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相声大会|相声非遗大会和德云相声大会都结束了,对比发现了系列严重问题
刚刚过去的一周,就整个曲艺圈来讲,恐怕是最近几年最热闹的七天了,因为就在这几天里,有两场相声大会非常惹人注目,而他们演出时间的无缝衔接,也不能不让人“想入非非”。
一个是第四届相声非遗大会,这场大会主要由主流相声界操盘,他们进行了网络直播,另一场是民间曲艺团队的代表德云社,他们在天津搞了德云相声大会。
德云相声大会的节目没有直播,但是根据现场一些观众提供的视频,其中的部分节目我们在网络上也能看到。
而这两场大会,之所以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热闹,是因为很多人都明里暗里认为他们这是在打擂台,搞PK。
不过,我个人对此倒是没有特殊的感觉,这就像老张家和老李家都办喜事,日子紧挨着,至于喜事的场面如何,是否在比着办,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下面我就说一说个人对这两场大会的整体印象。
第一,就是否直播来说非遗相声大会,非遗大会比德云社做得好
很多朋友都知道,前三届相声非遗大会没有直播,也没有上星,甚至在电视台普通的录播都没有,只有在现场的观众才能够欣赏。因此,很多人把这三届相声非遗大会亲切地称为保密相声。
在众多网友的呼吁之下,今年第四届相声非遗大会进行了直播。据说每场观看人次都不少于300万人,从这点上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必须肯定。
相对来讲,德云社没有直播,不过对此我们也要理解。因为德云社是民间团队,他们没有人给经费,靠的是现场卖票非遗相声大会,而且他们的音频、视频版权早有合同归属。
所以德云社不直播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对此我只能说,看不到他们的直播有点遗憾。但是,据说某酷平台可能在整理、编辑、配字幕之后能让我们看到。
第二,就节目质量而言,相声非遗大会确实差强人意
我个人对相声非遗大会的四场节目,可以说一个不落地都观摩了,期间就是上卫生间,我也捧着手机。
四场演出共有28个正式节目和一个大返场,就29个节目而言,个人觉得有大约四五个还是可以的。
这里包括李寅飞的节目、方清平的节目、卢鑫玉浩的节目、金霏陈曦的节目、贾旭明的节目、郭阳郭亮的节目。
其中个人认为贾旭明的节目排第一,金霏陈曦的排第二,尤其是贾旭明的节目非常完整、新颖,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是一个精品。
除此之外,其他20几个节目都是平平、泛泛之作,而这里还有至少大约十多个节目水平之低“令人发指”。
其中,几个老艺术家表演的节目,都属于二三十年前的老作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可以说都老得掉牙了,而他们居然不能与时俱进地进行一些修改,也实在是让人汗颜。
对比之下,我在网络上只完整地欣赏到了这次德云相声大会岳云鹏与郭德纲的《卖吊票》。应该这样说,这个节目虽然是个老段子,但是现场的表演效果要完胜相声非遗大会绝大多数的节目。
这里需要说一点非遗相声大会|相声非遗大会和德云相声大会都结束了,对比发现了系列严重问题,德云社表演的很多节目,虽然名称上都是老段子,但是他们每次表演其实内容都不一样。
以这次的《卖吊票》来说,和过去他们任何一个演员,包括岳云鹏本人过去的表演都不一样。
关于这件事,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扒马褂》,其实扒马褂据说有20多个梗,每次使用三到四个,因此,德云社每次表演扒马褂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次都有创新,个人认为最好的当属孔云龙版的,其次是张鹤伦版的。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网络搜索一下岳云鹏郭德纲这次的卖吊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的节目。
第三,从体制存在角度讲,德云社完胜体制内团队
其实从艺术角度讲,主流相声与非主流相声,或者说体制内演员与市场化演员,他们都是一家人,从事同一个行业。
而之所以在坊间能有这么大的争议,其实在于他们的生存体制。
简单地说吐槽大会,体制内的演员大多数都工作在各个地方或者是各个行业的曲艺团、文工团、说唱团。他们的特点是到月就有工资发,而实际上由于现代媒体的发展、群众娱乐的多样化,他们到基层慰问性质的演出已经极少甚至没有。
而群众对他们这种水平不高的演出也真的不需要,即便需要,也是看热闹而已。而国家每年还要拿出大量的经费养活这些团体和演员,而所谓的经费,说白了就是我们纳税人的税款。
而德云社呢?他们是完全的民营性质,简单地说,他们就是要靠演出赚钱活命,同时他们还要依法纳税。
于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德云社、郭德纲他们演出卖票还要向国家交税,而国家要拿着大家缴纳的税款去养活文工团、曲艺团、说唱团。大家想一想,这真的公平合理吗?
如果让我简单总结相声非遗大会和德云相声大会的PK感受,我想说,在时代的洪流发展之中,有一些陈旧的、落后于时代的东西,真的应该摒弃了,哪怕仅仅是为了一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