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耗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第三季:从“手艺”到“沟通方式”,议吐槽背后的多重转变
1号按:《吐槽大会》第三季以铁三角熟悉的“互怼塑料兄弟情”强势回归。熟悉与经典,是顺应和营造老观众的情怀和期待,而在名气的积累和品牌的确定打造之后,同样作为综N代的《吐槽大会》也面临着该如何保持生命力与新鲜感的挑战。同时,当《吐槽大会》这一中国喜剧脱口秀行业爆款成功延续到第三季,且笑果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叶烽在首期看片会上笑谈可以做到第三十季时,我们或许该重新来回看喜剧脱口秀这门行业本身借助于大众传媒的本土发展贾耗脱口秀大会,希望在新视角之下总结节目本身折射出的结果和思考。
“如何界定”的疑虑源于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却已在积极探索的中国喜剧脱口秀本身。当我们明确娱乐、文化和行业是需要分开界定之时,《吐槽大会》作为文化发展中行业本身的一个娱乐化爆款产品,便具有了多重视角定义的可能。娱乐是本能,李诞曾在采访中明确表示“只要讲脱口秀时你笑了,那就是(源于西方的脱口秀)本土化了”;而文化需要沉淀,这其中包含着大众认知和重新调整的逻辑和过程。
娱乐视角:台前节目渴望引起用户共鸣
毋庸置疑,《吐槽大会》是喜剧脱口秀时代行业综艺的引领者,它的制作符合娱乐文化产品的制作逻辑。在第二季成功实现喜剧脱口秀主题内容圈层和嘉宾领域圈层的拓展之后,《吐槽大会》第三季在内容本身之外结合时势变化做出了环节性的调整,而直截了当地与受众互动成为了其调整的核心考虑。
首开隔屏吐槽,这是新一季中的新增环节。在节目中段以短视频合集的形式呈现出各界网友们对于主咖嘉宾的吐槽,而同时主咖嘉宾可将此与现场出席嘉宾的吐槽一视同仁,需要有针对性地在最后环节做出亲口回应或反击。一方面,这个环节的增加是对短视频日益主导的内容市场的顺应,以内容生态的完善构建商业模式拓展的可能。而腾讯微视的加入也很好得印证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短视频的形式背后是广大的用户和受众。在前两季内容被网友以多种形式改编引用实现“吐槽”日常化渗透之后,喜剧脱口秀的观众不满足于以“孤独”的状态存在,隔屏吐槽的设置则顺势网友的表现直接纳入节目制作流程中,在增强互动体验、拉近粉丝与明星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有利于助推行业内的人才培养和多样化创作鼓励。“吐槽已经成为一种刚需”,叶烽说道。
第二,现场TALK KING交由现场观众选择,更为公平公正的选择权下放,其体现了顺应粉丝文化下观众更大层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且在增强现场观众参与度的同时,关注度的提高更有利于观众对于喜剧脱口秀内容本身质量判断的培养和全民参与圈层下喜剧脱口秀生态的打造。
第三,主咖座位融入嘉宾群。这是新一季现场视觉舞台设计方面的最大变化。主咖与吐槽嘉宾的位置设定不再处于对立面的空间之下。在主持人张绍刚“方便他们互相原谅”的打趣戏谑式解释的背后,是制作团队笑果文化的理念转变。纵观《吐槽大会》三季的节目海报,从第一季的演讲台、第二季的主咖椅变化成为如今第三季看似并不属于节目制作环节本身的和平鸽,其实是一种“生活需要和解”的理念传递。对于在场嘉宾,希望他们吐槽后都能握手言和,而生活当中的你我,在遇到不平和难处时,也愿以一句吐槽一笑而过。一句话总结便是第三季的口号,愿“吐槽”成为一种“沟通方式”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行业视角:幕后培养助力喜剧脱口秀的圈层认同
