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加速中第一季|《全员加速中2》:好综艺可以打破一种文化隔阂
《全员加速中》第二季落下帷幕全员加速中第一季|《全员加速中2》:好综艺可以打破一种文化隔阂,在最后一集中,宋小宝、大张伟、杜淳、张亮、容祖儿、杜海涛等12位加速队员,在“盗梦空间”的故事格局下,进行了一次终极冲刺,为这一季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划上了一个句号。
在2016年整体综艺节目处在焦灼竞争的状态下,《全员加速中2》还是凭借自己的创新设计和积极的价值观指向,成为一档现象级节目,通过为节目注入体育竞技、科幻想象等元素,使得它由“综艺”向“综艺+”实现了成功转型。
如同电影走向“青春+”,青春片要融入冒险、科幻、惊悚等元素,才能博得观众喜爱一样,综艺节目已经不能单纯靠搞笑娱乐或者明星光环来固定观众群,综艺必须要开阔观众的视野,带给观众更多的附加值,《全员加速中2》在这方面表现不错。
回顾这一季节目,如果说具体要总结《全员加速中2》的一大亮点的话,我个人的感觉是,它打破了一种文化隔阂。这种文化隔阂,不是古与今、中与外的那种隔阂,而是在移动互联网化的时代,娱乐语境与消费心态都产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隔阂,是观众群的不断分裂、细化带来的隔阂,以及不同年龄群导致的价值观多元甚至分裂带来的审美隔阂。
《全员加速中2》试图凝合保守观众群、网生代、从一线到五线城市、从白领到学生等诸多群体对文娱产品的审美分裂。首先,在明星房间,《全员加速中2》聚集了不同性格、不同风格、可以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流行文化的演艺明星,比如,宋小宝、大张伟这样的搞笑明星,是典型北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全员加速中第一季,对喜欢二人转和北京文化的观众来说,看这两天就够了。
张亮、曹格是凭借综艺节目走红的明星,他们令人想起《爸爸去哪儿》时期形成的综艺风格,受惯性使然,他俩还保持着在通过综艺节目爆得大名后的个人风格,这对停留对综艺节目黄金年代的观众来说,他俩是综艺经验的一种延续。容祖儿是一名香港80后,是香港流行文化承前启后的中间带的代表人物之一,70后有舒淇,90后有邓紫棋,容祖儿带来的是香港综艺明星的清新与放松。当然,杜海涛、沈梦辰等湖南卫视主持人的加入,是为了吸引湖南卫视几档王牌综艺栏目的固定观众。
明星嘉宾的复杂化,带来了节目内容的丰富性,不同地域文化造就的性格差异,使得节目有了更立体的情感呈现。而这个节目能够按照策划要求顺利地进行下去,不会给人以荒腔走板的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强主题性,强大的主题设定、环境设定、结构设定,使得明星可以获知自己在节目中的身份界定,找到自己的发挥空间,同时能够完成节目设置的“戏剧冲突”,各集之间保持了良好的、统一的风格延续,明星通过节目可以展现自己饰演角色的变化与成长,观众也能感受到自己在伴随明星与节目,在共同地去完成一个任务、实现一个目标、达到一个境界。
《全员加速中2》还打破了网络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隔阂。现在是网络文化在主导娱乐走向,网络流行语、社交媒体热点,在无缝地渗透到各种文娱产品中去,如果不跟随这种文化的波动奇葩说,综艺节目显然没法保持新鲜性,也会丢失大批的年轻人。但无论是严肃的影视作品,还是娱乐的综艺节目,其精神内核都还是来自于传统精英人群,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坚实内在,否则,徒有流行,节目会显得飘忽、苍白。
《全员加速中2》坚持的公益路线和正能量表达,为这个节目的基准定了调,再加上竞技元素本身包含的积极与阳光全员加速中第一季,以及科幻元素所体现的想象力,使得节目实现了“两翼齐飞”的效果,这是它进行到第二季时还能保持魅力不减的秘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