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光剧情介绍:两部热播剧证明,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条流水线
文|木乔
编辑|木乔
前言
从我国第一部改编自同名短篇小说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开始,电视连续剧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过去的影视创作中,大多数的影视创作都是从传统的小说和戏剧等叙事类的创作,而在互联网媒介的发展下,影视创作也逐渐转向了从网络小说中寻求创作的方向。
在2004年度,首次以网文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第一次亲密接触》正式公映,成为首个网文连续剧。
在2010年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而影视作品则是利用镜头语言来刻画角色,并以不同的视角对不同的场景进行合理的衔接,从而构建出不同的叙述空间,从语言到声音和图像,两者的转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情节编排的深度加工
在影视作品的改编中,要取得好的改编效果,首先要有好的剧情,而剧情,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好的剧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剧情完美地展现出来,让剧情变得更加精彩,让人看得更清楚。”
根据央视2012年度一项针对中国电视受众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剧情”是最能打动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叙事理论的框架下,剧情的叙事方式可以划分为线性叙事方式与非线性叙事方式,线性叙事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叙事方式”,而非线性叙事方式对剧情与角色的冲淡。
由于网络小说的通俗性、娱乐性和通俗性,使得大多数的小说都是以线性叙事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线性的故事形式易于转换为画面语言,这一点正是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热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与《琅琊榜》在剧情安排上均以原著为基础,以多条主线为背景,使剧情更加紧凑;而后者则是一条直线,增强了故事的张力。
“双线”是俄国著名的“形式派”作家什克洛夫斯基所阐述的一种最重要的“双线”,这样的剧情,有主线,有支线,还有一些小剧情。
这部名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作品,是一部关于青丘白浅和天族太子夜华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主线很简单,因为是以白浅自己的角度来写的,所以整个剧情都是以两人的关系为主线,所以,这是一条直线。
一本书,想要拍出一部电影,光从剧情上来看,是不够的。所以,除了忠于原作之外,编剧还在《三生三世枕上书》里添加了东华和凤九的感情,作为支线,与正片相得益彰。
另外,子阑与胭脂,连宋与成玉之间的感情纠缠,又为故事增添了浓重的情调与感情内涵。
将单一的剧情处理为多重剧情的叙述方式,与连续剧的分集叙述方式相吻合,使得剧情更为丰富和立体。
“一条主线”,就是在一条主线上,加入了更多的剧情,让整条主线变得更加精彩。
《琅琊榜》是一部融合了宫斗、夺嫡、复仇、阴谋、家国大义的网文,从出版到现在,一直都是备受欢迎的,豆瓣评分也是8.6分。
情节虽多,可主线却很简单:林殊原为“赤焰少将”,遭人诬陷后,隐姓埋名,化名“梅长苏”,从此便踏上了协助靖王夺取皇位,洗清冤屈的道路。
靖王登上皇位,洗清了所有的冤屈,这本书便结束了。在书中,霓凰公主与林殊虽然有过婚姻,但少年时两人的情谊无关情爱,霓凰郡主的情感归宿是在小说中仅出场几次的赤焰军旧部聂铎。
而这个角色的出场,不过是给梅长苏展示了皇家权力斗争的一个机会,让剧情顺利进行而已。
在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之后,聂铎这个人物被删除,该剧除了皇位争斗、复仇、阴谋诡计之外,多出了一段“霓凰”和梅长苏的恋情,其中刘涛扮演的“霓凰”更是大幅提升了剧情。
尽管剧情依然只有一条主线,但是戏剧性的矛盾和感情的内涵却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它没有添加任何与主体无关的线索,却更多地强调了主角在皇位争夺与报仇过程中的感情纠缠,令人感到悲哀。
这个故事很好地迎合了观众们的口味,尤其是两个人在不同的世界里相遇,更是让观众们欲哭无泪。
站在观众的立场来看,爱情元素的添加,提高了剧情的情绪化,就像是一部权谋的硬剧,被赋予了情感的润滑剂;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它的感染力,更加适合电视剧的消遣娱乐和以情动人的特征,而且,这种类型的小说做自己的光剧情介绍:两部热播剧证明,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条流水线,也可以得到一些女读者的喜爱。
找好故事的叙事视角
小说的阅读属于一个可以激发人们理智思考的过程,而电视剧却是利用画面和声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接受方式,使得我们在叙述相同的事情时,观察点会有不同。同时,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我们也需要解决好影视作品的叙述角度问题。
视角不同,同一事件会出现不同的面貌。在影视作品的改写中,应针对具体情形而做出不同的视角变化。
网络小说在写作上更加重视对个体情绪的表达,为了拉近角色与读者的关系,将角色的精神世界和飘忽不定的想法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有些作品采用了内部聚焦的限定叙述角度。
这样的叙述角度,使人仅能看到当时所发生的事件,而当它脱离了讲述人的视野时,所看到的一切都只是猜测和评判。
这样做固然会激起读者的好奇,但也会让人很难理解整件事的始末。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三生三世》以白浅为中心,叙述了她和夜华在三生三世间的感情纠缠,这种角度有很大的空隙,于是,笔者在文章的末尾做自己的光剧情介绍,添加了几个契子,把它给填满了。
故事从素素跳诛仙台开始,故事以倒叙和插叙为主,伴随着角色思维的变化,故事发展的跳跃性极强。
