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奇葩说|大型互怼节目《奇葩说》,除了“撕逼”还有啥?

陈铭 admin 2年前 (2022-12-06) 84次浏览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陈铭奇葩说|大型互怼节目《奇葩说》,除了“撕逼”还有啥?

上周,#奇葩说神仙打架#(奇葩说辩手陈铭和詹青云的对决)一度登上知乎和微博的热搜,观众惊呼:

奇葩说终于回来了!

这是第 5 季中最精彩的一期!

在此之前,我们纷纷吐槽:这季《奇葩说》没有营养,都是爱情辩题,含金量太低;吐槽今年的奇葩大都在哗众取宠,夸张的表演,嘶吼式的辩论,毫无逻辑。

《奇葩说》第 5 季从开播到现在已经 18 期了,微博热搜上都是什么马薇薇离婚啊,傅首尔和董婧撕逼啊与辩论无关的花边新闻。

我也时常感慨,这届奇葩不行啊。

可又一想,为什么有的辩手发言的时候就是不能打动你,特别想快进?任凭他竭尽全力陈铭奇葩说,生撕力吼?

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很有魔力,牢牢把你吸住,你会不断地倒回去再听几遍,却仍然意犹未尽?

就好像为什么看有些人写的文章就是:

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不能再同意了,转发转发!

而看有些人的文章就是:

这都什么玩意儿,简直就是胡扯,还没看完就关掉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奇葩说》的辩论和写文章有很多共性,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上个周末我就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发现了奇葩说里面藏着 10 大写作技巧。

PS:以下是小编在奇葩说中总结的写作知识,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01 观点清晰,出乎意料

什么才能算是好的文章?没有标准。但是如果一篇文章的观点不清晰或者经不起推敲,那就不能算是好的文章。

就像奇葩说中,观点不清晰的辩手是不能打动观众的,靠无理取闹也是说服不了观众的。

那么如何写出观点清晰的文章?

我们可以学习将观点娓娓道来的如晶,在和野红梅辩论那场关于#熬夜伤身但快乐,还要不要熬?#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晶抛出了一个清晰有力又出乎意料的观点:想要快乐但不想熬夜很简单,早起。

是啊,我们完全不用不熬夜,把熬夜做的事情放到早上来做,我们可以早起啊。

然后建议大家把宵夜变成早餐,熬夜打电动改为早起打,不仅收获了快乐还会被妈妈夸自律,再次强调观点。

回到写文章上,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小节开始抛出观点,中间举例子,最后一句话再次回落到观点上,增加读者的印象。

要特别注意的是,没有人喜欢千篇一律的内容,如果你呈现给观众的都是老梗,举的例子都是烂大街的,用陈铭的话说就是:都在射程范围之内。

这不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吗?

尤其是在追热点的时候,如果没有独特的角度,你的文章就很容易被忽略。

比如前段时间《延禧攻略》热播的时候,各大媒体都在写这部剧里面的职场潜规则,有一篇文章的选题另辟蹊径:

拿宫斗剧当职场攻略的人,活不过片头曲。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蹭热点比较晚的一个了,而它的阅读量却非常的可观。

所以,在观点清晰的基础之上,如果还能有让读者出乎意料的地方,那一定是一篇让人拍手叫好,印象深刻的作品。

02 引用数据,搬出名人

当然了,有观点就需要有证据,简单来说就是,我是通过什么得出来这个观点的?

比如在最近一期的辩题#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中,杨奇涵有理有据的辩论风格让很多人对他有了改观。

他是怎么做的呢?

先抛观点:共享知识可以让更多人受到教育,通过提高社会平均教育水平来缩小贫富差距,让寒门出更多贵子。

然后拎出曾经做过的统计的结果,增加观点的可信度;

再搬出诺贝尔得主,增加观点的权威性,让听众更加信服。

我们统计过:清华大学每年的入学人数,他们的家庭背景,会发现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少的人……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一个研究结果,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

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去,是很加分的。

怎么用呢?比如你要研究最近比较火爆的产品运营模式,如果你只说它的用户量增长很快,在增加了某种功能后,用户的活跃度提升了很多,是完全没有说服力的。

但如果你能拿出官方数据的证明,那么读者就会想看你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

另外,除了引用官方数据,在抛观点的时候还可以引用大佬们说过的话,比如广告界教父奥格威曾经说过……,乔布斯曾经说过……,文章的逼格瞬间就提升了。

所以,写作时多引用数据和名人名言,你的文章会更出彩。

03 多举例子,充分佐证

观点有官方数据支撑和大佬的“站台”还不够,还要有故事来支撑你的论点。

优秀的辩手和普通辩手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比如,詹青云在辩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这道辩题的时候,抛出了 3 个观点:

