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脱口秀文字稿台词|古往今来的脱口秀

剧本|台词 admin 2年前 (2023-02-23) 218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新闻脱口秀文字稿台词|古往今来的脱口秀

陶勇 南阳

新闻脱口秀文字稿台词|古往今来的脱口秀

就在如此热烈的氛围中,却不免有个别人标新立异,皱着眉头发出不免有些不合时宜的大哉问——什么是脱口秀?“中国式脱口秀”真的是脱口秀么?

什么是脱口秀

据说脱口秀的起源可追溯到“老欧洲”,包括16世纪起兴盛于法国、意大利上流社会的贵妇沙龙,和18世纪英格兰的咖啡吧集会,在这些场合,人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讨论各种问题,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名人八卦,这些“集会”无所不及,并成为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渊薮。20世纪初,广播的出现让脱口秀以看不见的咖啡吧秀形式浴火重生,在欧美亚许多国家兴盛一时,这种最初的脱口秀只设一人,以俗讲为主,将大事小情用幽默、通俗和简洁的语言加以提炼概括,吸引听众注意力。当时这类节目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商业电台竞争激烈,主要收入来自广告投放,而广告投放量又取决于收听率,这就要求节目一定要短小精悍、贴近口语,槽点和笑点多且密集,能持续调动听众兴趣。单人脱口秀不仅具备这些特点,而且形式简单,只需一人,也可节约不少成本,一时间大行其道。

但久而久之,听众们便有些腻味了,因为这种单人脱口秀形式实在单调了些,总是一个人没完没了地每天耍些似曾相识的贫嘴,中间还要插播多段广告,听多了不免倒胃口;由于是多快好省的草台班子,表演者常常准备粗糙,甚至临上场现“抓词”,通俗、亲切固然做到了,但有时不免过于轻薄浅陋,让一些听众觉得格调不高,意思不大。

1933年,刚刚从大萧条中缓过气来的美国娱乐业空前繁荣,而广播电台则是其中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的,经过大萧条之苦,人们已不满足于只听不说,希望脱口秀中有更多互动,一些能力较强的脱口秀表演者便投其所好,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增设了搭档(往往是特邀嘉宾)、专家、听众互动等交流形式,后来又出现了现场对话、电台直播的《大棚脱口秀》。

战后,电视取代广播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战场,“看得见的脱口秀”也随之兴起,并后来居上地成为脱口秀的主流表现形式。1954年9月27日开播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今夜秀》成为电视脱口秀时代的丰碑,这个节目历经9代主持人更迭,至今仍然是NBC的热门招牌节目,这也是美国电视史上持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娱乐类节目。1958年开播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小世界》虽只有2年寿命,却因鲜明的政论特色,让脱口秀一举登入大雅之堂,并开辟了“政论脱口秀”这个影响深远的类别。

上世纪80-90年代,脱口秀在主流电视台的大力推动和一大批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的崛起下步入黄金期,如今已在北美各大电视节目中占据40%的比重,一些经典脱口秀品牌,如NBC的《周六夜现场》、CBS的《大卫晚间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拉里·金现场秀》等都诞生于这个时代,柯南·奥布莱恩、奥普拉·温弗瑞、拉里·金、杰·雷诺、杰里·斯普林格等至今蜚声脱口秀界的秀圈大腕,也大多在这个阶段步入事业黄金期。

早期的广播脱口秀分日场和夜场,这个习惯也被电视脱口秀所沿袭——但和华人圈的习惯性理解,即“夜场儿童不宜,日场克己复礼”恰好是相反的。在欧美圈子里,不论广播、电视或现场秀,一般日场脱口秀多为轻松、生活类话题和各种八卦,包括儿童不宜的荤段子也只能放在这个时段,而夜场脱口秀则是政论、社会、阅读等较正统的内容包打天下。当然也并非没有例外,如当年的《小世界》就是早上播出,而《奥普拉·温弗瑞秀》也是白天档脱口秀,但这些例外往往都有其特殊原因:《小世界》的创始人爱德华·默罗本就是资深政论、战地记者出身,在美国乃至世界名声显赫,《小世界》政论脱口秀是直接在同档期的时事评论栏目上改的;《奥普拉·温弗瑞秀》前身是个几乎被做烂的日间档八卦脱口秀栏目,奥普拉接手后脱胎换骨,但原先的播出时间却因观众业已习惯而不便更改。

