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脱口秀大会 admin 2年前 (2023-02-19) 156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脱口秀( )和单口喜剧的区别是什么?

【东东枪的回答(121票)】:

我若没理解错的话,题目中的“脱口秀”指的应该是 ,而非。

所以,接下来讨论的也是 与单口相声的区别。

我想,这两者大概有三点不同。

一是结构上的。二是技法上的。三是方向上的。

第一点:结构。

单口相声作品基本上全都是叙事性的(可以去看看《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的单口相声部分目录),也就是说:整段作品从头到尾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前头也可能有“垫话”——跟三言二拍里大部分故事的做法一样。

但主体一定是个故事。整段作品的结构也一定是叙述性的,叙述是线性的。

而 则没什么长篇叙事类作品吧。至少我还没见过。我看到的大多是零散笑料的罗列(有些会故意选取同类题材的笑话),或者是对同一话题的论说。

叙述的结构通常是“平行”的。

具体地说,面对一段 视频,通常你从任何一个时间点开始看都是可以的,因为反正都是一个一个的笑话。单口相声却不行。

第二点:技法。

技法上, 的“平行结构”导致每个笑点基本上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每个段子都单独成立。每个笑点都独自存在。笑点是以“包袱儿”为单位的。

而每个段子都可以自由地采用不同的搞笑手法。这个用谐音、下个用双关、再下一个玩儿禁忌……

而单口相声则不是以“包袱儿”为单位的。因为有人物、有故事,很多笑料就是从“情境”的冲突里产生的了。是以对种种冲突、矛盾、反常的描摹,将听众带入所描述的可笑情境里,引人发笑。

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50年代新编的单口相声《追车》——常连安、刘宝瑞都说过(常连安版本似乎更好些)。开头儿为你慢慢描述几个人物各自的背景、心态,接着,把这几个人放进同一个情境里,让他们各自不同的动作纠缠在一起——这种纠缠产生了误会、冲突。只有观众和叙述者是知道这种纠缠的真相的,大家看着这几个人在一个无奈的情境里乱起来、闹起来。并为此发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马三立的《卖黄土》、《逗你玩》,张寿臣的《贼说话》,都很典型——笑点出自情境。

第三点:方向。

说“方向”也可以,说“追求”也可以。反正我想说的是—— 与单口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要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把这玩意儿叫做表演的“方向”。

这个事儿我曾经在回答另一个问题时谈到过一些,那个问题叫 为什么相声很少有 Stand-up 那种「爆笑」的感觉? ,当时我的回答是——

据我看,密集的包袱儿、频繁的爆笑,其实在很多年里,并不是相声这门艺术所追求的。至少不是最重要的目标。

那些被人称颂的相声大师,也没有任何一个是因此而被视为大师的。

也就是说,相声并不是希望自己爆笑而做不到爆笑(近10余年来的一些演员和作品充分证明相声是可以做到的),而是在之前的很多年里,相声并未以爆笑为己任。

“语言艺术”四个字不只是爆笑那么简单。相声能为人带来的也不只是“爆笑”。只追求“爆笑”的相声未必是好的相声。

当然,好的相声是否仍被这个时代所赏识、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需要,就另当别论了。

前不久曾听一位 爱好者对我讲,他认为 的任务之一是“输出价值观”(大意如此)。我认为上乘的喜剧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大多数喜剧创作表演者恐怕无此雄心。而且,这也并不是喜剧的原始初衷、或必须的责任。

但在我看来脱口秀, 这种样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密集的包袱儿和频繁的爆笑。但这不是相声或单口相声一贯以来所追求的。

说单口相声的演员并不指望观众每30秒大笑一次,听单口相声的人恐怕大多也没有这样的预期。事实上,很多单口相声作品都是在长篇大套的叙述之后抛出唯一的一个笑点,就下台鞠躬了——“挠挠”、“烧完啦?”、“没贼我棉袄哪儿去了?”、“我忘拿钥匙了。”都是如此。但奇怪的是,这些全篇只有一个笑点的单口相声却被公认为单口相声的经典之作。我觉得这足以证明,单口相声与 在追求的方向上就是不同的。

多说几句:常听相声的人恐怕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那些真正经典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作品是“百听不厌”的。而这种“百听不厌”就很能说明问题,当你已经完全对每一个“包袱儿”烂熟于胸,而却仍然津津有味地反复收听,你在欣赏的是什么?

