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年之小时候分集剧情:观点 | 成长剧的景深
古装剧、悬疑剧、科幻剧、涉案/扫黑剧……每次某个类型剧里出现爆款,媒体和剧迷就会猜——下一部火的剧集在哪儿?
写了近三十年娱评,我的好奇会更延伸一点:下一部口碑剧集会从哪个类型里冒头儿?现在,《狂飙》和《三体》之后这个时段的谜底揭晓了:是成长剧——《曾少年之小时候》。
三位主角在剧集出场的时候,正临近青春期,应该说,处于“小孩儿(少年)”的尾声阶段。青春期属于成长转换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性情敏感、多变,在生活中属于家人、老师都不太好“伺候”的主儿,在文艺作品里则属于不容易写好、更不容易拍好的群体。表现他们的故事,过于突出成人理解的一面,容易显得说教、公式化、概念化,不接地气;完全按生活逻辑凸显原样,又容易显得琐碎,碰上个别保守的观众曾少年之小时候分集剧情,说不准还会质疑创作者的“导向”。
同样费脑筋的是寻找合适的扮演者,太小了,表演稚嫩,不好看,不出彩。像早年杨紫、张一山、关晓彤那样的少年演员,可遇不可求。用相对成熟一些的年轻主演曾少年之小时候分集剧情:观点 | 成长剧的景深,“老练”的劲头一旦稍多,成长剧所要求的“青涩”气质又会被冲淡。
《曾少年之小时候》的几位年轻主演,“谢乔”张籽沐,2008年生,2010年就进入王家卫《一代宗师》剧组;“秦川” 张开泰,1997年生,参演过《勇敢的心2》《安家》等;“何筱舟”郭子凡,1997年生,参演过《小欢喜》等……在同龄演员里,三人都算是拥有表演经验但又未达到“国民熟知级”,保证了角色的青涩感传递。这样的主演组合,看着舒服,套用俗话可以说剧组“淘到宝”了。
众多配角里,李文玲、齐欢有出色的发挥,陈丽娜、孙桂田、李启歌、毛乐、海一天、郭晓峰、赵子琪等人也都演技在线,加上后面青春版主演张一山、关晓彤的出镜,给人的整体期待感很足。
不过对于《曾少年之小时候》全剧看点而言,表演上的成功还是第二位,排在它之前的是剧集的叙事构成——对不同时段社会风俗元素的化用,以及细节的精准、对白的鲜活。
剧情以倒叙展开。开篇就是迎接香港回归,紧接着,经商热、摇滚热、“抗洪抢险、“世界末日”谣传、流星雨……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背景下,少年们眼中胡同男女老少的生存百态,纷至沓来,呈现在观众眼前,与少年们的情感有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细节有趣、到位,是《曾少年之小时候》成功叙事的另一支撑。谢乔一家在邻居帮助下准备过冬的烟囱,谢乔的小叔只顾弹着吉他唱《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在一边儿看热闹,结果招来老妈拿崔健歌词调侃;秦川成绩考砸,请朋友冒充家长想蒙混过关,结果一下子来了三拨儿家长;秦川爱吃煎饼,奶奶担心孙子成绩曾少年之小时候分集剧情:观点 | 成长剧的景深,于是梦见他没考上高中,在路边儿摆摊儿卖起了煎饼;谢乔被隔壁胡同男生寻衅追赶,情急之下骗路边出租车司机开车门挡住“追兵”;辛原向秦川等传授“恋爱秘籍”,同时坦承自己也没有女朋友,传授的经验完全是“靠想交女朋友的渴望去想象”……这些细节,为剧集内容带来了丰富的层次感。
如果以近年风行的、强调戏剧冲突的“剧集创作公式”硬套,你会发现,《曾少年之小时候》并不完全符合那种机械的类型剧套路。它没有照着类型框框描红,而是把过去文艺片才注重的滋味(岁月滋味、生活滋味、情感五味)注入成长剧。说它是剧集版的“当代《城南旧事》”并不为过。因为剧集带着时代的景深,且包含了从少年到中年不同层次的情怀,显现出文学的韵味。
像《曾少年之小时候》这样的剧集,能出现在当下的荧屏并非偶然,它反映了近年来内地电视剧工业精品化探索的新成果。电视剧不仅仅要讲故事、展示演技曾少年之小时候分集剧情,还要传递生活的滋味、岁月的韵味。《曾少年之小时候》,还有稍早的《乔家的儿女》《小敏家》曾少年之小时候分集剧情,乃至更早的《父母爱情》《无悔追踪》等,在这方面都有着近似的追求。过去,成长类剧集对此的努力并不是太明显,现在,《曾少年之小时候》填补了这一块,可谓不小的成功。
(徐江 诗人,作家,文化批评家。生于1967年,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居天津。)
图片:豆瓣、剧集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