逗哏是技巧,内容是根本

许多从国内综艺节目中认识脱口秀的朋友,总会下意识地将脱口秀理解为爆梗逗哏,将脱口秀大王理解为段子王,这其实是天大的误解。当然,必须承认,脱口秀是必须逗哏的——不一定要逗人发笑,但一定要“抓人”,要让人有兴趣听,有兴趣谈论,有兴趣传播。因此,不论严肃的政论脱口秀,还是极不严肃的八卦脱口秀,语言通俗、口语化,逻辑链短小明快,是脱口秀演员共同的特点。

因为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脱口秀讲究用近喻不用远典,所举例子、所打比方,提到的人和事,通常都是听众、观众身边见惯了的,语言习惯也尽可能和受众贴近,这样才能更快、更容易引发听众共鸣和会心一笑。

脫口秀的特点可不是“客观公正”——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带有浓重个人特点的表演形式,正如批评者所言,“脱口秀演员嘴里的道理不是公认的道理,而是他自认的道理。”甚至脱口秀演员本人对此也毫不讳言并不乏自嘲,如脱口秀大腕斯蒂尔·科尔伯特曾在2006年创造出“”这个被选为年度英语头号流行词的新词,意思是“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就是真实的”。2011年他又发明出“”这个新词,意即“只要敢想,没什么实现不了的”。这两个词被认为是当代脱口秀节目的最贴切剪影,有人曾戏言,脱口秀演员都自信得如充满气的气球,总是习惯于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谈话方式。

脱口秀所主要追求的,自然还是收视率,正因如此,资格最老的《今夜秀》才会不顾老臣子大卫·莱特曼的感受,在老将约翰尼·卡森退休后把档期交给在他们看来更能取悦观众的杰伊·里诺,而大名鼎鼎的拉里·金到了晚年也被CNN彬彬有礼地架空。

然而,和早年间广播脱口秀充斥江湖艺人不同,当代脱口秀可谓英才济济。号称“骂白宫最起劲的美国人”——柯南·奥布莱恩出身于哈佛世家,自己也是布鲁克林—哈佛的“名门正派”出身,是历史、文学专业的高材生,当过媒体总编,小说还获过奖;爱德华·默罗是资深政论、战地记者,二战前有关慕尼黑协定的系列政论分析就脍炙人口,以至于他偶尔因故请假,电台竟会传出“默罗快回来”的哀鸣,二战中他的两句口头禅“这里是伦敦”和“晚安,祝你好运”至今仍是英美新闻现场广播的套话,而他对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现场报道更牵动亿万人心;奥普拉尽管19岁就“下海”,却拥有表演和播音专业双学士学位,并同样是新闻主播出身;被许多人视作“垃圾”的“黄色脱口秀”主持人斯普林格,则不仅是新闻主播、音乐家,更曾当选过辛辛那提市长,是货真价实的“官员下海”。

“演员”们不凡的身世和丰富的经历,让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开阔视野、透彻观察力,和一针见血、深入浅出点中肯綮的穿透力。正因如此,脱口秀的威力远非一种艺术形式所能涵盖,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如激烈反对麦卡锡主义的默罗曾被视作反“白色恐怖”的希望所在;奥普拉的节目可以影响牛肉的销量(以至于牛肉商把她告上法庭),也可以影响女性观众的减肥观;斯普林格种种“越线”表现,如伪造社会冲突、坐视凶案等悲剧发生而继续节目制作、在秀场中大爆黄段子等,无不引发过社会对公德标准、职业原则与道德原则孰轻孰重,以及这类“荤脱口秀”究竟应享有多少言论自由权等的大

讨论。

尽管脱口秀仍然标榜即时、互动和“脱口”,但事实上包括观众众多的现场秀在内,大多数脱口秀都是有脚本、有编排,甚至进程也尽在掌握中,一些看似意外的包袱,实际上也是既定方案中安排好的。当然新闻脱口秀文字稿台词,基本事实、背景的真实是需要遵循的(捕风捉影也要有风有影),斯普林格模式之所以被圈内恶评,就是因为这一模式为了一鸣惊人,可以完全罔顾真实原则——没绯闻我也能给您造出一个来。

