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脱口秀段子完整台词|脱口秀的十年与五分钟
[原文来自:]
源起自英美的脱口秀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只是今年,它终于成了大众层面表达自我、解读生活的一种方式,甚至逐渐又从大众中细分出群体,比如女性视角脱口秀演员,越来越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一种态度。
[原文来自:]
10 月底,在单立人喜剧北京剧场的一场脱口秀演出开始前,前排观众纷纷回过头,仰望着阶梯座位的最上方——他们看的是周奇墨,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他被李诞称为“中国脱口秀演员的天花板”。其实那天的演出名单本来没有周奇墨,他因为即将录制综艺,所以临时写了段子到线下练练。没想到有铁杆粉丝提前知道他要出现,所以给那天本就热闹的演出又增添了一层“追星滤镜”:“演员有种说法叫‘5 分钟演员’‘10 分钟演员’,比如以前‘10 分钟演员’在北京一周可能也就三四场演出,现在能有七八场。《脱口秀大会》对整个行业的提升作用特别大。”单立人的联合创始人Icy 更习惯把电视观众习惯的“脱口秀”(talk show)称为“单口喜剧”(stand-up ),因为她觉得比起传统的美式脱口秀,现在中国观众看到的是形式更丰富的喜剧表演。不过虽然承认一个综艺节目帮整个行业“破圈”了,但她觉得还远没到大家需要“分蛋糕”的时候,“我们一直是垦荒的状态”。
其实源起自英美的脱口秀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中国萌芽,只不过那时候还都是“星星之火”:一群受到美国脱口秀影响的爱好者,渐渐不满足于只是当个普通的观众,所以也想自己上台试试看。“最早就是我跟一个合作伙伴,在一个做民谣的小酒吧里演。老板要我一场500 块钱,我问为什么人家唱民谣的就能免费来?老板说你这玩意儿谁听?他担心我们演出影响客流,我说那我自己找观众。我们在豆瓣发了个帖子,最后来了5 个观众。当时我觉得应该不会有人来,所以来了观众我还挺开心的。”西江月是北京脱口秀俱乐部的创始人,算得上中文脱口秀行业的元老之一。十年前,他刚刚凭借一腔对脱口秀的热情投身其中的时候,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前三年挣不挣钱我根本没考虑。”不光是他自己,那时候的演员也都不是靠脱口秀谋生的专业演员,甚至有个“门槛” 就是不能指着这项收入:“最开始的时候,不管是说的还是看的,其实都是‘闲人’。确实都不是为了钱。”
除了演出模式不够专业,那时候的内容也全靠这些爱好者自己摸索:“我们曾经也模仿过纯美式的模式,用美式思路讲中国的事儿,但发现行不通,笑点、效果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对喜剧的理解就不一样。”于是就这么用热爱作为支撑,经过三个月的调整,西江月的脱口秀演出终于迎来了愿意花钱买票的观众,60 块钱一张门票——那时的爱好者全是男生,等到一年之后,从爱好者变成演员的群体里,才出现了第一个女性。
中国的脱口秀从美式脱口秀发展而来,是因为第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就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不光是像西江月这样通过网络观看美式脱口秀的观众,当时的奠基人之一,还有曾经在美国说过十年脱口秀的演员黄西。
著名脱口秀演员、主持人黄西
“我记得当时北京这个有2000 多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一个脱口秀俱乐部,我就开始在微博上推俱乐部。” 在2013 年回国发展之前,黄西已经是美国小有名气的脱口秀演员了,尤其是受邀在2010年的美国电视记者年会上表演了15 分钟脱口秀之后,更是成为华裔男演员闯荡美国主流社会的代表。但哪怕是顶着这样的光环,来到北京也还是要从零开始,“在线下的场子里,观众还是很单纯、就为看表演的。一开始可能会有点明星效应,大家在网上看到的人,在现场见到肯定会特别兴奋,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得听你的段子怎么样。”而段子的意义就是必须即刻逗笑观众,然后像滚雪球一样,长年累月积攒出更多的段子和更多的观众。
