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的“当打之年”与“当打之城”
10月16日晚,在长宁区OMS中剧场,“喜剧联盒国”脱口秀演员Storm Xu用了一个调侃上海人的段子,为当晚的演出开场。
他说自己的爸爸去成都玩,他打电话问那里“好不好玩,有没有去看大熊猫”,爸爸抱怨:“成都这个城市无聊死了,到处都是外地人!”
“老爸,你是在成都,他们不是外地人,你才是外地人好不好?”
“瞎讲八讲最早的脱口秀节目,阿拉上海人怎么可能是外地人啊?”
观众报以哄堂大笑。
——虽然一直被花式调侃“排外”,但面对这样的调侃,以及调侃背后的这项舶来品艺术脱口秀,上海人,和上海这座城市,一向都表现出了超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Storm Xu丨受访者供图
“上海是天然适合脱口秀的城市”,或者类似的表述,在我们采访十多位沪上脱口秀及相关从业者的过程中,频繁出现。
而回顾美式脱口秀在中国内地从落地萌芽到遍地开花的短短十来年的历程,我们确实不难发现,内地有开拓意义的脱口秀大事件,大多发生在上海:
2010年,上海成立首家脱口秀俱乐部“笑道”,比深圳的“外卖”俱乐部晚一年,却最早把脱口秀演出开进了剧场。“外卖”演员如程璐、也so等听说上海同行已经可以进剧场说脱口秀了脱口秀大会,特别羡慕。偶尔有机会被邀请来上海演出,都当做头等大事,哪怕只能拿到一点演出费,路费、住宿费得自掏腰包。2012年5月,《今晚80后脱口秀》在东方卫视开播,公开在微博征集段子并为之埋单,李诞、王建国,以及从深圳投稿的程璐成为重要班底,也让全国的脱口秀爱好者看到了走进剧场之外的另一条出路。这个节目也促成了内地脱口秀演员的首次大集结。2014年,总导演叶烽等人计划组建笑果文化,把程璐、思文、梁海源等挖到上海。与此同时,也so签约另一家传媒公司,也来到了上海。2017年,就在笑果出品的《吐槽大会1》毁誉参半、各俱乐部的线下演出卖不出票时,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节中节,第三届上海国际喜剧节就以创新开放、包容多元的态度,开设了脱口秀展演特别板块,其中最重磅的一场就是Storm Xu带来的全英文脱口秀《杨浦之子》。这也是脱口秀在上海野蛮生长了7年之后,首次取得“官方”背书。2020年,笑果出品《脱口秀大会3》的火爆,使脱口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破圈”。这种火爆也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在其他现场演出普遍遭遇重创的情况下最早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演出逆势狂飙。在上海,每天至少有10场以上的脱口秀演出。国庆8天,上海的脱口秀演出达到了200多场,很多外地游客都把“看一场脱口秀”,作为重要的来沪旅游日程。
脱口秀的蓬勃发展,当然要归功于上海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归功于上海素有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归功于上海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高度期待。
看脱口秀正在成为年轻观众文化消费的重要选项丨任国强 摄
但在以上这些之外,采访对象们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鲜活的、有趣的细节:
笑果文化副总裁刘丽娟说脱口秀,脱口秀之前给人某种“边缘”的感觉,但当他们决定启动线下业务,去跟上海相关的监管、宣传部门对接时,发现“他们愿意鼓励创新的业态和文化,他们会告诉你我的意见是什么,而不是一刀切地告诉你不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得到的支持是大于阻力的”。
程璐说,脱口秀从最初就是一种冒犯、批判以及自黑的艺术,但接受冒犯、批判是需要一点自嘲精神和理解能力的。有位同行在外地讲地域笑话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台下就有观众站起来拍桌子,大喊你瞎说。“这种事情你很难想象会在上海发生,上海观众是很能够get到脱口秀演员的点的。”
也so用自己的艺名来总结上海的城市气质:有中(土)有洋,且相得益彰。“你去看看,中国哪个城市能给人一种小资、格调、享受,有这种强烈的feel,哪个城市就适合脱口秀生存。杭州、南京、成都、重庆,都是这样,但上海肯定是在这方面走得最极致的。”也so到外地演出最早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的“当打之年”与“当打之城”,会有观众好奇他的名字到底什么意思,但在上海,大家会心一笑:也就这样?
……
李诞丨受访者供图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陈奕迅这首歌,对上海和脱口秀来说,是同样适用的。
但因为有这些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细节的存在,2020年,毫无疑问是属于脱口秀的“当打之年”。
而脱口秀的“当打之城”,就是上海。
更多内容>>>
脱口秀市场迎来爆棚式增长,上海演出数量较去年增加10倍丨“上海:脱口秀之城”之市场篇
脱口秀演员一定要到上海,正如音乐剧演员要去纽约丨“上海:脱口秀之城”之人才篇
脱口秀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什么?丨“上海:脱口秀之城”之专业篇
笑果会成为脱口秀界的德云社吗?丨“上海:脱口秀之城”之展望篇
■题图丨曲俊彦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