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我讲的是什么:《白日梦想家》:闭上眼睛,设计自己的白日梦
最近几天,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
看着队员们在山顶的合影,不免让人心潮澎湃,憧憬着将来某一天自己也能站上这世界之巅。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珠峰梦,哪怕只是一瞬间的闪念,也是美好的。
我把心里的这个念想告诉了母亲。
母亲指着窗外笑着对我说白日梦我讲的是什么:《白日梦想家》:闭上眼睛,设计自己的白日梦,别在这做白日梦了。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尴尬的笑了笑,可不就是白日梦吗。
使我忽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白日梦想家》。
电影的主人公华特是一家《生活》杂志社的底片冲洗员,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胆小怯懦,经常幻想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陶醉在自己的白日梦中,不思进取。
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Loser。
故事的转折源自于一张底片,编号25,名称。《生活》杂志准备用这张底片来做最后一期的封面照片。
然而,在发刊前却失踪了。
为了让《生活》杂志的最后一期完美出刊,一向胆小怯懦的华特大胆开始了自己的疯狂之旅,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寻回底片。
旅途中华特曾在白日梦里女神的鼓励下,勇敢的跳上醉汉驾驶的直升机,险些就葬身大海。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勇敢的举动白日梦我讲的是什么,让华特得到了底片下落的关键线索。
这趟旅途也让华特重拾自信,成为他人生的转折。
影片中,白日梦曾经阻碍过主人公的成长,后来也帮到过他。
可见白日梦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用好了还能成为我们的助力。
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解析一下“白日梦”到底是怎么回事白日梦我讲的是什么:《白日梦想家》:闭上眼睛,设计自己的白日梦,以及如何用好它。
什么是白日梦?
“白日梦”一词出自明代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意思是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这是可以追溯到的最早使用“白日梦”的出处,再往前,虽然也有相近意思的表述,但是却没有这么直白。例如:
唐代史学家沈继济所著《枕中记》中有一个典故“黄粱一梦”,原本指的是虚惊一场,后来多被用来比喻虚幻不实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唐代小说家李公佐所著《南柯太守传》用“南柯一梦”来比喻梦幻之事,空欢喜。
不论是“黄粱一梦”还是“南柯一梦”又或是“春秋大梦”都属于白日梦的范畴。
虽然至今对“白日梦”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是对其内含之真意却已有共识。
白日梦是指清醒时的脑子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通常是开心的念头、希望或野心。
人为什么会做白日梦?
当你阅读至此,你可能至少已经走神过一次。
我也一样,行文至此,我的思绪偶尔也会神游至天外,浮想联翩。
调查发现,人在一天当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所想的事情,并不是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人在干着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去想另外的事情。
心理学家杰罗姆·辛格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做白日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表现为走神、开小差、想入非非等等。最直观的表现为,发呆。
哈佛大学曾有过这样的结论:人走神的时间占清醒时时间的47%。
也就是说,在我们醒着的时候,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处于走神的状态中。
细想一下,也确实如此。
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心存杂念,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一件事情。
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对事情本身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白日梦我讲的是什么,或是尚未挖掘出使自己产生兴趣的地方。
影片中的主人公华特大多数白日梦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归根结底是因为十六年单调重复的工作让他感到乏味和枯燥。
自己又没有勇气改变目前的状况,只能借助“白日梦”来聊以自慰。
2、焦虑不安。
弗洛伊德所认为,白日梦是思维和意识的产物,人在社会中受到压抑而无法满足,必须通过另一种途径来寻求宣泄,得到象征性的满足,例如幻想。
面对上司的侮辱,华特常常感到焦虑不安,现实中却又不敢反击,只能通过幻想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虽然通过幻想可以暂时让自己心里感到平衡,缓解自己的焦虑,但根源并未消除,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就像是服止疼药,药效一过便又会陷入焦虑之中。