① 知识是工具,别人的知识无需确认就进入你的脑子,可能会成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

② 学习知识的过程才能获得能力,如果知识共享了,能力就消失了。

③ 知识将导致同质化,创新不再有,人类将止步不前。

分别举了 3 个例子:

① 把“同步知识”比做现有的“百度百科”

把知识同步到人类脑子中的“芯片”比做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就是工具,一旦相信百度百科当中的排序是正确的,就可能成为别人利用你的工具。

② 拿《西游记》举例。

西游记就是佛祖的安排的一场大戏,所有神仙妖魔都在配合演出。

佛祖不可以把经书直接给唐僧吗?可以,经书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经的路不可以共享。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路。

③ 从自身出发的案例:

我学的是法律,脑海里没有装着法律条文不能背诵法律。

而我在学习过程中会去判断老师想考什么,我知道在浩如烟海的知识里应该选取什么,什么才是重要的。

是判断力而不是背诵能力,决定了你能够成为一个什么律师。

同样的,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也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如果只有观点,没有例子的话,是不能打动用户的。

那怎么办呢?你可以讲讲自己的故事啊。没故事怎么办?那你讲别人的故事总可以吧。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听故事,好的故事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否则会让文章显得没有灵魂。

记住,一个观点至少要有一个案例。

04 通俗解释,浅显易懂

除了通过讲故事帮助读者理解观点之外,还可以用比较接地气的例子解释,尽量让更多的人听懂他们在说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接地气。

说实话,对于我这种知识面窄和智商又不高的人来说,理解大神们的观点还是有些吃力的。

比如陈铭在#是否支持知识共享(17期辩题简称)#中提出的观点:认为信息、知识和智慧是三码事,用了 3 个简单的例子:

把信息定义为:一瓶水的温度是 7 度

把知识定义为:水在零度会结冰

把智慧和能力定义为:把什么味道的水,冰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

本来还模糊的概念被他这么一解释豁然开朗,并且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回到我们自身,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们可以试着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解释一些晦涩的理论或者观点。

比如在解释破窗理论的时候,如果我说破窗理论就是:

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如果破窗不被修理好,可能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你可能一脸懵逼。

但如果我举一个贴近大家生活的例子。比如一个人在群里面发广告没有人制止,其他人也开始发广告,这就是破窗理论。

你再感受下。

05细节描写,深入人心

通俗易懂可以帮助用户降低理解门槛,细节上的描写往往是可以深入人心,让读者迈过这个门槛。

就比如陈铭在#是否支持知识共享(17期辩题简称)#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说:

由于知识背景和知识框架不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用《越狱》中的一段剧情举了个例子:

我们普通人看到的监狱就是囚牢、球场,移动的狱卒等,建筑学家的男主看到的是通风管道 下水管道,紧急通道等等。

《越狱》剧照

这里有个列举细节的技巧:用一些具体名词进行描述。让观众听他举例时,脑中充满画面感,所以观众能很快明白为什么“知识让人看到的世界不同”这个点。

再次回到我们自身,该怎么做呢?

要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随时记录事件、案例、思考、灵感的习惯,比如看电影看剧的时候吐槽大会,随手记个笔记,这些都将是你日后用来描写细节的强大武器。

具体要怎么写呢?

比如写人物的时候,可以在人物具体动作,神态等方面多点笔墨,在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在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多用一些具体的名词和动词等来给读者呈现画面。

06设定场景,引起共鸣

和细节描写不同的是,设定场景是利用语言、文字给观众/读者设定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同身受。

优质的辩手,优秀的写手最擅长的是能够帮用户设定场景,引起共鸣,激发爽点。

他们善于利用人的五种感官:视、听、嗅、味、触,让观众/读者看了之后,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举两个例子陈铭奇葩说,赵英男在辩论的时候,先抛出观点:共享知识会让世界变得荒谬,然后给听众设定了 2 个很有意思的场景:

以“大家想想看”开头,开始描述。(划重点)

场景一:婴儿刚出生,一张口就会背古诗,慈母手中线,我们终于见面了妈妈……

场景二:春节回家一推门看见姥姥在造机器人,姥爷在观星……

从视觉和听觉入手,颇有画面感和趣味性。虽然这个观点有点小瑕疵,也不耽误观众给他投票。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从听觉,视觉或者嗅觉,触觉,味觉去描写,文字调动五官,形成清晰的影像,给读者呈现一个画面。

07 增加互动,一问一答

一问一答可以增强和读者的互动性,通常为了避免听众和读者走神,我们要不断地引导用户跟上我们的思路。

写作的过程中,切记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作者要多用对话的形式,引导,提问,帮助用户消化理解。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陈铭(成功被他圈粉哈哈)。他谈到:

由于知识背景和知识框架的不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他每每抛出一个论点,都会引导听众跟着说话者的思路走。

怎么能够有效地引导用户呢?就是问!

