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辩手范湉湉|奇葩说辩手人设崩塌:归根到底是“意见领袖”的自我感动和无数追随者的恣意狂欢
原谅我在开头学术一点,我觉得将一些关键问题界定清晰之后再表达我的想法,会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磨刀不误砍柴工。
百度百科对“辩论”这个词的解释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百度百科对于“辩论赛”这个词的解释是“在形式上是参赛双方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的一种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围绕辩论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种相关知识的竞赛,思维反映能力的竞赛,语言表达能力的竞赛,也是综合能力的竞赛。”
三木清在《关于雄辩》中说道;“雄辩并不是要人思考,而是要人折服。”
西塞罗说;“善于雄辩的人能把无聊的事说得幽雅备至,把高尚的事说得娓娓动听,把平庸的事说得恰如其分。”
根据上面的解释奇葩说辩手范湉湉,辩论是以话术为武器进行的比试,其职责在于思维能力锻炼和表达能力锻炼。我想问,通过奇葩说锻炼了辩论能力的观众有多少?有多少人通过长期观看这个节目能够进行一场像模像样的辩论赛?
有人会说,这是综艺节目,目的在于娱乐。
那如果你把奇葩说当成和快乐大本营和王牌对王牌的同类型节目看待,我想我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奇葩说最大张旗鼓宣传的特质都被磨灭了,这个节目至少在你这里是失败的。大家夸一个思想家长得真好看,那只能说明这个思想家的失败。
有人会说,奇葩说让我思考,锻炼了观众看待问题的能力。
歌德说:“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闪自己再三思维奇葩说辩手范湉湉|奇葩说辩手人设崩塌:归根到底是“意见领袖”的自我感动和无数追随者的恣意狂欢,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把这句话读五遍,再告诉我奇葩说增强了你的思考能力。你说奇葩说的各位辩手思维能力强大,我还比较能接受,你说奇葩说让大部分观众的思考能力得到增强我是绝对不同意的,因为大部分观众在做的事是当节目到达一个小高潮脱口秀大会,当某位辩手的陈辞精彩绝伦时,他们猛拍大腿,在心里用力说一声:“卧槽,是这个道理啊!”
大哥,这不是思考吐槽大会,说得好听点,这是把你一直以来的想法用朗朗上口的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是人云亦云。
还有人说,奇葩说传递思想,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你知道什么是资本的力量吗?你觉得奇葩说在为年轻人说话,而我认为它是在为受众说话。因为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不看这样的综艺,只有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压力压迫着、叫嚣着要自由要独立要自我要理解,只有我们会为它买单,所以它理所应当的“讨好”。
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没有必要去过度渲染这档节目的神圣属性,它是一款好产品,但它远没有有些人吹嘘得那样高级。
它并非以巧舌如簧的公知为压力山大的年轻人声讨,而是以机灵讨巧的卖相让缺少意见领袖的顾客买单。
在下笔之前,我读了一些关于研究奇葩说成功之处的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这样写道:“……对现实中权威规训的仪式感、精英文化进行挪揄和挑衅。在节目中选手相对没有了繁琐的文化禁忌和社会规范,可以逃离权威的控制,尽情展现自我,表达世俗化的观点和感 受娱乐化的体验。”
乍看这段话,这是对于奇葩说解放天性和冲击权威的褒奖,在我看来,这段话说明奇葩说在为权力摇旗呐喊。
我请你静下心来仔细考虑我下面的几个问题。
奇葩说所进行的辩论实际上是不是在为年轻人争取权利?
奇葩说可曾在思想方面给年轻人凿开新的出口?