是叙述本身的美妙,是语言本身的精巧,是每个语气、节奏带给你的愉悦感。

这才是上好的相声作品所应该达到的境界,这才是相声演员应该努力的方向。

(当然,有一些一流的 演员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以上所谈,只是这两种形式整体上的趋向。)

【史炎的回答(5票)】:

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看到东东枪老师的回答,我这里也谈一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首先,说一下 的翻译,我们上海笑道文化现在在做一些 的演出和推广,为了和“脱口秀”这个语焉不详的概念作区分,我们现在更倾向于把它翻译成“单口喜剧”。

作为一个相声和单口喜剧的爱好者和一个业余的从业者,我一直在试图构建的一个观念就是喜剧的大一统观念,我觉得“单口相声”、“海派清口”、“ ”这些一个人表演的喜剧形式,虽然各有特色,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内在相通的地方的。我并不觉得这些形式之间有一个绝对的壁垒。比如方清平的单口相声——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口相声,我觉得和单口喜剧形式就差不多了。

当然抛开上面我那个粗浅的狗屁看法不谈,我非常同意东东枪老师所说的几个区别。这里也把我的想法说一下供参考。

1.结构:

从结构上来说,单口相声确实以叙述型的为主,一定程度上这也跟单口相声的发源与评书相关有一定关系。而单口喜剧则以话题讨论型为主,或者也有一些几乎没有结构的(one-liner)。

我个人觉得单口喜剧有点像给观众吃葡萄串,还是有一个主线拎着,但你要不断给他们笑点,一个一个给他们吃。而传统的单口相声则更像是让观众看你钓鱼——你先要放线(这个过程甚至是没有笑点的),然后鱼上钩了,观众会看到线动来动去,他们会对笑点有期待了,最后把鱼拉出来,观众就high了!

2.价值取向:

东东枪老师所说的“方向”,我觉得或许可以从“价值取向”这个角度来理解。评价一个喜剧作品的优劣,我个人觉得可以从4个角度来评判:(1)美学价值——表演、音律上的精彩,就像一段快板或者京剧折子戏;(2)幽默价值——搞笑程度;(3)社会价值——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和矛盾;(4)哲学价值——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

这4个价值取向的“耐久度”或者说“衰减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

(2) 幽默价值衰减最快——观众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可能搞笑程度就大打折扣了,更不要说第三遍或者第四遍;

(3) 社会价值相对慢,有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持续周期可能是几年、几个月,只要是在这个期间内你讽刺这个社会问题基本上都会有效果,哪怕观众已经听过一遍了,但是只要你把这个问题捅出来,还是会有效果——比如李XX轮流发生性关系这种事件;

(4) 哲学价值和 (1) 美学价值 这两个衰减速度是最慢的,就像东东枪老师所说的,一些传统相声可以百听不厌,就是因为在所有的幽默学价值衰减殆尽之后,它们中蕴含的美学价值依然经久不衰;而我所谓的哲学价值,确实是最难的一块,目前也几乎只有台湾的表演工作坊和相声瓦舍的相声剧作品在探索这个层次,国外的乔治卡林老爷子应该也是在哲学方面有所涉及的——比如他《You are all sick》里面谈论宗教的段子。

那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来构建这么一个蛋疼的体系到底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实是想说明,传统单口相声和 所处的大环境和观众的诉求导致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

传统相声发迹的年代,老先生们是把段子当吃饭的手艺的,天天都要说,假设一位老先生会100段单口相声,那么他可能在一年之内就要重复该段子3遍,10年可能就是30遍。那么难免有一些忠实粉丝会听很多遍这个段子。为了让粉丝们不会觉得白花冤枉钱,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升该段子的美学价值,这样哪怕幽默价值已经没有了,美学价值依然会极大程度的取悦观众。(PS:这里插播一个个人观点,观众在剧场中的主要诉求不是被逗乐Amuse,而是被取悦。)

幽默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传统相声所要追求的,但是由于衰减的比较快,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两个诉求被老先生们放在了美学价值之下的次要的位置上。以当年老先生们的受教育程度,估计很会少思考一些“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的哲学问题,所以哲学价值是传统单口相声最不会涉及的。

综上所述,传统单口相声的价值取向是:

美学价值>幽默价值/社会价值>>哲学价值

马三立相声单口目录_郭德纲相声西游记单口_单口相声 脱口秀

而对于 来说,大环境和观众的诉求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们现在基本上处在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出现的好段子可能很快会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而根据幽默价值衰减速度最快的理论,一个段子如果观众已经在微博上看到了,那么在剧场里再看到就会觉得你old了,甚至觉得你抄袭。所以对于 的表演者来说,他最需要去做的就是不断地写出新段子,来提升自己作品的幽默价值,这是第一位的。

那么在幽默价值之外,还能够保证段子效果的可能就是社会价值了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比如哪怕这个时间段满微博满世界都是关于李XX轮流发生性关系的段子,你只要想着法的变着样的说到这个话题,那么还是会引发共鸣,哪怕段子本身不是百分百的好笑。因此社会学价值是 第二要追求的。

再下面就是美学价值了,简单点说,就是表演的质量,这个并不是不重要,但在脱口秀的价值体系里面应该是不及前两个。而至于哲学价值,也是鲜有人问津,但还是有一些大家比如乔治卡林老爷子等等,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综上所述,单口喜剧的价值取向是:

幽默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哲学价值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想法,贻笑大方了,抛砖引玉吧!

