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黄子华 脱口秀黄子华|艺人翻车、政策收紧、线下受阻,脱口秀行业线上求生成破局之道?
笑果文化的艺人翻车了。
近日,笑果文化旗下脱口秀艺人卡姆因吸毒及容留他人吸毒被上海警方拘留,这是继今年五月池子在微博揭露其与笑果文化之间存在纠纷后,笑果文化近期第二次因为公司艺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早期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到2017年脱口秀网综爆款IP出现,脱口秀行业开始进入到更多观众视野,而笑果文化也逐渐凭借旗下的李诞、池子、王思文、王建国、庞博等表现亮眼的脱口秀艺人逐渐成长为国内头部的脱口秀厂牌,打造出“笑果文化”脱口秀王国。但是近期爆出的纠纷和丑闻不仅让笑果文化蒙上阴霾,也使脱口秀行业背后隐藏的不良生态暴露在了大众面前。
从脱口秀节目兴起,到遭遇政策收紧,以及近期接连出现的脱口秀艺人风波,国内的脱口秀行业未来发展又将如何?
从央视走向地方,从台播转向网播
脱口秀经历迭代化发展
纵观国内的脱口秀行业发展,脱口秀行业不仅经历了一个从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转型的过程,同时其也进入到一个脱口秀造星的新时代。
脱口秀节目最初源于国外,在国内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节目形式也具有更丰富的意义,访谈节目、单口喜剧等都包含在了脱口秀的范畴中。
如果说港台地区的脱口秀表演时代最初是由黄子华的“栋笃笑”来开启,那么内地则是由央视的《实话实说》打开了脱口秀节目的大门。
《实话实说》
央视1996年春季推出的《实话实说》,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共同参与对话,围绕不同的话题展开讨论,期间也让该节目的第一代主持人崔永元得以崭露头角,崔永元也凭借该节目登上1999年春晚,再现《实话实说》的现场氛围。
对于央视而言,脱口秀节目最初带有一定的实验性,《实话实说》在当年的火爆,也证明着这种新形式的节目拥有广泛的受众市场。《实话实说》作为一档脱口秀节目,话题始终围绕热门社会议题展开,主持人在节目中更多地是倾听和引导,并不会在与嘉宾讨论中争锋相对展现锋芒,总体呈现出相对温和的语言风格。
随着央视脱口秀节目收到火爆反响,省级卫视也开始打造不同风格的脱口秀节目,湖南卫视在2008年推出《天天向上》,浙江卫视在2010年推出《壹周立波秀》,江苏卫视在2013年推出《郭的秀》,东方卫视在2012年推出《今晚80后脱口秀》,之后又在2015年推出《金星秀》,相比于央视脱口秀相对稳重和严肃的内容风格,省级卫视的脱口秀在风格上显得更为犀利和戏谑,主持人的个人特色也变得更加明显,用或是讽刺或是调侃的语气来评论近期社会问题或是近期热点,已然成为了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惯用方式。
网综时代的到来,让网络脱口秀节目开始崭露头角,其中不乏具有极强个人风格的个人IP式脱口秀,如《晓说》《罗辑思维》《大鹏嘚吧嘚》,脱口秀表演者在知识分享的同时,也将个人表达风格带入。《晓说》每期围绕一个主题的漫谈式脱口秀便使高晓松的历史知识沉淀充分展现;《吐槽大会》则是更倾向于美式脱口秀风格,采取嘉宾与主咖轮流上台吐槽的模式,使“吐槽文化”成为节目的中心;另一档节目《脱口秀大会》则是更为倾向于使脱口秀专业演员、明星以及素人在脱口秀舞台中展开,真正有梗的脱口秀表演者才能最终取胜。
在国内脱口秀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代表性人物不断涌现,从早期的主持人型脱口秀表演者,到后期从幕后编剧转向台前的脱口秀艺人,以及专业脱口演员,脱口秀行业的代表人物经历着迭代和转型。发展至今,也使得以王自健、李诞、池子、王建国、庞博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艺人站在了行业中心,并形成了鲜明的个人IP。从中不难发现,脱口秀行业尽管不断变迁,但是行业造星效应依然十分明显。
尺度、内容把控困难
节目生存空间锐减
虽然脱口秀行业从2017年后凭借网综使自身热度不断攀升脱口秀黄子华 脱口秀黄子华|艺人翻车、政策收紧、线下受阻,脱口秀行业线上求生成破局之道?,但是相关节目以及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隐忧也不断暴露。
在内容形式层面,国内脱口秀节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抄袭”现象,原创段子难以得到保护。脱口秀节目往往需要依靠大量的创意支持,每一个脱口秀节目背后通常会隐藏着数十位编剧,为节目输出创意段子,为脱口秀表演或其他嘉宾表演提供内容支持,而这些创意也会在表演中被不断消耗。在这个过程中,当“智囊团”们“灵感”受阻,段子内容被抄袭的现象就开始频发,在今年3月笑果文化便指出白凯南在《欢乐喜剧人》中表演的《喜剧人不容易》的主题小品抄袭了公司旗下脱口秀艺人张博洋的原创作品,但此事在社交媒体引起“喜剧人能不能抄梗”的探讨后,最终并无下文。
