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喜剧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3》正式回归。
来到第三季,观众对于节目设定以及内容逻辑早已了然于心,这是一档弱模式强内容的喜剧综艺,与大多数以游戏环节和强娱乐八卦为主要内容的综艺不同,兼具娱乐话题性与深度,能被高学历群体接受也能取悦泛娱乐大众。节目启用带有舆论“争议”的明星作为嘉宾,通过调侃的方式达到与观众的沟通与和解。
应该说,本季有诸多肉眼可见的变化。
首先是变化,升级成“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其次是嘉宾配置全面升级,咖位已进阶到超一线明星,第一期就是王力宏+陶喆,第二期是杨超越+,第三期是张韶涵+胡海泉。
还有舞美视效,本季吐槽主咖与副咖呈弧形围坐,弱化了对立效果,并可以针对吐槽内容即时回应,视觉识别上则选择了“和平鸽”元素。
最后是环节设计,第三季Talk King的选择权交由现场观众吐槽大会 第三季,并新增“隔屏吐槽”环节,让更多素人以及主咖的圈内好友参与进来,强调吐槽的全民化。
整体来说第三季在内容表达上,部分梗还是比较猛的,笑点也比较密集。嘉宾整体配合度更高,表演也更加娴熟,虽然还会有部分嘉宾临场紧张,出现表演节奏感把握不准、看提词器等细节问题,但正是这种“生涩”的表现才让吐槽的场景化更具真实感。
究竟节目从形态到理念有哪些变化?是否延续了吐槽内核与喜剧精神?又存在哪些细节问题?今天冷眼君就来说说这档节目。
几点细节感受
先说节目里的铁三角配置。
李诞今年可谓是事业井喷,各大平台节目中均能看见他的身影,认识的人多了,难免吐槽的手脚有所束缚,但是他自身散发的“出世感”依旧是独特的。
池子还是那个怼天怼地的95后,不仅在节目里调侃热狗,节目外在微博公开diss吴亦凡刷榜事件,敢于直言。
张绍刚在这一季表现突出,语言技巧已日渐娴熟,整场表演状态是流畅且完整的。
再说出演嘉宾的内部人物关系。吐槽,强调彼此了解,第三季前两期在嘉宾选择上稍微有些弱关联,比如王力宏与王菊,杨超越与李克勤。好在第三期得到调整,主咖是张韶涵,各邀请嘉宾都与其相互关联,在内容表述上不会有突兀感。
形态设计:
交互感升级,强调吐槽的社交属性
冷眼君曾说过,评价一档节目可概括为5个方面,“是否能用一句话说明白、是否改变了人物命运、是否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是否有正向的价值观输出、是否有很强的交互感”。可以说,《吐槽大会3》为实现多维升级在交互感上着重发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舞台设计,前两季在座位排放上可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吐槽嘉宾区”,“发言讲台区”以及“被吐槽主咖区”。每位上台吐槽的表演嘉宾都要进行左右视线的来回切换,镜头也要跟随语言不断调整。
本季不再让主咖单独坐在副咖对面,而是将舞台设计成弧形,让所有演出者齐坐一边,这样的方位调整弱化了吐槽的对峙感与进攻性,试图营造一种“聚会式”的现场气氛。主咖副咖相邻的座位,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人物关系,让主咖与吐槽嘉宾们形成多种互动的可能,不再像以往隔着很远的距离,难以实时反馈。
其次是环节编排,本季在主咖上场前新增了“隔屏吐槽”环节,是指让更多没到现场的素人观众和主咖的圈内好友参与进来,强化吐槽的社交性、全民性。
比如第三期刘维吐槽张韶涵虽然长相属于娇弱公主型,但真实性格是“套马的汉子”,素人观众吐槽她拍的《公主小妹》很非主流,吴青峰则吐槽张韶涵有强迫症,对自己要求太严格让身边人压力很大,第一期主咖王力宏的隔屏吐槽环节则意外惊现了成龙大哥。
可以说,此段落因为是多人吐槽集锦,无需强调逻辑的完整性、严密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表演难度,吐槽者状态更为松弛,视角也会更为多元。
同时,本季Talk King交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评选维度是“最好笑又有意义”,视频中会回放嘉宾的吐槽金句,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此环节的仪式感。
