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剧情简介:他也被骂三观不正了?!
8号风曝
有趣/有撩/有聊/有料
《我是余欢水》自开播以来一直热度不断。
丧气满满的中年社畜题材+荒诞搞笑的魔幻现实风,在同期网剧里十分扎眼,开播以来一直被誉为难得一见的精品。
可大结局播出以后,却因引发的女权争论而吵上热搜。
一夕之间,《我是余欢水》从良心网剧被指“三观不正”。
影视剧的三观问题是近年来经常被提及的话题,由此引发的争论也是逐步升级蜗居剧情简介,这次引发的“小高潮”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
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那个老话题:影视剧该谈三观吗?
被狂打一星的女权
事情还要从大结局的剧情开始说起。
余欢水和上司一行人一起被绑匪挟持,绑匪放话:可以放一个人,但是每个人要说出一个理由,谁能说服他,就放谁走。
女上司梁安妮跳出来说:“肯定放我啊,我是女的,我是弱势。”
结果绑匪非但不买账,还cue了女权:“男女平等,你们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
场面如下↓
一句“女权”,观众围绕着这个词引发的争论,一开始就散发着满满的火药味。
接着争论逐渐升级,评论越来越两极化,双方开始互相谩骂,也把骂战引向了该剧的编剧和制作公司正午阳光。
这当口,编剧余耕也“下场辩论”,被指讽刺网友是“暴民”。
舆论持续发酵,最终导演出面回应,表示争议台词是为了丰满梁安妮的角色形象,突出这个角色的生存不易。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热度上去了,口碑下来了。
一方面,网上的热议直接把《我是余欢水》送上了当天热度榜的榜首。
另一方面,争议桥段一出,豆瓣评分陆陆续续从8.4分一直跌到7.4分,并且还有持续下滑的趋势。
被骂三观不正,太冤
然而,《我是余欢水》真的三观不正吗?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剧情,三位上司,不,三位绑票在这场生存的拉票策略是这样的:
绑票一号,示弱:我是女的
绑匪:别来这套,男女平等。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啊。
绑票二号,装逼:我还要做慈善
绑匪:你这话自己信吗?
绑票三号,卖惨:我身体不好
绑匪:我不管……
虽然绑匪三次回答都是嘲回去了,但不得不承认,引发争议的“女权”的确突兀,让人感觉被“刺”到了。
从导演解释中可以推测,本来是没有这句话的,而是几个人在拍摄现场拍脑袋讨论后加入。
去掉这句突发奇想的台词后,是不是顺眼多了?
本可以在“别来这套,男女平等”这里画上句号,但编剧偏多此一举提到“女权”,令人摸不着头脑。
想画龙点睛,结果画蛇添足。反而暴露自己的创作水平不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争议的引发可想而知。
该不该批评?
应该。
但,就要因为一句话来定性一部剧“三观不正”了吗?
《我是余欢水》主打魔幻现实风,走荒诞讽刺路线。
从大方向来看,并不算三观不正——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所谓“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有人吐槽这部剧是中年男性的意淫爽剧,余欢水一无是处却一路开挂。
但是总体来说这个角色是丰满立体的,并不是一味的将其脸谱化——余欢水虽然是个卑微的中年社畜,但是剧情并没有通过卖惨而消解他性格上的弱点;社畜逆袭蜗居剧情简介,但他似乎也没有就此走向人生巅峰。
过往的车祸事件成为他人生走下坡路的节点,与此对应的是他开始陷入谎话连篇、推卸责任的恶循环,为他的“悲惨”作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误诊以后,余欢水开始逐渐正视了过去自己身上的一些错误,最终达到救赎。
这部片子不仅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也探讨了人性的阴暗面,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之余能够引起思考。
开放式的结尾更是引发无限遐想。
仅凭一句台词便否定全剧,并不可取。
影视剧作品,何为三观?
现在大家动不动就说三观,影视剧的“三观不正”,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说一部剧“三观不正”,更多的是在指它输出的某种价值观不被大众所接受。
比如《娘道》里被嘲出天际的古老价值观↓
这种存在于封建时期的台词可以说是贯穿整部电视剧,而且次次由我们的“正面”角色瑛娘口中吐出。
《娘道》的剧情简介是这样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蜗居剧情简介:他也被骂三观不正了?!,舍命而无求。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主打的是励志路线。
一个励志人设的女主角频频说出这样的台词,时不时的让人感觉我们依然身在大清。
还有广为流传的琼瑶阿姨的名场面。
这句话真的是令人费解。
根据连接词之间的强弱关系,可以推出男主角的价值排序:一条腿<半条命<爱情?
且这段台词也不是断章取义,《一帘幽梦》里令亲姐妹都撕逼反目的伟大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严格遵循了琼瑶剧的套路。
这些“三观不正”的电视剧,要么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要么像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三观的正确打开方式
由此可知,三观是个综合性的概念。
而影视剧是个整体,要谈影视剧的三观,人设、剧情、台词、立意都要看,而不是只抠台词。
如果使用这次《余欢水》事件中的逻辑,从局部就能倒推出整部剧倡导的价值观,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说——
因为绑票二号给出的理由,是“山里的孩子等着我资助呢”;
那么,《我是余欢水》就是在侮辱慈善?
因为应勤有处女情结,觉得非处女是“污点”“不自爱”;
那么,《欢乐颂》就是在教化女性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因为李泰奥说出了经典渣男语录,“陷入爱情不是罪吧”、张乘乘复刻了那句蜗居剧情简介蜗居剧情简介:他也被骂三观不正了?!,“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那么,《夫妻的世界》《安家》就是在提倡出轨无错?