奇葩说可曾让你对这个社会以及你所处的社会关系更加爱护、向往和信任?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我再请你好好想想听到傅首尔、肖骁、马薇薇等优秀辩手的精彩陈词之后,你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是在思维和思想层面上的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
我想更为准确的描述是快感,是有人为你发声的快感,是有人举着写了你的名字的旗帜在公众面前解放天性和冲击权威的快感。
但是是你被解放了吗,朋友?是有人通过营造解放你、赋予你权利的假象获取了你的肯定。
詹青云说世俗的成功会为她带来自由,没错啊,这话没毛病,但是为她的精彩陈词鼓掌喝彩之后,你我之中的大多数依旧在承受着世俗的失败带来的束缚,回过头看,这话实际上无关痛痒,你得到的时依旧是一时的快感。
我妹妹是第一个向我推荐奇葩说的人,我随便挑了一期节目看了一下,第一感觉是这节目很特别脱口秀演员,第二感觉是我喜欢不起来。妹妹问我原因时,我开玩笑说:“平时看书已经解除了太多别人的思想言论,这种具有浓烈传销色彩的激情澎湃我实在承受不来,耳朵疼。”
这也是我想要说的第二点,姿态。
很直接地说,我不喜欢奇葩说大部分辩手的一贯姿态,给我的感觉是在抖机灵。
马薇薇说:“你想要脱离大众做不一样的烟火,结果发现满地的鞭炮都比你使劲。”
范湉湉说:“你妈喂你吃饭,那叫爱;你妈喂你吃屎,那叫变态!你妈逼你跟人结婚,那叫爱;你妈逼你跟狗结婚,那叫变态!”
并不批判所有辩手,黄执中辩论的技巧性和陈铭语言表达的中肯性我比较看好。但是大部分场次辩论的精彩程度基本和辩手的咖位挂钩,谁最能张牙舞爪、谁的嗓门儿最亮感情最充沛、谁能对着对手翻出最目中无人的白眼儿,谁就赢了。
辩论到激动人心的时候,我看不出语言逻辑的光彩熠熠,我看出的是“老娘赢定了”的自信。
这不是我心目中思想启迪和辩论赛该有的样子,这是语言游戏,这是“意见领袖”的自我感动和无数追随者的狂欢。
有人可能会问,那该有什么样的姿态?
看过奇葩说的朋友可以回顾李银河老师和王佩瑜老师的那两期节目;没看过奇葩说的朋友可以看看董卿的谈吐和王小波的杂文;喜欢看小说的朋友可以看看《呼兰河传》和《杀死一只知更鸟》等作品。
剥离了攻击性和好胜心,取而代之的是给予他人对自己见解随到随取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启迪思想该有的姿态。自诩巧舌如簧和逻辑缜密奇葩说辩手范湉湉,所有对别人的思维体系攻城略地,那不是思想启迪,那是思想殖民,而成功被殖民的是在思想层面上多少具有“奴性”的人。
有人可能认为我在过分苛责奇葩说,所以我需要再声明一下,我不否认奇葩说一款成功的文化产品和创新成果,兼具辩论和思维两种元素,我反对的是过分拔高以这档节目为代表的这类节目的价值,甚至赋予他们思想观念层面的价值的行为。
前段时间,邱晨、马薇薇等人人设纷纷崩塌,网上的责骂声此起彼伏,我不否认这些人是优秀的语言表达者,但是这已经非常说明问题,如果真的在思想层面发挥出价值,他们的追随者不会是这样的沉默以对。
恰恰是因为那些被一时快感所刺激的狂热追随者短时间内的狂欢把这些人托上了一种足以俯视主流价值观的高度,所以他们才会在某些领域越矩。奈何托上去之前没建好牢固的底座,结局颇有些树倒猢狲散的意思。
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我喜欢新的思想观念,喜欢有人去打破僵局和冲击权威,喜欢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但是请以平等的身份、开放的态度、包容的胸怀和温和的氛围。
剑拔弩张的输赢观念我不喜欢;
自以为是的精神领袖我不需要;
自我陶醉的群体狂欢我不接受。
这就是我不喜欢奇葩说的原因。
以上文字为原创内容,感谢阅读。