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脱口秀搞笑段子|喜剧是人生无常,是笑中带泪,是百味人生的温良
今天是周星驰,星爷的60岁生日,全网都在祝福他六十大寿,唯有星爷隐遁世间。
借着今天的日子,特别来写写关于喜剧的思考,这篇文章是两年前写的,今天翻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借此多多交流。
作为大龄女青年,从小也是跟着哥哥们看VCD长大的,所以,也来说说,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喜剧感受。
在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后,发现自己对于喜剧的细节还说细节语言描述不够准确,于是,特定的给出一些百度百科而来的解释,放到前面,以供参考。
喜剧概念(票友水平,此处只能网上搜索其概念)
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地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通过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代表性的有电影、电视剧,用诙谐的语言和台词修饰,产生让人大笑的效果。喜剧源于古希腊脱口秀,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怪癖,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由于艺术家的表现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即兴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正喜剧则表现生活中肯定的人或事,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诞喜剧,则通过颠倒手段,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青春都在VCD里
说到喜剧,其实印象最深的,都在学生时代的VCD里。
当时,以梁朝伟、郑秀文、古天乐、杨千嬅、任贤齐、张柏芝等主演的一系列都市类喜剧电影,曾占据了我们8090后青春的半壁江山。
虽然,回头来看来这些喜剧电影评分参差不齐,但并不妨碍他们在一代人心中的地位。
总结起来,他们更符合当时千禧年前后,那个时代对于青春,梦想,都市,武侠二人转脱口秀搞笑段子,情感的畅想与归属。纵观90时代至2000年前后的港台喜剧电影,更多的是造梦的工具,他们赢在天马行空,并且有些不接地气。并不是说不接地气不好,而是在这些喜剧电影中二人转脱口秀搞笑段子|喜剧是人生无常,是笑中带泪,是百味人生的温良,有了如下元素,才让人更为深刻。
比如,温情的结尾,年少时,更喜欢那种公主与王子幸福地走到一起这样的结尾。因为当时没有王子,或者说,还未经历人生的三分之一,未曾有过太多爱而不得的感触。但不妨碍造梦的电影,能让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爱恨,以及善有善报的结尾。不悲苦,很轻松,是当时诸多小成本喜剧电影的主旋律。
比如,人物性格上的反转,这里的反转,并非指人物的黑化,而是指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的反转与反差产生的喜剧效果。比如《瘦身男女》里两个胖仔的爱情故事,比如《河东狮吼》里女主与男主性格反差所达到的喜剧效果;
同样奇葩说,还有身为小人物面对超越身份与阶层的人和事时,出于反差,搞笑又不失温馨浪漫。比如以杨千嬅为代表的港女形象尤为深刻,在《新扎师妹》中,职场菜鸟与多金帅哥的浪漫故事,《行运超人》里乐观开朗的女主,希望化转霉运的期盼,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其实在当时的内地市场,也同样有很多轻松诙谐,但让人印象深刻影视剧,《粉红女郎》、《春光灿烂猪八戒》、《天下无双》为代表的一系列都市情感类以及古装剧集都诞生在千禧年前后(举了这么多例子,一度怀疑自己的青春似乎真的喂了狗)!!
当然啦,其实喜欢这些,倒不如喜欢当时那个充满幻想,少不更事的自己,在炎热的暑假,与一众同学躲到家里,边吃西瓜,边看VCD,年少的我们,才是最好的梦幻时代。
屎尿屁就一点都不高尚吗?
