜热度第一,豆瓣开分8.0的好成绩,让疲软多时的喜剧综艺终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从2014年到今天,这片“红海”经历了多番风云跌宕,有调整、转型期的阵痛,也有多元性与可看性的升级。未来,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喜剧内容?
喜剧综艺从台到网,从盛到衰
喜剧综艺作为娱乐市场的刚需,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央视开办的《曲苑杂坛》,堪称一代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栏目。而纵观近年来喜剧综艺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4年开始,湖南卫视的《我为喜剧狂》、浙江卫视的《中国喜剧星》、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等20多档节目扎堆上线,井喷之势让不少人把这一年称为“喜剧元年”。
随后的2015年和2016年整个市场更是持续升温,诞生了《欢乐喜剧人》这一将沈腾、贾玲送上行业“顶梁柱”位置的经典IP,喜剧综艺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
第二阶段从2017年开始,传统喜剧综艺来到顶点后开始盛极转衰,走进了瓶颈期,无论是节目的数量、热度和口碑,均显现出不断下滑的状态,不少节目中“喜剧人”们演的热火朝天脱口秀演员,却难逃“自娱自乐”的嫌疑。
与此同时,作为“舶来品”的脱口秀与视频平台结合后开始大展拳脚,笑果文化将这一新鲜的表演形式本土化后推出了两档网综——《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并凭此成功跻身为国内一线喜剧厂牌。作为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脱口秀网综”的受众更加垂直,它以各种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输出瞄准了受众市场的主力军——90后和00后,各种精准打击他们的情绪触点,风头一点点压过了追求“合家欢”的传统卫视喜剧综艺。
第三阶段从2020年开始,传统喜剧综艺进一步衰退,只剩下“综N代”们能吸引网友讨论几句,勉强撑一撑门面,但也难与巅峰时期媲美,《欢乐喜剧人》从第一季到第七季,经历了豆瓣评分从8.2分到4.5分的断崖式跌落吐槽大会,堪称惨烈。至于没有知名IP加持的新节目如《金牌喜剧班》,哪怕请来了陈佩斯、郭德纲、英达这样的重磅级导师阵容,也依旧落得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下场。
相对应的,新型喜剧网综此时没有停下开疆拓土的脚步,《脱口秀大会》来到第四季,影响力在圈层中不断的引火燎原,李雪琴、杨笠、庞博、呼兰等新型喜剧人才也于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则是这些变化与升级的聚合者,让这种大趋势展露的更加明确。
过度依赖演员和作品
平台只能“赔本赚吆喝”?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传统喜剧综艺就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整个喜剧综艺市场也经历了“颠覆性”的进化?
第一,从内容创作的层面来看,喜剧综艺作为弱模式类型,节目的精彩程度完全依赖于演员的表现和内容的质量,但众所周知“让人哭容易,让人笑难”,一个喜剧团队参加一档综艺,从开拍到结束,需要拿出大量的作品,要流水线式的不停产出“包袱”与“笑点”,还要保质保量,这在优秀喜剧编剧本来就极端匮乏的今天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所以大部分节目缺乏新创意、趋于同质化的问题十分的明显,几乎每个小品都选择走“开头搞笑,结尾催泪”的“春晚”套路,还没等把观众逗乐,就开始强行煽情,让人看到最后只剩下一脸的尴尬。
同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种短视频平台让人能够轻易获得各种搞笑的“段子”和“梗”,观众笑点陡然上升,越来越难以迎合,给节目的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两者“联手”造成了如今喜剧竞演类综艺的“短命”。
第二,从平台的层面来看,喜剧综艺看似对模式的依赖性不强,开发门槛并不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辨识度的缺乏,要想抓住观众眼球,全靠喜剧人本身的人格魅力,和单部作品的优质。这意味着喜剧综艺自身IP的品牌价值十分微弱,对头部喜剧明星却有着严重的依赖性,又缺乏独立造星的能力,在沈腾、贾玲、岳云鹏等“顶梁柱”,已经不愿意再过度消费自己的舞台魅力,开始向电影咖转型后,综艺喜剧人迅速迎来了“青黄不接”的窘境。
所以,比起可以大规模开展线下商演“创收”的音乐选秀综艺,喜剧综艺能够给平台带来的商业价值十分有限,大部分都只能赔本赚吆喝,导致到了今天所有平台越来越不愿意投入大力气去重磅开发。
平台与专业厂牌形成绑定
未来仍旧难爆发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经播出就迅速收获了大量网友良好的反馈,作为喜剧网综的最新升级版本,它究竟做对了什么?从作品上来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延续了网综表达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为网友详细科普了、漫才等多种喜剧类型,同时,紧靠当下热点输出内容也能让年轻人比较容易产生代入感。
以首播后迅速出圈的《互联网体检》为例,首先,就类型而言,它是以短平快为特征的(素描喜剧),一般会牢牢抓住一个游戏点,在表演过程中对游戏点不断升级,非常符合被短视频“喂养”已久的年轻观众的口味。哪怕马东直言“前三句一出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漫才组合,就已经知道了后续大概的方向”,也并不影响网友为这种“直给”的包袱笑到缺氧。
其次,该作品的题材来自于年轻人真正关心,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内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漫才组合|《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逆市出圈,年轻人心中的“新喜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谁上网冲浪的时候,没有被七七八八名目各异的收费气到过呢,足可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强大的抓取互联网热点的能力,播出后更是与视频网站取消超前点播形成了呼应,如此一来出圈就顺理成章了。
而这次藏在每一个成功作品背后的编剧也前所未有的走向了台前,当表演结束,马东和导师们会让观众席里的编剧,在镜头下谈谈自己创作时的思路与想法脱口秀演员,说明行业已经意识到了编剧才是最强的资产,培养头部喜剧演员的同时也要培养头部明星编剧,才是助推当下喜剧综艺回暖与突围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期播出后并没有复制开局的眼前一亮,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像《互联网体检》一样“出圈”的作品,如果接下来的赛程里,依旧没有作品能够继续跳出来,观众注定会慢慢流失,现在就说它是“爆款”还是为时过早。
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还是为整个市场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也为喜剧网综的发展指出了一个值得参考的方向,那就是视频平台与笑果、米未这样的专业喜剧厂牌绑定合作,对于平台来说,不但内容有了专业的人才把关,又节省了自己培养的成本,降低了开发难度,最终达到视频网站赚流量、喜剧公司推艺人的“双赢”局面。只不过受限于内娱目前能持续产出作品的成熟喜剧公司并不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漫才组合,所以喜剧综艺未来应该还是很难在市场中大规模爆发。
总而言之,只有重视创作人才,不断挖掘优质编剧,给他们展示自身的机会,像这样从枯竭的源头慢慢“造血”,喜剧行业才能在有一天迎来真正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