上海笑道文化 史炎

【郑捕头的回答(3票)】:

是一个个可笑的事情或可笑的话语的拼盘,单口相声则多为讲一个完整的篇幅较长的可笑的事情。

【诸葛宏图的回答(1票)】:

单口相声是相声演员对客观生活中的独特典型事例的主观模仿,而从中提炼出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部分,加以一定相声手段,让观众得到欢笑。

单口相声的包袱一定是从生活中来的,及不通过评论,不通过肢体语言,不通过故事外的旁支。

当然单口相声通过评论和旁支叫外插花,肢体语言叫使相。

但这两种方式本身不是单口相声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因素。

单口相声的核心包袱是通过故事的推进,事态的发展,层层翻开,然后在结尾处抖响。

如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王玥波先生的下象棋

都是叙事性很强的单口相声

而脱口秀孰再下涉猎不深。

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不是远有周立波,近有王自健

还有黄西吗

他们也许能说出脱口秀是什么来

但我个人认为脱口秀

在技术和语言逻辑规范上

没有单口相声这么严格

能够很快很准确的指出不对,“不规矩”的地方。

【马腾毅的回答(1票)】:

单口相声有长有短脱口秀大会,即使是短篇篇幅也基本不短。八大棍儿有说属于中短篇有说属于长篇,其实我也搞不懂。但是肯定的是,传统的单口相声是以讲故事为主,与评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篇幅上没有评书长,表演介于相声和评书之间,有包袱有笑料,较少评述。运用相声的手法和技巧表演一个故事。马老的“逗你玩”,还有方清平的单口,我觉得其实有点像脱口秀的意思了,不过手法运用上还是用的相声的手法。

近几年从国外传过来的,一直以为是类似康熙来了那样的访谈节目就是脱口秀,现在看周立波、王自健、黄西等才知道所谓的脱口秀是这样的。我觉得大概就是对时事在舞台上再搞笑的演绎出来。没有什么故事性单口相声 脱口秀,但是紧跟时代。大概类似的表演还有香港的黄子华的栋笃笑。

我的个人观点觉得如果从表演难度上来讲,单口相声要比脱口秀要难。一个人表演一个故事,中间的起承转合单口相声 脱口秀,掌握整个故事的走向,几乎是一个人演出整部电视剧,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脱口秀每个段子一般都不长,从表演难度上来说应该就比较低了。

【关月的回答(1票)】:

立马想到王自健和郭德纲。

【的回答(0票)】:

笑点比较密集,单口相声节奏比较慢。

【Stan Wei的回答(0票)】:

说的东西不一样吧,脱口秀聊的东西比较广吧而且是从西方引进的,看美国的脱口秀各种调侃都有跟观众的互动也比较丰富,而单口相声比较传统前前后后就说一个段子抖几个包袱路子比较窄吧,我脚着

【泰楠的回答(0票)】:

单口相声 脱口秀|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不一样,脱口秀范围较大,如唱歌,快板,现场编个歌,诗歌等

相声就是一人相声,是相声的一个分支

【 Lo的回答(0票)】:

单口相声是说一件让你觉得有趣的事;

是说很多让你觉得有趣的片段。

【李伟的回答(0票)】:

脱口秀和单口相声的区别是什么?( )和单口喜剧的区别是什么?到底是单口相声还是单口喜剧?

我只听说过单口相声这种说法。

以我的看法,

区别在于:

脱口秀是英文,单口相声是中文。脱口秀不限于形式,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用;单口相声被相声所限制,大褂,扇子,拘谨,感觉是被传统操爆了。脱口秀一般讲的是与自己和大众生活有关的简短故事,单口相声是缜密的编出来的一个2B的故事。

【一亲芳泽的回答(5票)】:

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冷笑话精选》和《于谦他爸王老爷子的故事》的区别

【杨松子的回答(2票)】:

参见问题:脱口秀与 Stand-up 的区别是什么?

我觉得单口相声跟Stand-up 应该是没有区别的。以下引用自前述问题的回答。

如果一個人聲稱自己有一個「脫口秀」,那麼他一定是跟某個電視臺簽了約,有個固定的時間段,每期節目找一些人來跟他聊天。這叫做「我有一個秀」。而說單口相聲的,他們的演出跟一支搖滾樂隊的演出沒什麼區別,要巡演,要做宣傳,要賣票,要跟作者分錢(是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寫手)。有的秀做的成功了,電視臺會來錄,會出 DVD。

而一個「做脫口秀」的人,說明他是脫口秀的主持人(host),有時候——往往是出於個人志趣所向——的確會去開闢一個單口相聲的事業。也有的反過來,說單口相聲紅了,跟電視臺一拍即合,做起了脫口秀(或者還會做電視劇)。不管是怎樣一個軌跡,這對他們來說都是「兩個事業」,事實上成功的人都有很多的事業,到後來你只能管他們叫「藝人」了。

不過這裏面有一個極易讓人困惑的地方,很多脫口秀的主持人都有個習慣,節目開始前先不上嘉賓,自己站在現場觀衆面前說上幾分鐘。大體上是把一些時事、自己的新發現、新動向用笑話的形式說出來。這個時段,說它們是單口相聲的環節,沒什麼問題。

但這些主持人,「不一定」有說單口的事業。比如大衛·萊特曼(David )好像只是早年剛出道的時候在 的栽培下做過一些單口,到了1980年代有了自己的脫口秀以後就很少做了,反正我沒看到過。這種人就不能算有單口相聲的事業。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