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节目分析|狂欢理论视域下《吐槽大会》节目浅析.docx
《狂欢理论视域下《吐槽大会》节目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欢理论视域下《吐槽大会》节目浅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搜索。
1、狂欢理论视域下吐槽大会节目浅析 【摘 要】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将生活分为严肃、服从的常规生活以及狂欢的、自由自在的超越常规的第二种世界。在互联网这个区别现实社会的第二种生活空间中,吐槽大会作为一档以喜剧脱口秀为表演形式的网络综艺 ?目,给受众呈现出狂欢的全民性、仪式性、语言自由粗鄙等特点,本文以狂欢理论的视角分析热门网络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对其本质进行解读与思考。 【关键词】 狂欢理论 吐槽大会 吐槽 一、吐槽大会节目简介 网络脱口秀这一节目形式源自于脱口秀( Talk show),是广播、电 视节目中的一种主持风格,由主持人和嘉宾交谈,不需讲稿,即兴发挥,分为新闻评论类和娱乐类两种,最早于 1
2、926 年出现在美国电视荧屏上,如今新媒体视听技术不断提高,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终端进行实时观看,各大网络平台为了吸引广大网民粉丝,增加自身网站点击量,纷纷开始自制网络脱口秀综艺节目。 吐槽大会是一档以喜剧脱口秀为表演形式的网络综艺节目,沿用了美国原版节目 频道 Roast的节目形式,通过每期邀请一位自带热点话题、极具标签化的明星作为主咖,接受自己圈中好友的吐槽,主咖和 嘉宾嘉宾用 “ 吐槽 ” 的语言风格,以反讽和调侃的方式,用恶毒、犀利的言语挖掘嘉宾身上的标签,戳明星们的软肋,并在节目结束后评选出本期的 “ 吐槽王( Talk King) ” 。传达了 “ 吐槽
3、是门手艺,对需要勇气 ”的理念,不仅幽默而且具有讽刺意味吐槽大会,向观众传达笑点,深受观众欢迎。 二、狂欢理论渊源与内涵简介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学家巴赫在其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拉伯雷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专门论述了欧洲民间的狂欢节文化,他认为狂欢式的生活是西方特有的文化生活且由来已久,从古罗马的农 神节到后来的狂欢节、愚人节都充满狂欢本质,巴赫金将这些“ 狂欢 ” 的现象理论化,形成狂欢理论。 狂欢理论的前提是对两种生活的划分:第一种生活是严肃、官方、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统治阶级拥有无限的权力,而平民大众则是过着常规的,谨小慎微的日常生活,对权威充满着崇敬和服从,而第二种生活则是狂
4、欢广场式的生活,是在官方世界之外具有颠覆性质的世界,这种生活里打破了阶级、财产、身份等区分和界限,人们平等而亲昵的交往、对话与游戏,尽情狂欢。 狂欢理论中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狂欢节、狂欢式与狂欢化。狂欢节从自古就 有的一种民间节日生活现象,衍生成结合各种地方现象将它们概括在“ 狂欢节 ” 这一概念之中,狂欢式指的是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仪式性的混合的游艺形式,包括四种特殊范畴:第一,人们之间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第二,插科打诨 ;第三,俯就,随便而亲昵的态度 ;第四,粗鄙,包括粗俗和讥讽的话语等。狂欢化被巴赫金描述为:狂欢节上形成了整整一套表示象征意义的具体感性形式的语言,狂欢式转
5、为文学的语言,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 三、吐槽大会的狂欢表现 吐槽大会中的 “ 吐槽 ” 来自于日本动漫,是指 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漏洞或关键词进行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发出疑问, “ 吐槽 ” 的背后蕴藏着 “ 笑对人生 ” 的生活哲学,节目的爆红,所映射的是大众真实的审美需求,印证着网友们对幽默、真诚、勇敢等可贵品质的渴望。借以喜剧脱口秀的表演形式表达出平等自由对话精神以及快乐的哲学与狂欢的精神不谋而合。而这种世界观是通过狂欢节一些具体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说,这些具体感性的形式包括狂欢节上的全民性,狂欢节上加冕和脱冕的仪式,狂欢节自由不拘的语言。 (一)狂欢节上的全民性 全民参与的狂
6、欢广场 由于网络技 术的发展,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我们当下的网络生活正像是巴赫金所描述的 “ 第二世界 ” ,在巴赫金描述的狂欢式的生活中,阶级和等级这些产生距离感的障碍会暂时消失,所有人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尽情游戏和释放,没有教条与规矩的约束,肆无忌惮的表达自我,在这个狂欢广场里所有人自由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这种自由平等、游戏娱乐的理念带着全民性的基础,在吐槽大会这场狂欢盛宴中,参与和关注的人数众多,据艺恩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吐槽大会第一季收官时播放量总和超过 14.5 亿次,其中单期播放量最高达 2.1 亿次,与 此同时脱口秀大会节目分析,微博同名话题 #吐槽大会 #阅读量近 11.5 亿
