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金星秀完整视频:《Actors on Actors》让我们知道,“势均力敌”才是好的对谈
好莱坞权威媒体《综艺》前一段时间发布了年末固定节目《 on 》的嘉宾,艾玛·斯通和提莫西·查拉梅成为了今年的嘉宾,这期节目目前已经在正式上线,两位演员也为大家带来了十分精彩的对谈。
这场对谈中,两个人没有固定的话题,聊天十分随机,从生活的经验到有关表演的心得,在这场对谈中你能看到两个完全不同性格,持有完全不同观点的人在这个空间里十分和谐的交流着。这种和谐让人感到十分舒适,冷眼君认为能达到如此舒适的状态的原因有两个:相同职业属性和类似的思维高度。
职业属性如何影响对谈质量
《 on 》作为好莱坞媒体《综艺》的固定节目,参与主体理所应当该是演员,但这档节目让提问者和受访者两个角色都由演员来承担的设定是很巧妙的,也完全可以被其他访谈节目所运用的。
以这一期艾玛·斯通和提莫西·查拉梅的访谈为例,由于两个人都为演员,同属于娱乐产业让他们对彼此在访谈前就已经对对方有了最基础的了解。更何况两个人都是当今炙手可热的演员,对彼此的熟识度很高。从两个人对谈的气氛就可以看出,即使之前并无合作,但二人完全不存在尬聊的现象,甚至不用规定问题就可以轻松的进行谈话。
对谈这个概念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在访谈节目进行了许多年后,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平等高质量的对话,希望对话过程不仅仅是提问与回答,而是双方思维的碰撞。于是谈话类节目的金字招牌从《非常静距离》手中交至《金星秀》,然后一变而为如今更受瞩目的《十三邀》以及《圆桌派》等等。
《十三邀》和《圆桌派》等高质量对谈节目已然是相当有风格的节目,但职业壁垒仍然让提问者和受访者双方都无法完全展现自己的智慧。
比如许知远在《十三邀》中采访李安时,最主要的诉求是探索李安的极端一面在哪里,而不是李安的电影本身。这种采访目标并没有错,将焦点放在李安自身而非李安的电影是很聪明的,但访谈中李安表现出来的形象是将全部热情投放在电影身上的,许知远无法真正绕开电影这个话题去探寻李安的性格宁静金星秀完整视频,于是许知远在采访中显得有些吃力。
许知远在采访李安前认为李安是个很完美的人了,不知道从哪问起,于是他反反复复的问李安保证高水准电影制作的秘诀是什么?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李安温厚的性格会不会压抑观点的表达?
许知远作为一个提问者其实是相当有风格的,但他面对李安、姜文、诺兰等人时很少提出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采访相对有些片面。相比之下许知远对谈李诞,内容就要丰富且有性格的多,两个在做内容输出、观点表达的人即使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不同,也会因为相似的职业经历将不同观点和思维转化成对自我的丰富。
《圆桌派》所面临的职业壁垒要简单的多宁静金星秀完整视频,因为圆桌派创造了一个讨论的空间,大家在这个空间抛出问题,讨论问题,与职业的相关性很小。但在蒋雯丽作为嘉宾出现,大家讨论演员这一职业的时候,除蒋雯丽以外其他嘉宾对演员这一职业的了解不够全面就又成了问题。
事实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娱乐产业的圈内人,但有关演员这一行业的观点仍然需要通过“我听说”来输出。比如窦文涛在谈论到“小鲜肉使用替身”问题的时候,会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而开始讲述自己听说的故事宁静金星秀完整视频:《Actors on Actors》让我们知道,“势均力敌”才是好的对谈,像流量偶像由于档期已经拒绝某部戏,但片方执意签约,于是流量偶像给出六天时间,导致很多戏份不得不使用替身。
但不是演员的窦文涛开始“讲述”有关演员的故事,甚至是听来的有关演员的故事,意味着隐秘的暴露了自己观点匮乏的短板。他的讲述和蒋雯丽的讲述就完全不一样,蒋雯丽作为演员对这个体系的认知是有清晰框架的,于是蒋雯丽的讲述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而服务。
