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脱口秀段子:脱口秀“活儿”好不好豆豆脱口秀段子:脱口秀“活儿”好不好,到底指哪种技术?,到底指哪种技术?
脱口秀“活儿”好不好,到底指哪种技术? 原创 小印 印客美学
“让每个人都能做5分钟脱口秀演员。”这是自《脱口秀大会4 》开始,李诞便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不论是在舞台上“make some noise”还是“见证奇迹”。在这个“好笑至上”的舞台上,“五分钟限定”让脱口秀的技术显得愈发重要。
建国、博洋首轮被淘汰
到底是什么是脱口秀“技术”?是文本还是表演?
技术和好笑哪个更重要?如果黄西有技术,为什么观众又不太喜欢?
脱口秀有技术?
《脱口秀大会4》如约而至,炸场也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新面孔中黑马频出,“外貌优势”徐志胜让网友大呼“笑不活了”;北大硕士鸟鸟解构社恐击中了很多人的内心。
老将中庞博状态全面回归,颜怡颜悦表演有所精进,杨笠和周奇墨的炸场虽迟但到……不过包揽脱口秀亚军的王建国、逃不过退赛梗的张博洋则惨遭淘汰。
在本季脱口秀大会中,“技术”也成了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
就拿徐志胜来说,虽然是个新人,但大张伟觉得他很有“技术”。
虽然他的梗光看文字觉得很普通,但配合他独特的山东口音,特有的喜剧节奏以及喜感的五官移动,保准你们看了也会笑成又一个在台下打鸣的大张伟。
就连一开始“反感他”的罗永浩,都说:“我刚开始很反感,但最后……我觉得他整个表演上的优秀,弥补了他长相上的优势还有余,所以就很无奈地拍灯了。”
脱口秀“技术”也成了脱口秀演员和观众的一道门槛。
比如周奇墨和黄西,备受专业脱口秀演员吹捧,绝对是技术好的一类选手,但观众却不买账。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脱口秀的“技术”到底是什么?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要的是人设鲜明的内容,引爆全场的金句,因为本质上他们是在看综艺节目,而综艺节目立人设、传播金句、组CP才利于大众传播,这才是惯用且好用的经验和伎俩豆豆脱口秀段子,所以观众们不喜欢周奇墨也并不奇怪。
但对于专业的脱口秀演员们来说,他们对于段子、文本和表演,都承袭一套成熟的、可衡量的标准,所以周老板的段子在他们看来是非常好的,表演也是顶级的。
黄西也是同样的道理。
他的英文脱口秀也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在美国经典脱口秀周六夜现场中,于美国本土选手中突出重围已是难得,更曾经受邀在白宫演出过,调侃美国总统。
但语言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语种的差别带来说话方式的差别,英文脱口秀和中文脱口秀差别非常大,根本不可能生搬硬套。
黄西自己也感慨:
现在脱口秀不太一样,一个是凡尔赛一下自己,然后再损一下别人,当然不一定都是恶意的,这就是另外一种风格,我还得稍微适应一下。
技术流在线上脱口秀大会上,似乎水土不服。
正如杨澜的观点:我觉得观众分不清楚哪些是技术,哪些是逻辑,就是看好不好笑。
但真的是这样么?
有些技术流或许不好笑,但好笑都或多或少运用了脱口秀喜剧的技术,否则,好笑的段子和金句哪里撑得过四季脱口秀大会和五季吐槽大会?
换句话说,脱口秀老选手们活跃至今,他们运用技术的手段绝对炉火纯青。
只要懂得这些套路和技巧,用李诞的话来说,每个人都能当五分钟的脱口秀演员。
与周奇墨和黄西不同的只是,老选手们在这个舞台有着先天的主场优势。
而他们惯用的技巧,听小印给大家一一道来。
文本,脱口秀表演的困境?
新选手小佳在主题赛中的调侃自己身体的缺陷:
“脱口秀演员有很多类型,有的是文本型,有的是表演型,而我是,感动中国型。”
主题赛的第一赛段,赵晓卉、程璐、豆豆的对决。
周奇墨评论三人的文本,赵晓卉是最好的,程璐的“领导”人设不倒,而显然豆豆声效动作俱佳的一套表演下来,现场的气氛瞬间引燃。
赵晓卉表达对婚姻的看法,宁静说不好笑,王建国说好笑!