这个模式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先积累自己的‘tight five’,差不多每分钟有三四个笑点,加起来5 分钟观众反响热烈的表演,这时候就可以称作是一个专业的爱好者了,但还不能叫演员。然后可能会有厂牌邀约你,从5 分钟讲到10 分钟、15分钟、半小时。从5 分钟开始不难,人活了二三十年脱口秀大会,谁还没点儿糟心事?但把这前5 分钟的东西挖掘出来再往后走,就不能只靠天赋了,还要靠更多的技巧,包括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也包括自己的表达欲。”这几年Icy 见过不少自觉说话幽默的年轻人脱口秀大会,尤其是男生,很多人都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坐在台下的自己也能上去试试——但绝大多数都折在了这个tight five 之后。
单立人喜剧联合创始人Icy
于是在积累了第一批线下观众后,脱口秀演员们就开始争抢起线下演出的机会:好演员需要线下演出去打磨,但比起靠广告等多种收入支撑的电视节目,线下仅靠门票的演出并不是脱口秀这一行真正的赚.模式,就算是专业的俱乐部也不能完全把线下演出当主业。所以直到看起来已经市场兴旺的现在,哪怕线下演出经常刚一放票就瞬间售罄,但它依然不是个独立赚.的营生。尤其是更需要相对私密交流距离的开放麦,甚至成了一种“福.”:“开放麦的场子必须在50 人以下,观众可能就付了个酒钱,在这种情况下演员才敢去试自己的东西。为了这种开放麦,我又得对接场地关于卖饮料的诉求,又得配工作人员去运营,还得费劲找一些最近可能没有新段子但想上开放麦的主持人,基本上把税扣完,剩下的门票钱全给场地方了,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对运营者Icy 来说,开放麦被她定义为“单口喜剧表演的基础设施”,明知不赚.,但为了培养演员也还是要做下去。
而当这种本就出于爱好萌发的演出成了养活从业者的商业模式,不光要依靠演员字斟句酌把段子改得令人捧腹大笑,怎么在保留演出精髓的同时平衡付出与收益,借助电视、互联网这些大众媒体..,让演出不仅仅是演出,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所以从2017 年开始,笑果文化把脱口秀做成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陆续成了引爆全网话题的热点来源之后,中国的脱口秀完全摆脱了美式脱口秀的影子,蹚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最大不同,当属中国的舞台更爱给年轻人机会。“我是做了8 年才第一次上电视的,那个时间段一般都得磨个8 年、10年。”当黄西回忆起他从线下脱口秀演员转向线上,需要以年为单位在俱乐部的磨练作为积累,现在的脱口秀爱好者想“被看到”要容易更多。
和美国脱口秀观众更多是精英阶层的白人男性不同,中国的互联网观众覆盖着更丰富的人群,庞大的市场除了数量上需要更多演员,类别上也不拘一格,一时之间,带着各种“标签”登场的演员都收获了自己的观众。尤其是女演员,虽然比例上和男演员依然存在差距,也经常因为段子里一些涉及冒犯男性的表达引发争议,但至少她们已经在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存在感。
“其实这是阶段性的问题,演员和观众都会有心态上的阶段性区别,像今年一些出圈的段子,放在前两年可能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单立人现在一共15 个演员,其中只有3 个女生,说起女演员的稀缺性,Icy 觉得这还需要时间去解决,但她也承认两性之间有些先天的差异,或许是阻碍一部分女演员的原因:“女性天生自信程度会稍微低一些,而且幽默对男生是一个魅力加成的体现,我们总说smart is new sexy,但女性不一样。幽默是把很多东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而性感意味着神秘,这些幽默是不会增加性感的,就算再有趣,男人也会觉得你这样的女人我驾驭不了。”
