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编剧吐槽大会|“文化破圈”与“社交破冰”,《吐槽大会》俘获年轻心态的两大利器
《吐槽大会》走到第三季,由内到外已经发生了不少改变,节目最新的宣传海报上一只白鸽比划着“love & peace”的手势,背后的logo由方变圆,吐槽从“一门手艺”变成了“年轻的沟通方式”……而让观众最先体验到的明显变化,应该是嘉宾阵容。
香港电影节摔话筒、当着网大公司老板的面骂网大盗IP……被封为“烂片之王”的王晶绝对是一个自带成吨槽点的人。然而王晶成为《吐槽大会》第三季的主咖,被蔡明、郑则仕、黄圣依、毕赣吐槽,这喜感十足的一幕仍让观众觉得意外。不仅如此,目前播出的四期节目中,嘉宾设置上有明显“文化圈层”主题,比如王力宏那期的嘻哈、杨超越那期的偶像、张韶涵那期的音乐,而王晶这期的主题应该是喜剧和电影。
“烂片之王”这次成了王晶身上的主要槽点。此外还有室内情境喜剧、高冷文艺片的代表all in《吐槽大会》,却并不感觉违和。不得不承认“吐槽文化”的包容力与在网生代主力人群中的影响力,用幽默外壳来包裹冲突与矛盾,能让这些不同圈子里的大咖愿意主动“献身”。
每个时代都需要喜剧
李诞吐槽王晶是“一个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童年回忆知名编剧吐槽大会,又将他们全部亲手毁掉的男人。”
参与制作了近400部电影的王晶留下了很多经典,但拍烂片这件事他自己并不否认。“肥猫”郑则仕解释道:“香港电影最低潮那几年,是王晶一直坚持开工拍烂戏,才实实在在养活了一大堆幕后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借着烂片,才让我们有口饭吃”。
王晶拍了烂片,刘镇伟、黄百鸣近些年的新作也不遑多让。李诞开场那句吐槽放在这些导演身上都很合适。甚至已经“封神”的周星驰最近几部作品也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下滑。港式喜剧一直在不断地重复自己,没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蔡明的槽点可能在于“优秀”得太久了。被吐槽“55岁高龄、上了27次春晚、从表演老太太变成了一个真老太太”。佩服之余其实也有一点心酸。蔡明身后的整个室内情景喜剧行业确实面临着人才断层的问题。
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喜剧,喜剧界各个领域的新秀也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电影行业有不断打造几十亿级票房爆款的开心麻花,还有《无名之辈》这类偶尔能出黑马的荒诞喜剧;演艺行业有德云社、嘻哈包袱铺这些在传统表演技巧中加入新内容的相声;综艺节目中则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喜剧脱口秀。
喜剧脱口秀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2012年《今晚80后脱口秀》是国内出现的比较早的喜剧脱口秀节目。后来又出现了《金星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和中国版的《周六夜现场》。喜剧脱口秀节目数量的快速爆发其实也就是最近这两年的事,本土化后的呈现逐渐令观众欣然接受。
《吐槽大会》编剧程璐透露,之前他们在线下演出的时候,主持人要拿出5分钟介绍什么是喜剧脱口秀,一些观众很疑惑,甚至表演者也不太熟悉。笑果文化CEO叶烽也提到,到了《吐槽大会》第三季时,最大的惊喜是已经不需要跟嘉宾讲什么是脱口秀,什么是吐槽了,嘉宾们的配合忽然变得很高。
“吐槽文化”的胜利
有了笑果文化系统的脱口秀产业循环,加上腾讯视频庞大的用户基数,已经进入第三季的《吐槽大会》的品牌知名度已经打响。“吐槽”—这种喜剧脱口秀形式的独特性彰显。当嘉宾们了解到吐槽不是互相伤害,而是一种有爱的沟通方式时,也开始愿意直面自己的槽点。
比如第一期陶喆吐槽王力宏创作时模仿自己,穿破洞袜子。王力宏放弃表情管理,模仿张学友颜艺。张韶涵被吐槽朋友少,直接回怼“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黄圣依被当面吐槽演技差,调侃《海娃死了》是自己的“喜剧代表作”。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明星和粉丝之间的互动状态。如今年轻粉丝粉上某一个偶像,往往希望靠“认同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明星主动打破和粉丝之间的界限,用“吐槽”的方式来调侃和表达真实自我,这种方式很容易获得粉丝的认同感,比苍白的官方发言有趣的多。因此也常会有观众“点名”自己的偶像上《吐槽大会》。