陈铭抛出观点后,然后开始问观众:

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的100位(指观众),100 位什么?我该如何称呼各位?

引观众陷入深思。

这个时候,再分别从不同人的角度,来谈这 100 位奇葩说观众在不同人的眼中到底是什么。

在马老师眼里:是 100 位观众。

在罗振宇的眼里:是 100 个用户。

在高晓松眼里:是 100 个听众。

在诞总的眼里:是 100 个笑话。

更可怕的是陈铭的来自灵魂 3 连问:

先摆出观点:共享知识可以拯救很多无辜的生命。

然后开始“夺命” 3 连问:

大家知不知道,因为无知,每年会死多少人?

有多少人是不知道消防知识,如果知道会少损失多少生命?

为什么家人生病要去几所城市的几所医院里,如果知识共享可以挽救多少亲人的生命?

回到我们自身,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学习陈铭的边说边问,多去问读者: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如果这样做了,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没这么做,又会怎么样呢?

把读者当成你的朋友,想象这个朋友就坐在你的面前,试着问他一些问题吧。

08 制造矛盾,归谬反证

观众和读者都不喜欢平铺直叙,同样不喜欢波澜不惊的剧情。

那么我们可以将故事添油加醋重新描绘一番(在不歪曲事实的前提下),增加冲突,制造矛盾。

实际上,奇葩说的全程都在制造矛盾,这就是为什么它有那么多忠实观众的原因之一。

比如新奇葩野红梅的票数曾经一度超过如晶,差点乱拳打死老师傅(如晶)。

比如马东改赛制,让一向“过度自信”的马薇薇痛失辩论大将——陈铭

比如李诞,从一个节目的黑粉到一个节目的主持人。

以上都是在制造矛盾,让这个节目更有看点。

那么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可以设置困境,吸引读者关注整件事情的发展。或者可以通过情节反转,比如先写境遇,待读者有了阅读流畅感时,给一个拐弯,给一个转折。

回到辩手辩论上来,是怎样不断制造冲突的呢?他们一般会将错误的观点不断放大,给听众呈现一个荒谬的结论。(辩论手法之一:归谬反证)

关于归谬反证,这其实是辩手的惯用手法,其实写作和辩论在某些方面是有共性的,都是试图通过语言文字说服读者/观众。

比如陈铭在反驳傅首尔的#知识在传播过程中有可能会被坏人利用#的观点时,就用了归谬反证法。

他说:

按照首尔的观点:高等大学的核博士教育无法开展,硕士教育无法开展,小学教育也无法开展。(逐步归谬)

那么应该发明一个芯片抹杀所有人的知识,全世界都安全了,我们都变成猴了。

得出观点: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犯罪,就拒绝发展技术。

回到我们自身,在描写事件的时候,不妨将平淡无奇的事件加点佐料;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妨将平凡无奇的人生加点跌伏;论证某个观点的时候,不妨试着剖析你观点的对立面,看看能够得出什么荒谬的结论。

这样一来,读者便会觉得你的文章有料,有趣。

09 干货不够,情怀来凑

可读性比较强的文章一般都具备 4 点:情景、冲突、疑问和解决方案。制造冲突和逐步归谬可以让文章具备前 3 点,那么没有解决方案该怎么办呢?

好的文章要么让读者深受启发,要么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满足。逻辑严谨的干货和满腔情怀的文字都是一篇好文的基垫。

相较于被逻辑说服,人其实更容易被情感感染。

在我看来,赵帅在最近一期辩论#爱先说出口就输了吗#的时候,相较于她之前,少了一点点说服力,但是增加了很多煽情部分。

她从自身经历出发,表达出很爱奇葩说,可以为了辩论付出很多很多,比如通宵准备辩题,即便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舞台,还在奋力挣扎!

“为什么来到这个舞台,因为爱,想要留下。”

“因为我爱”是情绪的转折点,随后她开始描绘队友们一个个被淘汰时候的场景,包括和队友走的时候说的一些话,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

最后强调自己的观点:

“我爱这个舞台,说出来,不觉得自己输了。

这句点睛,升华了整段辩论的中心,漂亮!