但次日冲上热搜的却是建国怼宁静,力挺赵晓卉。
这是专业选手和观众的隔阂,也是文本型选手的困境。
内容不如人设鲜明,人设不如表演生动。
从突围赛一些选手的淘汰中,就能看出一些问题。
有的铺垫过长,有的收尾仓促豆豆脱口秀段子,有的意料之中,有的难以共情。
首当其冲的就是铺垫的问题,突围赛中与赵晓卉PK的贾耗就是犯了这个问题,他在开场时说了太多上次脱口秀大会的失败感慨,太过内部,观众难以共情,当你无法很快抓住观众,那你就注定失败。
那么什么才叫做一个好的铺垫?在《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一书中,作者认为,想要制造一个笑点,首先就需要进行铺垫。
所谓的铺垫,其实就是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预期。笑点产生的原因,往往就是要打破人们的预期,在段子之中夹杂着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张骏这段其实就比较典型。
前面这么长一段的铺垫就是为了引导观众去假设,这个女生可能被男生看似正确的言论给说服、打动了。
但结尾马上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反转,女生不但不接受这种说法,还回复了一句颇有情绪的话语。
这种在人们假设之外的反转与意外感,往往能够让人忍俊不禁。
为了达成更有趣的幽默效果,脱口秀演员们也会在字里行间去穿插一些“连接点”。这些连接点的目的就在于自然地让观众想象出后续故事。
演员们依靠打破人们的想象,从而达成一种颠覆式的荒谬感。
用图片来分析张骏这段表演会更加清晰
颜怡颜悦的这段,也非常典型,颇具有英式的黑色幽默感。
你以为一个女人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孩子?升职加薪?都不是。是她对于家庭、事业无尽的“奉献”。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笑话都需要进行铺垫与连接的。
比如很多笑话的其实就是利用人们在生活中对于某些职业、文化、国家的“刻板印象”来制造笑点。
这届《脱4》里,最典型的莫过于徐志胜。他在自己的脸上做足了文章。
说自己做直播带货,被安排卖面膜。
“我说导演,就我这个长相,你让我卖面、卖馍都行!但卖面膜会不会太冒险?”
一旦人们对于某些事物有着共同的感受,或者是假设,你就能够在这上面创作笑话。
徐志胜的长相被自己讽刺为“天生喜剧演员”的长相,正是因为它非常特别,所以也足够直观与好笑。
但对于喜剧来说,遵循一定的结构不过是基础,想在此之上更为精彩,则需要更为丰富的实践。
节奏,脱口秀的“灵魂”?
除了结构之外,良好的节奏也是技术的一部分。
节奏有一点“玄学“,它并不像文本那样,有明确的结构和章法可以掌握。
这也是语言类节目中一个经常提及到的地方,每一次停顿,既需要有悬念,也需要给予观众充分反应的时间。
掌握好节奏,就能够让一个小笑点在片刻的停顿时间里发酵。
小印非常喜欢漫才组合,有种听《银魂》里新八酱吐槽的快乐。
但不得不说,漫才组合橙色预警的失败,就有语速过快,观众跟不上的问题。
正如呼兰,即便他的“内卷”段子足够高级和内涵,但因为节奏控制不佳,许多人有些反应不过来,效果就大打了折扣。
以及上海姑娘Norah,她去年的问题是有压迫感不接地气,而今年的问题则是故事断层。
第一段故事是父女间的趣事,第二段是女性的容貌焦虑,Norah的两段式故事的违和感连接点不圆滑,就产生了断裂感。
五分钟脱口秀中常出现两段故事,故事1衔接故事2,在最后call back,最后环环相扣,有一个可以拖得住整段脱口秀的底。
周奇墨的脱口秀也是两段故事,第一段是快餐店点菜,第二段是天津伯伯()的口音梗,但他的表演就很完整,留出了足够的表演气口让观众反应。
最后的升华就很绝,嘲讽拉满:小伙子,你来中国当外教,钱和姑娘都会有的。
所以脱口秀演员非常需要现场的打磨,根据观众反应,来对自身的节奏进行调整。这是更为即时性的,更考验演员的临场反应。
他需要最后的一个高潮豆豆脱口秀段子,让这个故事有个完满的结局,戛然而止就容易错过他的一灯。
看!只要适应了这个舞台,有技术的选手的成长速度惊人。
技术好的选手,他的脱口秀结构是完整的,主题是清晰的豆豆脱口秀段子:脱口秀“活儿”好不好,到底指哪种技术?,最好有升华的部分,让人觉得流畅又自然,从头笑到尾。
这就是好学生的解题思路。
后记
或许,对于脱口秀来说,好笑仍是第一位的;但衡量标准却开始逐渐多样化,才是一个行业兴起的先兆。
用有大局观的、老一代脱口秀演员罗老师对李诞的话来说:贵圈真的要起来了。
总而言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选手们,都要有点东西。
然后,脱口秀就会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