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为政时期的智勇精神和担当作为在当下依然值得借鉴和传承

剧情介绍 admin 1年前 (2023-11-07) 127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丁宝桢》10月26日开始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这位从贵州织金县牛场镇走进晚清政治舞台的“宫保”大人一生清廉、胸怀家国,竭智尽忠,政绩显著,被曾国藩赞为“豪杰之士”,丁宝桢为政时期的智勇精神和担当作为在当下依然值得借鉴和传承。
历史题材电视剧一直是广受观众欢迎的艺术样式,它有“人以文传”“以史为鉴”的审美作用。《丁宝桢》作为一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历史正剧,创作者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规律,以史实为经,人物为纬,塑造了贴合历史、呼应时代的典型人物丁宝桢,生动再现晚清名臣丁宝桢文韬武略的为官生涯,在富有现实性、戏剧性、传奇性的历史故事中传递丁宝桢“为政者不须多言,须息息省身,克己奉公”的人生准则。该剧以宏观视野多方位透视历史人物,丁宝桢的“为民”风度贯穿于他的仕途生涯,他在除奸、治水、理盐等方面的卓越政绩均有史可依,有据可查。创作者巧妙地将丁宝桢的清廉刚正、爱民如子的个性与他的仕途沉浮相勾连,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丁宝桢的爱民忧国之心,他身上所显现的民族精神实现了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电视剧《丁宝桢》以史立传,创作者采用平民化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本色个性,多侧面、多角度地构建丁宝桢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首先,该剧塑造出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智斩安德海”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是丁宝桢宦海生涯的重大政治事件。电视剧还原历史现场,力求历史气氛和社会环境的真实,晚清复杂诡谲的政治局面尽呈观众眼前,观众自然地被带入艺术化的历史情境。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假借奉旨出宫南下,他沿途强抢民女、滥用私权等行为将矛盾点推向高潮。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面对恃宠狂妄、暴敛钱财、草菅人命的安德海,不惧权势,正直敢言,“我为一方父母官,哪怕是豁出去这头顶上的顶戴不要,我定不叫人欺辱百姓”,智谋缉拿、斩杀安德海在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紧张悬疑的故事氛围中展开,观众沉浸式地感知到晚清的腐朽衰微,丁宝桢执法威严、公正廉明的忠烈形象极具艺术张力,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上的震撼。
电视剧《丁宝桢》塑造了一位爱民如子的贤臣。兴水利除水害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晚清朝政腐败,银库亏空,尽职负责水利的官员甚少。丁宝桢重视民情民意,“治水防洪”是他为官生涯的重要功绩,剧中对丁宝桢的治水事迹进行了细腻演绎。为解决水患给百姓带来的生存灾难,他为民请命,多次上疏预筹堤防经费,筹措物资,亲自督率治水,显现出勇于担事的精神。
该剧以恢弘的历史场面和感人的细节再现了“堵塞山东石庄户决口”的治水工程事件,面对黄河泛滥成灾、民田受淹、运输受阻、百姓流离的危急局势,面对妻子病重的现实困境,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国与家的两难选择中以民为先,他不惧水势、独排众难,亲临现场勘察水情,筹备物料,与河工齐力堵塞决口,振奋了民心,水患得以解决,丁宝桢与百姓并肩抗洪的画面触发观众情感上的共情。丁宝桢治理黄河水患、兴修水利等情节是符合人物命运轨迹的真实事件,他实施的一系列利民举措彰显出一代贤臣的爱民思想。
电视剧《丁宝桢》塑造了一位爱国图强的名臣。丁宝桢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面对列强侵凌、国势衰微的清廷,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以“师夷”“制夷”的思想在山东、四川先后创办机器局,兴办实业,开启了山东、四川近代工业之先河,显现出前瞻的智识和开明的胆识。剧中以丁宝桢热心经营洋务事业彰显他的御辱之心。作为山东百姓的地方官,丁宝桢认识到山东海防的重要性,将加强海防、抵御外敌作为职责所在,奏请朝廷筹款购置洋船洋炮,开办制造火药、修理枪炮的机器局,并“拒聘洋匠”,着力培养中国技术人才。