脱口秀的主要形式是一捧一逗,即一名主持人和一名搭档,这个搭档可以是固定的伙伴,也可以是客串者或嘉宾,倘是客串者新闻脱口秀文字稿台词,则往往会成为煎熬对象,如斯普林格就曾在《拉里·金现场秀》中被拉里·金逼问得狼狈不堪。此外,秀场会酌情安排一些现场专家“腻缝”(也可以没有,这要看节目风格、性质和主持人习惯),多数时候也会引入一些现场观众烘托气氛。

由于脱口秀影响力巨大,因此尽管有出洋相风险,许多名人仍冒险出镜。“豪门痞女”希尔顿就热衷于在各种秀场露脸,以至于奥普拉一度拒绝提及此人名字。2009年,奥巴马在访问中国期间成为《今夜秀》的特别现场嘉宾,成为第一个在脱口秀场出镜并担纲的美国总统,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曾预言,美国总统大选的助选大会,迟早会变成一场又一场的政论脱口秀。

这一幕终于在特朗普时代成为事实:虽然曾客串过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的特朗普本人,并未像前任奥巴马那样以总统之尊亲自登上脱口秀秀场,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做派和言论,几乎在刹那间成为美国各路脱口秀档主趋之若鹜的“素材及灵感来源”。

曾有人统计,仅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的两个月,这位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就被各路脱口秀“引用”308次之多,既有追捧的“铁粉”,也有刷色的“黑粉”脱口秀大会,更多则是无所谓褒贬、纯为吐槽带流量的艺人。与之相比,当时还是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只被各路脱口秀节目“引用”342次而已。

自那时之后,直到刚刚结束的2020年度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一直是“敌我友”三派脱口秀节目殊途同归的“最爱”,甚至在他“大倒热灶”、已输掉本届大选但他本人仍“不依不饶”的此时此刻,仍有众多或专业或业余、或热门或冷灶、或老鸟或菜鸟的脱口秀档主继续拿这位行将过气的老人开涮。

正如许多脱口秀内行所指出的,政治、政客从来就是脱口秀和脱口秀档主们的咖啡伴侣:一方面,政治最为喜闻乐见,总是带来无穷无尽的新鲜话题和灵感,引发最广泛的共鸣和会心一笑;另一方面,脱口秀短平快和容易调动市井、大众情绪的特质,也让不少政客、参选人将它视作“闻着臭吃起来香”的“精神臭豆腐”,对这种看上去有些俗、听上去有点贫的流行文化欲拒还迎,对于那些名声响亮、听众如云的大牌脱口秀名档,往往不动声色地予以配合,哪怕对方揶揄贬损也笑脸相迎,摆出一副大度的姿态。他们嘴上不说,肚子里小账却算得再清楚不过——揶揄贬损又不会少自己几块肉,但由此带来的热度和流量,却往往能实实在在地提升自己知名度,而知名度又通常总能带来或多或少的一些增量支持率和增量选票。

特朗普长期以来就是半个“怪商人”、半个电视达人和一个另类政治家,因此其被大牌热门脱口秀档密集曝光的历史,可远远长于他的总统参选、当选史。别的不说,以政治吐槽为特色的脱口秀电视名档《周六夜现场》第一次拿“特朗普当总统”开涮,可追溯到遥远的1988年,那一年特朗普首次放出“我要参选总统”的豪言壮语,此时距有特朗普本人客串的《小鬼当家》系列电影最早一部的公映尚有2年,距奥巴马在白宫记者协会晚宴(2011年4月21日),更有23年之遥。此后特朗普从“脱口秀段子里的总统”变成如假包换的美国总统,《周六夜现场》也一路跟踪追击30多年,可以说,在看着特朗普变红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这个脱口秀名档本身也沾尽特朗普的光。

由于自带“段子属性”,当总统4年来,特朗普带红了无数大小新老脱口秀档口和演员。无怪乎《每日秀》脱口秀文字稿作者阿尔巴内斯曾在社交平台上感喟:“非常感谢,特朗普是喜剧之神送给我们脱口秀作者的礼物。”

