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第二期完整版|《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10篇

脱口秀大会第一季 admin 1年前 (2023-05-26) 112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第二期完整版|《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10篇

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第二期完整版|《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10篇

《奇葩大会 第一季》是一部由马东 / 何炅 / 高晓松执导,脱口秀主演的一部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一):喜欢总是没道理

在看前几期时 好多学术界大佬 成功人士来说 他们的演讲 每一句都很有分量 充实 讲道理 播出反响也很受欢迎 奇葩说这么多季了 老奇葩我还真的是每个都喜欢 恩正经脸 一点都不厌烦呢 有些说跑偏了 拉回来 总的来说 我觉得… 那些成功人士并不是真“奇葩” 他们的经历我们没有经历过 没有体会过他们的“荣耀” 我们觉 哇很赞 很棒 … 然后呢 他们不是大众 也不是奇葩 而是少数经历的少数人… 直到这期 他们是大众 平凡 有才艺展示 有无人问津时 这时 真假奇葩才见分晓…

以及 个人…

我很喜欢冉高鸣 因为看过大学生来了 对他印象很深 他很有油菜花 恰好我也理解 那种 失败过再去拼一把 的惊喜和忐忑 很想表现自己 取悦大家 成了过分表演 当我们… 处于贫弱群体是想抱怨就一定是偏激嘛… 他不成熟不承认他自己也有说 至于说他的风格貌似“少奶奶” 想说 你们不了解他 他甚至不差于老奇葩 那么节目组是不是担心嘉宾有表演风格相似不得避之… 乱说啦…高晓松老师按铃有他的道理…我也只是有我的观点…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二):奇葩大会 |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

前几天我怒刷了六期奇葩大会,并不像某些网友说的对这些节目感到失望,我反而对之更加期待。看完这六期节目,一个藏在内心深处的问题突然蹦到了水面上:

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或者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世界最让人觉得神奇和美好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东西不一样,爱吃的美食不一样,拿起同一支笔画出的画儿也是不相同的。

我想这也是奇葩大会想展示给节目前的人看的,这个世界不一样的人那么多,不一样的活法更多。

我在这些不同的参辩选手的身上,看到了一个相同点——不论什么职业,什么年龄,他们都有着自己非常明确的人生观和喜好。憎恶着自己的憎恶,爱好着自己的爱好。

不管生活好坏与否,他们都紧紧的把它抓在了手里。

参辩选手中有两个热爱摇滚的人,一个是四十岁的大叔藏鸿飞,一个是唱奇葩说主题曲的摇滚少女袁园。

大叔在摇滚圈已经是一名十分出名的选手了,他完全不需要出现在这个舞台上。但是他自己身上的摇滚精神不允许自己安逸的享受这一切,他也不喜欢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群人。所以,他来到这里要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安分与愤怒。

而十八岁的布偶乐队主唱,她一出场就把气氛带得high了起来。她唱,她跳,她旋转,一头的绿毛和十公分的鞋子标示着她的与众不同。但她说:我想大声的告诉所有人,并不是染头发纹身就是坏小孩,我们这样也能好好的活出自己的个性。过去因为愤怒而摇滚,我唱摇滚,是因为我开心。

一个愤怒着摇滚,一个兴奋着摇滚。一个压抑不住自己的满腔不满,一个疯疯癫癫活得开心就好。他们之间有谁对谁错吗?又有谁好谁坏吗?

我对他们甚是羡慕,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态度和方式,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

除了这两个摇滚青年之外,我还对一个闪婚闪离的大胸妹印象深刻,不过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就姑且叫她大胸妹吧。

大胸妹最大的爱好是旅行,其次是浪漫。所以她在和男朋友见面的很短时间内就结婚了,之后又闪离了。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大胸妹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对自己做过的所谓“错事”嗤之以鼻,她认为这和旅行一样,不过就是一种经历而已。而每一种经历,都是自己的一个选择。

这种潇洒的姿态,总比模棱两可的态度要强个百倍。俗话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都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因为每个人想要的都不一样。

当然,奇葩大会上也不乏日子过得小幸福的平凡人。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傅首尔。她是一个长得有点像“闪电”的女人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第二期完整版,她诙谐的自嘲说长得像范湉湉,是作家队伍中最拖后腿的一位。她说的每句话,总可以给人制造惊喜和意外。而最让人觉得神奇的是,她讲的那些都是身边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以从日常的人,就算长得不美,也是值得让人羡慕的。