面对辽阔的山东海域,丁宝桢还将培养得力水师作为第一要务,提出整顿山东水师的具体建议,练兵自强,“我要让洋人看看,我大清的水师,也是不容小视的”的豪迈语句显现出丁宝桢抵御外敌的铮铮铁骨。擢升四川总督后,丁宝桢将洋务之风带到夔门,为创办四川机器局,丁宝桢几次上奏,多方筹措资金,购置机械设备,克服来自顽固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扰,四川近代工业技术得以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可用之才,他以选贤任能、唯才是举作为识才之道,不仅推荐、选拔了众多人才,还以兴建学校、资助求学之士等举措扶持人才,丁宝桢的精神品格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呈现,足见其爱国之心和图强之志。
电视剧塑造了一位敢于革新的良臣。丁宝桢是锐意进取的改革派,他关心民生疾苦,以“安民”为治吏之道,剧中再现四川盐务积弊的种种现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冲突,凸显人物的鲜明个性。丁宝桢为整治盐业乱象,力排众议,改革盐法,他的改革举措触犯了部分官吏、奸商的利益,还遭到旧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丁宝桢几次被革职留任,他的命运变迁叩击观众心灵。他坚持革新,不向权势低头,川盐改制最终大获成功。丁宝桢的革新精神为盐务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敢为百姓冒险的政治胆识深化了人物的人格魅力,丁宝桢的良臣形象深入人心。
剧中不仅呈现了丁宝桢在官场上威严正直的一面,还以温情细腻的家庭叙事显现出丁宝桢情感化、生活化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如丁宝桢为妻子亲自煎药、为儿子丁体常下厨做“酱爆鸡丁”、为襁褓中的孙女赐名并嘱咐女孩也要读书等日常生活画面显现出人物的温情。
丁宝桢几代为官,他曾立下家规,叮嘱后辈“不使一事不可对民,一念不可对民。永葆仁爱,作德于民”,他以清廉奉公的行动践行知行合一的思想,在赈灾、除奸、治盐、治水、兴学等方面始终保持着为国为民的高尚节操。丁宝桢与其子丁体常的温情父子情不仅体现于他对丁体常的日常关心中,还体现在丁家为官之道的教诲和鞭策中,“斩杀安德海”事件使丁家父子产生为政观念的分歧,在家与国的选择中丁宝桢以言行、更以行动教给丁体常爱民之心,丁家“以不负国家为根本”的家风得以传承,彰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电视剧《丁宝桢》再现了丁宝桢的历史功绩,丁宝桢是名垂青史的一代名臣,也是贵州织金的历史名人,贵州元素成为电视剧的一大亮点。首先,该剧饰演丁宝桢的马少骅是观众熟知的老戏骨,还是贵州籍演员,贵州人倾情演绎贵州历史名臣,马少骅的言行、神态、口吻、服饰都力图符合历史真实和人物本色,同时马少骅还投入了自己对丁宝桢的真挚情感“我要为家乡人演绎好家乡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实现了当代人与丁宝桢的跨时空对话,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审美距离,更易产生移情效应。
其次,作为贵州人的丁宝桢虽在外为官,却始终心系乡民,他“治理家乡平远州”,以拨银两、兴学堂、修水利、扶人才等措施振兴家乡,使家乡人摆脱了百年战乱之苦;他还实施“川盐销黔”的改革策略,解决了贵州民众的淡食之苦,这些有史可依的情节在剧中都得到了具体的艺术呈现,显现出他关心家乡、关注民生的故乡情。此外,丁宝桢与妻子都是贵州人,贵州美食是丁府餐桌上的传统风味,贵州的特色民族服饰在丁府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丰富呈现,贵州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带给观众愉悦赏心的视觉享受,增强了该剧的可视性美感。
电视剧《丁宝桢》还原历史人物细节,展现丁宝桢“爱民”“为民”“安民”的品格,以丁宝桢的为官事迹搭建历史和现实的桥梁,契合了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清廉、正直、忠勇、仁爱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具体鲜活的历史事件中,观众从丁宝桢的宦海沉浮中获得心灵震撼、思想收获、智慧启迪。 
(徐 成: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谢廷秋: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
文/ 徐成  谢廷秋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