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脱口秀节目|关于中外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比较研究.doc
关于中外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比较研究重庆工商大学中文摘要:在现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电视谈话类节目以其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早已占据了电视荧幕的一席之地。而电视谈话类节目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也被称作为脱口秀节目。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实话实说》敲开了谈话类节目的大门。从此在我国的谈话类节目领域中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娱乐类脱口秀节目以其特有的娱乐性、休闲性容易被大众所接,同时也成为了各电视台争相竞争的对象。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与西方国家在综艺脱口秀仍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则旨在通过对中西方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对比,结合我们电视节目的发展境遇,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综艺脱口秀节目的发展之路。关键词:电视综艺脱口秀比较研究发展趋势:,,.,.´sdoor.”her.,”.,””era,t,ccess,.,.w,,´:、、、在现今的电视节目领域,谈话类脱口秀节目已越来越成为其一重要分支。
一般来说,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受场外观众的电话参与的节目。谈话类电视节目在内容上主要分为: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情感、人际关系类谈话节目;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以及其他专门话题类谈话节目。在西方国家,谈话类节目也被称作为“电视脱口秀”(),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脱口秀节目正处于萌芽阶段,需要长期的来不断填充自身的不足以及汲取国外电视节目的养分,从而提升自身发展空间。综艺娱乐类脱口秀节目已成为当今社会谈话类节目中较为“火爆”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拥有了良好的受众基础。一、中美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内容比较分析1、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娱乐性”综艺娱乐类脱口秀节目主要是以轻松娱乐、愉悦身心为主要特性的谈话类节目。评判一档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是以其是否具备娱乐的特性为主要标准。在中美两国的谈话类节目相比较看来,在娱乐这一方面,中国的脱口秀节目所做的仍不是十分的到位。美国娱乐脱口秀获得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与娱乐紧密结合,而这里的“娱乐”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八卦、无厘头、低俗、愚昧等,而是一种能够带给观众真正触动的娱乐。
“娱乐性”是娱乐脱口秀节目广泛运用的核心元素,中美两国的脱口秀节目都十分注重节目本身的幽默元素。例如从美国的《》与中国的《壹周立波秀》两档节目的比较中,均可发现中美两国在脱口秀节目中对“娱乐”这一元素的重视。美国的《》脱口秀在节目的话题设置上主要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政治方面。《壹周立波秀》在话题的选择上则更加偏重于民生生活。《》的在节目录制的时候是选择的不带观众录影的录制方式,主持人坐在新闻播报台前进行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评论,主持人利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来将幽默这一元素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主持人乔恩在语言的表达运用上主要采取了讽刺型语言、直白俏皮式语言、无厘头搞怪式语言国内脱口秀节目,甚至会将“性”笑话贯穿其中。而中国的《壹周立波秀》周立波先生则同样善于将夸张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与表演相结合,出身于滑稽演员的他更是能将这一娱乐元素发挥到极致。在语言的设置上,《壹周立波秀》则善于运用模仿式语言、富含哲理的启迪式语言以及讽刺型语言。综合这两档脱口秀节目的分析比较,无论是在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节目话题选择还是节目现场设置等方面,中西方在制作节目时都已考虑到节目的“娱乐性”这一重要因素,并均在各国的电视节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2、中美娱乐脱口秀节目的话题设置比较广播谈话类的本质属性为将人际间的语言交流引入到广播电视中,并将这种交流本身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呈现给观众。因此一档好的脱口秀节目在话题的选择上必定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娱乐脱口秀节目通常需要一个固定的形式载体和热议度较大的话题来支撑整档节目的进行。新鲜时尚的热门话题是一档娱乐脱口秀必备的元素,也正是体现了娱乐类脱口秀时效性这一特征。但仅仅注重节目话题的时尚度也是不够的,如果一档节目的话题探讨上不够深入到位地分析则很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从而加速这档节目走向“灭亡”。由于中西方在政治制度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节目话题选择的侧重点不同。美国的娱乐脱口秀的话题会涉及到娱乐、政治、经济、民生等多个方面,注重话题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美国走的是纯商业发展模式,因此只要能为节目带来利润,他们将扩大话题的选择范围,在话题的选择上更具有开放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大众媒体要以集体利益为主,因此要求电视节目必须立足于大众的利益之上。中国的娱乐脱口秀节目虽在一定程度上会涉及到政治,但由于我国的国情限制导致话题通常不会太敏感、并且涉及内容较少。如若主持人或嘉宾出现了不符合本台立场的话语,则会在节目的最后打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台立场”的话语。
