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黄子华|全方位崩坏的《脱口秀大会》,还有追的理由吗?
《脱口秀大会》第五季拿下了这档节目问世以来的最低分。 不少观众都表示,相较前四季,这一季“亮点寥寥,槽点无数”。
就目前更新的三期节目看,它的槽点几乎表现在方方面面——
选手方面,新人表现平平,并没有出现像李雪琴、鸟鸟、徐志胜、何广智那样令人印象深刻的炸场新人;
领笑员方面,那英、周迅表现不佳,一个扰乱游戏节奏,抢着给别人拍灯,一个不在状态,因忘记拍灯导致小鹿失去晋级机会;
赛制方面,争议不断,有新手光环、卖萌取胜,有优待“笑果员工”、“熟人局”迹象明显等等。
如此种种,都让这季节目呈现出了“黑红”的质地,虽阵容强大,但效果拉胯,尬点与争议齐飞。
舞台上,李诞和他的笑果文化让中国脱口秀变成了一个垄断行业;舞台下,脱口秀也成为继话剧、剧本之后都市年轻人的新型消遣方式。
笑果的线下开放麦,已经从初始票价19~29元一场,涨到了220~280元一场,而且开票秒光,常常一票难求。
可以说,在脱口秀综艺的带动下,脱口秀这项原本冷门的小众艺术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起来。
步履维艰的脱口秀十年
POST WAVE FILM
了解脱口秀,首先需要明确脱口秀的表演形式。
作为舶来品,脱口秀一共具有两种表演形式。
一种是“talk show”,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脱口秀,脱胎于谈话类电视节目,《艾伦秀》《吉米鸡毛秀》都是此类节目的佼佼者,传入中国后衍生了《实话实说》《铿锵三人行》《金星秀》等诸多节目。
另一种是“Stand-Up ”(单口喜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米琪的表演方式,就属此类。
此类表演要求表演者拥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可以琢磨出新颖好笑的段子,然后一个人在台上演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中的选手表演,就可纳入这一类。
本文讲解的脱口秀内容,主要就围绕第二种所展开。
国内的脱口秀表演,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黄子华在香港创立的“栋笃笑”。
可惜,由于存在语言限制和文化差异,栋笃笑的影响力仅仅停留在粤语区。
一般来说,我们会将东方卫视2012年开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视作是国内脱口秀的综艺开端。
这档节目犹如脱口秀界的“黄埔军校”脱口秀大会黄子华,将中国脱口秀的核心人物聚集到了一起:李诞、池子、王建国、王思文等等。
《今晚80后脱口秀》从创办到停播历时不到三年,而且播出时间常常在夜里的23点,但它还是凭借幽默风趣又不失犀利智慧的表演风格,成了很多年轻人的“脱口秀启蒙”。
而主持人王自健脱口秀大会黄子华,也风头一时无两,被誉为“冷面笑匠”、“中国脱口秀第一人”。他每期节目必说的结束语“这一夜有你们真好,愿你们这一夜过得愉快”,让大家朗朗上口。
这档节目出现在国内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上海,本身并非偶然,因为就本质来看,脱口秀其实是一种“城市文学”,目的是真实表现当下都市年轻人的快节奏生活。
2017年8月17日,录完最后一期后脱口秀,《今晚80后脱口秀》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彻底停播了。据说停播的原因,主要源自过审压力——众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节目段子,送审后,转眼就被剪掉一大半。
节目停播后,王自健转型成了演员,从此在脱口秀界查无此人,而李诞则成立笑果文化,将中国的脱口秀变成了一个行业。
需要注意的是,创办《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之前,李诞一直在《奇葩说》当导师,但《奇葩说》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
它划分立场、立论驳斥的赛制设定,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辩论赛,而非脱口秀。辩论赛本质是一种思维游戏,可以为人们提供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
但它同时也对选手的自由发挥做出了很大的限制,不能提供一场由内而外的真诚讨论,只是让选手言不由衷地不断调整立场,直到说服对方为止。
虽然同为脱口秀综艺,但《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在表现形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用明星效应为脱口秀舞台引流,后者用新颖面孔点燃脱口秀的舞台竞技。二者比较来说脱口秀大会黄子华|全方位崩坏的《脱口秀大会》,还有追的理由吗?,并没有孰优孰劣、高低贵贱之分。