除上述港台喜剧电影、内地影视作品外,想单拎出王晶以及周星驰的电影来说一说。虽然他们有合作,并且脍炙人口的。但是还是想分开来写,提一些浅薄的见解。
之前看过诸多观影指南,都把王晶的电影归结为屎尿屁电影,所谓的屎尿屁无外乎无厘头,笑点较低俗等等,但近几年,屎尿屁电影不再被反复提及,此处省略一千字(大概可能是烂片真的太多了,多到还不如当年的屎尿屁电影好看了)。
并且随着年龄增长,仔细看王晶的电影中,也不乏深意,单纯归结为为屎尿屁,反倒有些肤浅。
王晶在《圆桌派》里曾提到过喜剧三大定律,宗教,政治和性,以及需要在电影中与观众达成情绪上的共振。在王晶早期电影中,有很多因反转产生的笑点,但突然性的转折,是通过故事性,情景性来进行深入阐释的。
比如《赌侠》系列,有多处赌桌上的场景,通过特定情景来让人物在此景此境下产生笑点。再比如《九品芝麻官》,通过几处在朝堂上的情景,来把人物性格进行了刻画,延伸出重要故事线。
俗人来看,王晶导演很擅长氛围渲染,毕竟喜剧嘛,就是大家一起热闹、起哄,氛围对了,笑点自然就有了。
但这种热闹也并非都是瞎起哄。
之前也在其他帖子中看到了另一种视角解读王晶电影,很是喜爱。举例的电影是《倚天屠龙记》。
王晶版的倚天将人物进行了改动,张无忌不再优柔寡断,而是颇有野心,多处隐忍不过是为了步步为赢,而赵敏与周芷若更是颠覆传统形象,老辣阴狠随处可见,而六大门派聚集光明顶更是各有心机,都不是什么好“鸟”。这样颠覆式的手法在当时的香港电影很常见,但改变的奇妙在于,电影中与之前弘扬的伟光正背道而驰,但很多原著读者书中确实找到了可颠覆性的细节,剖析人性中暗的一面,看到所谓“坏人”间屎尿屁的互损,斗智斗勇,啼笑皆非,也是高明的手法。
当时,不光香港电影,还有很多相声小品,也都充斥着各类讽刺与幽默的手法。比如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满是调侃与讽刺,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与奸商斗智斗勇阳谋阴谋,但当时年龄太小,对于这些小品印象并不深,但不妨碍重新观看后,发现当时讽刺的辛辣。
小人物的“悲剧”就是”喜剧”
在王晶足够大胆的电影世界里,尽情调侃,而周星驰电影与王晶一脉相承,但又脱离王晶,自成一派。
在我看来,周星驰的电影有这样两点特色,足够光怪陆离,也足够小人物,且有独立人格。
比如《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功夫》、《西游》、《美人鱼》等电影中,全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这种或天真或过头的幻想,也成为了当时的笑点之一 。比如大内密探中诸多有意思的发明创造,比如食神中有特色的美食,比如如来神掌,狮吼功等功夫创意,把创意变成笑点,融合到电影中,确实不多见。
另外,是足够小人物,比如《喜剧之王》、《功夫》、《少林足球》等等,都是小人物做梦,并实现愿望的故事。而如何逆袭,不仅仅是得到了绝世武功,高人指点,更是一群小人物一起做梦的故事,尹天仇有了柳飘飘,史蒂芬周有了火鸡,星爷有了阿梅……当然了主要是他们还有一帮猪队友。
小人物的囧态被称之为笑点,如今的说法大概算的上是自黑,而这种自黑式的喜剧笑点,往往让人看了笑中带泪,为何?
这个人太搞笑了,哈哈哈,呐,这个人好像我,啊二人转脱口秀搞笑段子,哭唧唧!!!