由于美国倡导自由主义,他们则更加注重个人意愿的表达,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一档节目真正做到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碰撞。因此美国脱口秀节目的现场气氛较为活跃,他们的节目设置通常具有随意性。例如美国的NBC 的《杰雷诺今夜 秀》则是这一类节目的典型成功代表。因为谈话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高度 的不确定性,所以中国的脱口秀节目话题选择上较为保守。通常会使用由编导预 先设置好的话题、内容在演播室内进行交流。例如中国的《超级访问》、《非常 静距离》、《杨澜访谈录》等节目则会采取预先设定的方式对话题进行限制。因 此脱口秀节目究竟是在作秀还是真实地表达观点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 探讨。二、中美娱乐脱口秀主持人比较 1、主持人风格及能力素质比较 脱口秀节目往往是一个主持人和一个或多个嘉宾进行聊天谈话的方式进 行,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充当了引领话题展开和调解全场氛围的重要作用。因此 主持人自身的能力素质修养对决定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 史文化的差异,中美脱口秀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美国在 主持人的选择上注重主持人自身的阅历,如《奥普拉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 弗瑞,她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国内脱口秀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她自身的传奇色彩以及凭着自己 的艰苦奋斗,成为美国脱口秀女王。
奥普拉的主持风格有着西方人热情、奔放的 特点,由她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 3300 万名观 众,并连续 16 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在中国,脱口秀的在主持人的选择上则 更加注重主持人的学历,当今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主持人大多数毕业于中国传媒 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一系列专业性的高校。例如《鲁豫有约》 的主持人陈鲁豫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非常静距离》主持人李静毕业于北京 电影学院。陈鲁豫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她的主持风格较为温婉含蓄,符合东方 人的审美特点、给人一种亲切平和之感。而“学院派”出身的主持人在经过了教 条式的教育后,难免在主持风格以及思想程度上有着相似的地方,而个人的特质 则容易被淹没掉,从而使得脱口秀节目在节目类型设定上出现相近或相同的现 象。如同为针对名人嘉宾电视访谈类节目《鲁豫有约》和《非常静距离》。主持 人不同的经历与不同的选择模式导致了各国电视节目制作效果的不同,但无论如 何,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主持人深刻的思辨能力和敏锐的台风,因此主持 人更需在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做足准备,才能够引领电视媒介领域发展得更 2、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的关系谈话是一种人与人交流以及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而谈话类脱口秀节目则 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者结合的有效形式,人作为谈话的主体在其中具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对比中外多档娱乐脱口秀节目,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在节目嘉宾 选择上有着巨大的区别。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更在于主持人能否在现场与节目嘉宾及现场观众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感染到电视机前受众的目 的。西方的一些娱乐脱口秀节目对于嘉宾的选择范围较为广阔,没有国界的限制、 没有行业的限制、更没有地位的限制。例如由美国NBC 创办的《吉米今夜秀》为 一档晚间综艺谈话类脱口秀节目,这档节目在嘉宾的选择上除了单一的演艺界明 星外,甚至在 期节目请来了美国总统担任嘉宾。从这档节目可以看出, 主持人在与政界嘉宾进行访谈时并没使气氛变得严肃紧张,反而营造出了一种和 平、幽默、轻松的交谈氛围。而中国的娱乐脱口秀类节目,如《超级访问》、《郭 的秀》、《天天向上》等则通常会邀请演艺圈明星和体育界明星国内脱口秀节目|关于中外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比较研究.doc,主持人大都与 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选择则会把受众局限在了青年人这一主要领域,而 忽视了其他领域的受众,最终导致受众片面化的现象。 除了在嘉宾的选择上是值得制作方考虑之外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主持人能否与现场观众形 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性这一因素也是十分的关键。
在美国的娱乐脱口秀节目中,主 持人与观众的互动程度都十分地高,观众们能够在节目现场与嘉宾进行激烈争 辩、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为嘉宾提供自己的见解。美国的脱口秀主持人 能够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与现场的观众拉近距离,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感以及获得思想上的提升,从而也能使得节目达到一种和谐度。而在中国的脱口 秀节目中,观众与主持人及嘉宾的关系则联系得不够紧密,观众通常会以一种被 动的姿态坐在舞台的一侧,似乎与整个节目脱离了关系。例如在《快乐大本营》 这档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最终呈现在荧屏上的节目,观众的笑声则为迎合节目 效果后期配置上去的,并不是现场观众由心而发的笑声。这样难免会给主持人、 嘉宾与观众甚至电视机前的受众之前形成了一条距离的鸿沟。因此,主持人在节 目中既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又要与嘉宾观众维持好和谐平等的关系吐槽大会,才能使 得电视节目最大利益化。 三、中国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本土化过程 1、脱口秀节目的同质化、程式化现象严重 电视“脱口秀”起源于西方,在西方国家已逐步趋于成熟。作为舶来品的 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我们逐步的发展、制度的完善、经济 的强大,娱乐脱口秀在我国的发展正结合自身的优势迅猛发展。
