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金星秀:王朔说:我对不起妻子和女儿,但我死后财产全归徐静蕾,这是为何?
“过去的作家里有许多流氓,而现在中国的流氓里大都是作家。”
说这句话的王朔徐静蕾金星秀,现在的90后徐静蕾金星秀,00后应该不太熟悉,但是对于70,80后来说,这个名字伴随着他们整个青春。
王朔不仅仅是80年代风靡一时的作家,由他的剧本改编的影视作品还引领着当时的中国青春电影市场,从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声叹息》、《甲方乙方》到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而支撑这些作品的均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有分量的导演和演员:赵宝刚、姜文、冯小刚、葛优、夏雨、宁静……而1992年的电视剧《过把瘾》也在2003年翻拍成了电影《我爱你》,主演正是与王朔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徐静蕾。
除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王朔的感情生活中,被大家议论最多的就是他与徐静蕾这段恋情—虽然当事人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个传言,徐静蕾本人从来都只称王朔是“朋友”,王朔也只称徐静蕾是“红颜知己”。
但在徐静蕾的事业发展中,不得不说王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以说当时籍籍无名的徐静蕾之所以能够一炮而红,有一部分是靠了王朔在影视圈中的地位促成的。
烟花易冷: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婚姻
王朔出生于1958年,南京人士。1965年他来到北京求学,从此没有离开过。
年轻时候的王朔并不显得特别出色,高中毕业后他参加了海军,在此期间他开始创作小说并在杂志投稿,从此找到了自己热爱并且擅长的事情—写作。
1984年夏天,王朔认识了对他的人生来说非常重要的人—他后来的妻子沈旭佳。
当时王朔“流氓作家”的风格已成气候,而且花边新闻不断,也许是那种痞痞的坏男人形象吸引了沈旭佳,尽管身边的人都不看好这段感情,沈旭佳还是义无反顾的爱上了王朔。
感情最浓的时候,两人还合著了《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上。1987年两人结束爱情长跑进入了婚姻殿堂。
也许恋爱真是催人奋进的良药,从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得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等重要作品。
1987年到1992年更是王朔事业的巅峰,不仅小说大卖,他还摇身一变成了编剧,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红遍国内。简单举个例子:1988年有四部由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这一年也被中国影视界称为“王朔电影年”。
但是事业的急剧成功给他带来了荣誉,也产生了副作用。1992年开始,王朔的文学创作灵感似乎枯竭了,直到1997年,王朔再也没有写出一本小说。
更令人唏嘘的是,他与妻子沈旭佳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1997年,婚姻早已出现问题的两人在僵持了两年后终于离婚。外界传言逼得两人离婚的正是徐静蕾,王朔为了躲避离婚带来的负面新闻去了美国,一直到同年10月才回国。
也许是人生的大起大落重新给了他灵感, 2008年他更是写下了后期风格代表作《致女儿书》。此书一出,王朔对妻女的愧疚之心表露无遗,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前妻和女儿。
他在《致女儿书》其中一篇没头没尾地写到:一闭上眼就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许在梦醒时分,他也曾经后悔过去的所作所为吧。
然而人生没有后悔药,我们从来都只能背负着过去继续走下去。所以他也只能对女儿说一句:我允许你对我撒野,因为我爱你。
人生得意须尽欢:故事的最后还是朋友
1994年,尚未扬名的徐静蕾20岁,处女作《同桌的你》如石沉大海,但她还年轻,有才华,对自己想要什么把握的非常好。
1996年,徐静蕾出演赵宝刚导演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搭档的是濮存昕,编剧是海岩。而将她推荐给赵宝刚的就是王朔。
彼时王朔正是影视圈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毫不吝啬地将资源介绍给徐静蕾,而后者也没有辜负他的寄望,从此在影视圈站住了脚跟。
1998年徐静蕾凭借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成为一代大学生心目中女神。2003年凭借王朔编剧的电影《我爱你》摘得华表奖最佳新人奖、优秀新人女演员奖。
令人没想到的是,野心勃勃的她并不满足演员的身份。同年,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上映,次年获得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新人导演奖。这部作品似乎与王朔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看看演员表:叶大鹰、姜文……我们很难不去推测正是王朔推荐了新人导演徐静蕾,这些大腕们才一起参演了这部电影。