最后想写的这位,也是最引发我思考的一位选手。他是一个盲人,叫做蔡聪。他双眼看不见,但是他演讲完之后现场所有的人都站起来鼓掌。

蔡聪失明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当他得病且治疗求医无效之后,他身边的所有声音都是“完蛋了”、“将来毁了”、“这么好的孩子,多可惜”的话。

他也一度以为自己完蛋了,会和盲人学校所有人一样,成为一名盲人按摩师或者乞讨者。但他内心的一些不认同的声音,让他来到了北京,最终采访到了海伦凯勒。

这次采访,改变了蔡聪对盲人生活的看法。他问:“如果当我们失明的时候,你们告诉我只是换一种方式生活的话,我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个问题问完之后,全场都缄默不语。

幸好,尽管蔡聪失明多年,但他依旧努力的向自己喜欢的生活前进。如今他已经和一位盲人妻子一起培育了一个小孩,他说:我不会因为我的小孩有任何缺陷而去限制他。他有权利,过任何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想对这些上奇葩大会的选手,至以最大的敬意。

他们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奇葩,只不过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于是在众多不明所以只会追逐大众的人怪异的眼光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成为了自己生活里的明星。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三):你好啊,马薇薇。

“我们为什么会专门要求现任男友亲手删掉他前任的照片。

注意,一定要亲手哦。不能是我偷偷删,也不能是硬盘遗失,也不能是手机坏掉。

我一定要让你亲手在我面前完成这个仪式。

因为有一种可能,就是:我没有办法跟你的回忆比。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我的生活中会有抠鼻屎的样子;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第二期完整版|《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10篇,所以我在你面前会有耍无赖的样子。

可是你知道你拥有的那个女人是什么,是在照片里,巧笑倩兮,像仙女下凡的样子。

所以我不知道你是因为得不到她才跟我在一起,还是因为跟我在一起,只是为了平凡的生活脱口秀大会,她才是你的英雄梦想。

所以我特别想,你在我面前,完成这样一个简单的仪式,不需要你为我付出太多,就能让我有那么一点点的安全感,让我觉得我这么平凡的女孩子,已经胜过了你心里的仙女。”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四):奇葩说的格局观

两集看完,收获颇多。

有趣的人越来越多,背景不同,阅历不已,体验非凡,各式各样。有些人来就是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如大晴;有些人来做文化传播,如瑜老板;有些人来为特殊群体发声,如蔡聪。有些人来分享非常新潮的趋势,如李开复老师。

我喜欢赵大晴,喜欢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活力、果敢以及豁达。不一定每一段体验都能获得你想要的,但是那又怎样,和见了6次面的人结婚了,但是离婚了,那又怎样。相爱的时候头戴20块从淘宝上买来的头纱就觉得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离婚的话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也只能分开。被问到如果还有这样的经历,还敢不敢和见6次面的人结婚。她的回答干脆利落脱口秀大会,没有丝毫犹豫,这是我喜欢的。我也想活得这么率性和勇敢。晓松老师的有感而发“你早晚被生活打败,只是你坚持到下半场什么时候。换人名额用完,体力用光,最后还是会被生活打败。所以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踹生活。因为生活不会因为你胆小却弱,什么都没干,而绕了你。”深深撼动了我。此刻的我就想着:狠踹生活!

我喜欢傅首尔那么有烟火气的知识分子,较真却又那么有趣,一本正经地说着很多人都不屑一顾的事,在她看来,那很重要,例如吵架,吵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她说她要维护她内心世界的秩序。

我喜欢蔡聪的分享,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特殊群体的存在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原因,是因为物理环境的不同,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刻板印象。他们只是在经历另一种人生。

我喜欢开复老师关于AI发展的分享,更多的启发是要升级思维,即使那天AI强大到取代一个人干的工作,我也不要被取代,也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瑜老板,李银河,谷大都被请来了。当马东老师提到多样化一词的时候,感觉这一季奇葩说很符合马东老师和奇葩说的多样化价值观,不仅有辩论,也有分享,格局越来越大,内容含金量越来越高。期待接下来的每一集。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五):奇葩大会

在1v1 时,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场,伴侣手机中有前任照片,我该不该要求他删?