但与此同时,稀缺就意味着机会。“女生做喜剧的人本来就少,那相对来说就更容易出来。”在西江月的人才培养计划里年会脱口秀段子完整台词,女演员就特别需要重点发掘:“市场上女演员太少了,我们这次招了20 多个女演员。”在他的规划中,这些女孩儿未来将以当下流行的“女团”形式隆重登场,为中国的脱口秀市场再增添一种没人尝试过的新可能。
甚至不仅是演员,就连观众中的女性群体也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注意到女性观众比例越来越高,今年10月西江月特别做了一场以“单身女性”为主题的线下活动,让当天来的每一位女生都可以拿起麦克风五分钟,用或真诚、或调侃的语气聊聊当下热门的“单身” 这件事——他把这种前所未有的交流形式命名为“流水麦”,希望像十年前刚开始做脱口秀那样,把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逐渐做大。而不同于十年前的是,这一次在性别上的主角,已经成了当时还没人注意的女性。
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西江月
虽然这仅仅是整个脱口秀行业里的一个小趋势,但就像黄西的总结:“你想做脱口秀演员的话,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个地方。在欧美经常是一个人,得自己打磨好多年,但中国经常是集体创作、大规模、速度快,模式不一样,但这个也算是一种机会。”在脱口秀这件事上,每一步改变都是微小的,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尝试,让它从零开始,现在终于正式起步。一切都才刚刚开始。(QA部分)
对话著名脱口秀演员、主持人黄西
M.C.:您刚回国的时候,观众还不熟悉脱口秀这种形式,那现在大家的笑点和当初比有变化吗?黄西:对我来讲这个命题其实不存在,因为观众笑的时候,其实他才不会去想这是相声我应该笑、那个是什么我不该笑,只要好玩,他肯定笑。所以对我来说,主要专注地想怎么让观众开心。我也去相声的场子讲过,甚至开心麻花这样的小品场,都是一样的。M.C.:随着表演越来越多,演员的技巧会越来越熟练,有可能会因此不太能分辨什么笑点好笑、什么不好笑吗?黄西:是有这个问题,每个脱口秀演员往下走的时候,当技巧玩得太高,观众就有可能get不到。所以这就永远是个平衡问题,打个比喻,有点像过山车,你如果降得太快、幅度太大,那坐的人受不了,但幅度小了又不够刺激,所以这就需要跟观众互相交流,自己慢慢试,没有一个标准答案。M.C.:脱口秀是一种有关“冒犯“的艺术,在这方面怎么掌控那个“度”?黄西:每个人的度都不一样,我个人的标准是不要拿弱势群体开玩笑。就觉得人家已经够倒霉了,你再上去一顿怼,这不太好。尽管有时候观众也会跟着你笑年会脱口秀段子完整台词,但我觉得那么做是不对的。另外也别拿女性开玩笑,你可以稍微调侃一下,但不能过头。M.C.:遇到过不管怎么努力,台下观众就是不笑的情况吗?黄西:当然遇到了,再牛的演员都可能有冷场的时候,要不然你不可能进步。
遇到这种情况有很多办法,第一个就是你一定要提醒自己,你冷场的时候,观众不知道你这是在讲段子,所以你接着讲下一个就行了。然后有的时候我也会做一些自嘲,我就说“你看刚才其实我讲的是个段子,你都没有听出来,为这个我花了两个月的功夫写。”观众一听这个肯定笑,因为觉得这哥们儿挺惨的。所以我觉得可能讲讲这些东西,过去再讲下一段就好,还是有这些技巧可以用的。M.C.:脱口秀是为观众带来欢乐的,你自己如果有了负面情绪,怎么排解?黄西:我不会硬要有什么解决办法让自己从坑里爬出来,我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在坑里多待一会儿。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用一下午的时间听听音乐,可能过一段时间就稍微清醒点了。其实不管在什么环境里边,你都可以选择哭、也可以选择笑,所有的情景里面你都是有选择的。另外有时候可能一些节目做的不顺利,就想想大家做任何行业其实没有容易的,肯定都有波折,所以也要做好思想准备。M.C.:对你来说,喜剧的意义是什么?黄西:喜剧为什么好,我挺相信我身边的人说过一句话,就是喜剧能给你存在感。你仔细看我们人生里面发生的这些事,很多东西都没法解释的,比如为什么有些事发生在你头上,却没发生在他头上?但是你如果能够把它变成段子的话,一方面你可以直面人生,另一方面人生可能确实存在一些不是那么basic的事情,就要承认它有一些荒诞的事情。对话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西江月