最后是视觉识别,本季的LOGO从菱形变成了圆形,主创团队表示希望从外部看是圆润的,减少一些棱角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但当中的字体依然坚挺,吐槽的态度和喜剧内核没变,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所调整。
冷眼君认为,《吐槽大会3》从舞台设计到环节编排再到视觉识别,都在进行交互感的多维升级。这里的交互感不是简单的加强观众的参与体验,而是从场内到场外营造一种交流的理想化环境,通过出演嘉宾的示范,降低吐槽的技术门槛,呈现一种包容、坦诚、开放的表达语境,强调吐槽的社交属性。
逻辑理念:
一次有趣的语言体验,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李诞曾说过,没有哪个时代不需要喜剧,特别是现在这种状态下,其实所有的人都需要释放。
应该说,随着《吐槽大会》、《冒犯家族》、《周六夜现场》和线下体验式场景喜剧脱口秀演出《噗哧脱口秀》的推出,和《脱口秀大会》提供人才供给,以及制作方针对训练营、相关书籍、音频课程的培训体系搭建,整个行业已形成一个链条闭环,当前的喜剧脱口秀生态已有了长远的发展逻辑。
吐槽,这种极具互联网气质的表达方式已被观众所接纳,喜剧脱口秀也日渐融入到国内年轻人的喜剧文化消费中。那么《吐槽大会3》在这种利好的创作环境下,是否延续了吐槽精髓呢?
冷眼君仍记得第一季第一期嘉宾们的敢说敢讲,也记得曹云金前脚刚在微博上千字文回怼郭德纲,后脚就在《吐槽大会》台上拿此事调侃,先是学前师傅的经典谢场动作,紧接着直接把对方回应媒体的说辞搬出来使用。
客观讲,《吐槽大会3》在内容表达上,部分梗还是比较猛的。比如第一期吐槽陶喆PPT公关事件奇葩说,敏感词汇“PPT”被提及,池子吐槽热狗不real,调侃其居然能跟新生代老炮长时间录制某综艺。
再比如第二期,庞博吐槽杨超越在台上除了哭和跑调什么都不会,王建国则说,“你看咱们超越多好,年纪轻轻……就已经这么年轻了。”
观众们喜爱的《吐槽大会》,是明星直面风波、勇敢自黑,不惧拿风口浪尖的话题进行调侃。来到第三季,观众心态已发生转变,制作方无需再强调对吐槽的包容态度,明星嘉宾也不再抵触这种吐槽形式。节目在抛梗力度上还是可以的吐槽大会 第三季|《吐槽大会3》:一次具有交互感的多维升级,明星也能更坦然地自曝自黑吐槽大会 第三季,接受度变高了,认同这是一次有趣的语言体验。
过程中,表演者是真实的,且需要融入自身的观察体会。第三季中被人吐槽撞脸多位艺人的王力宏,表示外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作品,被吐槽“没朋友”的张韶涵,依然坚持自己对朋友的定义。
节目核心并不是伤害别人,本质诉求是达到沟通与和解。嘉宾们选择用吐槽,这种年轻人常态化的网络生存方式,以坦诚的态度与机智的语言去化解芥蒂,拉近彼此距离,是一种新形态的沟通方式。
冷眼君认为,喜剧脱口秀就是用喜剧的视角观察生活,依靠巧妙的逻辑编排描述笑点与槽点,最后精准触达观众感受。
《吐槽大会3》将设定从最初的“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调整为“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强调了吐槽的社交属性。尺度的把控与政策的审查等客观因素,让节目不得不在段子的撰写上有所收敛,但节目从第二季就致力于突破圈层的举措,制造不同行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冲突与审美观冲突,也意味着其吐槽内核与喜剧精神依然不减。
这是一次有趣的语言体验,也是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希望不论是观众还是出演嘉宾都能笑纳所有的不完美,以更高级、有趣的表达方式回敬下去。据了解,《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也将在明年回归,希望有更多新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