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烬成灰 全文:中国有一个传统色彩叫“相思灰”
色彩是一种涉及光、物与视觉的综合现象相思烬成灰 全文,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而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则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是“五色”体系。黑白属于无彩色系,红蓝黄属于有彩色系。在间色中,除灰色属于无彩色系,其他也是有彩色系。
中国传统色彩词有着鲜明的特征。色彩词描述的物体一般在颜色上具有典型特征。如: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用表颜色的词直接代替某种事物的名称。起到的修饰效果是很明显的。一种事物总是具有很多特征,其中一些显著的特征总会在人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花卉的颜色以红居多,这首诗中一个“红”字把暮春时节姹紫嫣红的绚烂景象逼真的描写了出来。这是巧用了联想思维。
色彩的联想分为具象联想和抽象联想两种。具象联想是指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具体的相关事物,如上面的那首杜甫诗。抽象联想是指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王建《行宫》)”。把人的主观感情移用在客观的色彩上,色彩词就戴上了人的主观色彩,因此有了 “寂寞的红色”,都烘托出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绪。
如果说以上色彩词比较婉转的话,有一个色彩词则是既有抽象联想又更为直白,这就是“相思灰”。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代诗人李商隐由香烛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相思成疾、爱而不得之苦,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于是有了“相思灰”这么一个色彩词。
这个颜色是什么样的?极难具象,只能联想。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种“相思”牵系着两地人的情感与愁怀。
“相望相思明月天。”只有仰望明月时的天空。
“寂寂相思际,孤釭残漏中。”相思的时候,只见孤独的油灯,残夜将尽时的滴漏。
“相思不解说相思烬成灰 全文:中国有一个传统色彩叫“相思灰”,明月照空房。”,这句诗把“相思”表达得更为直白了。
“红豆生南国相思烬成灰 全文,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诗人王维的眼里,相思是朱红色的红豆。
相思是“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思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相思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思是“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相思还是“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谓被中著绵。
长相思:丝绵的代称。“思”和“丝”字谐音,“长”与“绵绵”同义相思烬成灰 全文,所以用“长相思”代称丝绵。
相思大多数时候是在梦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硬要用一抹色彩来表现,只能是梦里那种郁郁的灰色。相思灰,大概是色彩中最深情的颜色了。相思在心头燃烧成灰烬,化为相思灰,风一吹,满天满地都是相思,挥不去,散不去。或许只有灰色才能形容,因为灰色最复杂,复杂到调色板上所有颜色混合后才能得到这种混沌之美。多一点相思,两鬓就多一分灰白,因为相思催人老,相思亦使人幽。
若说颜色有情,“相思灰”则最为情深。不深不浅,黑白之间,浓淡游弋,若悲若喜,若即若离,缠缠绵绵。
相思灰相思烬成灰 全文:中国有一个传统色彩叫“相思灰”,是水天相接的那片灰:“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色,是月映回廊的颜色。“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相思灰是“望断秋水 漏尽更殘”的愁绪;是暮色依微之时,水面的一叶孤舟,是江南人家的瓦檐在烟雨中的朦胧。
刻骨铭心的相思灰,也许是徽派的马头墙,或许是江南的雨巷。
染匠黄荣华壬寅年春分日草于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