郭珺(该)vs麦孜燕(不该):麦孜燕胜

在立论时,郭珺的前半段说的不好,有点混乱,后半段还不错,而麦孜燕说的很好。后面辩论时都还不错,整体感觉麦孜燕表现好些。

第二场,要不要为了融入集体伪装自己?

马剑越(要)vs臧鸿飞(不要):臧鸿飞胜

两个人都说的不错,不过马剑越输在阅历。

第三场,朋友是个负能量狂魔,我要不要跟TA绝交?

卡姆(绝交)vs王硕(不绝交):卡姆胜

肖骁那段说的太棒了,秒杀

第四场,晚上十二点好饿喔,我该不该吃宵夜?

邴钟兴(该)vs叶斌有(不该):马来仔胜

第五场,伴侣被大魔王换了外表,我们还要不要在一起?

赵宇晴(在一起)vs吴迪(分手):赵宇晴胜

可惜并没有播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六):他污力值满满,广告简单粗暴,可我就是好喜欢它——《奇葩大会》

听了近两个月的故事,《奇葩大会》所有选手都分享完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晋级的人选也敲定了。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莫名的悲伤,有种要跟好友分离的感觉,想着之前每周五晚上八九点都会躺在家里,抱着电脑,吃着炸鸡薯条,跟暖暖一起哭,跟卡姆一起笑,跟飞飞热血奔腾……这仿佛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想到下个礼拜五看不见马晓康,看不见何首乌,宝宝好想哭!不过好在,3月31《奇葩说》第四季就要开播了,我也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段时间就当异地恋了。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七):关于《奇葩大会》前两期的一些观后感

与众多《奇葩说》的真爱粉不同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第二期完整版,去看这档节目的初衷完全是由于机缘巧合,在微博上看到关注的人转发了一张关于节目中高晓松和刘梓晨对话的截图。出于”好奇心害死猫”,还是抱着审视的心态在某个闲来无事的晚上看完了《奇葩大会》前两期。

关于之前的《奇葩说》以及《奇葩来了》(好像是这个名字,忘记了),我也只是闲来无事看过几期,不得不佩服,能说会道这般能力并非人人天生就有,而辩论的才能没有专业的训练也是无法提升的。对于这两个节目的记忆,如今回想起来,也只是几个很博人眼球的辩题,当时的我非常好奇他们对待这个题目会有什么想法。当然,不说金句,有些观点的确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自知并非深刻的人,远做不到看过几期节目就能够了解这个节目的一些人,之前有在知乎看过一些人对马东、高晓松、以及蔡康永的评价,细想确实那样。

再说《奇葩大会》,这一期有了何炅的加盟,三人变成了四人,注意到了他们之间的座位顺序,只是注意到而已,不想去多想。说起来,何老师无疑是会给这档节目带去更高的人气的,但每次看到他在选手出场之前说到的那句”加油”,仍让我有种看湖南卫视”快男快女”的违和感。

不得不说,两期节目的选手个个个性鲜明,我这么看节目看完就忘的人,如今几天过去,仍能够回想起来他们每个人的相貌以及所言所语(也许只是因为我看得太专注了)。

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选手,喜欢吵架,喜欢范湉湉的那位,我这么一个不爱吵架的人,看她正理歪理讲得头头是道,真是有趣。还有一位,那个自称出自”十八线”女团,每天的工作就是跑步,还有一位奇葩老板的可爱女孩,笑料之余,不得不引人深思。还有那个闪婚走离婚的个性女孩,与何老师相识的环游世界的那位,还有那位医生,真是彻底颠覆了我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刻板印象。

说起刻板印象,我想起了那个失明的人的演讲,他说世界上并没有残疾人这个概念,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生活。我之前从未听过这样的见解,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我们对于他人的印象更多的只是来源于我们的头脑的臆想,而非现实的世界。

节目中请来的嘉宾有谷大白话,李开复,李银河,还有一位唱老生的京剧演员。不去美国照样了解美国世界,并把众多给中国网友观看。李开复通俗易懂的演讲让我更多了解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还有李银河,她独特的研究想必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吧。