相对于小说而言,影视作品更加重视对读者的整体展示,若是一味地按照书中所描述的情节,很难通过镜头来掌握情节的脉络。
因此做自己的光剧情介绍,剧作家对原文采取了一种改变视角的方法,即将单纯的、内部焦点的叙述转换为一个无焦点的、全知的、万能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叙述方式,这种改变使得小说得以顺利地完成了延叙。
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白浅所经历的故事,了解她的所思所想,而且能进入夜华的世界,对两人之间的误会也了如指掌,除此之外,还能让读者深入到另一个角色的生活中去,极大地丰富了剧情的内容。
在改变了角度以后,可以方便地调节剧情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剧情的登场顺序,根据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进行重新排列,使得本来就很松散的叙述结构更加有条理,更加适合电视剧的叙述方式。
一部电视连续剧往往不会只有一个叙述角度,而在剧情推进时,则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不同的转换,以《琅琊榜》为例,就是通过改变角度来完成从心理到影像的转换。
梅长苏其实就是林殊,至于萧景琰会不会认出来,这就成了《琅琊榜》剧情中,最关键的一环。
在这部作品中,萧景琰是在一次与言阙的无心交谈中得知了其中的奥秘,而后又以内在焦点的角度,描写了萧景琰内心的震惊、激动、痛苦等各种复杂的情感。
这种心理状态,在电影里是很难用镜头表现出来的。因此,作者改变了叙述的角度,由内在焦点的叙述转变为无焦点的全知性的叙述,并以一种矛盾的冲突来展示故事的情节。
被夏江这么一说,梅长苏和萧景琰当着陛下的面,与夏江对质,这一刻,梅长苏命悬一线。
该剧以画面与角色的行动向人们展示了萧景琰与梅长苏心中的错综复杂的感情,同时也展示了帝王心中的挣扎与抉择。
通过叙述角度的变化,使心理学的影像化表现成为可能。这部剧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故事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价值取向的主流化与大众化
相对于互联网而言,电视节目的媒体监管体系更为完善,一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其收视人数动辄上千万,比一本热播的网文要多得多。
由于其巨大的观众基数和较广的年龄段,使得电视节目在形成公众价值观念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所以,电视连续剧的制作与播出必须符合大众的基本价值观念与现实环境,同时又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期望,而民族特色则是一种经过漫长岁月积累而形成的稳固的美学理念。
本文认为,在对网络小说进行影视化创作时,应当遵循社会公众的美学理念与审美取向,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开播以来一直备受好评,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女读者的喜爱。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这部戏满足了所有人对于浪漫爱情的幻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的励志成长。
故事是以白浅与夜华的恋爱为主线,但剥开了恋爱的外壳,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女子,如何激励自己,如何让自己变得坚强。
白浅被擎苍禁锢了修为,抹除了相貌与记忆,堕入红尘,改名为‘素素’。素素只是一个普通人,却爱上了天族的皇子夜华,只是因为地位的差距,以及没有得到任何的眷顾,这段感情才走到了尽头。
虽然有了夜华这颗赤诚之心,但是素素依然没有逃脱被人欺负的凄惨下场。她经历了千辛万苦,从仙人晋升为神明,成为了青丘的女帝,受人敬仰。
而现在,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变化,见识和阅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她才有机会和夜华好好谈一谈,争取自己的幸福,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部剧所展示的女性价值观与当代女性自己的美学期望相吻合,具有鼓舞人心的正面力量。
《琅琊榜》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它的故事情节的波澜壮阔,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华,传播了社会的主流价值。
这部作品所展现的阴谋诡计,更多的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将报复的主题提升到了扞卫公正的层面;
同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国”意识,也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性,与当代的主流价值观念相契合。
所以,在对其进行改编时,与对网文的包容不同,电视剧更加重视对真善美等主流价值观以及对大众审美的弘扬。
结语
因为网络小说的出版门槛的下降,加上比较放松的创作环境做自己的光剧情介绍,使得它更偏向于大众化和娱乐化,这与电视剧的大众化的文化基因相吻合。
这本书的题材很多,有言情,有武侠,有玄幻,有都市这些都是类似于电视剧的题材。另外,由于网文本身具有“吸粉”的特性做自己的光剧情介绍:两部热播剧证明,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已经成为一条流水线,可以大大降低改编后电视剧收视率的风险。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些问题,比如:对原著的理解不足,对情节的修改不合理,商业元素压倒了艺术价值,故事的内容与它的表现形式不相符,改编题材单一,等等。
要把两个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让两个媒体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尼克拉斯·卢曼《艺术的媒体》
[2]程光纬《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多样观察》
[3]李九红《互联网思维下的《琅琊榜》运作》
[4]林小兮《 网络小说生产线》
[5]韩少功《文学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