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奇葩说第四季 admin 2年前 (2022-12-03) 109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作者 | 彭侃 陈彦妤

编辑 | 都欣

视频:《奇葩说》第四季辩题集锦

《奇葩说》第四季的收官之战刚刚落下帷幕,一场四大导师对阵四季奇葩王的“史诗级对决”看得人热血沸腾。许多综N代走到第四季,难免显出疲态,然而《奇葩说》却独自乘胜长驱,不断地提升口碑与社会影响力。截止6月17日,《奇葩说》第四季的播放量已破6亿,微博话题阅读量直飙47.9亿,总讨论量高达338.8万,招商金额近4亿再创新高。这些令人艳羡的成绩,关键还是源自于第四季的一系列创新。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节目文化价值提升:“后真相”时代的“反鸡汤”哲学

从《奇葩说》第一季关注到现在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节目变得越来越“有意义”了。第一季开始,片头会强调:“四十岁以上人士,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奇葩”的确一直是节目最核心的定位,它确立了《奇葩说》的独特气质,是节目有趣的来源,同时也是亲近年轻网络用户的杀手锏。四季以来,这一点从未改变,并且越发极致。“旁门左道”的奇葩选手、话题度极高的辩题、马东的花式口播脱口秀大会,通通都是引爆年轻人兴趣的标志性元素,这些无疑都让节目走在“有意思”的前沿。

然而第四季《奇葩说》并没有满足于“有意思”,而在“说”这件事上,找寻了许多升级方法,使其除了放肆表达以外,逐渐注入了社会文化价值,变身为“后真相”时代,启发年轻人多元思考的一个话语场。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所谓“后真相”,是目前西方社会广泛热议的流行词,去年还被选为《英国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它指的是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变得更容易影响舆论。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太容易被情绪的洪流和从众的心理而丧失自己的判断。真相仿佛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比起真相,人们更愿意相信能够煽动起他们情绪的东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那些贴近实质,反映社会现实,具备深刻洞见的节目内容才显得弥足珍贵。

而《奇葩说》第四季正是这样的内容,它在这样一个“鸡汤横行”的时代举起了“反鸡汤”的大旗,它在试图去拆解这些流行话语的每一个侧面,告诉大家一种多元的价值观,并还原无所谓对错的事实真相,激发观众们去思考。就像马东曾读解的:“《奇葩说》的奇葩之处不在明真理,而在讨论之后内心能有所波澜,能够重新去思考有所收获,而不是一味地跟从主流。而辩手的作用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角度和空间。”《奇葩说》的立意正击中了这个时代的病症,因此才大放异彩。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节目形式创新:“铁三角”变为“五大金刚”,四位导师轮流“下凡”

《奇葩说》第四季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导师阵容,铁三角的固定搭配变成了“4+1”。除了高晓松离开,罗振宇、张泉灵加盟之外,马东也开始下场辩论,而主持人的席位则交给了何炅。对于熟悉了“马晓康”的观众来说,三位新面孔能否融入稳定的节目氛围,的确成了起初最大的担忧。但随着节目推进,这一疑问则淡化为无形,何炅、罗振宇、张泉灵不仅都融入得很好吐槽大会,甚至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给第四季节目带来了许多新鲜感和惊喜感。

何炅的主持风格更加走心,因此也在第四季中成为了泪点最低的人奇葩说 第4季,每每听到深情处,总要挥洒热泪来感染屏幕前的观众。不过风格虽然不同,主持界的老江湖们抖机灵的水平却是不相上下。而且有着多年综艺主持经验的何炅,甚至更加深谙综艺效果,反应也更加敏捷,不仅插科打诨的能力不输马东,而且两人双剑合璧,更增强了节目的“笑果”。

说到导师的角色奇葩说 第4季,在《奇葩说》中可谓中心支柱,无论辩手们的观点、角度如何奇葩,导师总能引出更高级的角度、更丰富的论据,并且从三观最正的方向去拔高辩论的层次,引领观众的思维。而第四季加入了知识渊博、逻辑缜密的罗振宇,与善用数据和事实论据的张泉灵后,赛制也改为每期两位导师“下凡”加入双方的比赛。这两位新导师不仅各自拿出自己的绝杀技,在马东、蔡康永原有的打法上补充了新的套路,也延展了节目的多元性。更重要的是,也让导师和辩手的联系更为紧密,对抗性更强,比赛的精彩度提升。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节目内容迭代:辩题聚焦社会痛点

