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剧情简介:《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在剧情与人物上的异同比较.doc

剧情介绍 admin 1年前 (2023-09-07) 190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赵氏孤儿剧情简介:《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在剧情与人物上的异同比较.doc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在剧情与人物上的异同(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东广州)摘要:”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赵氏孤儿剧情简介,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关键词:《赵氏孤儿》《中国孤儿》剧情人物异同,引言《赵氏孤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走出国门的文学作品。无论中西。无论古今,人们对它的改编和研究的热情始终不变。诚如范希衡老先生所说:”迄今为止,它是中国文学在国际上享有的。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光荣。”在”赵氏孤儿”的各种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许多学者对二者进行了各种比较研究,但是主要倾向于探寻二者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剧情,人物两个方面着手,深人对比二者,试图在固有的不同之上找出它们一脉相承的地方,得以更好地认清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关系,读懂其内涵。二,剧情的异同早在《春秋》,《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其中尤以《左传》记载最为详尽。

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对这个”赵氏孤儿”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各方面的扩充,丰富了其情节。使其更完整,更具有戏剧性。但是其中不乏与前人记载相矛盾的地方。比较当”赵氏孤儿”到了元朝,则被元杂剧作家纪君祥以元杂剧的形式改编成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的奇葩,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包括了”弄权”,”作难”,“搜孤”,”救孤”,”锄奸”,”复仇”等基本情节。主要内容为:晋国大将军屠岸贾大权在握。但是”文武不和”,十分不满丞相赵盾,其后设法将赵家三百多人斩尽杀绝,而且连赵盾的儿媳庄姬公主刚诞下的婴孩也不放过。为了保住赵家最后的血脉,庄姬公主将他托付给府上的一名草泽医生程婴,后自缢而死。屠岸贾的属将韩厥良心未泯。亲手放走了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也自杀了。为了找到赵氏孤儿,残暴的屠岸贾不惜以杀掉全城半岁以下的婴儿为要挟。迫不得已,程婴献出了自己的儿子代替了赵氏孤儿。老臣公孙杵臼亦同情赵家,于是与程婴商议好后,由自己带着假赵氏孤儿躲避山中,由程婴去往告密。最后赵氏孤儿剧情简介,公孙杵臼与程婴的孩子都被杀死,而程婴则带着真正的赵氏孤儿拜人屠岸贾门下并被重用。二十年后,在魏绛的帮助下,赵氏孤儿杀死屠岸贾,终于为父报仇。

《赵氏孤儿》最初是由法国传教士马若瑟翻译后传人法国的,并在1736年发表在《中华帝国全志》第三卷上。马若瑟翻译的《赵氏孤儿》删掉了元杂剧中的曲文,只用”他唱”和”她唱”代替。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到中国文明的程度和为了宣传其道德观念。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就是根据马若瑟翻译的版本改编而成的五幕剧。故事的梗概为:成吉思汗攻陷北京。南宋最后一个皇帝于临死前向大臣张惕托孤。蒙古占领者闻讯后四处搜寻孤儿,欲斩草除根。张惕为保大宋遗孤,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儿子献出,信用卡申请数量向学生团体付费;建议学生在申请信用卡之前仔细考虑风险和收益。尽量还清欠款,只持有一张卡;建议国会对日益上升的学生信用卡债务问题召开听证会,立法。有学者认为应限制对未成年人(在美国,信用卡营销甚至已开始针对中学生。中学生将持有信用卡认为是一种地位象征。认为自己”长大了”)和大学生(美国各州成年人的标准是18至21岁间,多数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但和有独立收入的成年人又不同)的信用卡营销(注:并非是禁止发卡)。但很多人认为这无法起到作用。社会上充斥的信用卡营销总会影响大学生。美国已极其普遍的学生信用卡深刻地影响学生的消费模式。塑造了年轻一代对信用和债务的观念。