M.C.:这么多年来你培养了不少演员,具体是怎么做的?西江月:一般来讲是以人为主的,刚开始就是以你的个人风格为主,我只是把它挖掘出来。其实每个人的个人风格都是在那儿的,我给的所有建议都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在这个过程里让演员逐渐理解得更透彻、让演员逐渐地认知舞台,送上台去,他自己要完成一个自我净化,在这个过程中我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我不太喜欢告诉演员具体这个事该怎么做,像说相声你要学会说学逗唱、要学报菜名,我是比较排斥这些的。因为可能一个演员本身挺好的,是颗钻石,你非要给打造成别的,就有点可惜。M.C.:您这些年做脱口秀的过程中,演员的流失情况大概什么样?西江月:到第四年基本是个坎儿,那时候基本有几张出路,第一种是咬牙坚持下去,第二种是转幕后、做编剧,第三种是可以去别的行业,也都是相关的行业,比如现在可以去做短视频,做过脱口秀也算是个敲门砖。总之,有幽默这个底子在,干别的也比较好做。M.C.:演员之外,这些年有感觉到观众的变化吗?西江月:观众肯定是被培养起来了。以前你能明显感觉到,每场演出总有一两个“刺头”。我们最早演的时候,有个大哥就坐在前面,一个女演员在那儿表演,他就喝得醉醺醺的,明显无法融入。而且原来如果你跟观众互动,你问他一个问题,他就问你“我为什么要回答你?”现在就好多了,可能你都可以骂他了,他一笑,就表示他知道你是在跟他开玩笑,他知道这种艺术就是这样的年会脱口秀段子完整台词|脱口秀的十年与五分钟,不会那么认真。
对话单立人喜剧联合创始人Icy
M.C.:如果一个喜剧爱好者想成为专业的脱口秀演员,路径大概是什么样的?Icy:小白的时候,我们会给他一些关于表演、创作的手册,我们有个“单立人学院”公众号,回复关键字就能收到很多免费资料,都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看完之后可以尝试自己写,去找市面上一些接受新人报名的开放麦,比如北京大概有3、4个厂牌可以,能上的你都上。时间长了以后,你就能积累起自己的“tight five”。有了tight five这五分钟,你可能就会被加入一些更有经验的人的群里面,有资格去更好的厂牌讲,比如你进入了单立人的群,我们看到了,觉得不错,那可能就会邀约。总之,有了tight five之后,你就可以被称为专业爱好者了——当然这时候还是不能叫演员,等一点一点更厉害了,有了10分钟好内容,市面上大多数厂牌应该就知道你的存在了,会邀约你去他们的商演,可能就可以通过说脱口秀赚.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往上走。但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往上走一级都会更难,从10分钟到15分钟很难,从15分钟到半小时极难。M.C.:单立人现在一共有15个脱口秀演员,其中女生的比例是?你觉得这个行业里女生为什么这么稀缺?Icy:有三个女生。女孩子做喜剧肯定算少的,比如三个人里的小鹿,她的一些想法变化就挺能说明问题的。她五、六年前就在这个行业里了,是典型的高知女喜剧人,长得漂亮、各方面的喜剧能力极强,但当年她就刻意去避免说自己是“女喜剧演员”,觉得你为什么不能把我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看,为什么非要在我身上扣女性的帽子?但最近这两年,她开始不避讳这些了,就会承认有一些观察和精力跟男演员不一样,我觉得这也是个人成长和周围舆论环境共同促成的事情,这都要自己去经历,也不可能一上来就是这样的。
采访、撰文 / 张凡
编辑 / 袁新
编辑助理 / 吴弘磊、张瑜洁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她们的幽默声响
夏天的名字郭建梅 12万中国维权女性背后的人 | 嘉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