然而,从剧情的整体走向基本可以看出,他们都只是作为一个角色,反映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群体的价值观,仅此而已。
我们没办法通过一句台词、一段剧情、一个人设,就将整部剧简单概括为“三观不正”。
影视剧三观,不是禁忌
那么,影视剧该谈三观吗?
当然要谈。
影视剧是一种文化输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观不正,当然要批评。
但批评之余,更多的应是理性的探讨,而不是就此“封杀”或抵制。
比如近年来陷入三观争议的《欢乐颂》,虽然“五美”人设被诟病塑造时有失偏颇:“抬高富人,贬低穷人”。
但这部剧的核心,还是社会阶层问题——
曲筱绡尖酸刻薄变古灵精怪,依靠自己的背景为所欲为还是收获了大家的喜爱;
安迪更是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先天的精神疾病是她“完美人生”的唯一绊脚石;
合租房三个女生平凡又无奈,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找到平凡的快乐;
樊胜美的无奈,令人感慨又心酸。
还有无处不在的鄙视链。
赵医生在夜店里出手不阔绰被鄙视,又反过头来鄙视曲筱绡的文化素养不高,曲筱绡鄙视樊胜美的“捞女行为”,樊胜美鄙视白手起家的王柏川。
家财万贯的曲爸因为一个高尔夫姿势被鄙视暴发户,高冷学霸安迪鄙视邱莹莹的智商“不与傻瓜论短长”。
不停的排序和比较,让我们不禁思考:到底鄙视链的顶端在哪里呢?
女安迪,男老谭吗?
去年大火的台剧《我们不能是朋友》,同样引来了各种吐槽。
男主先是开启霸总模式死缠烂打,看起来像是性骚扰,女主欲拒还迎,嘴上说着不要行为却很诚实。
在各自有伴侣的情况下,男女主双向出轨,但又通过人物刻画让人看起来“情有可原”。
现在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当你发现伴侣并不适合自己时,是勇敢追爱,还是信守过去的承诺步入婚姻呢?
真爱无罪吧,可能会遭到道德谴责;
守旧吧,接下来的婚姻大几率一眼望到头。
《我们不能是朋友》,让年轻人们开始去直视、去思考这个复杂的问题。
被三观绑架的,是谁?
不少影视作品都因观众敏感的三观,而陷入了“三观疑惑”,这种过分敏感会让我们错失许多好作品。
例如2009年的《蜗居》,剧中的婚外恋蒙上爱情色彩,小三最终上位,权力凌驾于法律,贪污高官被拍成霸总等等,都可以解读为三观不正。
但不可否认,《蜗居》是国产电视剧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在剧本、演技、立意各个方面都可圈可点,影响广泛。
《蜗居》中的“房奴”“贪腐”“二奶”等都成了年度热门话题,辛辣的角度让观众难以不直视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弊病。
这部剧的优秀之处还在于它提供了多方位观察、多角度解读的视角,和《娘道》《一帘幽梦》的单一价值观输出相比,同时展现了多种价值观,提供了更多探讨的可能性。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从以“毁三观”著称的国外影视剧中也可以窥探一二。
如隔壁岛国尺度与深度齐飞,三观节操碎一地但是依然赢得了好口碑的出轨神剧《昼颜》↓
一部全员出轨的神剧,一本正经的谈出轨。
但这部剧主要通过婚外恋探讨了日本社会的一种现象——“昼颜妻”,平时在送丈夫上班后,与其他男人陷入婚外情的家庭主妇们。
为什么“昼颜现象”能在日本真实存在?
一方面是社会构造,“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至今根深蒂固,离婚就意味着失去经济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民族文化和社会风气,离婚等同于丑闻,不管男女都要承担高额离婚成本。
保守的社会氛围与现代婚姻制度的碰撞,探讨了复杂的人性在二者当中腹背受敌的矛盾,引发了对于两性伦理、婚姻关系、文化氛围的多方面反思。
这些作品里,优不优秀似乎并不与三观直接挂钩。
因为好的影视剧作品不一定都是“三观无死角”的,但好的影视作品是能够反应当下的社会现象,引发现象级讨论和反思的。
像家庭伦理剧《都挺好》,引发了全民热议,讨论的话题也涵盖各方各面。
不管是无能大哥苏明哲、妈宝男苏明成、作天作地苏大强这三个男性角色的刻画,还是试图与原生家庭切断联系、却又被原生家庭捆绑的小妹苏明玉……
这里面探讨的亲子关系、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养老问题,都直击当下最具广泛共鸣的痛点。
像教育题材电视剧《小欢喜》,也是直击当代“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各种痛点和难点。
张弛有度的海清黄磊,虎妈猫爸的陶虹沙溢,教育缺席的咏梅和王砚辉。
三个家庭、三个教育理念培养出三个不同的孩子。以高考为切口,三个小家庭为缩影,上演了一幕中国式家庭的成功与失败。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父母和孩子到底能否互相理解?又怎么达成彼此的和解?
这部剧能够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就是因为这些都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一直困扰我们的话题。
这些通过影视剧作品延伸的有关社会议题的讨论,都超越了非黑即白的对错之分,超越了正与不正的三观范畴。
只专注于三观没有意义,敏感的三观只会让这些思考都流失掉,最终剩下的,也只有我们一直追着不放的三观。
其实被三观绑架的,表面上看是影视作品, 实际上是观众自己。
因为三观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价值观合不合适也见仁见智,更没有一个普世的标准。
我们能做的只能通过不断的探讨、批评、调试、与时俱进,探索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影视剧的三观都可以被开放讨论,但不能因此而抵制和封杀任何作品。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这里还有你想看的精彩↓
记得“在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