信用卡的使用有其必要性。快速增长的大学教育费用和低成本的学生贷款的不足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依赖信用卡,以此为一种融资手段,在工作以后清偿。另外信用卡也是弥补暂时性收支缺口的一个手段。如父母的生活费因种种原因没有按时汇来。暑假打工挣的钱在学期末用完了,只好透支,在寒假打工挣钱再还上,这种学生信用卡的债务变化是动态的。与学生的年级,学年周期,节假日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是,大学生信用卡使学生太容易就获得财务自由。在缺乏自制能力和互相影响攀比下。财务自由常常演变为财务枷锁。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权威管控,希望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而信用卡给大学生以获得财务独立的假象。学生拥有信用卡增加了学生去做一些父母不允许14的事情(包括旅游,谈恋爱,买高档服装等)的经济来源,加剧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信用卡违约率和失业率成正比,美国学生贷款公司发现,有些欠款很多的学生不知如何还债。干脆在大学毕业后宣布个人破产,以使所欠债务被一笔勾销。但这种做法会给其人一生造成很大影响。以后在申请信用卡甚至房屋贷款时都会遇到很多的麻烦。而且根据相关规定,即使是个人破产,政府提供的学生贷款也必须偿还,”山姆大叔”有权从破产的大学毕业生Et后的工资或退税中直接扣除贷款月费。

在消费观念超前的美国,大学生滥用信用卡现象十分普遍。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大学生信用卡坏账也是一个一直困扰其银行业的问题。据统计,截至2010年,84%的美国大学生至少有l张信用卡,50%的人甚至有4张或者更多的信用卡。超过3/4的美国大学生整天都要为还信用卡贷款而发愁,而美国大学生信用卡平均欠债达3000美元。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这项信用卡改革的法案。对未满2l岁的美国年轻人采取了强制保护措施。该法案规定:除极少数特例外,禁止向l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发卡。信用卡公司在向2l岁以下申请人发放信用卡时。必须得到申请人本人有能力还款或父母愿意代其还款的证明。这一法案的出台正是为了使消费者清楚了解使用信用卡负债消费的后果,从而改善信用卡的使用环境,降低今后的信用卡违约率。一冒名顶替以蒙蔽成吉思汗,却遭到其妻伊达梅的拼死反对。伊深爱丈夫,忠心不贰,但却无法接受如此违背母爱天性的行为,她终于向成吉思汗说出了真相。成吉思汗年轻时流落北京,曾向伊达梅求婚而遭拒绝。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意欲报复,但一见到昔日的情人却又立即旧情复燃。成吉思汗再次向伊达梅求婚,并以其丈夫,儿子及大宋遗孤三人的性命相逼。

伊达梅在这紧要关头却利用自己的相对自由跑去救孤,事败后仍宁死不从,并决心与丈夫双双自刎来回答占领者的威逼。他们的行动感动了成吉思汗,他终于赦免了张惕夫妇。收大宋遗孤和张子为义子,并令张惕留在宫中,以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教化百官,辅佐他治理国家。可见伏尔泰的《中》剧与纪君祥的《赵》剧在剧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伏尔泰的《中》剧中只保留了《赵》剧中的”搜孤”,“救孤”两个基本情节。但是无论它们在剧情上有多大的不同,其核心内容——救孤,其核心思想——救孤精神,是没有也不会改变的。三,人物的异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不仅在剧情设置上与《赵》剧有很大不同,人物安排上更是完全不同。《赵》剧中的中心人物是代表 邪恶的屠岸贾,代表正义的程婴,以及公孙杵臼,韩厥,魏绛 等,而《中》中的中心人物从屠岸贾变成了成吉思汗,从程婴变 成了张惕与伊达梅夫妇,他们无论是身份还是性别都有了改 变。但是无论人物设置有多么的不同。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 是负责宣扬儒家伦理。换句话说,他们是剧作者用以传递儒家 观念的媒介。只是这种传递的方式和传递程度以及传递内容 因主观需要而有所不同 首先来看看程婴这个人物。他一出场便说道:”自家程婴 是也,原是个草泽医人,向在驸马府门下,蒙他十分优待,与 常人不同。