如此循环往复,只会让自己更加焦虑不安。
3、建设性的想象。
人的心灵本身拥有一种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或者体现在按照感官接受事物的秩序和方式来随意再现事物的形象中,或者以新的方式,依据不同的秩序把形象结合起来,称之为想象力。—埃德蒙·柏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两句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白日梦我讲的是什么,虽然也是天马行空的不切实际,却是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李白创造能力的体现。
创造是美好的,但无所事事其实也很美好。—史蒂夫·乔布斯
若没有在无所事事时间里的想象,也就不会有后来颠覆世界的作品问世。
看起来好像是无所事事,其实是在不自知的酝酿中。
在李白和乔布斯那里,白日梦经过一番巧妙的加工,用不同的方式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给世人,给人一种审美的享受。
避免前两种原因的白日梦,发挥建设性白日梦的作用,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既然“白日梦”不可避免,那我们就来设计好它,至少不能让它成为我们的阻碍。
设计自己的白日梦
做“白日梦”虽然是不切实际的表现,但也并非全是坏事。
比如,身患绝症的病人,想象自己康复后的美好场景,可以帮助自己战胜病魔;刚出道的演员,想象自己拿金马奖的画面,也可以激励自己不懈努力。
这也是上一节所说的第三种白日梦的范畴,即建设性的白日梦。它可以真正帮到我们,使我们愉悦,助我们成长。
文章需要打磨,方能赏心悦目。
白日梦也要经过设计,才能为我们增添助力。
1、结合困难,积小梦为大梦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关于“白日梦”的有趣实验。
挑选出两组学生,要求第一组学生把自己的“白日梦”写出来,学生大都写的是考全校第一、全省第一之类的内容;对另一组学生不做任何要求。
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学习不再像之前那么努力了,考前准备时间也大幅减少,成绩明显不如另外一组学生。
实验表明,白日梦会让学生产生愉悦感,起到一定的麻痹作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警惕。
学习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中间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没有考虑困难的白日梦,势必会成为阻碍进步的力量。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共有30支球队,获得总冠军是每一支球队的终极梦想。
在新赛季开始之前,他们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进季后赛,而不去想总冠军的事。
因为,只有进了季后赛才有资格去争夺总冠军,在这之前还要经过漫长的83场常规赛的艰苦角逐。
进了季后赛之后,他们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进入下一轮,也不是总冠军。
因为,季后赛里的每一个对手都十分强大,竞争要比常规赛残酷的多。
即使到了总决赛的赛场,他们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赢下每一场比赛,也不去想总冠军。
因为,总决赛的每一场比赛都不容有失,必须全力以赴。
直到最后拿下总冠军,他们才会去认真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你的潜意识里将困难和想象当中取得成功时的喜悦联系在一起,把困难当作通往成功道路上的考验,把克服的每一个困难当作是每一个小梦想的实现。
如此一来,你将会变得更有毅力,也会有持续的动力。
积小梦为大梦,更容易取得成功。
2、多想一些跟未来有关的事
若一味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那么今天的时间,就是昨天的重复及延长。—尼采
当我们沉湎于过去的事情时,很容易陷入焦虑的白日梦状态。
电影中华特受到上司侮辱时,没有选择反击或辩白,事后也没有想过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独自忍受着,心里却一直暗自不爽,成为困扰自己的枷锁。
以至于华特每次见到或者是想到这个讨厌的上司,便会不自觉的进入一种戒备状态,幻想着与上司的斗智斗勇,使自己沉浸在里面不能自拔。
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戒备状态,那么,他将再也没有安宁之时,焦虑和不安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试想一下,如果华特考虑到未来还要继续在这家公司工作,将会继续面对这个上司,不是选择用沉默和幻想去应对,而是主动与上司沟通去解决这个问题,结果会怎样?
最好的结果是双方达成谅解、消除误会,以后愉快的一起共事。
最坏的结果不外乎是这个上司依然如故。
但至少自己是尽力了,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只能说明是这个上司有问题。那便可以洒脱的写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就是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从过去的枷锁挣脱出来的有效途径。
多想一些跟未来有关的事,跟过去的不愉快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