然而,随着赛制规则的日趋稳定,这两档节目却先后卷入了舆论的旋涡,被观众吐槽连连。
自嘲有余,冒犯不足
POST WAVE FILM
李诞曾在节目中谈及他心中的自由,“人不被绑架,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不是反抗,不是报警,是顺从。”
你主动把自己绑起来,显得自己特别自由”。这种“自由观念”,被他最大限度地投掷在了《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中——由被动阉割进化为自我阉割。
提到脱口秀,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脱口秀是一项冒犯的艺术”。何谓“冒犯”?冒犯就是大胆地说出真实想法,哪怕这想法会得罪一部分人。
《吐槽大会》中,贾玲作为嘉宾,曾在台上做出了这样一番发言:“我听说池子是特别有天赋的脱口秀演员,很多人说他是中国脱口秀的未来,由此可见我们中国的脱口秀是没有未来的。”
这段调侃很刻薄,也很冒犯,但这也许恰恰是脱口秀该有的样子。只可惜,在此后节目中,这种犀利言论被最大程度地稀释了。不痛不痒的吐槽,谨慎的批判和最后的强行励志,让节目的冒犯力度大大削弱。
直到后来,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上,杨笠因“普信男”段子走红,点燃了男女对立话题的“火药桶”,人们才又朦朦胧胧地窥见了一些相似的踪影。
《吐槽大会》随着一季又一季的更新,从“吐槽大会”沦为“洗白大会”,看起来在骂,实际上在夸。明星以自嘲的方式把自己的黑点一笔带过,然后戏谑展开,博观众一笑。
就表演形式来说,自嘲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喜剧的传统技法。经常看相声的人知道,相声表演中有很多自嘲,从自己到搭档再到家人,都可以纳入自嘲范围。
脱口秀里也有自嘲,但使用时不会喧宾夺主,不会将自嘲置于讽刺之前。因为讽刺具有自嘲没有的力量——它是直觉的,单刀直入的,让人无法反驳的。
杨笠的段子之所以会在网络上激起那么大的反响,就因为她选择了讽刺的表演方式,四两拨千斤地表述了男人的自我感觉良好:“(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
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国内脱口秀综艺在造梗、输出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工业化的规模体系,但与欧美脱口秀比起来,它依然存有很大的差距。
国内的脱口秀门槛,看上去并不高,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凭着一切热血走上了舞台,他们的正职五花八门,可以是程序员、可以是乙方策划、可以是工厂小妹……
套用李诞的“五分钟定理”(每个人都能快乐五分钟)来看,脱口秀谁都可以,但说得好的没几个。
这就导致了国内脱口秀演员的良莠不齐,大多只红极一时,缺少后劲。而国外脱口秀演员,在成名之前,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的摸爬滚打才能崭露头角。
发掘之后他们自成一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与腔调,有乔治·格林这种越老越愤青的,有西蒙·阿姆斯特尔这种敏感神经质的,也有道格·斯坦霍普这种谈吐不羁,喜欢在台上飙粗口、抽烟的。
脱口秀不但是冒犯的艺术,还是反思的艺术,本质是用现实之外的幽默解构现实,用调侃和戏谑的态度来抵抗荒诞。脱口秀所有向外的冒犯,都来源于向内的反思。
可国内的脱口秀综艺,目前基本上还达不到反思这一层。《脱口秀大会》前几季,确实出过许多精彩的内容,比如王建国的谐音梗(“我母鸡啊”),庞博的色弱和体操队往事,杨蒙恩的吐槽甲方,何广智的地铁见闻,周奇墨讲述隔壁装修的痛苦……
但这些内容听了就听了,最多让听众联系自身处境产生共鸣,很难激起更深层的内在反思。
很多人看完国内脱口秀综艺,都会得出这样的评价——“只有段子,没有观点”。
这确实是线上综艺的最佳写照,由于不“爆”、不“炸”就没有活路,所以演员为了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抖包袱、爆梗,往往会忽视一些不那么好笑、但有深度的猛料。
这种造梗的工业套路,犹如脱口秀版的“比武招亲”,内功心法不重要,招式亮眼才重要,一切以“出圈”为基准,目的是稳准狠地打败对手。
如今,国内早期的脱口秀大咖,早已各走各路,黄子华2018年用告别演出“金盆啷口”封麦;王自健隐秘许久,转行当了演员;池子退出“群聊”,和老东家不欢而散……
与此同时,综艺里的脱口秀演员,也开始摒弃现实,到网络中采撷取灵感,打捞笑料。
以至于十年走过,再回首,我们不禁感慨:国内的脱口秀之路,究竟是越走越窄了!
作者丨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