”不禁要想,为何赵氏孤儿会被托付给这么一个 草泽医生?戏文第一折说,庄姬公主能想到的唯一能救她孩 儿的人只有他程婴,因为”在家属上无他的名字”,兴许能这 样逃过屠岸贾的斩尽杀绝。于是唤来了程婴。程婴起初是不 愿的,担心即使逃出去了,屠岸贾也会逼公主说出其行踪,这 样不仅自家性命丢了。赵氏孤儿也活不成。为了让程婴去得 放心赵氏孤儿剧情简介:《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在剧情与人物上的异同比较.doc,庄姬公主自缢而死。程婴就是这样被”逼”上梁山的,他 的悲剧人生由此揭开了序幕。他献出自己的孩子代替赵氏孤 儿被屠岸贾杀死,忍辱负重养大了赵氏孤儿,在屠岸贾门下 卧薪尝胆二十年。这是一种至仁至义的体现。更不用说还有 公孙杵臼和韩厥这些与赵氏孤儿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的牺牲 是怎样的仁义。 到了《中》剧里赵氏孤儿剧情简介,程婴的角色被张惕夫妇取代。张惕是大宋 遗臣,伊达梅是他的夫人,除此之外,伊达梅还有另一个身份, 就是成吉思汗的旧情人。他们所保护的也不再只是一个大臣 的遗子,而是大宋的最后一个王子。为了保住这个遗孤,张惕 与程婴一般献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值得关注的也是与《赵》 最大不同的就是张惕的夫人伊达梅不忍心看自己的孩子牺 牲,而将真相告诉了成吉思汗。随后是这部剧感情与理性的冲 突达到顶点的地方——伊达梅的选择至关重要。

其实单单是 张惕就已经足以表达伏尔泰对儒家”仁义”思想的推崇。而伊 达梅最后选择了理性,她为了忠于丈夫而拒绝了成吉思汗的 求爱,她为了忠于自己的民族而愿意舍身救孤,这是伏尔泰对 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绝对升华。是”以夫为纲”与”以君为 纲”的绝佳体现。 伏尔泰被称为孔子在欧洲的第~大弟子盂华写的《伏尔 泰与孔子》一书,就是专门研究伏尔泰与孔子关系的。伏尔泰 生中曾在近八十部作品(包括悲剧,小说,诗歌,政治作品及史学作品),两百余封书信中论及中国,而在这其中。”孔子”和 “儒学”都属于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 研究1940年后欧洲对儒学的接受时,伏尔泰是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而且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中国法律,风俗时这样写 道:”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 法律的时代。”可见他对孔子,以及孔子儒家思想的推崇达到 了怎样的程度。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借张惕夫妇宣扬儒家的 “仁义”思想。这一点与纪君祥的《赵》剧中体现的思想不谋而 合。《赵》剧中没有的是伏尔泰将奸臣屠岸贾改成了元朝皇帝 成吉思汗的这一设定所体现的内涵。 伏尔泰正是出于对当时法国笼罩存教会统治下。

王权不 断衰落,人们思想被禁锢的现实抨击,而将屠岸贾的角色设定 为一名帝皇——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作为一名蒙古君王。从最 初打下江山体现的野蛮,到再见伊达梅的温柔含情,最后受张 惕夫妇的感化而化身为一名以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这种 转变过程无疑是在表达伏尔泰的启蒙思想。”中国人最深刻了 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 父亲是国家的基础……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他是希望 法国的帝王能如君父般神圣不可侵犯,王权得以振兴,教会势 力被狠狠打压。 所以,尽管《赵》剧与《中》剧在人设上完全不同,但是他们 都是肯定儒家伦理的。然而有一点值得关注赵氏孤儿剧情简介:《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在剧情与人物上的异同比较.doc,伏尔泰对中国的 儒家思想存在主观意识上的误读。即片面强凋中国封建君王 四,结语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都在各自的 地域甚至跨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产生都服务于当 时的社会,都带有浓重的时代色彩,都包含着极丰富的历史感 悟。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也存在着一脉相连的内容,且各有 所长,对比学习方才领悟更深。相信中西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 将催生更多杰出的作品。 注释: 范希衡。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中国比较文学(第 四期)。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166。 (臧晋叔。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曲选(第四册)。北京:中华 书局,1979:1476—1498。 (伏尔泰着。孟华译。中国孤儿(节译)。国外文学,1991, (O2)。 臧晋叔。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曲选(第四册)。北京:中华 书局,1979:1478。 臧晋叔。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曲选(第四册)。北京:中华 书局,1979:1478。 (孟华。侠尔泰与孔子。北京:新华出版,1993:99。 伏尔泰。风俗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53。 (伏尔泰。风俗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49。 参考文献: [1]臧晋叔。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曲选(第四册)。北京:中华 书局。1979。 [2]伏尔泰。风俗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孟华。伏尔泰与孔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