今年来我们涌现 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如《壹周立波秀》、《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康熙来了》等。他们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电视节目的同时也 本土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列的问题,如节目的模式化、程式化、同质化、泛娱 化现象的产生。在由美国有线电视台播出的一档深夜脱口秀节目《柯南秀》中, 它主要由一档由柯南克里斯托弗奥布莱恩主持的节目。他的特色是运用各种 搞笑元素与明星采访、富于音乐性的喜剧表演相结合。而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只 要有一个脱口秀节目取得成功,其他各大卫视将会争相模仿、不断进行复制与克 隆。最终导致了脱口秀节目资源匮乏以及观众的审美疲劳。 在《鲁豫有约》和《非常近距离》两档节目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两档 节目同为娱乐性电视谈话节目。每当一则新闻或热议度较大的人物出现在公众视 野中时,均会参加这两档节目。2014 月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小鹏一家因一档明星纪实类节目《爸爸回来了》而受到大众瞩目时,均在同年的6 月分别受邀参加《非常静距离》和《鲁豫有约》两档节目。而由于两档节目内容及节 目设置相似程度较高,在“李小鹏被问到如何追求到妻子李安琪”一环节时,无 论是主持人的问题还是嘉宾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
因此,脱口秀节目的程式化及 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则会导致电视制作资源的浪费以及破坏了脱口秀节目品牌的 塑造。只有坚持不断地在本土化过程中走市场缝隙战略,做高质量且具有创新性 的脱口秀节目才能使我国电视娱乐产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2、娱乐脱口秀节目栏目品牌的塑造 娱乐脱口秀节目在借鉴西方品牌节目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节目的栏目化与 品牌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观众对品牌的忠诚度,使脱口秀节目在当今琳琅满目 的电视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塑造一档节目的品牌不仅应从节目的外在形式去进 行包装、更应从其内容入手。在国外的娱乐脱口秀中,制作方则会利用主持人自 身的知名度来快速打造一档脱口秀节目的栏目品牌。而国外脱口秀节目一般选择 在广播电视的白天或深夜播出,而不会在黄金时段播出。而打造栏目品牌化更应 当坚持三点原则:周期性、持续性、稳定性。固定的播出时段能够使得脱口秀节 目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或者培养收视习惯等。稳定性则包括节目风格的稳定以 及主持人的稳定,但稳定性并不意味着陈旧不变的节目内容,而是在创新的过程 中稳中求进。持续性则是指一档节目应当走持续发展之路,而不是在本土化过程 中一味盲目跟进,最终中途夭折。
以我国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例,这档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则是脱口秀 节目品牌效应经营的成功典范。该节目的播出时间锁定在了周六的黄金档,并且 采取了在周日中午进行重播,不断重复信息来灌输受众。这样不仅能够给受众在 观看节目的时间上留有选择余地,进而也培养了一群节目的固定收视群体,从而 取得了长期稳定的高收视成绩。《快乐大本营》品牌营销战略的成功另一方面体 现在其主持团队建立成一品牌,由它衍生出了许多其他的产品,如“快乐家族” 专辑《快乐你懂的》,“快乐家族”电影《快乐到家》等。因此一个好的娱乐脱 口秀节目要想经久不衰必然要走品牌营销战略,打造一个特有品牌。从细节入手 对节目进行个性化打造,包括从主持人包装、节目形式包装、节目内容包装等方 面入手,才能体现一档节目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综上所述,中美脱口秀节目在各自的发展道路及发展历程虽不尽相同,但各 自节目中都具有“一脉相承”和“各具千秋”的形态特色。毕竟电视脱口秀节目 最早起源于美国,中国起步较晚、仍处于青春期。无论是在生产模式、制作模式 还是经营模式上美国脱口秀节目已趋于成熟,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 方。唯有在本土化的道路上,结合本土媒介环境、现有国情、新闻理念,才能对 受众、社会产生双赢的局面,促进我国娱乐脱口秀节目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君,吴明华.《中美电视访谈类节目比较》.新闻前哨,2006,(02):53 [2]殷菲.《中美脱口秀比较研究》.内蒙古大学,2013,(04):62-69 [3]杨锐,孙海颖.《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方向》.新闻传播,2011,(08):44. [4]陈希苓.《试析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艺术特征》.声屏世界,2012,(12):54-58 [5]韩纬,李鑫.《关于中国电视娱乐脱口秀节目的思考》. TV,2012,(08):112-119 [6]刘景妍.《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国际纵横,2009,(06):110-115 [7]潘薇.《中外脱口秀节目初探》.中国电子商务,2014,(12):150-158 《论“脱口秀”在中国本土化中的表现特点》.山西大 学,2010,(09) :98-115 [9]刘宏娜,刘琳娜.透视中美谈话节目的话语维度.科技创业家,2013,(05):229 [10]鹿馨.《中国电视“脱口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新闻传播,2009,(06):110 [11] 李叶子.简论中外电视节目中的一脉相承”与“各具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