而关于我在开头提到且被众多网友热议的刘梓晨以及他的快乐,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高晓松在节目中所说的,”因为这根本不是一条路”以及”要被虚荣吞噬的趋势”。当一向最会问问题的蔡康永问道”你快乐吗”,我看到刘梓晨之前的气焰顿时少了大半,他顿了一下,低着头说到”真的没有什么快乐。”我能理解他所提到的那些,”开心也有脱口秀演员,难过也有”,因为,那是巨大的空虚所给人带来的情绪。就算是快乐,也只是一时自我麻痹的快乐。我不认为拍照片,修照片,发微博,收到点赞以及或好或坏的评论这些就能带给一个常人真真切切的快乐。快乐源于哪里,我不知道,也许源于成就感,也许源于自我价值的体现。

李开复也在演讲中提到,未来人类的许多工作都将要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而不会替代的反倒是幽默,娱乐这些带有情绪的部分,想必这也是他投资米未传媒的原因之一。如今,纵观网络流行,娱乐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一大主题,之前在虚拟世界是如此。人们不再对一些严肃的话题避而远之,而是把它拿出来,认真地聊一聊谈一谈,以娱乐的方式传递给大家不同的看法。让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中疲倦的观众隔着屏幕放生大笑之后,仍能够去思考些什么,关心人生,关于生活。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八):对奇葩说还是真爱~

2017/2/2

本来以为自己会对《奇葩说》没多少期待了,至少没那么期待了吧!对范恬恬、肖骁、薇薇、东七门的公众账号也没那么关注了(所以说节目停止的时间真的会拉淡人的关注度~)但当得知有了《奇葩大会》也就是奇葩说第四季的选人大会开始后,立即去看了,看了第一集后就立马突然找回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可能是近期真的没有这样类型又符合我笑点又符合我思考的节目吧,总之节目又要开播了,发现对奇葩说还是真爱~

第一集,找到了奇葩说四于我而言的第一句金句~来自高晓松~~~

“本来以为我们这些已经开始人生下半场的人,你刚开始进上半场,我们可以告诉你做的很对,为什么呢,早晚被生活打败,只是你坚持到下半场什么时候,换人名额用完,体力用完,最终还是会被生活打败,所以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踹生活,因为生活绝不会因为你胆小怯懦、什么都没干而饶了你。”——高晓松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九):我们正在做的是他人的期许还是内心的召唤

标题起来一个很正式的名字,只是希望希望装个b。

其实奇葩说是之前一直有在看的,开始以为奇葩说第四季改了名叫奇葩大会。早上看公众号的文章才知道奇葩大会只是预选的节目 奇葩说还是叫奇葩说。只是预选会也能做出一个节目也确实是服了马东。

刚才忍不住用手机看了一小段奇葩大会一共看了三个选手的来说吧,一个是做广告的作家,一个是美国节目的翻译大v,一个是国内18线女团成员。

那个18线女团成员确实感觉是来露面的,广告作家确实有些内涵,选题方向也目的性很强很懂得取悦观众。最真实和最让我思考的是翻译大v谷大白话。当然啦,谷大白话是来打酱油的其它两个是来参赛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所以本质不太一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谷大白话会更加真实。

谷大白话在节目上简单地说了下自己做翻译的一些经历和几件采访的小趣事。他的经历也颇为神奇,他是一个大学学中医的人。为了申请去美国(估计是去读书)而考的雅思但是因为学的专业被认定是伪科学而不能申请签证,为了不想浪费学习到的英语知识结构就妙想天开地去想把美剧和脱口秀翻译出来。

接下了的部分就是跟我题目相关了,其实一个学中医的人在他人的眼中应该是好好地做医生的工作或者相关的工作就是再怎么不相关也不应该不务正业地去做翻译的工作。 但是谷大白话没有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自己觉得有趣和开心的事情,当然我觉得跟他随遇而安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是一样的,我们生在的国家和时代,我们的家庭,成长环境,知识范围,朋友圈会给我们很多同济压力希望我们会跟主流靠近或者变成主流的期许,客观上来说我们一生很多时间里可能都是为他人而活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度总有一群人他们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身边语言的枷锁,听从自己内心的号召去活成自己想活的模样。无论这个过程是如何的艰难,无论这个过程是否有鲜花和掌声,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的孤单和牺牲多大。他们仿佛朝圣者般地往这心中的方向去出发,他们是我们眼中的异类和火星人,但是他们完全不介意他人的眼光。他们只想做自己。