同样的,上升到一定境界的文章,也一定很精彩。

好的文章是要有解决方案的,如果不能给到用户解决方案,那还是卖一卖情怀吧。

事实证明,用户对于“情怀”还是很买账的:

蔡康永的让寒门出更多贵子”、“让穷人看得起病,吃得起抗癌药”,本身就是最厉害的煽情武器,正义凌驾于一切,就如同《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取得的票房胜利。

再比如 IG 夺冠王思聪抽奖,就是替大众抒发情怀,实现了引爆的效果。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不是纯干货,可以利用情感打动读者。

10 言简意赅,提炼金句

写文章就和打辩论一样,不能啰啰嗦嗦重复一个观点,为了凑字数把一件事情翻来覆去讲。

否则观众会觉得辩论无聊,读者会认为文章没劲。

广告界教父奥格威曾经说过:能从杂乱信息中突围的唯一方式就是简洁。

所以,文章一定要简洁。写完之后多读几遍,删除不必要的信息。

如果在简洁的同时,能够提炼出金句那就更加完美了。

金句是一段辩论中将观众带入高潮的关键点,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升华之处。

有时候我不用听懂逻辑,也不用听懂你的观点,只要你的一句金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就突然被击中了。

11 总结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作能够在无形中帮你锻炼综合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总结能力,洞察分析能力,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别再说自己写不好文章了,写作也是有方法可循的,生活中处处是方法,就看你的能不能发现。

奇葩说就是一个完美的写作教材,如果大家能够将这 10 点写作技巧融会贯通,你的写作能力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1)文章中要有清晰的观点。如果能够出乎意料,颠覆认知那就更加分了。

2)在证明观点的时候,要有证据。比如利用数据,搬出大佬的名言。

3)每个观点至少要有一个例子证明,避免假大空。

4)文中如果涉及到理论知识,要用大白话解释,假设你的读者都是小白。

5)文中要具备有说服力的细节,避免直白表达,才能深入人心。

6)善于给读者营造场景,充分调动读者的五官陈铭奇葩说|大型互怼节目《奇葩说》,除了“撕逼”还有啥?,让他们感同身受。

7)善于提问,增加互动。写作时,要时刻想象读者就在我们的对面。

8)不要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偶然制造精心的安排,激发用户的爽点。

9)干货不够,情怀来凑。还是那句话,相较于被逻辑说服,人其实更容易被情感感染。所以当文章的干货满足不了用户,那么就从读者的情感上来下手吧。

10)文章要尽可能的简洁,最好有金句,能提炼出金句的文章一定不会很差。

《奇葩说》带给我们的,难道只有撕逼吗?

《奇葩说》第三季完结了,这是一档引发无数人争辩与思考的节目。它不仅盛产金句,也让一个个奇葩形象深入人心,更制造了许多惊喜和感动。

甚至在微博上刷起了#帮姜思达找到他#这样的话题。

这档“妖孽横行”、妙语频出、大尺度的节目,最亮眼的自然是自由的表述和激烈的辩论。但很显然,除了不同立场的猛烈交锋之外,奇葩说带给我们的还有更多。

——————————————————

< 奇葩说带给了我们什么?>

作者 | 克里斯

有一档号称“严肃的辩论节目”的综艺节目,叫做《奇葩说》。

有一群号称“奇葩”的辩论选手们,站在多远价值的立场上,讨论生活中各种息息相关的问题。奇葩们用随时可能成为爆款的金句、时而调侃时而讽刺的讨论、自成一派的演讲风格、撕逼式的对话,加之辩题本身极具的冲击性和争议性,《奇葩说》深层次、多角度地撞击着观众们的心灵,随着第三季的热播,也掀起了一股全民辩论的潮流。

奇葩辩手马薇薇有一句话说得好,奇葩说打到现在,我每次都是最后选持方的,不是因为我这个人没有立场,而是打辩论的人都应该知道,比较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那个持方他存在的意义,他不是在搅局不是在耍泼,而是在于让你知道,这个社会的少数者,这个社会的异见者他们有他们的不得已,交锋带来多元。

“你没有爱了,需要陪伴,养条狗啊!”

