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6选拔|李诞能成为脱口秀届的郭德纲吗?
独立娱乐·出品
作者|霸王花
“脱口秀这两年还是存在感非常低。过去两三年就推出一个池子,人设崩得比我还快”,作为中国脱口秀的顶级流量,李诞在最新一季的《脱口秀大会》上感慨如今脱口秀的处境。
脱口秀起势两三年,一直没能推出更多新人,虽然王建国和庞博的微博粉丝数都有上涨,但提到脱口秀演员时难免还是只有李诞、池子两个人的名字。
如今脱口秀的氛围就如同十几年前的德云社,郭德纲、于谦走红之后,不仅将德云社发扬光大,甚至有“盘活”相声界的美名,德云社也成了很多相声演员梦寐以求的组织。
而《吐槽大会》火了之后,李诞、池子一夜爆火,脱口秀的编剧劝人来说脱口秀脱口秀大会6选拔|李诞能成为脱口秀届的郭德纲吗?,聊到上升渠道,都会提到:“说的好的可以上《吐槽大会》。”
可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郭德纲成了大角儿之后,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捧红自己的徒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德云男团的造星模式,随着德云社的逐渐明星化,其独有的运营模式也为大家津津乐道,以前郭德纲曾夸下海口,他想捧谁谁就能火,并且能具体到火的时间段。如今没有人怀疑郭德纲的造星能力。
这季的《脱口秀大会》,李诞、池子“退居二线”,把舞台和机会全部留给新人,一切都在按照商业的流程严格打磨。对李诞和背后的公司笑果来说,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脱口秀大会》,而是要把脱口秀真正商业化。
捧新人,李诞是认真的!
脱口秀的批量“明星化”
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出了一个“明星”,接下来的推广就会事半功倍,就像相声界的郭德纲、小品界的赵本山、钢琴届的郎朗和脱口秀届的李诞。
可一个明星往往不够,要想发展一种文化,需要更多的明星选手,才能把整块蛋糕做大,脱口秀到了要批量“明星化”的阶段。
在造星方面,德云社和笑果有着异曲同工的策略,线上增加曝光舞台、线下孵化新人演员是他们造星的两大法宝。
郭德纲想捧谁确实很明显,当初捧岳云鹏的时候脱口秀大会6选拔,先让他在小剧场攒点人气吐槽大会,接着在自己的专场上不断给他露脸的机会,相声圈吸了一波粉之后,开始像大众发力,但凡有郭德纲的综艺节目,一定就有岳云鹏的身影,这番洗脑、刷屏式的栽培不火也难。
之后的郭麒麟、孟鹤堂、张鹤伦都是套路,一捧一个准。
笑果也是如此,先在线下通过开放麦的形式挖掘和孵化新人,之后让他们在热门综艺刷存在感。
本身在《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里就略有名气的王建国、思文、Rock在“星素结合”赛制的《脱口秀大会》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成为名气仅次于李诞、池子的笑果脱口秀演员,此后笑果推出的情景剧+脱口秀节目《冒犯家族》又将另一批素人推向观众。
到了今年,《脱口秀大会》就更加直接的选拔新人,方式也更加残酷。每名选手需要先参加“残酷开放麦”,排名前列的才有机会录制正片。常规录制还做成了积分赛,排名前列才能进入半决赛、总决赛。
也就是说在正式录节目比赛之前,这些选手要先经历一轮车轮战,然后才能正式参加比赛,压力和竞争可想而知。
我们在节目中确实看到了不少有才华的新面孔,比如讲述奶奶“小爱好”的23岁豆豆,又或者工厂女工人赵晓卉,能让观众看到这些新人本身就是《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的成功之处。
小剧场才是主战场
事实上与线上孵化新人相比,笑果文化的人才输送源头主要集中在线下。
目前笑果文化的脱口秀生态包括线上综艺和线上演出培训,线下板块由笑果文化全资子公司笑友文化负责,其已经形成由噗哧学院和噗哧俱乐部为核心的演出与培训一体化的商业模式。
这也与德云社的策略不谋而合。
目前德云社常规演出场地共有德云剧场、三里屯剧场、黑龙江德云社剧场、广德楼戏园剧场、南京德云社等九个剧场,而在九个剧场里进行巡回演出正是德云社从“一”到“九”九个演出队的队员。基本每周有六天时间演出,而票价从20元到200元不等。
甭管多大的腕儿,即使是郭德纲也是从小剧场走出来的,就算现在如日中天的岳云鹏、张云雷也仍然在小剧场演出,一方面相声演员的业务能力就是靠着剧场演出不断打磨的,另一方面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也确实是最直接的可以跟观众互动的方式。
脱口秀演员更是如此,小剧场才是他们的主战场,能够在舞台上暴梗的段子,都是在现剧场多次打磨才能出现的。
从2017年的《吐槽大会》,到今年7月21日开播的《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笑果文化已经制作了3个系列共5档喜剧网综脱口秀大会6选拔,其中4档播放量突破10亿。
受益于综艺的影响力,三年间脱口秀线下演出市场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脱口秀这种喜剧形式,并愿意到线下场景观看演出进行消费,但节目的带动依旧是周期性的。
说到底,只靠李诞、池子的明星效应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脱口秀产业要发展下去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维系人才体系的持续产出。
《脱口秀大会》节目制作方的线下品牌“噗哧”脱口秀已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余座城市,每月进行脱口秀演出活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学习和接触脱口秀。
但实际上,这仅仅只是脱口秀行业的“个例”,国内的脱口秀演出场所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小剧场或酒吧里。中国的脱口秀之路要往何处去,道路依然很艰难。需要适应、拓展的东西还有很多。
成功路上的脱口秀
与一些业内人士对脱口秀的前景唱衰不同的是,独立君对脱口秀的市场很看好,虽然不至于虚火,但至少已经在成功的路上了。
其实在我们国家做脱口秀本身就很难。相较而言,欧美单口喜剧的取材内容要广泛得多,政治、经济、种族、总统选举、党派斗争等无所不包,以揶揄、嘲笑、讽刺等形式对某些社会弊病及陈规陋习进行针砭,甚至故意“冒犯”观众的刻板认知,好笑之余也注重于观点的传输。
而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状态,很多题材是要被规避的,许多人把中国喜剧脱口秀的生存视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确,在我国现有的政策体制和国民习惯的情感接受程度条件下,做出有品位、有新意的喜剧脱口秀节目并非易事。
虽然《脱口秀大会》像戴着镣铐跳舞,在题材上确实有所收敛,但聚焦在新人本身已经是一个新的方向,一档综艺的力量很容易提升大家对脱口秀的认知。
三年前曾经有业内人士自嘲说,“我们这个行业不敢办峰会,万一包辆大巴,出了什么事,中国喜剧就要倒退30年。”
也就是说国内的脱口秀人才一辆大巴就能装得下,如今这样的状况已经在慢慢改观。
而站在笑果文化自身来看,艺人无疑是其价值最高的资产。当越来越多的李诞、池子出现时,对于其自身来说意味着未来更丰富的商业模式和更稳健的竞争筹码。
笑果对此的策略就是尽可能的多做节目,多给年轻演员提供成长的土壤,试图构建一个“线下供给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脱口秀生态。《吐槽大会》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脱口秀大会》则做的更加彻底。
脱口秀市场发展的越快就越缺少优秀的演员,在不断尝试的工业化体系下,相信很快会有“流水线”一般的方式来养成更多优秀的脱口秀演员。捧出一个李诞很难,但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李诞”,脱口秀才能不断的向大众文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