节目的改变并不仅仅依赖于用户的喜好和意见,文化产品的打造和发展更多依靠的是全面强大的行业支撑,换句话说脱口秀演员,就是专业脱口秀艺术演员演员团队的打造。《吐槽大会》与此前的《脱口秀大会》等节目本身,在借助所邀艺人明星自带的流量实现品牌稳流保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担负着中国喜剧脱口秀的造星重任,这一点在前两季的王建国、庞博、ROCK身上已经得以体现。综艺节目的本质是实现“线下供给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喜剧脱口秀生态。“润物细无声”式圈层认同感的加强是本季制作背景下喜剧脱口秀行业的最大变化。
具体的圈层讨论,一方面是所邀嘉宾。“所有上这个节目的艺人明星明显比以往更了解节目了,不需要跟他讲什么是脱口秀,什么是吐槽了,每个人掌握的都很到位,很努力,效果都很好,这是让我们非常大的惊喜”,叶烽自豪得谈到。艺人开始正确的理解“吐槽”的艺术形式存在,首期节目中王珮瑜和她背后所代表的日益小众化的京剧文化就是最好的证明。王珮瑜借喜剧脱口秀这一舞台表达着行业生态内的问题。尽管对于京剧本身是否适应这个时代的命题并不能在这短暂的“吐槽”交流中得以回答,可是高曝光度的实现至少为再一次的观众引流创造了可能。另一方面贾耗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第三季:从“手艺”到“沟通方式”,议吐槽背后的多重转变,是观众,或者潜在的脱口秀演员。节目上的明星是引子,更多所需要实现和打造的是整个喜剧脱口秀生态营造的强大生命力。褪去泛娱乐化综艺节目的外衣,行业的变化更多得依赖于线下的脱口秀训练营、噗哧HUB和不同程度的开放麦。“让小人物发声是脱口秀的未来”,脱口秀表演者北美崔哥曾在采访中表示。
而圈层认同的背后,实质上是喜剧脱口秀形式内核的实现。核心是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三季的看片会上请到的嘉宾不再单纯是艺人明星,而是背后的编剧团队的原因所在。在艺人充分的前采配合下,编剧们真正帮助他们实现段子来源于生活,最高效率得向观众呈现出喜剧脱口秀这一有趣的语言体验。插科打浑、嬉笑怒骂的语言背后,严肃认真与精英文化都能够有机会得以解构和颠覆。在表层荒诞与滑稽被戳破之下,背后所需要追求的社会价值也有机会得以体现。笑过之后还能有所领悟,这才应该是喜剧脱口秀真正的魅力所在。
文化视角:年轻化语境下助力“吐槽”成为沟通方式
《吐槽大会》第三季播前官博联动不同的平台品牌方发起“第一届全国吐槽文化普查”活动,这一宣传明确将“吐槽”和“文化”相关联。其实沟通方式严格来说并不能直接对标为社会文化。它或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方法。所有的人在他们自己的故事和生活中利用喜剧脱口秀所传递出来的这一方法得以自信地表达自我。而方法之下,伴随着各个圈层的广泛认同,《吐槽大会》为以年轻人为主的目标群体创造了“吐槽”这一文化语境,反过来加强自我表达与鼓励核心的实现。
从“手艺”到“表达方式”的口号转变,能够彰显《吐槽大会》第三季所依赖的年轻化语境下文化选择和文化表达的转变。粉丝明星用吐槽拉近距离,朋友之间用吐槽回忆往昔,尽管槽点不变,但表达方式在变,吐槽本身也会永远保持着新鲜度。不敢谈这一档节目或者这一个行业是不是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流行文化,但是它们的确正在影响着大众传媒发展背景下日常化平民化的文化落实。大众传媒下的喜剧脱口秀没有直接告诉你笑点是什么,而是塑造着你愿意为此而笑。
1号结语
《吐槽大会》第三季的开播和喜剧脱口秀线下活动的配合,行业生态正在朝着可喜的方向向上发展。作为娱乐视角下的综艺节目,《吐槽大会》第三季渴望在内容中找到与用户更多共鸣点的创作初心,在环节设置的改变中加强与线上线下用户的互动。节目是一个折射之后的结果,背后是行业的发展和文化的选择调整。作为行业视角下的线上爆款,《吐槽大会》担负着为行业创造新的知识偶像和专业演员的责任,行业的发展也反哺《吐槽大会》本身,热度不减。好看的节目下,大众话语表达欲望日渐增强。吐槽成为沟通方式,调侃之下是和解温暖的价值观传递。至于喜剧脱口秀能不能成为在中国的一种文化,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行业生态助推产业市场贾耗脱口秀大会,实现的文化认同反哺行业本身,这应该是喜剧脱口秀未来可见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