有趣的是,开始认真参选总统以来,特朗普似乎对总是被脱口秀段子“骚扰”感到不快,大约是觉得自己已是堂堂总统,总是以“哏政会总裁”面目出镜,着实有点不够严肃?他当上总统后就借自己最喜欢的福克斯平台和论证推特咆哮,斥责《周六夜现场》对自己的搞笑模仿烂到渣,甚至扬言“总有一天要关了你”。

这可不是虚声恫吓:名噪一时的《囧司徒每日秀》可真的在特朗普任期内断档了,据江湖传闻,那或多或少跟“总统大人不喜欢”有点关系。不过呢,脱口秀这东西投资少、见效快,固定资产不多,主要就是人加段子,一个段子手倒下去,千百个段子手站起来,除了老当益壮的《周六夜现场》,“囧橄榄”(囧司徒的徒弟)的《上周今夜秀》、小崔的《小崔每日秀》,還有《扣扣熊晚间秀》等前仆后继地热闹了整整4年,陪伴着一脸不情愿的特朗普度过了不平凡的4年任期。

华人脱口秀:名噪一时的黄西

多年以前,脱口秀也曾通过一个叫黄西的美籍华人,在中国内地热络过那么一小阵子。说黄西在美国创造过美籍华人演艺圈的奇迹,是并不夸张的:他貌不惊人,票友出身,借一次纯属偶然的串场秀意外出道,此后主要靠上的流量和各种大小活动的串场秀,居然配角熬出头,成了能在全媒记者年会和NBA“中国年”串场演出中抛头露面的名档主,这般风光即便在百老汇、好莱坞摸爬滚打的绝大多数华裔艺人,也只能是自愧弗如。

但即便在他爆红的年代,许多当地人士也并不将他的“华人脱口秀”视作“脱口秀正宗”,认为他隔靴搔痒甚至不知所云。推许他的当地人,往往也仅仅称赞他让北美人明白,中国人不止会拼命干活攒钱,也懂得幽默说笑,言下之意他能够登堂入室,凭借错位优势在北美脱口秀场中有一席之地。另一些不以为然的当地人听了他的段子,则往往以“就当吃了顿中餐”自我解嘲。

黄西试图在当地打开正宗北美华人市场,尝试用汉语说脱口秀,并冠以单口相声的名目,结果当地华人也并不怎么买账。一位居住在休斯敦的华人朋友曾在他出名前,偶然听了他的单口相声,这位朋友是相声票友、刘宝瑞先生的铁杆粉丝。在他脑海里,恐怕约定俗成地要将黄西的表演当成“用英文说的单口相声”,不自觉地照中国单口相声的套路去寻包袱、找铺垫,结果可想而知——他当时评价根本不搞笑。几年后黄西俨然成为大明星,他特意买了票到别的城市再听,结果感觉跟上次一样。一些言辞更为尖刻的华人朋友,则辛辣地将黄氏单口相声称作“美式中餐里的左宗棠鸡”,即“老外家喻户晓,但真正的华人根本不吃”。

有段时间,黄西和他的团队杀回国内,试图以“美国华裔单口相声大王”的堂皇旗号,打开令人垂涎的中国内地演艺市场,结果虎头蛇尾、灰头土脸地收兵而去。原因很明显:他的路数属于“洋和尚”剃光头、穿僧袍,鱼目混珠。

核心问题在于,相声和脱口秀的不同是明显的。相声是从撂地开始的舞台表演艺术,进入广播、电视仅是偶然,且至今圈内人仍认定,小剧场才是相声最适宜的土壤;脱口秀则几乎是广播、电视的副产品,脱胎于五花八门的新闻政论和社会评论节目。可以说,相声姓艺术的“艺”,而脱口秀姓传媒的“媒”,这从各自表演者的成分构成便不难看出:前者多是表演科班出身,而后者则大多具备新闻媒体和节目所涉及的相关专业背景,如财经脱口秀主持人大多是财经专业出身。