年轻人的“焦虑解码器”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也许是经过前三季的试错和经验总结,《奇葩说》第四季似乎更加知道受众关心什么,也更明白节目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与前三季博眼球的辩题相比奇葩说,第四季在辩题上明显更加稳重、更切中年轻人真正的痛点,涉及到了职场、婚恋、教育、家庭等一系列年轻人正在面对的现实难题。

“奋斗的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要不要离开?”,“分手要不要当面说?”,“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剩男剩女’找对象到底该不该差不多得了?”,“我没有上进心,有错吗?”……当这样一些辩题摆在面前,所有人都会感觉亲切,因为这就是当下社会的痛点,是每一个年轻人正在焦虑、疑惑、纠结的问题。观众在观看辩论时,他们是在这些问题中寻找共鸣,投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疑问。于是,第四季《奇葩说》更像是一个解决实际难题的“辅导课堂”,当你无法独立理清这些复杂的问题时,不如来看看节目,给自己打开一扇的窗口,获得新的启发。

由于辩题的转变,节目完成了从综艺娱乐向价值输出的迭代升级。由此看来,节目其实也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充分的观看理由,比起徒有快感的刺激话题,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成长显然更加高级,也更留得住人心。正如罗振宇在最后一期结辩时说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将自己打碎了再重建的过程,而在《奇葩说》中,他享受到了“如此高速、高频度的自我的破碎和重建,这是《奇葩说》这个节目给中国的这个时代,带来的一个伟大的馈赠。”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节目选手升级:成长的老奇葩,独树一帜的新奇葩

《奇葩说》走过了四季,不得不说是选手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丰富的表现力,和思维的广阔度成就了这档节目。

许多老奇葩选手是从第一季一路走到现在,他们中许多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标签,因此成为了万千观众喜爱的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奇葩”。不过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待辩论这件事的态度,并未因为走红而变得敷衍,反而是在各种风口浪尖的磨砺下,变得更加认真。

就如本季获得冠军的肖骁,第一季中他还是人们口中的“蛇精男”,是个性有些娇嗔跋扈的“少奶奶”,《奇葩说》的确因为他这样的选手而奇葩,且看点十足。然而到了第四季,肖骁这样一些辩论界“邪门歪道”的老奇葩,也逐渐随着节目的定位在成长,在变化。当节目逐渐变为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他开始了解这个节目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更加认真的主动融入辩论,更懂得用犀利言辞去包装正直的三观,就像他自己讲的,“我们都是披着负能量外衣的正能量卧底”。也因此,第四季的半决赛,高晓松回归时对他刮目相看,与蔡康永一起对他交口称赞,而决赛加冕“奇葩王”更是实至名归。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此外,从第三季开始,诞生了《奇葩来了》这个给《奇葩说》输送新鲜血液的地方,并且确实带来了不少新鲜有趣的面孔。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更有着独特的人生故事。这些新奇葩的到来,让节目不再是辩论圈的天下,相反,节目的观点和表达,因为毫无章法而更加多元,更加活泼有趣。第四季,这一选角目标似乎变得更加明确了,摇滚圈的臧鸿飞、商界创业领袖刘楠、网络主播刘凯瑞、甚至少女偶像团体的马剑越,这些与辩论毫无关联的人,最终成为了奇葩舞台上夺目的新星。他们身份的独特注定了观点的与众不同,最终也让这档节目的内容真正做到了开放、多元和包容。

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

在“综N魔咒”下奇葩说 第4季|《奇葩说》第四季了,为何越来越担得起“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赞誉?,走到第四季的综艺节目最需要的就是突破,对于《奇葩说》而言,赋予节目更深刻的价值内涵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奇葩说》第四季在导师、辩题、选手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升级,不仅保留了以往节目的趣味,同时更强调了多元化的价值输出,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一档“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节目无疑值得走得更远。

end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