看透小人物的悲苦,却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阐释,大概只有经历过从小人物到有所成就,才可能笑着调侃,却也不再轻易相信世间,才可笑中带泪写完整个故事吧。毕竟,在泥里翻滚打磨,最后冲破泥土,宣扬的却不是所谓成功学,而是一种偶然的嬉笑怒骂,不禁荒诞。
此外,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虽荒诞搞怪,但不乏全面性和完整性,所谓的无厘头如果放到整个故事内容和故事背景看,非没有逻辑,而是需要通篇来看,仔细琢磨其中深意。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当时很多喜剧电影的结尾,就算升级打怪也需要自己独自领悟其中真意,这种设定个人很喜欢,因为人的经历本就是个人领悟的结果,而非他人帮其完成,个人领悟更显内化,也更为完整,意在我把我自己揉碎了,混到泥里,供他人欢笑,但同时也在告诉他人,这些欢笑是我领悟的,也同时是我脱离之时的会心一笑,既出世又入世,既亲密又疏离,嘲讽与反嘲讽一气呵成。
相比如今电影多借助外力,使得小人物的成功往往立不住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同时又少了很多悲闵的意味。
有大多屁股穿多大裤衩
终于写到了每年春晚都会上一遍热搜的本山大叔,之所以用这句话,大概是因为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道尽了这位真正草根出身的大家,身前与身后之事。
之所以把本山大叔放到这一章节写,大概是因为本山大叔以个人角度看有关于喜剧的承上启下的意义。
意义一,本山大叔的跨界。如今,从喜剧形式上,我们看到多种多样的门类,然而印象里引领先锋的,是本山大叔。其实潘长江和赵丽蓉老师也先后在电影电视剧小品舞台上大放异彩,而真正被广大人民所熟知,流传甚广的,比如《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都将东北小品的精髓传递出去,赵本山也将“白云黑土”“刘老根”这类人物,逐渐脸谱化,甚至形成了东北喜剧的特色,并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出去。
而本山大叔逐渐将小品延展至影视剧领域,让喜剧不仅仅停留在舞台上,而是大踏步地进入到了生活化,场景化之中。
之前文章中所言,都是电影手法来展现喜剧形式,虽然小品的表现形式与电影多有不同,但并不妨碍小品与影视剧相结合,来完善喜剧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让马大帅,药匣子、刘能、宋小宝、尼古拉斯赵四等一众人物鲜活了起来。
意义二,对于几类人群的笑料。在东北小品中,不乏光棍、寡妇、瘸子、胖子、矮子等一类因个人身体及性格特点所营造的笑料。很多人批判,到不如说,他倒出了很多人关于笑的那些小伎俩——欺负弱者与嘲笑他人缺点。
都说周星驰和王晶的电影中,也有很多欺负弱者以及嘲弄他人缺点的戏码,但他们中很多经典片段,多是以主角自身为带入,先进行自我嘲弄,或者有确定的“个人”被嘲弄,却反被捉弄的戏码。
而东北喜剧小品中,诸多喜剧元素产生的戏码则是通过嘲弄他人获取的,而嘲弄他人获取的是什么?是身为主角自以为是的抖机灵,小算盘,这本身也是一种自我讽刺与嘲笑。所以,个人来看,只是角度不同,喜剧的本质倒是“殊途同归”。
意义三,北方喜剧南下。因为自己是北方人,祖辈都是东北人,所以北方人大部分人都认赵本山,也都喜欢赵本山。但东北喜剧除了借助春晚舞台家喻户晓外,还通过各类节目,脱口秀、综艺、影视剧等形式,逐渐南下,让东北喜剧不再北热南冷,而是达成一统。东北喜剧中的反串扮相,歌舞演绎,动作表演等,与其他类喜剧融合,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东北喜剧依然风格化突出,但不乏与其他喜剧类型相互补充融合。
我想,这大概也是王家卫导演《一代宗师》请他演大哥丁连山的原因之一吧。北方武术南传,与南方各派系融合一体,形成一统,只是这一统,需要融合,也要包容,需要眼光计谋,还有宽容的智慧。
大概东北小品中,如今依然被诟病,但其中宽容的智慧,怕是早已淹没在了一众哈哈哈的笑声之中了。
而今,本山大叔又通过刘老根大舞台的片段重新火了起来,殊不知他已离开舞台中央好多年了,但看他依然精神的拉着二胡,与众人合唱,大概可知,大风大浪中走过的草根小人物,内心大概是平静的,曾经望而却步的大舞台,置身其中,各中心酸只有自己知晓。