而节目的另一亮点,是经典的马晓康组合,第三期又再次重磅邀请金星回归,奇葩议员们的观点和价值观、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成为万众期待的又一亮点。

在编编看来,看《奇葩说》最大的收获是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存在的各种不同以及这些不同存在的合理解释。

他们往往站在风口浪尖,可是却迟迟不肯低头折腰。

有时候有些人尽管备受争议,但是他们却努力活出了自己的颜色。

当你看完一集辩论,捧腹大笑之后,留下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一句句引人深思的经典辩词,不管是那些娓娓道来的,还是那些剑走偏锋的,都让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小编一起来回味一下吧。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匹欲望的野马。你可以去放养它,也可以去圈养它驯养它。但是不要假装它不存在,排斥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由的,骄傲的活出个生机勃勃的生命。

——柏邦妮

编编克里斯: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每个人根据自身发展从低到高依次有五层需求,需求包含人的欲望,俗话常说,人有七情六欲,应当承认欲望存在的合理性,人的自由并不来自于没有枷锁和欲望,而来自于当所有的问题和挑战铺天盖地而来时,仍旧能够有效控制它、管理它。柏邦妮的语言温柔而充满力量,冷静而充满思考。

“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是鸡汤,因为它不提供任何信息,也就不能指明方向,把正能量当浓汤宝,调水和弄和弄就上。先整明白“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吧。

“更好”和“自己”,缺一不可脱口秀演员,这里的好不是普世价值,不然“更好的自己“不过等于五讲四美。——马薇薇

编编克里斯:我们常常在祝福和鼓励他人的时候会说这句话,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可是在开始行动之前,也许我们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到底什么是真我,而不是单纯地加油打气,背道而驰的努力,只会让你蓦然回首时唏嘘不已。先有自己,才有更好的自己。

我们常常不够爱自己,我们常常需要透过爱我们的人,才能发现我们自己有多好。

大部分的人,在一味地爱对方的时候,常常会忽略了自己最美好的部分。我们最后是依赖着那个深深爱我们的人,让我们相信了我们值得被爱,我们是一个好的人。所以不要轻易拒绝,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有多好的机会。

——蔡康永

编编克里斯:姑娘们常常不够自信,在爱情里丧失自我。也许是对自我的牺牲,也许是对梦想的放弃,才换来一段与子偕老。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看轻自己,因为往往我们放弃的,就是当初最吸引别人的地方。

要自由的人,其实要担最大的责任,选别人少走的路的人,要背负最沉重的枷锁,从来就没有不需要抵抗重力的飞翔。——马薇薇

编编克里斯:还记得《倔强》里的歌词吗?“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这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的呼唤,自由其实是最大程度的自我约束,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你知道自己的方向,也自己选择你想要的方向,哪怕前路荆棘,你都坚信不移。

《奇葩说》一派胡言反驳赛堪称怼杠精实用教程,都有哪些爆款回怼问答?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人经历了一天的劳累之后,喜欢去看一些综艺节目来缓解自己压抑的心情,不得不说的是《奇葩说》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综艺节目,在这档综艺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各个演员以精彩的表现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同时在《奇葩说》中也有了一个新的流程,叫做一派胡言反驳赛在一派胡言反驳赛中堪称对杠精使用教程有非常多的爆款回的回答,比如说在职场中。

同时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人以一句话来掩饰自己的地形上叫做,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别生气,在反驳赛中也是一句话教我们对杠精,我这个人说话直,你可别生气,毛东回应说,你说话直,我出手重简单的语言,就表达出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其实也是以开玩笑的形式,我们也可以学以致用,在职场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毫不留情的回怼回去才是非常正确的。

也有非常多的老人,这是年龄大而语出不逊说道,你还年轻,到时候你就懂了。席瑞也是回应道到时候是什么回时候,我看你年纪很大,好像什么也没懂,这也是一个教科书般的教程了,不得不说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不讲理的老人,经常以自己的年龄为优势来考验我们,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回怼他们。

《奇葩说》第五季相比前几季有哪些改变?

《奇葩说》第五季的改变主要在于玩法和赛制进行了升级。

1.玩法升级

与之前不同的是,《奇葩说》第五季没有了《奇葩大会》做预热和铺垫,取而代之的是以“百人call out大战”来快速推出100位选手阵容。

扩展资料

《奇葩说》第五季在整体赛制上进行了升级,四届奇葩王分别带领一个战队进行单独指导,既能让他们熟悉用户最青睐的辩论技巧和逻辑导向,也能将个人观点在奇葩王的引导下有所升华。而新老奇葩同台竞技则彻底搅活了这池子水,观点交替中吐槽大会,老奇葩接受着新鲜事物的冲撞,新奇葩在一场场实战里融入《奇葩说》的步调。

除了真人秀剧情的加入,节目在邀请艺人嘉宾上也做了着重考量。在嘉宾和用户的感受上,前期嘉宾反应机制速度快,有抛梗接梗的自然过渡,越到后面越会发现,用户更喜欢三观正且同过往印象有反转的嘉宾,最好抖的包袱有料可咂摸,这样才真实、有记忆点。

《奇葩说》有趣且有深度的辩题有哪些?

1.漂亮女人该拼事业or男人

2.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3.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4.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

喜欢 (0)
[打赏点吧]
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