比如去年“海娃死了吗”鬼畜视频爆红,很多留言评论说想要黄圣依上《吐槽大会》。“鬼畜之光”唐国强、“因果律武器”张召忠都是观众极力推荐的嘉宾。《吐槽大会》在这种与年轻群体心领神会的互动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社区”。
在【话娱】看来,《吐槽大会》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吐槽文化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在于“文化破圈”与“社交破冰”。
调查显示知名编剧吐槽大会,2017年中国人均年读书量只有0.7本,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几乎全靠互联网。而短视频、资讯平台逐步升级的算法本质上就是只给用户推送他自己喜欢的内容。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网生代年轻人,被包裹在巨量但是圈层狭窄的“信息茧房”中。
《吐槽大会》走到第三季,“文化破圈”明显成为了一个重要发力点。京剧演员王珮瑜可以在节目中调侃推广京剧越来越难、毕赣自嘲艺术电影没人投资、乐团指挥金承志吐槽偶像唱功……嘉宾的行业和话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也为年轻观众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
“社交破冰”则是吐槽文化本身最重要的一个特质。生活中互相吐槽最多的往往是最亲密的朋友。比如这一季吐槽王力宏“最狠”的是好朋友陶喆。年轻人在互相吐槽或自我吐槽一下能很快拉进距离。但这里的年轻人并不是简单的年龄上的定义,60后经典偶像李克勤可以吐槽95后锦鲤女孩杨超越、年近70的王刚吐槽唐国强也显得游刃有余……这里的“年轻”指的是在吐槽文化之下互相形成的认同感。
《吐槽大会》的改变与突破
新一季的《吐槽大会》明显也在提升“社交”元素的重要性。除了海报上的口号外,如今主咖已经和其他嘉宾坐在了一起。叶烽解释这个改变的用意时称,“原来主咖跟大家放在对立面的空间里面,好像一个人面对所有人的样子,但是今年这一次想试试看是不是可以彼此在一起,距离更近,融合的更好。”
不过《吐槽大会》在这种弱化“对立”的改变中,也有观众提出了不适应。
客观的说《吐槽大会》通过品牌的建立和对文化圈层的打破,如今的观众群体已经比第一季时丰富了很多,节目需要根据观众群体的变化来调整自身定位。在大众化越来越习惯吐槽的表达方式时,《吐槽大会》前两季的新鲜感已经难以满足更多元的观众,这就需要节目制作方在内容上寻求突破和改变。《吐槽大会》的编剧团队已经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叶烽提到,《吐槽大会》的编剧增加了很多新人,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比如做口译的程璐、做健身房的ROCK、做保险的海源、做老师的张绍刚……《吐槽大会》的很多编剧是从节目粉丝群体中转化的,这样的团队更懂粉丝想看什么。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脱口秀,《吐槽大会》新一季增加了“隔屏吐槽”环节。因为前两季节目中一直有粉丝表示“自己上去吐槽可能比嘉宾更精彩”,制作方还是听到了粉丝这个声音。最终才有粉丝在隔屏吐槽中贡献“成龙夺走王力宏演唱会初吻”这样的精彩段子。
为了能够让节目保持长青,《吐槽大会》除了更新内容,也需要不断带新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几个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帮整个喜剧脱口秀行业创造人才上升通道。
笑友文化(笑果文化全资子公司)CEO史炎曾提到,张绍刚老师的御用编剧小罗曾经是一个凡客诚品的快递员。现在公司有脱口秀训练营知名编剧吐槽大会|“文化破圈”与“社交破冰”,《吐槽大会》俘获年轻心态的两大利器,全国海选年轻人。
此外,笑果文化也在布局线下脱口秀演出和一些周边产品,包括吧台做一些特殊的酒、段子ATM机等等,未来还有垃圾袋、手纸、创口贴等一些产品计划。喜剧脱口秀产业在中国刚刚崛起,未来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决定了《吐槽大会》可以不仅仅是一档网综节目,其文化内核还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产品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