另外,节目形式的同质化问题也在期间不断浮现。如早期《今晚80后脱口秀》中王自健便多次指出自己的节目遭到了山寨,在DJ设置以及登场环节等方面均存在雷同现象,另外有网友表示《苗阜秀》和《金星秀》这两档节目也存在相似之处,节目的ID台词和“助理”的人设,以及环节设置都被网友指出极为相似。
在政策层面,脱口秀行业其实在也在面临着越发严苛的政策监管,内容空间存在着一定天花板。《吐槽大会》第一季在2017年播出后便曾经因为内容尺度问题被要求停播整改,虽然整改并未影响节目受到的关注度,但是在内容方面却为同类脱口秀节目标明了红线。
时至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通知规定“广播与电视、上星频道与地面频道、网上与网下要坚持统筹管理、统一标准”,网络视听文艺节目在理念、内容、体裁、题材、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持续创新的同时脱口秀黄子华,也需要把控尺度,这使网络脱口秀节目再度明确创作底线。
《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
之后2019年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网上谈话(访谈)类节目管理的通知》的发布,再度明确谈话类节目的内容导向和创作底线脱口秀黄子华,脱口秀节目在其中也面临着严格的监管和审核。虽然强监管意味着为脱口秀节目发展创造积极的内容生态,但是另一方面也在暗示脱口秀类节目的内容创作尺度在逐渐缩小,脱口秀演员的“戏谑表达”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向。
线上监管收紧的同时,脱口秀行业的线下表演在未来也存在着进入“强监管”时代的极大可能。去年年底,国家文旅部面向社会发布征求意见稿,其中表示今后将重点加强脱口秀、相声以及先锋话剧、实验话剧等语言类节目的内容审核和现场监管,虽然不同类型的小剧场表演都将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约束,但是从脱口秀行业角度来看,线下监管的加强,也将预示着艺人创作可能会再次面临着更严苛的要求。
难掩艺人马太效应
脱口秀转至线上能否破局
卡姆近期的风波以及池子前段时间与笑果文化的纷争,让脱口秀行业背后并不光鲜一面暴露在大众面前,也使得脱口秀行业在除内容生态之外,将艺人生态再度显现,脱口秀行业中存在的艺人马太效应表现地愈发明显。
“我们这个行业不敢办峰会,万一包辆大巴,出了什么事脱口秀大会,中国喜剧就要倒退30年”,史炎在2015年通过段子暗示脱口秀行业中新生艺人与头部老艺人之间存在的人才断崖现象。但是现在看来,经过5年的发展,脱口秀行业仍然存在着新老艺人青黄不接的现象。
从2017年起,《脱口秀大会》为素人提供了更多展示脱口秀才华的舞台,2019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再度增加了节目中素人嘉宾的比重,但是车轮战的赛制以及高强度的创意输出,实际上对素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中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身经百战的脱口秀老艺人也因为高密度的车轮战出现“谐音梗”和段子无笑点,被网友评论无趣,对于新人而言这种现象则更为严重。从豆瓣评论中能够看到,观众一方面会更多的将关注与讨论放在老艺人身上,而不是过多关注新人;另一方面,大部分新人在节目中的表现往往难以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也导致节目在后续不会选择为新人提供更多曝光机会,新人更加难以出圈。
另外,今年疫情导致线下演艺行业陷入萧条,也无疑为脱口秀行业的发展再添阻力。此时,转战线上通过短视频直播以及在视频网站上线脱口秀节目,谋求更大市场份额,便成为了脱口秀行业的选择。
在前期火热展开的“喜剧场”以及“欢乐DOU包袱”活动中,笑果文化便以脱口秀公司代表的身份在抖音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另外李诞还与快手平台联手推出了《诞愿人长久》直播节目,在特殊时期仍然能为笑果文化提升曝光度。但其实在笑果文化之前,北京脱口秀俱乐部便首先在映客直播开启线上开箱演出,拓展线上市场。与此同时,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刘旸教主在优酷上线了付费脱口秀表演《庄谐不二》,北京脱口秀俱乐部和单立人学院也纷纷上线“单口喜剧课程”“脱口秀课程”等线上知识付费课程,定价从一千至两千不等,挖掘脱口秀行业的知识付费市场空间。
脱口秀行业在近期线下市场营收缩水,艺人风波不断的危机之下,不仅稳步发展,还做出多元化的转型,虽然内容同质化、创意枯竭、创作空间缩小的隐忧仍将存在,但是脱口秀行业必将随之走向规范化道路,最终实现线下与线上共生。让脱口秀艺人在敢说的同时,说的有趣且有意义,仍将是未来对于脱口秀行业的无限期待,也是脱口秀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