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黄子华|黄子华:忧伤喜剧
黄子华:忧伤喜剧
2018-04-27 09:
/strip//80/-error/1|”/>
封面新闻记者 刘付诗晨
黄子华宣布要收麦了。他把今年七月份即将上演的《金盆啷口》称作是自己最后一次的“栋笃笑”(脱口秀)表演。
他还表示,这十七场全都只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演。
这位在粤语地区站足二十八年的“栋笃笑”喜剧演员,在他近六十岁时,做出了不再“北上”试一次单口喜剧表演的决定,尽管他曾经说这是“肯定要去试一次的东西”,“是一个必去的旅行”。哪怕是就做了一场从此不能再做了,他也无所谓。
同一个月,一篇谈论中国单口喜剧的报道刊登在《金融时报》上,文章开头是一张池子的照片。和李诞一样,池子是国内脱口秀代表节目《吐槽大会》的常驻嘉宾。
脱口秀来自于西方的“talk show”,其英文本义是一种电视节目类型,更准确的说是一种随性的谈话型节目。因为翻译的原因,在内地,脱口秀常常被归类于单口喜剧“stand-up ”,这和黄子华所开创的“栋笃笑”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象征:在“栋笃笑”的开创者逐渐退出江湖的这两年,内地脱口秀拥抱着更大的市场。
/strip//80/-error/1|”/>
“自杀式行为”
早在2003年,黄子华就曾认真地想过将《无碳用》结束自己的栋笃笑生涯,甚至打算把名字改做《金盘啷口》,算是一个终结,再让生命重生。但最终发现原来舍不得,他不想强迫下半世的心瘾不去发作。
黄子华把“stand-up ”引进香港是1990年。在香港文化中心仅能容纳三百多人的伊拉莎白体育馆里,黄子华开了生平第一场“栋笃笑”——《娱乐圈血肉史》。这个剧本花了他九个月的时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他独自一人将这个自传式的辛酸史用自嘲地形式独白了近两小时。
在这之前,香港不是没有同类型的单口喜剧表演,港式喜剧奠基人之一的许冠文偶尔也会在公开表演场合里客串十几二十分钟的说笑表演,但像黄子华这样独挑大梁,一个人不停说上九十分钟的,是头一次。许冠文把这种表演形式称之为“自杀式行为”。
的确,一个人在台上讲近两个小时的笑话极其考验人的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首先,长时间的内容创作非常耗心力,“栋笃笑”的文稿有上百页,都是黄子华一人创作完成。其次,讲笑话的人最在乎观众的反应,而笑声又是最难掩饰却也最难伪装的气氛。笑满全程,没有冷场,黄子华做到了。
此后1990-2014年间,他单人所做栋笃笑共计有14部,和张达明、吴镇宇合作的栋笃笑有三部,每部栋笃笑两小时左右,都是场场爆满脱口秀大会黄子华,加场又加场。
每一场,黄子华都有鲜明的主题,而在每一大场里,又有好多个话题,细分成几个小小板块,话题之间的衔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且层层推进,带动人去思考整个主题。
两个小时里,黄子华讲娱乐圈,也讲政治,讲社会,也讲情感,越“重”的东西,他说得越“轻”。更重要的是它绝对不像某些以低俗下流内容为梗的喜剧那样,拼了老命就是想让你笑,以至你笑到后来只觉得尴尬。听黄子华的栋笃笑,很多人的感受是:明明想笑为什么哭起来。
/strip//80/-error/1|”/>
快乐或者不快乐
这大概是因为在黄子华看似荒诞夸张,玩世不恭,嬉皮笑脸下,总有种本质的内敛和敏感。他塑造的角色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大大咧咧,却相当敏感,怕得要死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用“无所谓”来掩盖自己的失意寂寞,和悲凉的底色。
拜各种专访所赐,大家早已把黄子华的身世挖尽:自小离异家庭长大,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后一心回港从演。他对演戏有着一种难以掂量的热忱,所以想尽了一切办法要演戏。可惜因为“不够靓仔”演艺路途坎坷,从编剧做到小演员再演话剧甚至电台DJ,始终无人赏识,让他心灰意冷。
为了还愿,黄子华在自己30岁生日前夕,自费花了几万块开了一次 Stand-up ,将自己在娱乐圈低迷的岁月,看人脸色的龙套经历,嬉皮笑脸地地讲出来,滑稽又悲惨:
“经理啊,其实我想啊,是灯光啊,我不是丑啊,是灯光啊……经理,不是啊,是我肥啊,我减了肥就帅了!经理,你仔细看看我,其实我很经看啊……经理,如果你叫我进来,你讲我不可以演戏,是因为我讲了脏话,我纹了身,因为我读书少,我认命,自己要负责任,但是因为我不够帅,你不能怪我,不关我的事啊,你应该去找我爸爸妈妈。OK,如果以后哪个人不帅,他爸爸妈妈不许演戏!”
结果一举成名。台下看的人哈哈直乐,没有人知道他还在乎不在乎他的容貌。
这几乎奠定了黄子华栋笃笑的一个基调——他总拿自己开涮来强调个体在社会中挣扎反复。如果说在栋笃笑这种表达方式里,最容易获得笑点的方法就是拿一个人去开玩笑,那么黄子华在舞台上刻薄和讽刺得最多的便是自己。他不愿意指名道姓地去调侃别人,只能不断地自揭伤疤来取悦观众。
而他笑嘻嘻地说出这些看起来似乎“抖机灵”的句子,没有一句不是有感而发。在接受《志云饭局》的采访时,黄子华拘谨,语速缓慢,陈志云每丢出一个问题他都细细的思考才回答,全然没有在台上讲栋笃笑时的刻薄、嬉笑和灵活。而一提到过去就眼眶湿。
/strip//80/-error/1|”/>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历经了多少磨练起落,才成就出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通透旷达。大家只是在黄碧云那篇著名的《一个残酷的喜剧演员》中得以窥探一二:
“我去看《黄子华栋笃笑》也像去看斗兽———惊心动魄的残酷,难得是众人都笑得出。关于黄子华的记忆,时常都很残酷。”
她形容他,“怆怆惶惶,不可终日”。总是说起尼采,偶尔谈谈存在主义。“那时候他没红脱口秀大会黄子华,长得不英俊,天天在偌大的办公室做着打印复印资料的无聊工作,做着做着,不禁泪如雨下。”
1996年,黄子华给张达明《换袜丧志》一书作序,他提到过黄碧云写给他的这篇文章,称之为他读过最好的序。2015年,他在接受新周刊专访时这样解释,“那是因为黄碧云看什么都是残酷的,她就是一个残酷的作家,她看出来是残酷吐槽大会,对我来讲是荒谬。”
他的着眼点变成了是荒谬:“这个世界,我不去推断它是残酷的还是快乐的,但同时,它都是荒谬的。当有一天不再觉得这个世界是荒谬的,我就不会再做了。”
也许这位“着最闪的衫,扮十分感慨”的浮夸喜剧演员,已经从以前用不快乐来换快乐脱口秀大会黄子华|黄子华:忧伤喜剧,变成到现在,自己也会被自己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