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米未式的包容、打破、执着|综艺系列@喜剧品类
综艺系列宽幅视角看综艺,关注有“逻辑”的综艺
综艺系列@喜剧
小品与相声等春晚舞台上的语言类喜剧节目构成了大众最初的喜剧群体记忆。作为一种合家欢题材,喜剧综艺在电视时代就曾迎来井喷式增长,一度有50多档喜剧综艺同年播出。
这一时期,2015年开播的《欢乐喜剧人》几乎囊括了所有具有号召力的喜剧表演团体和演员,包括刘老根、德云社、开心麻花、以及后来的大碗娱乐等等,所有搞笑类的创作形式,均被纳入其中,可以说成为推动喜剧综艺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视频平台的参与,推动了新一波的喜剧综艺热潮。
其中腾讯视频几年前从脱口秀、相声等相对“小众”的喜剧形式入手,打造出《吐槽大会》及《脱口秀大会》《脱口秀反跨年》等系列节目矩阵,并手握《德云斗笑社》这一团综IP;优酷则基于原有的国民向喜剧的基础,联合东北喜剧厂牌播出《象牙山爱逗团》《乡村爱情》《刘老根》等系列喜剧,并于去年完成开心麻花“团综”首秀《麻花特开心》;而爱奇艺除了推出“小逗剧场”短剧集厂牌,在喜剧领域的重要布局便和老拍档米未一起推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在平台的布局逻辑中,以喜剧综艺为切口,喜剧也正在打通线上线下的产业逻辑,从综艺节目延续至剧场演出、影视制作等。其中以某一垂直喜剧形态深挖圈层用户的空间已被多次验证过,而主打国民度、年轻态喜剧亦都有成功探索。
高期待值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日前,由爱奇艺出品、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创喜剧竞演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日前正式回归。
播出前,第二季就收获了高期待值。毕竟作为去年的黑马,《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曾出现了多部出圈的作品,《互联网体检》《偶像服务生》《三毛保卫战》等;去年参赛一些演员都有了更好的机会,蒋龙、张弛、王皓、史策纷纷参演影视剧,其中“皓史成双”双双加盟《二十不惑2》已经播出,大锁、宋木子、合文俊等也都有了线下巡演。
从节目开播的表现来看,第二季开局首播在爱奇艺站内热播榜、猫眼热度榜等多个综艺榜单位居第一名,豆瓣开分8.8,一些作品存在感也很强。
目前的四期,第一季的一些打法在第二季中得到了延续,比如坚持好笑的核心要求、将喜剧人推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用“共创”模式激发喜剧表现力。
调整主要是在环节的设定和议题、表演形式上:除了常驻的组委会会长马东、黄渤、李诞于和伟,还分赛制邀请神秘飞行队长,目前已经出现的有那英、舒淇;第一季的“没心没肺,快乐加倍”到第二季的“大笑有力量”,的变化,更符合“有温度的喜剧”的追求;赛事的pk也更加激烈,激烈也带来一定的争议,产生了一些连带效应,但这些争议基本都未脱离节目本身的大框架。
从国产喜剧综艺的阶段性发展来看,热度之下,国产喜剧综艺呈现出深挖圈层和泛用户发展并行的特点,但面临的基础问题都是一样的,比如人才、持续扩圈等。
站在第二季的效果来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前路和后路,从第一季开始就力推“共创”模式、将将“喜剧”的定义进行扩展,或许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重要的看点。
、漫才等以往并不被熟知的喜剧形式得到了推广,黑场剧、独角戏、偶剧等全新喜剧形式在第二季则被大胆引入,大众能实在的感知到喜剧的多样性。
喜剧这一概念是否会被长期重塑,尚不可知,但米未的尝试,对于这一品类后续的长期价值是无法否认的。
基础立意之上,更广义层面对年轻文化的覆盖
第一季提出“没心没肺,快乐加倍”,喊话早已看惯了各种喜剧内容的受众,不用带着那么多负担和任务看这些新喜剧;进入第二季,主题换成了“大笑有力量”,依旧强调好笑,但也更进一步强调喜剧是有温度的。
节目典型的表达取向在这一季被贯彻得更明显,即打破“喜头悲尾”的常见创作套路,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里挖掘出引发大众内心共鸣的素材,激发观众共情心理。
第二季前四期的议题,演绎的都是日常职场、情感、家庭关系,是大众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第二赛段提供的“出行、告白、分手、学习”等九大“生活小事儿”选题。
当然,具体落实到议题上,并不是所谓的泛大众,还有对年轻人偏好的挖掘和聚焦。马东时常强调一个内容创作者对于时代暗流的把握,具体到做喜剧大赛,他曾表示,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独特的幽默感和生活方式。
排位赛中,获得全场最高票的,是以“云办公”为故事切口的《排练疯云》,夸张的表演演绎出信号卡顿、电脑回声、网络延时造成种种线上办公的窘境,最后结尾处,一段Rap将现场气氛拉到最高潮。
在此之上,形式上对年轻人的靠近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综艺奇葩说,更直接的体现,或是在第二季引入了黑场剧、独角戏、偶剧等全新的喜剧形式,这些形式与其是拓宽了边界,倒不如说是对年轻圈层各类小众偏好的吸纳。
