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综艺节目能火多久?
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跑男,步履蹒跚地来到了第九季吐槽大会最火的段子|这盛世如李诞所愿,吐槽大会终于垮掉了,但观众认为最火的还是前三季;
即便是极限挑战经历了换人等风波,来到了第六季,观众认为最火的依然还是前四季,甚至更加严格的鸡条粉丝,只认前两季。
所以,当第五季《吐槽大会》开播的时候,李诞“吐槽”到:实在想不到这个节目,做到了第五季。
尽管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吐槽大会最火的段子,但联想到前两季被观众吐槽为“洗白大会”的《吐槽大会》还是“腆着脸”做第五季,也是意料之中。
并且,《吐槽大会》居然还“创新地”改成了组队淘汰制,也是能够看到节目组想要“突破自我”的心思在里面。
只可惜一个“吐槽大会”不把“吐槽”当重点,反而在其他方面花心思搞事情,就显得有些奇奇怪怪了。
也有人吐槽道:李诞,这盛世如你所愿,《吐槽大会》真不好看了!
就像某短视频平台的段子:哟哟哟,这不是吐槽大会吗?几天不见,这么拉了!
为什么《吐槽大会》越来越垮了呢?
但是越拉胯,节目组反而还是选择继续做下去?
在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缘由?
吐槽大会越来越不好看的原因,就是因为越来越不敢吐槽!
这是观众乃至节目都心知肚明的原因。
对比起第一第二季吐槽大会的尺度,后来的吐槽大会,不仅尺度小了很多,就连火药味也是少了很多。
想想看第一季的周杰和曹云金那两期,再对比如今的吐槽大会,简直就是开玩笑大会。
连阴阳怪气都算不上。
就像是娱乐圈大部分的虚假友情一样,表面上“吐槽”和“冒犯”,实际上却是一次“友好交流”。
甚至是一次展现自己人脉的大好机会,具体案例参照金星老师或者薛之谦那两期。
即便是身为节目的策划人,李诞都看不下去,在节目中吐槽“找来一堆人,你们也不认识,在那互相说,互相在那洗白。”
完全背离了吐槽的吐槽大会,还不如直接摊牌,不装了可能还比较好。
当然,直接将锅甩给节目组,也是比较无辜的,毕竟节目也是知道怎么样做才能有更好的收视率。
但还是要顾虑到嘉宾的感受。
所以在录节目之前,都会有读稿,让嘉宾过一下稿子,要是不能接受的尺度,就会修改一下。
但尽管如此,也依然会有漏网之鱼。
就像第一期中黄奕吐槽秦昊是娶了个娘之后脱口秀演员,伊能静就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开炮。
节目组在面临这样的情况吐槽大会最火的段子,下次自然就更加会注意尺度,畏手畏脚。
但为什么节目越拉胯,李诞还是要继续要做呢?
在《脱口秀大会》上李雪琴就说过:难道是老板良心发现了吗?不应该啊,老板哪有哪玩意啊。
用《资本论》上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
每一季的开始前,观众都能够看到李诞最先站在舞台上调侃,下意识地会将李诞看做是其中的编剧。
但实际上李诞的真实身份,他也是“老板”群体当中的一员。
就连王建国都有段子调侃:我们喝完酒了,李诞坐着公司派给他的专车离去,只留下一段真挚的友谊在空中飘荡。
而李诞自从走红以来,钻营这个标签一直萦绕在他身上。
所以,有部分人听李诞的“自我调侃”其实不过是他以股东的身份,在面对节目的质疑的时候,进行的一次消解和解构罢了。
甚至李诞本身作为艺人,在面对资本的时候,也是需要受到资本的掌控和安排的。
所以,在开头李诞就说,“其实已经做不下去了,其实做完第四季,我就说不做第五季了。”
这个到底是梗,是段子,还是资本家的自我调侃?
就只有李诞本人心里清楚了。
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就算吐槽大会还是这么垮下去,只要依然能够为资本创造可观的利益,那么即使变成了嗑瓜子大会,也依然会做下去的。
极限挑战在失去“6+1”的时候,很多鸡条老粉都表示脱粉不再看这节目了,但新导演转头就宣布了收视纪录大好的消息。
老粉?值钱吗?能够创造收视纪录吗?
论口碑,脱口秀大会确实要比吐槽大会来得要好,而且成员大多都是素人,节目成本大大降低。
但脱口秀在国内始终是小众,尽管近几年来破圈了。
但还是比不上吐槽大会,成员大多是明星来得吸引。
毕竟明星自带流量,自带热度,而流量和热度就能创造利益。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我们可以这样调侃:哟哟哟,这不是吐槽大会吗,几天没见,这么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