发现很多想法和观点如果不习惯用文字写下来慢慢地你就会梳理和陌生,很多观点你根本就变得不知道怎样表达了。其实我那么爱看书和电影而且又喜欢写点东西,其实如果电影,电视剧看完就算了也真的很可惜。写下来吧,以后每个星期起码写一篇。在万千的网络民众中希望我能坚持下来,虽然我在这个星球,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和这个网络都渺小地如尘埃一般。但是我希望能找回自己的一份内心期许能慢慢变成心目中的那个自己而不是被这个世界改变。我不知道自己的余生能否改变世界但是我希望自己起码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奇葩大会 第一季》影评(十):人工智能的到来,只会使得文化艺术更加没落

刚看到”叫我开复就好”的牌子时,还思衬着是不是找了一个同名的选手来玩噱头,没想到开复老师真的亲临现场。

一开场,他就对四位导师、十四位辩手(说实话,若不是他我还真不清楚到底有几位辩手在场)和观众表示了感谢,不愧是礼数周到之人。一句”如果在座的各位都失业了怎么办”成功引起大家注意,在叙述了一番对未来生活的畅想之后,下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未来十年内,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且不提人工智能到时能否发展到如此高度,即便他们在业务能力上已经超过了普通人,但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应该不难想象到每一次的工作招聘,HR未必都会选择能力最强的那个候选人。也许最终入选的,是高层亲自内定的关系户,是能力稍弱但性格讨喜的开心果,或者仅仅是外貌形象上稍胜一筹。在面对一个血肉丰满活生生的人类时,我们尚且有如此之多的要求与偏见,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和一个冷冰冰的人工智能共事呢?毕竟,老板的下属承担的,可不仅仅是做好业务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办公室政治”了。

再退一步说,每一项技术从诞生至应用再到最后的推广,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它需要和这个世界相互熟悉,一份工作被取代,自然有另一份工作被创造,否则工业革命也不会让那么多原本仅仅于家庭内部的人的人走到市场之上。它还需要一个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以此达到普通人也可接受的价格,而非仅仅局限于行业巨头内部。

若说李先生第一个观点是基于自身经验,加上了适当夸张得出的,第二个观点就多少有些错得离谱。以他本身的论据为例,过去的100年间,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力:从手摇蒲扇到电扇空调,从人力包车到自动汽车,从纸笔打字机到现在的电脑,人类的生活模式已经大大改变。可我们真的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吗?

自四百年前农业世界开始消退以来,人们睡得越来越少,以服从于现代社会持续运行的准则。仅仅在过去50年中,人们在工作日晚上的平均睡眠就缩短了1.5小时。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全球灯光图便上,灯光越明亮的区域,意味着经济上更为活跃与繁荣。传统的农业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现代的大都市聚集着大量只在晚上工作的人群,他们维持着一个城市隐秘的血管所必需的正常循环过程。

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是,如今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地成为了穷困阶层的所有物,能够工作、甚至是能够长时间工作已成为上流阶层的一种特色。在19世纪,一个普通工人一周需要工作60~70小时,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工作时间长短来判断他们的家境情况。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富人的工作时间已经大幅增加;到了现在,一种“超级”工作阶层正在形成,他们由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富有的人组成。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如今高收入阶层的工作愈来愈趋向“知性”与“舒适”,使得人们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工作。

一个更加不切实际但美好的愿景是,人们将会在文化、艺术方面投入更多时间。对此,我不得不抱持一个相对悲观的看法。毕竟,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人文艺术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也早已从神坛跌落凡尘,并且正在继续走向庸俗化。

有一件事李先生倒是真的说对了:娱乐业正在、并且还将会不断地蓬勃发展。正如《黑镜》S1E02中所描绘的那样,当物质被充分满足的时候,你只需每日清早起床、穿上制服,完成千篇一律的任务的同时,对着毫无内容的娱乐节目发出几声无意义的大笑就好。毕竟,这比起花费精力阅读一本书籍,或是费劲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方法要来得轻松愉快地多。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