比如她想要探讨表演的信念感,于是举例说合作的导演在选儿童演员时会对所有小孩子说“屋里有一只小老鼠,你们谁能把它找出来?”然后相信房里有小老鼠并一直在找的那个孩子就是最合适的孩子,因为他有“信”这个行为。
这场谈话仍然是好的,但好的很平常。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李安对面坐的是诺兰,与蒋雯丽同桌聊天的是陈宝国、陈道明等人,那么效果将完全不一样。
对谈中的木桶原理——思维高度底线决定对谈深度
仍然以这一期《 on 》举例,艾玛·斯通和提莫西·查拉梅相对较年轻,但演技卓越,对表演很有自己的态度,于是两个人针对表演这个问题会有一个很良性的讨论。但当对谈双方是凯特·温斯莱特和加里·奥德曼时,对谈的深度明显不同了。二人不仅对表演有十分独到的看法,也有岁月沉淀之后对生活的领悟。
而当年《金星秀》热播同时备受争议的原因正是访谈的深度问题。事实上当年冷眼君对于金星采访明星是有期待的宁静金星秀完整视频:《Actors on Actors》让我们知道,“势均力敌”才是好的对谈,因为金星人生阅历丰富,同时作为变性舞蹈家她是先锋的。但在访谈中进行所表现出的肤浅让《金星秀》虽然更符合观众对综艺节目轻松、娱乐的要求,但同时也显得不够“有趣”。
最近宁静在综艺节目中向我们展示了十分有个性的形象,人物性格十分立体。而当宁静接受金星的采访时就表现的十分一般。这不是宁静的问题,而是提问者的问题。
金星看见宁静首先质疑了宁静的着装,认为宁静的着装有点奇怪,然后宁静笑着接下话题表示胖了,穿黑色显得瘦。
宁静落座时金星又开始了每一期节目都会问的流程,表示自己的沙发一张坐了会有绯闻,另一张坐了会生子。
然后金星开始不停的夸赞宁静“大美女”,大聊情感问题,将访谈局限于一个十分狭窄的框架。
甚至在宁静认真回答时突然插话说觉得宁静长的像刘晓庆。
这是一次十分失败的采访,既没有发掘出宁静与众不同、闪光的一面,又暴露了金星市井、八卦的访谈风格,这甚至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访谈,充其量是话家常。
对谈节目发展到《十三邀》,对于对谈深度的把控已经很好,许知远做这档节目的目的很明确,是想要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对谈去发现嘉宾的真实性格,同时也更清楚的审视自己。于是在每一次的对谈中许知远都是带着自己预设的“偏见”而来,试图发掘受访嘉宾与这种“偏见”之间存在的偏差。
刚才冷眼君提到职业壁垒限制了许知远访谈的质量,但基于许知远深厚的知识底蕴,访谈深度仍然是有保证的,直到许知远遇到诺兰,英语采访带来的压力明显让许知远有些力不从心,甚至在对谈中记笔记。同时冷眼君发现,在这场对谈中,由于语言障碍,许知远只能保证提出所有预设问题,但几乎没有与诺兰进行讨论。讨论这个行为要求许知远在短时间内理解诺兰所说的话,然后迅速反应用英语进行回应,许知远完成的并不好。
这并不算是许知远的思维高度不够,但访谈中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受访者所用语言直接决定提问者能否无障碍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不出就等于无。于是这场对谈在最终成片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断裂感,所有问题都是独立的没有延伸,虽然诺兰已经表达了许多观点,但讨论过程才是观点的完善和结构。
冷眼君认为,从访谈到对谈算是谈话类的一种进化,从模式化的提问、回答进化到思维碰撞。冷眼君曾经也做过【冷眼看电视】同名对谈节目宁静金星秀完整视频,也在试图强化提问者与受访者之间的沟通与讨论。但当同属性的人坐在一起,谈论彼此都十分熟悉的话题,我们显然在这种几乎无障碍的交流中可以期待更多观点的迸发。
冷眼君经常看到有人认为一些明星、导演在采访中“打太极”,很少给出有价值的观点,但在《 on 》出现之后,冷眼君认为责备受访者是十分片面的,对谈的双方是否让受访者有沟通的欲望,是否能够激发受访者讨论的兴趣,是否可以进行同一精神层面的交流,都是影响访谈质量的因素。也就是说,对谈双方相同属性越多(比如职业、职业追求、成长经历、教育水平等),对谈的成功率就越高。而《 on 》的高质量对谈正在验证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