高手在民间,大概说的,不仅是,吃只烟,熬下羹的细致活,而是自己早已织好的大幕,又亲手撤下,独自离开,不留只言片语。
开心麻花,真的挺麻花的
都说谁是本山大叔的继承人,那可太难了。
但谁是春晚小品的继承人,算来算去,可能开心麻花的小品还算有一些掌声。
此外,开心麻花这几年出品的电影,比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半个喜剧》等,如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日渐疲软。
早年通过戏剧舞台,如今通过大荧幕,开心麻花与时俱进关注了都市人的生活与情感,拜金、虚荣、阶级差异、要房子还是要感情,通过穿越、反串、做梦、选择等,把都市人的欲望与现实进行对比,通过反差来产生笑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压力过大,开心麻花的喜剧传递了温暖。开心麻花很多的喜剧小品与我们这一代初高中看到的喜剧电影形式很像,只不过包袱更多,笑料更多,且它不再是造梦的工具,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让人反思,关注当下,现在的生活与个人梦想真的差距很大吗?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
虽有东北喜剧的加持,但是少了自我嘲弄与嘲弄他人元素,喜剧多多少少单纯变成了情景式脱口秀。这虽然反应了当代人,人与人之前的尊重与界限,但少了勾画人性中独有的“小阴暗”、“小猥琐”而产生的喜剧效果,标签化更明显了。
总之,如今的喜剧电影节奏更快,更需要打标签,节奏快,包袱响,起承转合需要逻辑性,但恰恰少了画面感,少了故事性,少了背景因素,所以包袱响过后,引人入胜的思考。但很显然它更适合于现今的观影体验与观众胃口,不能说这是一种缺点,而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
贾玲,以女性为代表的当代喜剧人
说到女喜剧演员,想到最多的前有宋丹丹,赵丽蓉、吴君如,后有贾玲、杨千嬅等人。贾玲的突围,不光是女喜剧人的崛起,也是女性角色的多面性崛起。在中年女演员集体呼吁想演好角色,好影视时,大家也忽视了这样一个身份——女喜剧演员。
在很多影视角色中,女喜剧人多半是审丑的,而主流审美中,女性或善良悲苦,或温柔贤惠,很少需要疯疯癫癫。但贾玲的喜剧角色介于几者之间,并不过分审丑,且能适当表达女性生活中的笑料。
在采访中,贾玲都曾说过自己经历,北漂十余年,租地下室,卖随身听过活,在不断的演出中,积累经验, 在登上春晚舞台有了知名度后,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在百变大咖秀中模仿刘欢等角色。
但还是这个因素,贾玲也曾因审丑而一度成名,但随后的作品中,却因为幽默又高情商,风趣不失体面,面对他人调侃身材、婚姻等能以轻松的方式化解,赢得了大家的好感。所谓好好说话,贾玲倒可以开课了。
从而,我们也发现了,现今喜剧在多了一份自我调侃后,是否还能不失体面的幽默一把也成为一个新命题。这大概也是互联网发展至今的一个新命题,躲在幕后发泄情绪,抬杠,不顾及他人感受而随意发表观点的人很多,因为不需要成本与代价,而遭受这些言语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难过,被误解等各类情绪,更严重时,甚至觉得自己在各种回怼,却永没有停止的时候,潇洒从容,自信乐观,贾玲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答案。
此外,贾玲也同样关注当代都市女性的喜剧元素,比如职场比如婚恋比如婆媳,并且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来调侃诸多问题。但也有较为奇怪的地方,北漂十余年的贾玲虽然同样关注小人物,但并没有以“我”来阐述,而是跳脱出第一人称,将多角色进行了改良。
各类形式的欢乐喜剧人
这几年,还能看喜剧的,我要说说前几季的《欢乐喜剧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辽宁民间艺术团,代表东北喜剧表演。他们中间很多人非科班出身,人物刻画也更为底层,也恰恰因为底层,所以他们的笑料接地气。当然不得不提,东北喜剧中,会有审丑的元素在,比如宋小宝,赵四,小沈阳,他们都有本身的标签在,所以通过自我的一些“丑态”表演,来抛出后续的笑料包袱。