徐静蕾非常懂得把握机会,2004年再接再厉,紧接着推出自己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将西方的故事换上了东方的外衣搬上了荧幕。搭档仍然是影帝姜文。
这部电影先参加了52届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一举斩获最佳导演银贝壳奖,徐静蕾也被评为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
两年的时候,从一位文艺范的演员华丽变身为一名文艺气质的导演,徐静蕾本人的能力和眼光自然没话说徐静蕾金星秀:王朔说:我对不起妻子和女儿,但我死后财产全归徐静蕾,这是为何?,但是背后推波助澜的王朔却是功不可没。
虽然王朔已经渐渐开始走下坡路,1992年后他不再有新作品,只能吃着老本,早已不如前些年般风光,但他凭借多年在影视圈积累的人脉,为徐静蕾尽心尽力的铺着路。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两人并未公开在一起,即便王朔离婚后多年亦是如此。
多年后,王朔曾经直言不讳的提到徐静蕾:“他们是摇滚出生,摇滚出生在北京份儿是最正的,玩的是邋遢帅,我就特别喜欢这种人”。
反观徐静蕾,她虽也在访谈中提到,她认为出轨是人的天性,不应该过多地去指责这种不可违背的天性。但她又在之后被鲁豫采访时谈到,她对于婚姻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好吵”,因为在她的早年生活中,父母不间断的争吵给她带来了无法愈合的伤害,她对于“吵架”“婚姻”有着本能的反感和恐惧。
而在她和王朔的相处中,两人是如何的呢?她多次表示王朔是“良师益友”,但他们“经常吵架”,“谁也不会让谁”,“都不会妥协,到最后就不聊了”。
2017年徐静蕾金星秀,徐静蕾在上金星秀时坦言与现任男友已经相处了七年,谈到结婚问题她不再如早年那般避之如蛇,反而是说两人已有共识,想结婚就结,想现在这样相处就这样相处着。“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不焦虑、不着急、不纠结的人”“特别简单,相处起来不累”。
也许这就是徐静蕾的回答吧。不结婚,只是没有遇上那个她认为对的人。套用王朔本人在《我的千岁寒》中写到的:结婚,感觉不到,就不是。
王朔曾自曝他的房子是徐静蕾给他买的,在他低迷期的时候,徐静蕾没有离开这位亦师亦友的“朋友”,帮了他很多忙,还给他买了一套房。
后来在赵忠祥的访谈中,他也证实了这件事情。算是报答吧,所以称自己死后财产肯定是归徐静蕾的。
两人如今仍然是非常亲密的朋友,2015年徐静蕾的新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编剧的位置赫然站着王朔的名字。也许这才是对他们两个更合适的相处方式吧。
笑看风云:不走到最后不知道结局
1997年婚变风波平息后,王朔回国继续从事文学评论方面的工作,那个痞子作家似乎又回来了。
1999年他出版小说《看上去很美》,在自序中他这样回忆过去:1991年我写了100多万字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本,第二年遭了报应,陷入写作危机……我认为我崩溃了。在提到本作时则说:我这本书仅仅是对往日生活的追念。
虽然他再三提到,该作中的人物是掺杂和提炼自生活,其真实性无法追寻。读者大可不必对号入座,但这本小说普遍被认为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在这本书里,痞子淡成了一个影子,一丝无力唏嘘的感觉渗透在字里行间。有很多读者感觉不认识王朔了,也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一次重要转变。
2007年,王朔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他的小说合集《我的千岁寒》被伦敦书店买下版权,创下了当时的中国国内版税的新高—-365万。
2008年徐静蕾金星秀:王朔说:我对不起妻子和女儿,但我死后财产全归徐静蕾,这是为何?,王朔出版了小说《致女儿书》,有人看不懂有人欣赏,毁誉参半。
2010年,王朔和冯小刚再次合作,电影《非诚勿扰2》,慢慢的回到了他熟悉的圈子里。
小结:
综观这些年王朔经历的这些起起伏伏,我认为如今的他并不是被生活打倒了,反而像是更加看清了生活的本质。
从过去名利双收转变到名声骤落,他早早地认清了自己,觉得“光好看了,结果是事后总排解不开一个自问:原来是这样么?”
所以王朔还是那个王朔,还是看谁不顺眼就骂,写文章骂,采访时骂,甚至有时候要被人嫌恶。偶尔也能听见他赞同别人,他说:现在的人对于表达真善美觉得特别老土,但我觉得没问题啊。真善美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
但在其他的方面,他却显得低调得让人见不到他的影子。最开心的时候永远是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访谈中谈到女儿考上了伯克利大学,那股骄傲劲藏也藏不住。
虽然《致女儿书》被有些人诟病写得没有逻辑,不知道在写什么,其实这部作品更像是他从内心自言自语中切下来的片段,喃喃给女儿听。
也许痞子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自处,也换了一种方式与他人相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