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米未专注做内容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admin 2年前 (2023-02-26) 212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米未专注做内容

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_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幽默大赛2013

王亦璇 | 作者新声Pro(ID:-pro) | 文章来源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下称《喜剧大赛》)第二季开播,更多喜剧演员和形式来到台前。这一年间,米未只专注做了《喜剧大赛》这一件事——新一季的选角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团队内部员工也在同时忙着第一季演员的影视内容和商业演出的安排。

在第一季热闹收官的那晚,米未邀请了一众影视公司老板到现场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给选手们张罗寻找工作机会。米未希望做好《喜剧大赛》,让节目赋予演员的能量被发挥到最大。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演员们有戏可拍。马东坦言,除过综艺创作于米未之意义以外,节目发掘演员的初衷就是给他们找到更多的合适的舞台,「他们中很多人就是奔着拍电影去的。」

综艺创作自然重要,也是公司倾全力而为之的核心业务。在这一板块,经验丰富的制作班底从不懈怠于创新,在《奇葩说》《乐队的夏天》等等王牌节目之外又将目光投向喜剧赛道。

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_喜剧幽默大赛2013

从喜剧大赛第一季开始,米未就明确了,无论成不成功,至少都要做三季的计划。好节目要有持续输出的能力,同时还要让一批批优秀的演员们不断从中获益。

但米未并不急于做上下游的开发。这些看似附加的结果,对米未来说只是证明其有效价值的最好方式之一。在米未,综艺创作的优良程度依旧排在公司各项业务之首脱口秀,当然,他们也并不排斥由节目带来的更多资源整合,以及后续内容和艺人开发。

守住优质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专注做好一档节目,实际上是米未在保证创作规律和节奏之后,能够认真执行于公司及行业的方法。

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米未专注做内容

「平台」

在张弛和蒋龙以「逐梦亚军」的组合,捧起年度喜剧搭档冠军奖牌时,这两位分别在舞台剧和影视剧圈子里打磨了近10年的演员脱口秀,几乎未曾想过,通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下称《喜剧大赛》)的表现,他们的演艺生涯即将迎来转机。

这符合米未在筹备《喜剧大赛》时的初衷。在马东看来,演员行业的供给接近无穷,在这样一个正太分布的环境中,总有演员缺失机会,而擅长节目制作的米未,则可以为他们提供舞台。

打小学习京剧的张弛,在来到《喜剧大赛》之前,是一名舞台剧和话剧演员。他在过去积累了不少线下表演的经验。

只不过,张弛依旧没有获得太多被看见的机会。他的生活如常,辗转于不同剧场之间,在一段时间内饰演着相同角色,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

直到《喜剧大赛》的选角导演在微博上私信他:《奇葩说》团队要创办一档全新的喜剧节目,挖掘演员参与到综艺中来。加上朋友的推荐,经历过短暂犹豫的张弛来到了《喜剧大赛》,之后还成为了参与(工作坊)最多的选手。

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幽默大赛2013_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

在比赛之前,史策坦言,自己已经长期处于自我怀疑的状态之中。因为能预测到试戏结果,她甚至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常常要等到经纪人上门来催的最后一刻才会答应进组。「否定自己让我充满杂念,进一步影响了后面的表演发挥。」史策说,「在话剧舞台上脱口秀大会,我很难再做新的突破。想进剧组却一直失败。」

有着不少影视剧经验的蒋龙则遇到了另一种困难。过去,为了在剧组能够尽快「混脸熟」,蒋龙习惯性地说话、输出,「仿佛想要努力证明自己。」拍了几年戏,被记住的角色寥寥无几。

有着类似情况的演员们最终在《喜剧大赛》的舞台上相遇。作为中腰部演员能够跻身的大型综艺节目,《喜剧大赛》对于行业生态的切口作用正以几位演员的出路而显现。

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米未专注做内容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及,参加完节目,工作机会越来越多。接到和王皓搭档出演《透明侠侣》的邀约之时,史策并不觉得「皓史成双」会让自己的戏路变窄,对于他们来说,「在当下这一阶段,即使被贴上标签也是好事。」

《喜剧大赛》的作用和影响正慢慢展开。事实上在筹备节目之时,米未的目标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籍籍无名的演员有机会被看到。去年,正午阳光创始人侯鸿亮也去到了节目现场,在节目中身兼编剧和演员两职的铁男,随后就出现在了导演孔笙执导电视剧《县委大院》的角色名单当中。