开心麻花代表了一二线都市男女喜爱的类型,而且在小型舞台上可驾驭多变的各类风格,且舞美让人称赞。且他们的喜剧更有故事性,也更有画面感,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又一个段子,而是通过整个画面,来抖出包袱。
贾玲是我很喜欢的喜剧演员,都说她是情商高,到不如说,她比较彻底的实现了自嘲。在喜剧舞台上,身为女性并不出彩,因为社会灌输给女性的往往要矜持得体,而偏偏制造喜剧效果,就不能矜持,甚至经常不得体。不过好在如今社会渐渐包容,大家喜欢的女性类型开始多元化。而以贾玲为代表的,也自成一派,代表了自信乐观的女性形象,而他们的喜剧,也多了温情,而不是男性喜剧中更为“打击”式效果。
小岳岳当年的五环之歌火遍了大江南北,可见小岳岳多么招人喜爱。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逗你玩”这个相声,至今都印象深刻。抛去喧闹的冗杂的情景氛围,大幕拉开,一个人,两个人,或者群口相声,都是通过语言艺术,来达到喜剧效果。
但也是因为人少,没有布景,所以需要台上的两人或者多个人,更配合的你来我往,笑点更集中,逻辑性更强,语言的起承转合也更连贯,且都有自身的节奏性。
但后期,也发现了相声的改良,比如拿着荧光棒来去听相声,比如五环之歌更接地气,朗朗上口又有了意思。
而金婧,史策的崭露头角,则让更多的人看到漂亮女生也能演好喜剧,也能说好段子,也能讽刺与反讽,甚至段子不落入俗套。
脱口秀、吐槽大会和抖音短视频
脱口秀是舶来品,而吐槽大会一样来自于美国一档比较火的吐槽类节目。讨论社会,讨论时政,讨论感情与生活,口吻已从自我,转移为第三人称——TA。
通过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去讨论自身关注的事情。与此同时,他们不再描绘故事,营造故事,而是通过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故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微信、微博、抖音盛行,让人人都可以发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让脱口秀这种形式成为了大家喜欢的一种方式。
而抖音中这类短频快的剧,多半有这样几类,角色扮演模仿类、歌舞类、恶搞,包袱很响的段子类,这几类也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短小、打眼,且迅速吸引关注。比如,角色扮演类,是因为该角色形成固有印象,角色扮演只是颠覆或者改良,无需情景和氛围营造,即可达到喜剧效果。而歌舞类,则融合了之前东北二人转的喜剧元素在,让舞蹈与配乐本身有喜剧性,同时加入了都市青年倾向的潮流舞蹈元素,于是大家看到了各类可盐可甜,可攻可娘的舞蹈类型。包袱类很响的段子,也集中在相声小品情景剧等片段截取,把包袱很响的元素单独成篇。
总之,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助攻下,氛围情景故事人物语言可融合,也可以拆分独立成篇。
但个人看到,并不完整,不过这类平台推出的产品都越来越短,可见抢占了大众的碎片化时间,但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只希望会心一笑,没有耐心再去进行深入挖掘。
最后我要来写杨笠,李雪琴,思文这些女脱口秀演员,活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看到了太多喜剧,而女性喜剧却真的缺失依旧。你可以说,她们不是真正的喜剧演员,对,但她们却填补了喜剧中女性角色的空缺,她们可丧可怂可智慧可犀利,甚至可以挑战男性权威,她们不再成为喜剧的点缀,用反差萌来营造笑点,而是真真正正成为舞台上女主角来为你娓娓道来人生中的笑料。
我当然知道庞博、呼兰、王勉,杨孟恩的段子都很好笑,但杨笠、李雪琴、思文同样犀利且先锋。没有人规定喜欢足球讨论历史职场计谋就是高人一等,而生活中的柴米油烟就是低端,女性的调侃就是抗议呢?
总之,喜剧无关性别却关乎情感,喜剧无关对立但关乎反转与颠覆,喜剧无关风月却关乎你不情他不愿,喜剧无关妥协与背叛,却关乎惩罚与羁绊
喜剧是人生无常,是人间疾苦,是嫉恶如仇,是无可奈何,是笑中带泪,是喜怒无常,是我们每一个角色,是我们每一种姿态,是我们无常人生的一只烛,是我们苦味人间的一颗糖。
总之,在这个喜剧之王的正日子里,愿喜悦常伴平凡人生,愿欢笑常随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