带来了新鲜感,也让受众对节目本身的质感拉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质感才会让年轻群体愿意将节目成为自己的社交标签。
比如“飞扯不可”三位成员表演的黑场剧(Black Out)《全民运动会》是一次一幕只制造一个包袱的超短喜剧形式。通过一本正经的表演带来无厘头的喜剧效果,从反差感中带来新鲜感;另一个黑场剧作品《老同学显摆大会》,继续以无厘头的方式花式还原同学聚会上“显摆”这个点,堪称讽刺的集大成者。
李逗逗一人演绎的独角戏《再见》聚焦一位女孩失恋后的内心状态。她独自在家等待男友来拿走他的行李,在这途中,演员用生动形象的表演细腻地展现人物纠结、矛盾、焦灼的内心。最后,恋人走后,女孩以书遮面,淡淡地念叨“I’m fine”,无不是现代年轻人情感困境的鲜明写照。
基础共创机制之下,新鲜喜剧内容形态的自然生长
竞演类综艺普通面临的问题,是第一季之后选手青黄不接,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目前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开数据,第二季报名人数剧增至5000多人,远超第一季的海选数量;节目组还首次开放了编剧通道,共计1800余名报名。
最终,入选的25支喜剧小队,汇集了话剧演员、即兴演员、编剧、表演指导、音乐剧演员、自媒体博主等多领域的从业者。
这些多元背景的喜剧人中多数还是演艺圈的“素人”。“九口人”中有两位选手是本科应届生,此前几乎没有表演经历,在经过训练营的打磨和共创的氛围之后,最终能够作为选手登台演出;“偶耶”则是中戏偶剧系毕业的00后组合,疫情原因导致毕业大戏被取消,《男纸汉》以从未出现过的偶剧形式亮相。
“素人”个体参赛后,到场再找人组队表演。这是共创机制的基础规则之一。
马东曾表示充分相信喜剧演员的正态分布,对于节目组来说,重要的是把他们找到。在他看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综艺,喜剧这件事,在共创逻辑下有种“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觉。
理想的“共创”的氛围里,创意和表演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更让演员突破创作的瓶颈,保持创作的动力和新鲜感。从节目效果来看,两点很明显。
一,跨界的人才给喜剧带来的元素融合,让喜剧的表演形态直接发生了改变。
“仕可而止”中,周可人是音乐剧的音乐总监,周仕麒是音乐剧演员,二人联合打造的 “”(song和的结合)的《最好的房子》,在喜剧中融入大量的唱段;《今天你要嫁给他》里的张呈是中戏音乐剧18班的班长,虽学习漫才几个月,但对节奏拿捏得当,被李诞称赞天赋过人。
二,喜剧表演空间也有所拓宽。
在《黑夜里的脆弱》中,演员在开关灯之间无缝切换,需要具备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表演者谢泽成话剧演员出身,郭耘奇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影视剧,两者均有表演经验打底。
如果说这些都是第一季共创机制延续,演变出来的结果,那么第二季的共创机制则似乎还进化出了某种更为理想的生态系统。
在公布十六组晋级小队后,已经宣布将从被淘汰的九只小队里票选出觉得遗憾的两支喜剧小队复活,马东更在第二现场成立“笑花后援团”,即淘汰选手可自愿选择留下,为其他小队出谋划策和助演,可以延续的创作和舞台梦想。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喜剧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排资源,帮助他们花式出活。比如,在第四期中《进化论》把“又一轮”请来当助演。
结语米未式的执着与探索
上述开放性的做法,必然让外界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更多的可能性会有所期待。
不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米未式的包容、打破、执着|综艺系列@喜剧品类,相比奇葩说时期签约辩手等米未过往尝试过的衍生开发形式,米未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节目衍生上是克制的。马东曾表示,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做喜剧节目和拍喜剧电影,已经是最有效的喜剧变现渠道。而要“好好做”节目,核心仍然是做好喜剧的表演,让喜剧这门更具“即时性”的艺术,在更具包容的环境中,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
米未曾对外表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已有三年规划,目前是第二年。
谁都知道,这第二年已经快过去了。第三年,快了。
Hello!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与我们一起探索
点击图片,了解上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