但相声和脱口秀的确有一些近似之处。早期相声以针砭时弊见长,小剧场、电台时期的不少相声演员善于用近事、浅喻,说大众身边的、刚刚发生的事,这和脱口秀颇有共通处;相声从撂地进化,商业电台演出是承前启后的一环,当时的相声表演,从形式到风格,都酷似早期“电台脱口秀”,这恐怕也是相声和脱口秀血缘最接近的阶段。

然而如今这种血缘近似度正在淡化,而生命力旺盛的脱口秀却可以与观众互动等。至于黄西的艺术,其并非相声固不待言,事实上也不是正宗美式脱口秀。美式脱口秀尽管越来越讲究制作、包装,然而“现场秀”的精髓仍大体保留,杂志化、时事化是其最基本的血脉特点,任何一位脱口秀主持人,都不屑于将已经播出的段子再播一遍,而黄西的“段子”却是可以反复演出的;美式脱口秀最大的特点是专栏化,是和广播电视“结婚”,许多著名脱口秀专栏都在固定电视频道一播几年、几十年,某些脱口秀制作人虽然没有绑定广电企业、频道,但脱口秀专栏本身和团队却是长期固定的,而黄西的艺术从诞生至今新闻脱口秀文字稿台词|古往今来的脱口秀,始终未脱离“到处赶场子”的表演模式,谁也說不清他到底属于哪个传媒的秀场。作为嘉宾,他曾参加过几次脱口秀演出,但这些演出的主角是该节目档的主持人,他只是个客串的“捧哏”——一如奥巴马总统也当过脱口秀嘉宾,我们却不能因此认定他是脱口秀演员,更不能说,奥巴马的演说都是脱口秀艺术的一部分。

时过境迁,黄西如今早已回归北美秀场,继续着半红不黑、非驴非马的“秀场左宗棠鸡”生涯,将西菜中吃脱口秀包装为“洋相声”的他,就这么虎头蛇尾地告一段落。

网综带动“脱口秀振兴”?

“西菜中吃”“洋相声”的“黄西路线”不通,时隔多年,以《脱口秀大会》为平台,以王建国、李雪琴等为代表人物的“大会脱口秀”又异军突起,他们能如策划者、包装者、炒作者和某些推崇者所言——带动“脱口秀振兴”么?如前所述,脱口秀的真谛和精髓,就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事,永远从最新鲜、最受公众关注的新闻时事和人物中汲取创作和表演的灵感。脱口秀当然要搞笑,但搞笑的目的是恰如其分地针砭时弊,说出公众想说、却又不便说或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心里话,并以此带动台上台下的共鸣。搞笑最重要的手段则是嬉笑怒骂,讽刺揶揄那些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实则颇多可笑之处的“大人物”“大场面”和“大事件”,搞笑的分寸则是不依不饶和适可而止,既不跑戏也不抢戏,把自己定位在秀场艺人的位置上,而不会真的在掌声和聚光灯烘托下,把自己误当作真正的段子主角。

简单说,新闻时事、社会生活,是脱口秀的血脉;亦庄亦谐、嬉笑怒骂,是脱口秀的骨架;针砭时弊是脱口秀的神经。没有上述血脉、骨架和神经的脱口秀,只能是一具似是而非、有形无神的躯壳和模型,而并不具备真正脱口秀的生命。

短短几年过去,曾几何时呈“中兴之势”,以至于“黄西式脱口秀”试图打入国内市场时艳羡不已、曾竭力试图模仿的“小剧场相声”,如今也已盛极而衰,不得不依靠几张老脸和一些饱受争议的粉圈式操作勉为其难。对此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当代相声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群众、社会,抛弃了针砭时弊这一最基本功能,是它难以真正恢复原本拥有之强大生命力和市场基础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今看起来很美的李雪琴,是否也在很大程度上沾染了当代相声的这一弊病?

如果一个所谓“脱口秀”档口没有血脉、没有骨架、没有神经,一味靠肢体的夸张、靠拾捡网络或酒桌上流传的现成段子,然后花样翻新、裁割剪接、排列组合,在人人都是内容主的网络时代,这样的“档主”能红多久?如果整个平台乃至整个类别,都是靠这种舍本逐末、买椟还珠式的再创作和粉圈式操作上热点、带流量,那么,在热点周期越来越短的今天,这样的热门又能火爆到几时?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