7、;据骨朵传媒数据显示,吐槽大会第二季播出前 9 期,就已累计前台播放量超过 13 亿,总弹幕量超 78 万,一直都是网综播放量排行榜 TOP3,不断刷新网络综艺的各项数据,成为又一现象级的综艺节目。 狂欢节上所有人都在参与,没有演员也没有观众。吐槽大会的全民参与还在于它的互动性上。在腾讯视频中打开吐槽大会任意一期的播放界面,都可以看到比节目本身更加醒目的弹幕,弹幕一直是吐槽大会的核心记忆点。许多看节目的网友都会用弹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早在第一季节 目中,嘉宾们就频繁提及弹幕,与网友互动。弹幕早已成为节目的一部分,带动了屏幕那头网友的情绪。弹幕指的是网友说出的无数戏谑无厘头话语从视频中飞过,整体
8、感觉像是横版过关类射击游戏中的密集的枪林弹雨形成的帷幕一样,节目中的弹幕大多为调侃吐槽脱口秀演员,缔造了观看者的乐土同时,更是形成了互动,使得观众不在是 “ 观众 ” ,真正的参与其中,营造了观看的氛围,甚至对节目的制作起到指引作用,助力了节目的推广。吐槽大会作为一档脱口秀形式的网络综艺节目,从主持人到整个团队乃至受众,显示出极强的娱乐戏谑精神脱口秀大会节目分析,一周的视频一经推出,引爆同时段的收视热点,全民娱乐其中,成为一个全民参与的狂欢广场。 (二)狂欢节上的仪式性 脱冕与加冕 在狂欢节的庆典活动中,主要仪式是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和随后脱冕。吐槽大会宣扬 “ 明星是用来被大众娱乐的,而非供奉的 ” 这种颠覆性的观念,
9、在节目中也有着和狂欢节类似的仪式。 吐槽大会节目延续了 “ 美式喜剧 ” 的独特风格,每一期节目会邀请一位大众熟知或是饱受争议的名人作为主咖,接受各位嘉宾的吐槽或自嘲,邀请的嘉宾要轮流以调侃戏谑的方式进行一段脱口秀表演,对在座的各位嘉宾轮流吐槽。其中,开场 隆重介绍的主咖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象征着加冕的国王,随后整期的节目中却要接受各位嘉宾的揶揄,在大众面前接受吐槽,种种的不完美和争议展露在观众面前,最后主咖也和其他嘉宾一样开始吐槽彼此甚至是自嘲,由此又完成了脱冕的仪式,如吐槽大会第一季第二期曹云金担当主咖,吐槽嘉宾有周杰、瞿颖、沙宝亮等人,曹云金和周杰都是自带 “ 槽点 ”
10、,曹云金被吐槽抄袭网络段子、爱穿大牌、珍藏多年不褪色的发票等话题,第二季第一期主咖伊能静在节目中 “ 自嘲 ”“P 图脸 ”,向网友倾情自白 “ 有一种幸福,叫我比你想象中更幸福 ”脱口秀大会节目分析|狂欢理论视域下《吐槽大会》节目浅析.docx,一系列 言行在社交网络受到疯狂热议。吐槽大会实际是希望通过节目吐槽的过程,卸下明星防御的外壳,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而在自带毒舌属性、百无禁忌的 “ 吐槽团 ” 中的脱口秀演员往往是被大家选中的talk King,节目播出伊始,像李诞、池子、王建国等脱口秀演员并不被大家熟识,随着节目的播出,他们精彩的表演深受大家青睐,由原本狂欢节戏谑表演的小丑转变为更具关注度的 “ 国王 ” ,即 talk king,这种小丑与
11、国王身份的交换,更随性任意不拘束,使得观众们大饱眼福,心灵得到了巨大娱乐。 (三)狂欢节上的语言 自由与粗鄙 “ 不拘形式的狂欢语言是制造狂欢气氛和狂欢感受的关键。 ” 巴赫金所指的广场话语包括 “ 插科打诨、污言秽语、亵渎、粗鄙、狎昵、辱骂、以及言语中充满着生殖器官、屎尿、病患、肢解的人体。 ” 同样地,脱口秀节目中个体的语言作为节目内容和趣味产生的重要源泉,吐槽大会的个性彰显以及对权威的消解等狂欢意义的表达正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由于吐槽大会改版自美国吐槽大会 Roast,节目开始在语言上就沿用了原版中充斥粗鄙的语言及污言秽语的脱口秀风格,池子吐槽“ 雪姨 ” 王
12、琳,以及王琳吐槽周杰 等片段中大胆就性、人体器官等部分进行调侃,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大量的争议,虽然这种新奇的吐槽形式让部分观众拍手叫好,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但节目中粗鄙的语言并不适合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随意传播,节目也因此整改停播一段时间。吐槽大会节目中语言的使用,完全契合了狂欢节广场上的话语特色 可以不高尚,一定妙趣横生。 狂欢节表达数千年来人们对平等自由生活的向往,吐槽大会的热播体现了狂欢理论的内在精神,饱受争议的知名人物在狂欢式的第二生活中被吐槽和娱乐,使得民众彼此之间身份界限被破,实现了暂时的平等,体现了自 由平等的对话精神,吐槽团对主咖的调侃讽刺、 talk king 的加冕象征着更新和更替的精神。在网络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以玩笑的态度对之,吐槽大会借脱口秀所呈现出的轻松、快乐的气氛,实质与狂欢精神一样,达的是一种快乐的哲学与理想的精神。 【参考文献】 (俄)巴赫金 . 白春仁,亚铃等译 .巴赫金全集第五卷之对话与狂欢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夏忠宪 .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