喜剧大赛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因果的形成。马东说,「做节目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他们有戏拍。」

伴随着新工作接踵而至,史策明显变得开心、顺畅、自信。录完第一季《喜剧大赛》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米未专注做内容,史策暗暗下决心,「原来我真的可以演喜剧,而不单单是有喜感的人物。」

蒋易也在和不同剧组的接触过程中发觉了《喜剧大赛》对演员的「放大作用」,「大家都会谈到这档节目,也了解了我在其中的表现。在这个基础之上,行业内就有更多人愿意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我。」

现在,每次拍完戏,演员们都会回到米未分享自己的剧组见闻,合作了哪些资深演员、电影导演是怎样讲戏的,米未也一直在为他们准备资源和机会。

综艺带来的成长感,正由上及下地普及到了几乎每一位演员身上。在参加完喜剧大赛之后,有影视剧组主动找到张弛,「项目来邀请出演的时候,会提升我的自信心。」张弛说,「说实话之前不敢想,即使有影视的邀约,也总会想为什么是我。」

「年少成名」的蒋龙心态也平稳了不少。他不再着急向其他人表达,「整个人变得更加温和,没那么急躁了。」 《喜剧大赛》一结束,蒋龙便和张凌赫出演了爱奇艺双男主剧《虎鹤妖师录》。紧接着,他又和范丞丞搭档了院线电影《了不起的夜晚》,蒋易则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位主要演员。

共创

演员们进入《喜剧大赛》之后的首个环节,就是参与节目组织的。在开始录制前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每当到了那天,演员就要和编剧共度一整天的时间,跟不同的人组合表演两个节目,通过共创的方式,一边打磨剧本一边摸索表演方法。

喜剧幽默大赛2013_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

选手们互相熟络了起来,吃喝在公司,和米未的员工错峰使用会议室。还有几位刚从中戏毕业的演员把进入米未视作他们的第一份实习工作。

马东开玩笑说,共创阶段「很费公司」。不光导演组要陪他们熬夜排练,公司的阿姨和安保也要跟着「加班」,为了保证演员们吃得健康,午饭的供应商就换了4拨。

但是米未一直认为,喜剧是共创的结果,而共创也是最适合(素描喜剧)的方法。

也正是共创阶段才让演员们发现了自己的特色,以及适合搭配的编剧。张弛和蒋龙形容彼此笑点一致,加上编剧六兽的加入,「逐梦亚军」小队才正式成立。

排练《水煮三结义》时,蒋易和搭档李栋、陈天明说,如果我们只有十几分钟去编排作品,最简单的方式是不是反向思路创作?遵循着这个点子,《水煮三结义》的成品便突出了三五种不可能结拜的情况。

在蒋易看来,无论米未这家公司或《喜剧大赛》这档节目,提供给演员群体的正是不断实践的机会。尤其在环节,被选手们比作「技术工种」的演员角色,也要在读稿、演出中和其他选手碰撞出火花。演员们还会常聚在一起开复盘会,彼此交换意见,在改进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当别人抖出好点子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接一个点子,这样愈演愈烈,就成为了好的共创。」蒋龙告诉《新声Pro》。正是在的环节,几位演员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搭档,也把不成形的点子一步步打磨成作品。

实际上,在之外,米未还要求演员们定期进行喜剧展演。这也是共创的一部分——演员在上节目之前就要和观众充分交流互动起来。

马东很难说清到底什么才是《喜剧大赛》定义中的好作品,米未内部的共识是,导演组没有权威,演员能否进入下一轮,由多次展演观众现场打分来决定。

喜剧幽默大赛2013_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

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_喜剧幽默大赛2013

比如,每轮展演都需要几十位观众的到场支持。观众为每一个作品打出分数,以及记录下来「笑点」或「槽点」。马东告诉《新声Pro》,有不少在内部反响不错的作品,如果观众感觉一般,会直接打回阶段重新创作排练。

《喜剧大赛》导演组也会在展演阶段介入。他们的责任是拍下舞台片段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留给演员们回看、调整。观众的反馈也会直接传递给演员,有不少演员都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又不断总结和修正了作品中的「笑点」。

对于同样一场戏,蒋龙觉得,每位演员都会有不同的演法。只有和观众做好连接,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笑的。「演员常常会局限于想象或预判,但观众的反应才是最绝对的判断。」 得益于这样一轮轮的打磨,选手更加明确了表演的方法,也在正式演出前逐步建立了信心。

通过一次次的共创和展演,得以让演员们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作品中的笑点。蒋易对《新声Pro》说,「这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不断向自己擅长的领域靠近的过程。」

第一季节目结束,米未明确了共创的重要性和以为主的创作方法。马东常用做菜比喻作品的诞生过程:每一位演员都要学习如何买菜、洗菜、摘菜、切菜和炒菜,直至可以上台呈现一碗西红柿鸡蛋。只不过,「出现一盘西红柿是一定的,至于它偏甜或偏咸,大家喜欢不喜欢,这是不一定的。」马东说,「但我们要的是中间这个过程。」

第二季节目伊始,导演组发现,有不少演员都将漫才的创作手段和包袱形式用到了作品里面。马东特别欣喜这样一种现象的形成,「演员们开始理解漫才,同时又内化到熟悉的戏剧结构中去,这才是米未创作《喜剧大赛》的最好结果之一。」

创造价值

马东提到,他最近很喜欢一个观点,连接创造价值。

经历了泡沫化「膨胀」的米未,在《喜剧大赛》第一季筹办之时就意识到,这首先应该是一家创造头部内容的公司。要往前走得更久、更远,就需要摒弃杂念和「诱惑」,专注于下一个优质内容之上。

给影视行业搭「梯子」,是《喜剧大赛》的初衷。时至今日,马东很笃定的是,「米未不急于做上下游的开发,而是要将力量聚集在我们擅长的地方。」而米未当下的任务,就是将好作品、好演员以及好编剧聚在一起,通过共创的方式来促成一档好节目的诞生。

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_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_喜剧幽默大赛2013

他如此形容《喜剧大赛》:一个良好的嫁接者。而无论搭平台还是做共创,其背后影响《喜剧大赛》成形的,正是「连接创造价值」的观念。

去年10月,《喜剧大赛》第一季还在录制,选角导演组就进入了第二季的筹备当中。这一次,他们的工作量更加巨大,通过报名参选的演员和编剧人数就分别达到了3758和1856名,最终选出25支喜剧小队和34名责任编剧进入节目创作。

《喜剧大赛》是严选的。马东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即便导演组身边有朋友或亲戚推荐的演员想上节目,也要由选角导演逐一面试,入围备选名单的才有机会参加下一步。

令人欣慰的是,选角导演组见到了更多形式的喜剧创作,包括黑场剧、幕间剧、独角戏也出现在《喜剧大赛》第二季的舞台之上。

喜剧大赛第二季演员_喜剧幽默大赛2013_喜剧幽默大赛苗阜王声

无论演出效果,马东觉得,只要出现在《喜剧大赛》中的喜剧形式新颖、演员来路广泛,就意味着节目带给行业的影响愈发重要,「证明我们是在走上坡路」。

而连接创造的第二层价值在于,于经历过业务周期的公司而言,米未更加明白「有限发展」的意义。在和《新声Pro》的对话中,马东格外强调做连接者的价值。他并不否认产业链公司的优势,但由人和人深度连接创作的内容,实际上更需要对于长期主义的坚持。

「一口吃个胖子,和把事情做得长久一点,两者没有对与错。」马东说,「但我们要让节目面对所有人,让米未成为一个连接点,这就意味着不能抢、不能贪。」在他看来,米未的价值依然是节目的价值,换而言之,为他们提供增量价值。

这些年来,导演团队已经逐步成为米未全公司人员构成占比最大的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周期里,米未的固定产出是一定量且高质量的。马东研究了多年内容产业,他逐渐认识到——(聪明的大脑*足够的投入时间)/专注度,就是米未成就「爆款」的方法。

那个曾经涉足消费、辩论,仿佛什么都想做的米未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米未,更加明确了公司的定位和一档节目所能触及的最远方向。

搭梯子的过程漫长、困难,米未内部对做节目的要求是充分做好预期管理——《喜剧大赛》从立项之时起,就以至少创作三年为目标而策划成立。马东觉得,在这样一个连接众人、成就他人的阶段,米未才能一步一脚印地成长。

在米未的每一个办公区内,都陈列着公司价值观。其中最为重要一条是:长期价值大于短期价值。对于认可能量守恒的马东来说,「如果想要把事情做得长久一点,现在就要少要一点。」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